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学ppt课件第八章生长与环境条.ppt
《微生物学ppt课件第八章生长与环境条.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微生物学ppt课件第八章生长与环境条.ppt(6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八章 微生物生长与环境条件,微生物纯培养,微生物纯培养群体生长规律,微生物的生活环境,微生物生长繁殖的控制,微生物纯培养,一、微生物纯培养的概念,实验室条件下,由一个微生物细胞或一种细胞群繁殖得到的后代。,微生物纯培养,二、微生物纯培养技术,纯培养基本步骤:,(2)培养,(1)分离,微生物纯培养,二、微生物纯培养技术,1、稀释平板分离法:倾注平板法和涂布平板法。基本过程:(1)梯度稀释过程;(2)分离培养过程,涂布,倾注,梯 度 稀 释 过 程,10-1,10-2,10-3,10-4,10-5,10-6,微生物纯培养,二、微生物纯培养技术,4)操作要点:无菌操作,稀释平板分离法使用过程中的几
2、个问题,1)梯度稀释度的确定:需分离微生物在样品中的数量,2)选择菌落接种的依据:a、菌落特征;b、菌体的特征,3)微生物纯培养的标准:菌落特征一致性,2、单细胞挑取法:从待分离材料中挑取一个细胞来培养,从而获得纯培养的过程。,微生物纯培养,二、微生物纯培养技术,3、平皿划线法 用接种环沾少许待分离的材料,在培养基表面进行多次平行划线,使微生物细胞分开生长以获得微生物纯培养的过程。,微生物纯培养,二、微生物纯培养技术,微生物纯培养,三、目标微生物纯培养筛选的基本思路,、待分离样品的确定,、培养基的选择,、纯化过程环境条件的控制(温度、空气、P、抑制剂),(一)纯培养的保存试管斜面培养基低温、干
3、燥、隔绝空气,微生物纯培养,四、纯培养的保存与复壮,1、灭菌彻底2、棉塞大小要合适 3、无菌操作,保存过程的注意点:防止杂菌污染。,(二)纯培养的衰退与复壮,微生物纯培养,四、纯培养的保存与复壮,微生物纯培养群体生长规律,微生物生长的指标(生物量的测定),细胞群体数量的增加细胞群体总重量增加,从群体水平上衡量(间接的测定方法),一、微生物生长量的测定,微生物纯培养群体生长规律,微生物生长量的测定,微生物数量的测定,显微镜直接计数法稀释平板计数法最大概率法比浊法,称重法含N量测定法DNA含量测定法ATP含量测定法代谢活性法,微生物重量的测定,(一)微生物数量的测定 1、显微镜直接计数法 使用细菌
4、计数板或血球计数板在显微镜下直接计数。优点:操作简便,计数直观。,一、微生物生长量的测定,微生物纯培养群体生长规律,(一)微生物数量的测定 2、稀释平板计数法 对样品稀释培养,据形成的菌落数计数。优点:传统计数方法。对设备要求不高。,一、微生物生长量的测定,微生物纯培养群体生长规律,10-3,10-5,10-4,10-6,(一)微生物数量的测定、比浊计数法根据细菌悬浮液的吸光度测定其数量。优点:简便,直接。,一、微生物生长量的测定,微生物纯培养群体生长规律,(二)微生物重量的测定 1、称重法 用离心或过滤的方法将菌体从培养基中分离、冼净,称湿重或干重。优 点:简单可靠。,一、微生物生长量的测定
5、,微生物纯培养群体生长规律,在活性污泥法中采用的指标:(1)混合液悬浮固体(MLSS)(粗放测定)污泥干燥-称重(W1)(2)挥发性悬浮固体(MLVSS)(相对准确)上述已称重污泥-马福炉(500度2小时)-冷却-称重(W2),(二)微生物重量的测定 2、含氮量测定法 根据样品中菌体蛋白质含量计算微生物重量的方法。,一、微生物生长量的测定,微生物纯培养群体生长规律,原理:(1)微生物蛋白质含量稳定(2)氮是蛋白质的稳定成分(蛋白质量=6.25总含N量),优点:测定准确。,二、细菌分批培养群体生长规律,微生物纯培养群体生长规律,分批培养:将少量的细菌接种到一定体积的液体培养基中,在适宜的条件下培
