弹塑性波与冲击动力学-第一章.ppt
《弹塑性波与冲击动力学-第一章.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弹塑性波与冲击动力学-第一章.ppt(9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弹塑性波与冲击动力学,2013.25,攻击与防护,飞机/导弹的威胁Aircraft Missile and Its Threat,2001年美国“911恐怖袭击事件”,飞机防护Aircraft Protection:turbine fragments,runway missiles,etc,EU Framework-5:CRAHVI(1999-2003),核设施防护Protection of Nuclear Facilities,1986年乌克兰的切尔诺贝利事件2011年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放射性物质泄漏,航天飞机/太空船/站/卫星防护Protect Space Ship/Station/Sa
2、tellite etc:accidental impacts;space debris,Columbia space shuttle disaster-Perforation based on Foam Impact Theory(2003.2.1),1983:first indication of debris impact;1985-1990:Long Duration Exposure Facility(LDEF),月球勘探者号,先驱者10号,卡西尼土星号,水手6号,星球大战计划卫星防护和反间谍问题,地球保护Earth Protection,Occurs everyday,30/06/1
3、908,Tunguska,Siberia:low density asteroid(30m),1.2 km crater by 50 m hard asteroid,Impact Velocity 128.9 m/s,Impact Velocity 132.0 m/s,Impact Velocity 142.7 m/s,Impact Velocity 154.2 m/s,Impact Velocity 203.6 m/s,200 mm,长杆弹斜碰撞时应力波传播情况:A表示冲击波,B表示稀疏波,C是剪切区,D是高压区,E处产生了塑性变形/滑移区,F处存在界面效应,G是纵波的传播,H是弯曲波的传播
4、。,Backman和Goldsmith用薄板与中厚板进行破坏试验时得到的典型靶板碰撞破坏模型。,(a)脆性断裂(b)韧性断裂(c)径向断裂(d)冲塞破坏(e)破碎模式(f)花瓣破坏,弹丸超高速碰撞半无限靶板的成坑过程示意图,超高速碰撞半无限靶板成坑期间撞击压力的变化规律,)瞬时阶段)稳定侵彻阶段)成坑阶段)恢复阶段,Shockey等人用6000m/s的克水聚碳酸脂球打击钢靶时,所形成的弹坑剖面示意图。,当超高速弹丸碰撞薄靶板时,其重要特点是会形成碎片(或雾化)云。图中(a)和(b)分别是铅和钼板形成的碎片云图。,相变与破碎机理问题,课程总内容,第一章 绪论第二章 弹塑性波基本方程第三章 一维弹
5、性波第四章 一维塑性波第五章 一维粘弹性波和弹粘塑性波第六章 高压下固体中的冲击波第七章 三维弹性介质中的基本波及其传播第八章 靶板碰撞动力学第九章 冲击动力学实验技术,王礼立.应力波基础.国防工业出版社,2005杨桂通.塑性动力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马晓青.冲击动力学,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1992钱伟长.穿甲力学.国防工业出版社,1984美Marc Andr Meyers.张庆明等译,材料的动力学行为 国防工作出版社,2006张守中.爆炸与冲击动力学.兵器工业出版社,1993丁启财(美国).固体中的非线性波,中国友谊出版公司,1985经福谦.实验物态方程导引,科学出版社,1999,参考
6、书,第一章 绪论,1-1 引言1-2 固体的动力学特征和课程主要内容1-3 经典弹塑性波理论的历史与现状1-4 塑性动力学与波动理论1-5 应用背景1-6 本课程的任务,弹塑性波与冲击动力学是研究固体材料在短时间、快速变化的冲击载荷作用下产生波动(应力波传播),并使固体材料产生运动、变形和破坏的规律,涉及固体中弹塑性波的传播和相互作用的动力学基础知识,以及靶板侵彻的基本理论。已成为现代声学、地球物理学、爆炸力学、材料与结构冲击动力学、当代兵器技术、导弹与核武器技术和航空航天防护技术的应用基础学科。,1-1 引言,1-2 固体的动力学特征和课程主要内容,运动是物体存在的形式,是物质的固有属性。机
7、械运动是物质运动的最简单形态,是指物体的空间位置形态,即物体的空间位置或物体的一部分相对于其他部分来说空间位置随时间变化的过程。弹塑性波动则是研究弹塑性物体在外界扰动下机械运动规律的科学,属于经典力学的范畴,它是研究运动速度远低于光速的宏观物体的运动,所以牛顿定律是建立弹塑性波支配方程的基础。,其他物体对于所考虑物体的作用称之为载荷。一个弹塑性体在外部载荷作用下将会改变其原有的形状和原来的运动状态,同时物体内各部分之间相互作用力也随之发生,这些变化统称为弹塑性体对外部作用的响应。载荷的不同将会引起响应的不同。载荷可分为静力载荷和动力载荷。,一般固体力学(静力学)静力载荷 静力载荷:缓慢加载,产
