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有格物致知精神15张.ppt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15张.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应有格物致知精神15张.ppt(1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14课*应有格物致知精神,1.读一读,写一写(1)正音辨形。肇事()彷徨()华裔()接触()探测()论语()xi()身 zn()照 R()家答案:zhopnychtnLn修遵儒,【巧辨字形】懦nu懦弱儒r 儒雅,(2)据义填词。:推究事物的原理法则而总结为理性知识。:比喻置身事外或不协助别人。:不知道怎么办才好,形容受窘或发急。:形容非常顺利,毫无波折或挫折。答案:格物致知袖手旁观不知所措一帆风顺,【词义辨析】袖手旁观视而不见【同】都是成语,都有对别人的情况不关心、不过问的意思。【异】“袖手旁观”侧重于有意置身事外。“视而不见”侧重于有意不把心思用在那方面,看到了却像没看见一样;也指假装没看
2、见。【举例】看见别人有困难,我们不能袖手旁观,而应主动帮助。他对自然美是完全视而不见的。,2.读一读,做一做(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答案:我们应有格物致知精神。(2)传统的中国教育并不重视真正的格物和致知的原因是什么?答案:因为传统教育的目的并不是寻求新知识,而是适应一个固定的社会制度。,(3)为了论证自己的观点,作者在文中依次列举了哪些事例?答案:王阳明“格”竹子,把探察外界误认为探讨自己,头痛失败。通过实验了解竹子的性质。中国学生功课成绩好,在研究工作中需要拿主意时,常常不知所措。,【知识链接】如何概括事实论据 事实论据是指典型的具有代表性的事例或史实以及统计数据等。事例有的是个例,即
3、某个人的事例;有的是泛例,即生活中的普遍现象或一类现象。概括论据首先要考虑到该论据证明的论点是什么,也就是说,概括出来的论据要能很好地证明该论点;其次,用语力求简洁;另外,要特别注意字数的限定。格式:概括论据必须包含两个要素:人物+事情;其他要素如:时间(季节、年代)、地点、环境,如果有特定意义,也应概括在内。,(4)作者认为大学中格物致知真正的意义是什么?答案:第一,寻求真理的惟一途径是对事物客观的探索;第二,探索应该有想像力、有计划,不能消极地袖手旁观。,【知识博览】1.题目解读“格物”就是推究事物的原理,“致知”就是获得知识。前者是后者的手段,后者是前者的目的。“格物致知”就是通过探察物体而得到知识,实地的探察就是我们现在所谓的实验。“应有格物致知精神”既是标题,又是本文的中心论点。,2.图解课文,背景介绍 受传统教育的影响,我国学生往往重视基础知识的学习,而忽视动手能力。这就难以适应当前社会发展的需要。有鉴于此,科学家丁肇中根据现代学术的发展和个人的经验,向我们提出了忠告。,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应有 格物致知 精神 15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9739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