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观经济学理论的新发展.ppt
《微观经济学理论的新发展.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微观经济学理论的新发展.ppt(3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微观经济理论的新发展,微观经济理论的发展和创新集中表现在:新制度经济学博弈论(game theory);社会选择(social theory)理论;机制设计(mechanism design)理论;演化经济学(evolutionary economics)等。,新制度经济学,一、科斯的经济学说(一)厂商理论(二)社会成本问题二、诺思的经济学说新经济史学三、威廉姆森的经济学说,2博弈论,博弈论进入主流经济学是20世纪70年代后,主要标志:博弈论在经济学教材中的应用成了其重要内容;诺贝尔经济学奖倾向于博弈论的研究者。博弈论研究经济主体行为直接地相互作用时的均衡问题。对传统经济学进行了重大否定。博弈
2、论是循着从零和博弈到非零和博弈、从完全信息博弈到非完全信息博弈、从静态博弈到动态博弈的思路发展的。1994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纳什、豪尔绍尼和泽尔滕作出了突出贡献。当代博弈解的研究几乎都是围绕纳什均衡的加强与减弱进行的。如以奥曼为代表的知识论(epistemic)、以宾莫尔为代表的进化论等。,2社会选择理论,社会选择理论是福利经济学的基础内容,规范经济学范畴。如何在坚持个人理性的前提下,在尊重个人价值偏好的基础上,解决个人理性和集体理性的矛盾和冲突,建立起一种社会偏好和社会选择的标准,为人们的社会决策和行为选择提供依据,是社会选择理论的研究内容。所谓社会选择,在数学上表达为一个建立在所有个人偏
3、好上的函数(或对应),该函数的性质代表了一定的价值规范,如公民主权、全体性、匿名性、目标中性、帕累托最优性、无独裁性等。其核心是把个人的偏好变成社会的偏好,把个人的选择上升为社会的选择。社会选择最重要的问题是,这些价值规范之间是否是逻辑上协调的。社会选择领域笼罩在两个不可能性定理的巨大阴影之下,即阿罗不可能性定理和森的帕累托最优不可能性定理。,阿罗不可能性定理,社会选择理论正式产生于20世纪50年代,其开创者是1972年诺贝尔经济学奖的获得者阿罗,社会选择与个人价值是这一理论的奠基之作。阿罗证明了不存在同时满足如下四个基本公理的社会选择函数,提出了著名的阿罗不可能性定理,或称阿罗悖论。这四个基
4、本公理是:一是个人偏好的无限制性,即对一个社会可能存在的所有状态,任何逻辑上可能的个人偏好都不应当先验地被排除;二是弱帕累托原则;三是非相关目标独立性,即关于一对社会目标的社会偏好次序不受其他目标偏好次序变化的影响;四是社会偏好的非独裁性。,弱帕累托原则,如果社会的每个单个成员喜欢X甚于Y,那么,社会也应当喜欢X甚于Y。这里是一个弱帕累托要求。因为它并不特定要求社会偏好于X,比如说,除了一个人外,所有人严格偏好X甚于Y,但仍有一个人感觉X与Y是无差异的。,非相关目标独立性,例如,假设在早晨,所有的个人Z排在X与Y之后但一些人偏好X甚于Y,其他人喜欢Y甚于X。现在假设在给定这些个人的偏好条件下,
5、社会福利函数导致偏好X甚于Y的一个社会偏好。在早上,如果选择在X与Y之间进行,“社会”将选择X。但随着它的发生,X与Y之间的选择被延迟到中午。到那时,假设个人偏好关系已经改变,使得Z现在被所有个人排在X与Y之前。每个个人关于X与Y的排序仍旧不变,因此现在将Y改排在X之前对社会偏好而言是不合理的。,社会偏好的非独裁性,这一假定是说不应该存在一个在形成每一个单一的社会选择上“自行其是”而无视其他每个人观点的个人。,完备性和传递性是一个苛刻的假设,备选方案的提出方式不同,其选择结果会有所不同。如果让某人在两种非常相似的灰色颜料中选择一种,他可能无法分辨这两种颜色的区别,因而这两种颜色是无差异的。现在
6、再让他在两种灰色中较浅的一种与其他一种更浅的灰色中进行选择,他仍可能无法分辨出差别。照此继续,让每一个选择中的颜料不断变浅,那么他可能在每一步实验中都表现出无差异。而如果一开始就让他在最初的(最深的)灰色和最终的(最浅的几乎是白色的)颜色之间进行选择时,他却可以在这两种颜色之间进行区分从而有可能更喜欢其中的某一种。然而这又违反了传递性。,一些表面上看起来属于非传递性的行为可以成功地被解释为一些更初始的理性偏好(从而是可传递的)的相互作用的结果。,例1:偏好的非传递性,一个由母亲(M)、父亲(D)和孩子(C)组成的家庭通过多数投票制来进行决策。周五晚上的娱乐备选方案为;听歌剧(O)、听摇滚音乐会
