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子规教材分析与教学策略.ppt
《弟子规教材分析与教学策略.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弟子规教材分析与教学策略.ppt(3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弟子规教材分析与教学策略,?弟子规被誉为“开蒙养正最上乘”,弟子规承载着儒家怎样的思想?与论语又存在怎样着的联系?一、弟子规的教育思想(一)以儒家思想为源(1)以儒家“礼治、德治、人治”为立人思想1、儒家的“礼治”主义教育宗旨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 事诸父 如事父长者立幼勿坐长者坐命乃坐 尊长前 声要低2、儒家的“德治”主义教育方式见人善即思齐纵去远以渐跻 见人恶即内省有则改无加警 唯德学唯才艺不如人当自励 若衣服若饮食不如人勿生戚 闻过怒闻誉乐损友来益友却 闻誉恐闻过欣直谅士渐相亲 无心非名为错有心非名为恶 过能改归于无倘掩饰增一辜,3、儒家的“人治”主义教育手段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
2、 财物轻怨何生言语忍忿自泯父母教 须敬听 父母责 须顺承长者立幼勿坐长者坐 命乃坐 尊长前声要低低不闻 却非宜,(2)弟子规的编写体例以论语“学而篇”为总纲。论语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余力学文为纲领以孝信为立人准则以孝悌为仁爱基石,(3)弟子规的行为准则是论语的思想载体1、亲有疾 药先尝 昼夜侍 不离床 丧尽礼 祭尽诚 事死者 如事生 论语: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论语:祭如在,祭神如神在。2、亲有过 谏使更 怡吾色 柔吾声 论语:子夏问孝。子曰:“色难。”3、凡出言 信为先 诈与妄 奚可焉论语:与朋友交言而有信。信近于义,言可复也。4、话说多 不如少 惟其是
3、勿佞巧 奸巧语 秽污词 市井气 切戒之 论语子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3)弟子规的行为准则是论语的思想载体5、见人善 即思齐 纵去远 以渐跻 见人恶 即内省 有则改 无加警 论语: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6、唯德学 唯才艺 不如人 当自砺 若衣服 若饮食 不如人 勿生戚 论语颜回 居陋巷,一箪食、一瓢饮,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7、过能改 归于无 倘掩饰 增一辜 子曰:知过能改,善莫大焉!又曰:知耻近乎勇。8、将加人 先问己 己不欲 即速已 子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9、余力学文 不力行 但学文 长浮华 成何人 但力行 不
4、学文 任己见 昧理真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贾存仁修订改编训蒙文,并改名弟子规,如何理解“规”字的含义?(二)弟子规的教育价值(1)开蒙养正的立人导向全文360句,共90行1080字。“勿”字反复出现41次行为的劝阻,心理的劝导,心灵的劝勉(规劝,规范,规矩)。“人”字反复出现31次事父母以孝,待兄弟以悌,敬长辈以尊,处他人以宽,于自己以严,(为仁由己,克己复礼,天下归仁)与论语中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的教育思想是一脉相承。同时也是“克己复礼,天下为仁”的儒家教育观。,(1)规劝1、行为的劝阻以约其行事虽小 勿擅为 物虽小 勿私藏 称尊长 勿呼名
5、 对尊长 勿见能 2、心理的劝导以正其心事勿忙 忙多错 勿畏难 勿轻略 勿谄富 勿骄贫 勿厌故 勿喜新己有能 勿自私 人所能 勿轻訾 人不闲 勿事搅 人不安 勿话扰方读此 勿慕彼 非圣书 屏勿视 3、精神的劝勉以立其志勿自暴 勿自弃 不如人 勿生戚 勿畏难 勿轻略,(2)规范1、言行举止之规则以正其行凡出言 信为先诈与妄 奚可焉 话说多 不如少 惟其是勿佞巧 晨必盥兼漱口便溺回辄净手 冠必正纽必结袜与履俱紧切 置冠服有定位勿乱顿致污秽 衣贵洁不贵华上循分下称家 对饮食勿拣择食适可勿过则 年方少勿饮酒饮酒醉最为丑 步从容立端正揖深圆拜恭敬 勿践阈勿跛倚勿箕踞勿摇髀 2、待人处事之规矩以正其心“规