8、生的加速度很小,忽略惯性效应,在此过程中,可以认为各部分都 处于静力平衡状态。,载荷强度随时间不发生显著变化。不考虑介质微元体的运动,不考虑惯性,只考虑变形,本课程:重在“动”载荷是动态的,响应是动态的。动力载荷:加载过程中使物体产生显著的加速度,且加速度所引起的惯性力对物体的运动和变形有明显影响。,动力加载(冲击加载),相对于静力学加载其特点如下:(1)作用时间短,幅值变化大:材料变形、破坏局部化效应状态 历时 压力变化核爆炸中心 几微秒 103104GPa炸药在固体表面接触爆炸 几微秒 10GPa子弹以102103m/s射击靶板 几十微秒 110GPa(2)要考虑介质微元体的惯性,考虑波的
9、传播与相互作用,具有特殊的破坏现象:层裂、心裂、角裂,穿甲弹侵彻过程的自锐化效应等。,(3)高加载率、高应变率(dp/dt,d/dt,d/dt):材料强度提高,变硬、变脆 一般来说,准静态试验的应变率为10-510-1/s量级,而考虑应力波传播的冲击试验的应变率范围是102104/s量级,有时甚至可达108/s量级。,(4)温度效应:材料冲击热软化、瞬态相变、绝热剪切破坏 从热力学角度来说,静力学加载过程相当于等温过程,而动力学加载过程相当于绝热过程,其能量立即转变为冲击压缩能和塑性变形功。(5)在冲击载荷作用下,材料在高应变率下的动态力学性能与静态力学性能不同,即材料的本构关系不同,具有应变
10、率效应。,不考虑介质微元体的惯性静力学问题。不考虑介质的可变形性刚体力学问题,波速为。考虑介质微元体的惯性,考虑介质的变形动力学问题。,一切固体材料都具有惯性和变形性,当受到随时间变化着的外载荷的作用时,其运动过程总是一个应力波产生、传播、反射和相互作用的过程。在忽略惯性可变形性固体静力学中,只是只观察静力平衡后的结果而已。在忽略了可变形性的刚体力学中,应力波速度趋于无穷大。,波动(应力波):扰动在介质中的传播动力学:研究在外界动载荷作用下物体的运动规律与响应特性,何时考虑波动:当载荷作用的时间与应力波传过物体特征尺寸的时间在同一数量级或更小时,要考虑应力波的传播效应,否则不考虑波动只考虑结构
11、响应。,若载荷作用时间与应力波传过物体特征尺寸所需的时间相比至少多出一个数量级,则波在物体内经过多次反射,已造成物体的整体运动,可以不考虑应力波的传播,只考虑整体性的惯性运动。如像梁、拱、薄板、薄壳这样一类结构,它们在三个尺寸中,总有一个或两个尺寸远小于其他尺寸,而突加载荷的方向往往就是尺寸最小的方向,这时应力波在这个方向的传播时间较载荷作用时间小,应力波传播消失,结构的动力效应主要表现为结构变形(弯曲)随时间的变化,这类问题属于结构动力学问题。,固体动力学与静力学区别:(1)是否考虑介质微元体的惯性效应()。固体力学的静力学理论所研究的是处于静力平衡状态下的固体介质,以忽略介质微元体的惯性作
12、用为前提,这只有当载荷强度随时间不发生显著变化时,才是允许和正确的。动力学理论是考虑介质微元体的惯性作用,考虑应力波在介质中的传播。(2)材料的本构关系不同。冲击载荷是在短暂的时间尺度上载荷发生显著变化,意味着高加载率或高应变率。动力学研究在冲击载荷作用下材料的力学响应,在高应变率下材料的动态力学性能与静态力学性能不同,即材料本构关系对应变率具有相关性。,大量实验表明,不同应变率下,材料性能往往不同。随着应变率提高,瞬时应力和屈服强度有显著提高。在同一应变值下,动态应力比静态应力高,两者的差异称为“过应力”。当应变率 时许多金属材料都呈现出这种特性。瞬时应力和屈服极限随应变率提高而提高的现象,
13、统称为应变率效应(应变率硬化效应)。,应变率效应明显的材料称为应变率敏感材料。各种工程材料都存在一个应变率敏感性界限。金属材料的应变率敏感性界限大约在 之间。当低于 时,金属处于(准)静态情况,应变率效应可略去不计。应变率高于 时,应变率效应也不太明显,材料的动力特性会增加新的内容。,研究的问题(基本命题):(1)波的传播和固体材料响应现象和规律的研究已知:材料的动力学本构关系、状态方程以及破坏准则研究(求解、预告):固体材料内引起的应力波传播现象和规律,以及材料相应的响应特征和规律。,(2)材料动力学特性和结构响应的研究已知:借助于实验检测分析,获知应力波的传播规律研究(求解):材料的本构关
14、系、动态力学特性,或通过提出合乎实际的科学模型,建立材料的本构方程和破坏判据。,问题的复杂性在于:两者耦合一方面应力波理论的建立要依赖于对材料动态力学性能的了解,这是以已知材料的动力学性能为前提的。另一方面材料在高应变率下动态力学性能的研究又往往需要依赖于应力波理论的分析指导。应力波的研究和材料动态力学性能的研究之间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基本概念:波阵面:在介质中已扰动区域与未扰动区域之间的分界面。,扰动的传播 波阵面的推进 波传播的方向 波阵面推进的方向波速:扰动信号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或说波阵面在介质中推进的速度)介质质点速度:介质质点的运动速度,间断波波阵面(强间断、强扰动):波阵面前后