7、(R)、看滑冰表演(I)。家庭的三个成员都具有理性的个人偏好:母亲的偏好顺序是:ORI 父亲的偏好顺序是:IOR 孩子的偏好顺序是:RIO现在假设三组多数制投票表决:O对R,R对I,I对O。这些投票表决的结果是O在第一组中获胜,R在第二组中获胜,I在第三组中获胜。这一结果将使家庭的偏好具有非传递性:ORIO,非传递性决策有时也可被看做 是爱好变化的一种表现,一个有可能吸烟的人可能在每天吸一枝烟和不吸烟之间偏好前者,但是在不吸烟和大量吸烟之间也偏好前者。然而,一旦他每天吸一枝烟,他的爱好就有可能发生变化,他可能会希望增加他的吸烟量。假设用Y表示不吸烟,X表示每天吸一枝烟,Z表示大量吸烟,Y为他的
8、初始状态,在该初始状态下,他的偏好顺序为:XYZ。但是一旦他在X、Y、Z之间选择了X,其当前状态就由Y变为X,则他的偏好顺序将变为:ZXY。因此,可得出一种非传递性:ZXZ。,森的帕累托最优不可能性定理,森的定理建立在三个基本前提假定之上:一.个人偏好的无限制性;二.帕累托最优原则;三.最小自由原则,即社会应当赋予至少两个人各自在至少一对社会状态之间有选择权,如果他认为甲比乙好,社会不应干涉而应认同。森证明,对于二人以上的社会,不存在同时满足上述三个条件的社会选择函数。帕累托最优与最小自由原则结合在一起,会出现与阿罗不可能性定理所揭示的投票悖论类似的循环性结果。森和阿罗定理表明,人们不能达到十
9、全十美的理想境界。但是,人类的天性总是力图逃脱或绕开这些“不可能”。,森的主要研究成果,20世纪60年代-70年代,森的研究主要是从阿罗定理的公理性条件寻找突破口。他逐一讨论了四个公理性条件,找到了两条逃脱“不可能”的途径:一.放松个人偏好无限制性的约束,主张对个人偏好实施一种价值限制条件,从而找到了使得多数原则得以运用的充分必要条件;二.把完全的传递性修改为准传递性,使几个公理性条件一致起来。,森的后期研究主要集中在:如何测度效用,以建立能让人们接受的社会选择原则。他突破了相对主义价值观的限制,放松了在现代经济学中处于支配地位的个人效用不可比的传统观念,使得社会选择立足于社会公正和社会现实的
10、基础之上。他也因此而获得了1998年度诺贝尔经济学奖。森认为,个人自由意味着,对于社会中的每一个人都至少在某一选择上有被社会认同的自由,其本意在于给每个人以一定的个人空间,使得他在这个空间内作出的选择能够得到社会的认可。,森的主要研究成果,森对自由的定义存在着一些问题.如果用博弈论的实证语言来描述社会、制度和权利的话,那么一个社会的存在状态就是个人决策与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这样,自由实际上已经被赋予在博弈框架内,个人的策略范围就是他的自由的界限。或者说,在技术赋予的可能范围内,制度通过对博弈结果的影响限制了博弈者的合理策略集合。基本自由体现在个人对备选策略的选择权上,所以我们总是存在着最小的自
11、由。,3.机制设计理论,瑞典皇家科学院2007年10月15日宣布,将2007年诺贝尔经济学奖授予下列经济学家:美国经济学家赫尔维茨(Leonid Hurwicz)马斯金(Eric S.Maskin)罗杰B迈尔森(Roger B.Myerson)以表彰他们为机制设计理论奠定基础,(1)获奖理论背景,20世纪2030年代,关于社会主义的大论战。米塞斯和哈耶克等:社会主义不可能获得维持经济有效运转的信息;兰格和雷纳等:利用一种分散化的社会主义经济机制,通过边际成本定价的方式能够解决信息量要求过大的问题,保证资源的有效配置。核心问题:分散化的社会主义经济机制能否最终导致资源有效配置?在企业拥有私人信息
12、的情况下,政府如何保证企业如实显示其边际成本,怎样激励企业完成生产任务并且按照边际成本来定价?什么样的经济机制才是好的?或者说,当一个国家面临两种或多种不同的可供选择的经济制度时,应如何取舍?其判断的依据是什么?,古典经济学家的看法,亚当斯密认为,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在理想情境中能够有效配置资源。现实世界是不理想的,市场总是容易失灵的。在不完全竞争、不完全信息、外部性、公共物品、规模报酬递增以及不可分商品等情况下,市场机制就不能自动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以不完全信息为例,由于所有个人信息不可能完全被一个人掌握,所以人们总是希望分散化决策。个人很可能会隐藏自己的真实信息,并利用私人信息来最大化个人利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微观经济学 理论 新发展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9759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