6、养,最后一次性收获的过程。,生长曲线:细菌在新的适宜的环境中生长、繁殖、衰老、死亡的动态变化。,根据细菌生长繁殖速率将生长曲线分四个阶段:,微生物纯培养群体生长规律,缓慢期 对数期 稳定期 衰亡期,二、细菌分批培养群体生长规律,微生物纯培养群体生长规律,缓慢期(延迟期、滞留适应期),滞留适应期,二、细菌分批培养群体生长规律,特 点:分裂迟缓、代谢活跃。,产生原因:,(2)细胞分裂必需因子的缺乏,(1)接种时的机械损伤引,微生物纯培养群体生长规律,缓慢期(延迟期、滞留适应期),4、菌株的遗传性,滞留适应期,二、细菌分批培养群体生长规律,研究滞留适期长短的意义?,影响滞留适应期长短的因素,1、培养
7、基成分,2、接种物菌龄,3、接种量,微生物纯培养群体生长规律,对数期(指数生长期),特点:(1)代谢活性强(2)世代时短而稳定,对数生长期,二、细菌分批培养群体生长规律,微生物纯培养群体生长规律,对数期(指数生长期),对数生长期,二、细菌分批培养群体生长规律,见教材P93,Nt=2n N0n=3.33(lgNt-lgN0)G=t/n=0.301t/(lgNt-lgN0)n繁殖代数 G世代时(每繁殖一代所需的时间)N0对数生长期开始微生物数量 Nt对数生长期经过时间t后微生物数量,微生物纯培养群体生长规律,稳定期(最高生长量期),最高生长量期,特 点:1、细菌数量增加率为0。2、部分细菌大量积累
8、代谢产物。,细菌数量增加率为0的原因?,二、细菌分批培养群体生长规律,微生物纯培养群体生长规律,衰亡期,特 点:菌体活性降低、大量死亡;细胞畸变、自溶 革兰氏染色不稳定,衰亡期,二、细菌分批培养群体生长规律,什么时期菌体代谢产物最多,什么时期细菌细胞代谢活性最强,什么时候细菌细胞总数最多,什么时期细菌细胞生长速度最快,什么时期世代时间短而稳定,对数生长期,最高生长量,最高生长量,对数生长期,对数生长期,微生物纯培养群体生长规律,小 结,二、细菌分批培养群体生长规律,微生物纯培养群体生长规律,三、连续培养,以一定流速输入新鲜培养液并流出培养物,确保流出的老菌数等于新增殖数,使培养保持对数生长的过
9、程。,优 点:一定生理状态实验材料 提高工业生产效益,保持细菌培养液浊度,恒浊培养,微生物纯培养群体生长规律,三、连续培养,保持细菌培养液营养物质浓度,恒化培养,分批培养与连续培养特征的比较,微生物纯培养群体生长规律,相同点:群体培养特征,不同点:分批培养:经历四个时期 连续培养:理论上,对数生长期,微生物纯培养群体生长规律,三、同步培养,通过诱导或选择,使所有细胞处于同一生长阶段。,2、选择法:滤膜过滤,1、诱导法:控制温度、培养基成分等,获得同步培养的方法,硝酸纤维薄膜法,同步培养生长曲线特点,微生物纯培养群体生长规律,三、同步培养,群体生长是一次性跳跃过程,维持的代数1-2代(?),微生
10、物的生活环境,极端环境条件对微生物的影响 死 亡,微生物的生活环境,一、温度,1、温度对微生物生长的影响,微生物的生活环境,2、高温灭菌,一、温度,高温灭菌,湿热灭菌,干热灭菌:干燥条件,160维持1-2h。,高压蒸汽灭菌法:密闭条件下,水加热蒸发形成高压 的同时产生高温。利用高温杀死菌。,巴斯德消毒法:采用60-70的温度处理15-30min 的消毒方法。,1.高温灭菌,高压蒸汽灭菌法,高压蒸汽灭菌的温度越高,微生物死亡越快。通常情况下温度为121.3。,衡量灭菌效果的指标,致死温度:即在10分钟内杀死某种微生物的高温界限。热致死时间:即在一定温度下杀死所有某一浓度微生物所需要的时间,干热灭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微生物学 ppt 课件 第八 生长 环境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9758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