15、介质的状态参量(如、v、)之间的差值为一有限值,波剖面发生了间断。数学上的定义对应于一阶奇异面,即位移u的一阶导数(如v、)发生间断的波阵面。其对应的波称为强间断波,冲击波即是强间断波。连续波波阵面(弱间断、弱振动):波阵面前后的状态参量(、v、)之间的差值为无限小,波剖面是连续的。对应于数学上为二阶及更高阶奇异面。其对应的波称为连续波,其中二阶奇异面对应的波又称为加速度波(加速度为u 的二阶导数),间断波和和连续波是两种在表现形式上完全不同的波,但是它们之间又相互联系,在应力波的传播过程中,间断波和连续波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按传播方向分类:纵波、横波纵波:扰动信号的传播方向与介质质点
16、的运动方向一致(相同或相反)。横波:扰动信号的传播方向与介质质点的运动方向相垂直。按波阵面形状分类:平面波、柱面波、球面波,按加载的性质分类:加载波、卸载波加载波:使介质的状态参量(、p、v等)(绝对)值增大的波。卸载波:使介质的状态参量(、p、v等)(绝对)值减小的波。,按波本身的性质分类:压缩波、稀疏波、拉伸波,其它波的概念:(入射波、反射波、透射波)(弥散波、汇聚波)(冲击波:是强间断、强扰动,是一种强烈的压缩波),应变率无关理论:在一定条件下,近似地假定材料的本构关系与应变率无关,建立在此基础上的应力波理论称为应变率无关理论。应变率相关理论:考虑材料的本构关系的应变率相关性,相应建立的
17、应力波理论称为应变率相关理论。常见的应变率无关理论包括:线弹性波理论、非线弹性波理论、塑性波理论。最基本的应变率相关理论包括:粘弹性波理论、粘弹塑性波理论、弹粘塑性波理论等。,1-3 经典弹塑性波理论研究的历史与现状光的本性研究是最初推动弹性波理论发展的起源。1821年物理学家Fresnel宣称偏振光干涉的实验事实只能用横向振动来解释,某些介质可以实现这种横向振动并传播这种横波(光传播的弹性以太说)。当时自然界还没有在介质内可以传播横波的概念。据此,Cauchy建立了弹性力学普遍方程组,Poisson发现了弹性介质中可以传播两种性质不同的波:纵波和横波。从而开创了应力波理论。由于塑性加载时的非
18、线性应力应变关系和塑性变形的不可逆性这两个难题,使得塑性波理论的建立几乎比线弹性波理论晚了整整一百年。,人们对碰撞现象的研究使碰撞问题开始与应力波传播理论相结合。地震学的发展使人们在地震记录中分别识别出弹性纵波、横波和表面波的存在,并发现了勒夫波、折射波等。核武器的研制与防护研究大大推动了对材料在高压和高速变形下力学性能的研究,发展了爆炸驱动和轻气炮驱动的平板撞击技术。核爆炸研究又大推动了固体中冲击波理论的发展,以及流体弹塑性介质中应力波传播的数值计算等。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开发了许多相应的计算软件,大大地推动了碰撞与冲击问题的研究,推动了应力波理论的发展。,1821年,法国Navier推导
19、出弹性固体平衡与振动方程,从此奠定了固体内弹性波理论的基础;1821年,Frenel提出可以用弹性固体介质内的横波来解释光的偏振现象,使弹性波传播问题与光的弹性波理论联系起来。1823年:Cauchy(法国数学、力学家,17891857)提出了弹性体平衡和运动的一般方程,给出了应力应变的严格定义,对包括动力学方程在内的经典弹性理论作了许多贡献,为弹性动力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1829年,Poisson(法国数学、力学家,17811840)在弹性体平衡和运动方程研究报告中,用分子间相互作用的理论推导弹性体的运动方程。首先提出了位移波动方程的解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一个标量势函数的梯度,另一个代表
20、了一个旋转场,揭示了介质内部的扰动的传播由两类基本的位移波所组成,即膨胀波和等容波。1830年:Cauchy研究了晶体介质中平面波的传播,得到了波前传播的速度方程,一般情况下有三个波速值,在各向同性的情况下,有两个是重合的,它们与平面横波相对应。1831年,Poisson论证了弹性体中纵波和横波的存在,并处理了初值问题。,1849年:Stokes研究了由于体积力引起的波动问题,并对于突加点载荷导出了基本奇异解,后来Love对其解进行了推广。1852年:Lame明确地提出了标量势和矢量势的概念,指出一般的弹性动力位移场可表示为一个标量势函数的梯度和一个矢量势函数的旋度之和。且这两个势函数满足两个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塑性 冲击 动力学 第一章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9752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