6、所以正圆,矩所以正方。”亲有疾药先尝昼夜侍不离床 丧三年常悲咽居处变酒肉绝 丧尽礼祭尽诚事死者如事生 凡取与贵分晓与宜多取宜少 将加人先问己己不欲即速已 恩欲报怨欲忘报怨短报恩长 3、读书求学之规范以正其志读书法有三到心眼口信皆要 方读此勿慕彼此未终彼勿起 宽为限紧用功工夫到滞塞通 心有疑随札记就人问求确义 房室清墙壁净几案洁笔砚正 墨磨偏心不端字不敬心先病,(2)立人化性的教育目标温良的态度长呼人 即代叫 人不在 己即到 人问谁 对以名 用人物 须明求阳光的心态不如人 当自砺 不如人 勿生戚 见人善即思齐纵去远 勿自暴勿自弃理性的思维见人善即思齐纵去远以渐跻 见人恶即内省有则改无加警 唯德学
7、唯才艺不如人当自励 若衣服若饮食不如人勿生戚 闻过怒闻誉乐损友来益友却 闻誉恐闻过欣直谅士渐相亲奋发的志向不如人 当自砺 宽为限紧用功工夫到滞塞通 心有疑随札记就人问求确义 圣与贤可驯致敦厚的品性人不安 勿话扰 人有短 切莫揭 人有私 切莫说 道人善 即是善 将加人 先问己,(3)矫正儿童心性的现实需要1、独生子女溺爱症 第一种溺爱:要让孩子体面给孩子特殊待遇 第二种溺爱:要给孩子真爱轻易满足孩子物质要求 第三种溺爱:要给孩子幸福言行举止不作约束 第四种溺爱:不给孩子吃苦包办一切,不让孩子劳动 第五种溺爱:不给孩子委屈过于袒护孩子的过失2、留守儿童综合症 第一种表现:性质柔弱内向 第二种表现:
8、自卑心理障碍 第三种表现:孤独自封心理 第四种表现:亲情淡漠心理,二、弟子规教材总览内容总纲:以论语学而中“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为总纲要。(一)教材的编排特点1、先总后分的结构体系教材分为八个部分进行分述,从在家、出外、待人、接物、求学等方面提出人在学习应注重的行为规范。根据孩子的活动范围,其内容由近至及远、由低级到高级的序列组合,而且儒家十分注重“孝”在道德中的基础地位。开宗明义;入则孝;出则悌;谨;信;泛爱众;亲仁;余力学文。2、三字成句的韵文形式A、三字为句,两句成韵,四句成理,全文360句,共90行1080字。父母呼 应勿缓 父母命 行勿懒
9、父母教 须敬听 父母责 须顺承冬则温 夏则凊 晨则省 昏则定 出必告 反必面 居有常 业无变事虽小 勿擅为 苟擅为 子道亏 物虽小 勿私藏 苟私藏 亲心伤亲所好 力为具 亲所恶 谨为去 身有伤 贻亲忧 德有伤 贻亲羞B、节奏明快,音韵流畅朗朗上口,便于吟诵弟子规基本为三字一句,每句押韵,12字表达一个相对完整的意思,全文360句,共90行1080字,内容浅显易懂,,3、行为列举的陈述方式共列举出113件行为要求“孝(入则孝)”24则,“弟(出则悌)”13则,“谨”24则,“信”15则,“泛爱众”21则,“亲仁”4则,“学文(余力学文)”12则。弟子规共1080字,分别列出113件事情,其中“孝
10、(入则孝)”24则,“弟(出则弟)”13则,“谨”24则,“信”15则,“泛爱众”21则,“亲仁”4则,“学文(余力学文)”12则。例:孝(入则孝)24则1、父母呼应勿缓 2、父母命行勿懒 3、父母教须敬听4、父母责须顺承 5、冬则温 6、夏则凊7、晨则省 8、昏则定 9、出必告10、反必面 11、居有常 12、业无变13、事虽小勿擅为 苟擅为子道亏 14、物虽小勿私藏苟私藏亲心伤15、亲所好力为具 16、亲所恶谨为去17、身有伤贻亲忧 18、德有伤贻亲羞 19、亲爱我孝何难20、亲憎我孝方贤21、亲有过谏使更 怡吾色柔吾声 谏不入悦复谏 号泣随挞无怨22、亲有疾药先尝昼夜侍不离床 23、丧三
11、年常悲咽居处变酒肉绝24、丧尽礼祭尽诚事死者如事生,4、彰显主题的行文结构A、主题突出,分层陈述易整体把握,逐步生成第十五课举止得体,贵有君子之仪步从容立端正揖深圆拜恭敬 勿践阈勿跛倚勿箕踞勿摇髀如第十三课端庄得体,贵有君子之容冠必正纽必结袜与履俱紧切 置冠服有定位勿乱顿致污秽衣贵洁不贵华上循分下称家如二十三课见贤思齐,贵有君子之性见人善即思齐纵去远以渐跻 见人恶即内省有则改无加警如二十四课崇尚德才,贵有君子之求唯德学唯才艺不如人当自砺 若衣服若饮食不如人勿生戚,B、层次分明,注重对比把握关联,注重思辨如二十六课(分类陈述)无心非名为错 有心非名为恶 过能改归于无 倘掩饰增一辜三十课(对比陈述
