心理健康课件:第六讲网络-参考.ppt
《心理健康课件:第六讲网络-参考.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心理健康课件:第六讲网络-参考.ppt(5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网 络 心 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结构,前 言,21世纪:信息社会、信息世界、信息产业、信息技术、信息生活社会的网络化是信息时代的最基本特征,信息,网民,前 言,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CNNIC)于2009年1月公布的第2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止2008年底,我国网民29800万人,普及率22.6%,其中,1019岁网民占上网人数35.2%,与其他年龄段相比,占绝对优势;2029岁网民占上网人数31.5%。,数据来源:第2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数据来源:第2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数
2、据来源:第2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数据来源:第2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第一节 网络资源概述,网络资源的基本特征:虚拟性交互性丰富性全时性,虚拟性,网络是一种虚拟的数字空间,招之即来,挥之即去。,交互性,网络每一个用户既是信息的发布者,又是信息的接收者,即形成发布接收双向或多向互动。,丰富性,第一手信息丰富,信息表现出客观而实在,全面而丰富。网络为网民编织了一个丰富多彩的“另一个世界”。,全时性,全世界的网民可以不受任何时间或外界条件的约束,同时向外发布或接收信息。网络还具有开放性与自由性等特征。,网络环
3、境下的人际交往,网络最大的特征就是它存在的虚拟性,因而在人际交往中给“欺骗”造成了可乘之机。网络极易成为人们躲避孤独和排除心理压力的场所。,网络依赖,网络依赖在医学上称为“病态性使用互联网”,它是指在冲动性失控下沉迷于网络世界难以自拔,导致个体明显的身心功能损害。也叫:网络性心理障碍(IAD)、网络综合症、网络成瘾症从心理上讲,它主要表现在对网络有依赖性和耐受性,这就是平常人们常说的上网成瘾。,案例:,北京青年报报道了这样一件事情:小朋是北京某市属大学学生,20岁,是个超级网虫,每天都要在网上泡10个多小时。他和一个17岁的女孩在网上认识半年后,两人很快就发生了“网恋”,并在某网站进行了“结婚
4、”注册,在网上建立了自己的“家庭”一个共同的网页。他们这个网上的“家”真的太像家了,这个用文字和图片堆砌的家不但有象模象样的家具和房间布置,而且有每日三餐的菜谱,甚至还有他们虚拟的“夫妻生活”描述!当小朋和那个女孩“结婚”不到3个星期时,网站通知他,他的“爱人”怀孕了,小朋大喜,每天抱书痛读孕产妇注意事项。6个星期后网站通知他,说他们已经拥有一个可爱的小宝宝,小朋更是兴奋得睡不着觉。15个星期后,网站又告知小朋,他的“妻子”、“儿子”均病重,小朋于是整天愁眉苦脸,无精打采。直到第18个星期,网站宣布:因医治无效,他的妻儿双双“去世”,他的婚姻宣告结束!此时的小朋沉浸在痛苦之中,因为太投入,他竟
5、然受不了打击,一病不起。到现在,好好的大学上不了,每天起床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到网上的墓地去悼念他的“妻小”,然后随头丧气,喃喃自语。,网络依赖的心理分析,客观原因主观原因,网络依赖的客观原因,网络的普及网络游戏的不良诱导网络内容的极大丰富,网瘾,网络依赖的主观原因,1.补偿心理到网络上寻找满足感,找回原来“辉煌”的自我。各种需要在网络这个虚幻的世界里却能轻易地得以满足。在网络的虚拟社区里、在游戏中体验成功的乐趣,这种感觉又会强化他们的网络行为。,网络依赖的主观原因,逃避心理大学生往往在交际交往的过程中遇到学习上的、感情上的、人际关系上的挫折和危机。网络成了逃避现实、寻求自我解脱的一个良好的渠道
6、和环境。,网络依赖的主观原因,从众心理为了不在朋友面前出丑,或多或少地玩网络游戏,网络依赖的主观原因,猎奇心理网络资源的丰富、内容的刺激更催化了大学生的猎奇心理。,网络依赖的主观原因,5.自我表现心理大学生任何时候都没有像现在这么用心地排列着平日熟悉的文字。通过不同的组合,把自己的形象融进去无论是自然的,还是自己刻意塑造的。制作个人主页(个人或名人)、编写电脑病毒(将制造病毒写进求职简历),第二节 大学生网络性心理障碍及其调适,一.网络性心理障碍包含三方面的内容:一是上网者的心理或行为偏离了社会公认的规范或适宜的行为方式(失常或 反常、失调或无序);二是上网者的社会价值观 与现实社会价值观错位
7、(网络盗名、盗号,制造 计算机病毒);三是上网者适应环境能力 缺失,社会适应能力低下(冷漠,不与人交往)。,案 例 分 析,某高校有个大学二年级学生,生活中的他内向,表现得有些孤僻,不善言谈,不善交往,却特别喜欢泡在网吧里聊天会友。在网上,他口若悬河,成了人见人爱的“大众情人”,但是,他在网上越是感到得意,在现实生活中就越是木讷笨拙,平时躲避着同学老师,被同学称为最古怪的人。,分析:这位大学生属于网络性心理障碍。网络性心理障碍的典型表现为日常生活中情绪低落、无愉快感或兴趣丧失,睡眠障碍、生物钟紊乱,食欲下降、体重减轻,容易激动、自我评价降低,严重者社会活动减少,有自杀意念。并非所有爱上网者都会
8、罹患这种病征,因上网聊天而出现或加重社交障碍、行为异常、人格障碍、心境障碍、交感神经系统失调者,大多原来在心理上就存在某些问题,最突出的就是自卑和人际交往问题。越是自卑感强的人,其归属感和受人尊重的潜在意识越强,而网上的社交正好成为他们逃避现实的“世外桃源”。,那个虚拟的世界虽然会让他们体验到无与伦比的轻松、自在,满足个体的控制感,但是,这种来自网上的满足感、控制感毕竟不同于现实世界。心理健康的人能认识到这一点,因而他们不会沉湎于网络,而对一些原先有一定心理问题的人来说,网上的活动则具有补偿性的满足感,往往难以自拔。倘若发现自己“e网情深”了,在现实生活中显得难以适应,同时存在诸多情绪低落、能
9、力下降等心理问题时,很可能是患上网络性心 理障碍,此时,应该积极参加社会 活动,逐步摆脱对网络的依赖,请 教心理医生也许是更为明智的。,二.网络性心理障碍的特征及判断,网络性心理障碍主要特征:对上网时间失控随着上网乐趣的增加欲罢不能,难以自拔研究表明,网络性心理障碍者每周使用网络平均时间为38.5小时,而非网络性心理障碍者仅为4.9小时。,网络依赖网瘾综合症的自我诊断,起床后情绪低迷,头昏眼花,疲乏无力,食欲不振,神不守舍,但一上网便精神抖擞,百“病”全消。上网时表现得思维敏捷,口若悬河,滔滔不绝,并感到非常愉快,但离开网络便思维迟钝,情绪低落,空虚无聊。只有不断上网才能感到满足,从而使得上网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心理健康 课件 第六 网络 参考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9761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