12、)道人善即是善人知之愈思勉 扬人恶即是恶疾之甚祸且作 善相劝德皆建过不规道两亏如:无心非名为错有心非名为恶 过能改归于无倘掩饰增一辜揭示出错与恶,过与无的内在联系,提出善与恶的人性转化,(二)课程的实施难点1、文句精炼,不易理解A、语言概括性强父母命行勿懒 丧三年常悲咽 居处变酒肉绝B、行文有别时文怡吾色柔吾声C、语句缺乏童趣2、要求繁多,不易接受A、弟子规的每一项要求都是对其言行的引导,对其言行举止的随意性有约束力,学生在心理上不愿接受。B、弟子规的行为准则对儿童的学习、生活、待人、处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容易被学生视为负担。C、弟子规行为准则是教育立人的需要,如何把教育的需要转化为学生成长的
13、需要,需要外部环境的引导与鼓励。3、环境差异,不易接纳揖深圆拜恭敬 亲有疾药先尝昼夜侍不离床 丧三年常悲咽居处变 酒肉绝 路遇长疾趋揖长无言退恭立 骑下马乘下车过犹待百步余 晨则省昏则定 尝药、作揖、请安、问安,4、义理深刻,不易认同第二层: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情理借与还是人在日常交往过程中,真诚求助与坦诚相助这两种情感的交往。人只有在交往互动的过程中才会缔结深厚的感情。第三层:看山仍是山,看水仍是水义理:在困难时,求助于人,只有注重诚信,才能赢得别人的信赖与帮助。在别人困难时,对别人慷慨相助,才能赢得别人的尊重与感激。第一层:事理:兄道友弟道恭 财物轻言语忍 第二层:情理:怨何生 忿自泯
14、兄弟睦 第三层:义理:孝在中,4、义理深刻,不易认同宋时有禅语曰:参禅之初,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禅有悟时,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禅中彻悟,看山仍然山,看水仍然是水。弟子规包含着处事之则、相处之道、立人之本,形成了事理、情理、义理相交融的事理要义。如:用人物,须明求。倘不问,即为偷。借人物,及时还。人借物,有勿悭。第一层:看山是山,看水是水事理借东西时,要明确向别人请求,经别人同意才可使用,还东西时要及时,三、课堂教学构建(一)教学误区1、不求甚解,囫囵吞枣地读,美名其曰:书读百遍,其义自现。现在不明白,学生将来会明白,其实我们学生时代不明白的东西,到现在也还没有明白。2、不辨其由,妄生异议地
15、学,亲有疾药先尝 药是有副作用的怎么能让孩子们乱尝呀。其实古代的药是汤药,尝药一是试其温,看温度是否适合入口。二是试其味,看药味是否难以入口,若苦则以糖备之。昼夜侍不离床 居处变酒肉绝路遇长疾趋揖长无言退恭立作揖,现在已经不适合作揖了,还作揖。3、逐字逐句,一板一眼地讲,尊长前声要低低不闻却非宜尊重的长辈面前,说话声音要低,但是声音低到别人听不见,也是不适合的。4、重文轻义,不求变通地教作揖、汉服、头巾、,5、脱离生活,坐而论道地讲。如案例:第二十七课凡是人皆须爱天同覆地同载行高者名自高人所重非貌高才大者望自大人所服非言大师:人之所以高大,是因为他的品行高尚,只有关爱他人,关爱众人,才能让别人
16、敬重自己,自己的美名才会传得更远。(引发思辨,辩中明理),(三)策略构建弟子规教材行文简洁,对低年级的学生来说,语言描述较为抽象,事理深奥,不容易被学生接受,因此,我们要根据弟子规教材特点、教学目标、学生心智进行策略处理,策略处理的指导思想就是坚持:化习文为诵文,化抽象为形象,化事理为情理,化课堂为生活,进一步增强课程的灵活性与情趣性,引发儿童的学习需要。(1)板块组合,梯度设计熟读成诵,积累语言;(习文)质疑探源,启智开思;(启智)古今结合,开宗明义;(明理)学以致用,身体力行。(导行)教学思路文重读读文以知其意,实现文本的传播智重启启智以究其成,实现智慧的传接理重悟悟理以明其实,实现文化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弟子 教材 分析 教学策略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9751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