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急预案与应急处理.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应急预案与应急处理.ppt(15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治理隐患防范事故,应急预案与应急处理,赣州市安监局 安监一科吕 志 飞电话:07978297503二00八年九月六日,主 要 内 容,第一章 概论第二章 应急救援预案核心要素及基本要求第三章 应急救援预案编制第四章 应急预案的评审第五章 应急演练,第一章 概论1 事故应急管理简介,2、事故应急救援的基本原则和任务 事故应急救援的基本原则:预防为主,统一指挥、分级负责、区域为主、单位自救和社会救援相结合 事故应急救援的基本任务:(1)抢救受害人员;(2)控制危险源;(3)指导群众防护,组织群众撤离;(4)作好现场清洁,消除危害后果;(5)查清事故原因,估算危害程度。,3、事故应急救援系统 应急救
2、援组织机构 应急救援计划(或称预案)应急培训和演习 应急救援行动 现场清除与净化 系统的恢复和善后处理,4、应急预案的分级 事故应急预案:(1)企业(现场)应急预案(2)工厂外政府的应急预案,二、应急救援预案核心要素及基本要求,1、方针与原则,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统一指挥、分级负责救死扶伤、消除危险清洁现场、评估后果,2.1 危险分析,为什么要进行危险分析 怎样进行危险分析 危险分析的结果如何在应急预案中应用,要点:,危害辨识与风险评价程序 危险辨识方法(主要内容及方法)重大危险因素辨识 危险辨识注意事项 危害辨识结果 风险评价,2.1 危险分析,内容:,2.2 资源分析,要点:,制定应急预案需
3、要哪些资源 我们目前具有哪些资源(人力、设备、供应)还需要增加补充那些资源 如何合理的利用和整合现有与增加的资源,人力资源通信和通讯联络设备个人防护设备消防设施和供应事故控制和防污染设备及供应医疗服务机构、设施、设备和供应监测系统交通系统保安和进出管制设备,2.2 资源分析,内容:,2.3 法律法规要求,要点:,国家、政府和行业有哪些关于应急方面的法律法规?哪些是适合于我们组织或企业的?我们是否遵守了相应的法规,有何不足?需作和改进才能更好的符合相关法律法规。,有关法律:安全生产法 矿山安全法 消防法 职业病防治法等 有关法规:关于特大安全事故行政责任追究的规定 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
4、(2007-6-1实施)危险化学品管理条例 使用有毒物品作业安全管理条例 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 地方或行业法规 国家、行业和地方标准等规定,内 容:,3、应 急 准 备,3.1 机构与职责(1)组织机构及其职责 明确应急反应组织机构、参加单位、人员及 其作用;明确应急反应总负责人,以及每一具体行动 的负责人;列出本区域以外能提供援助的有关机构;明确政府和企业在事故应急中各自的职责。,(2)应急救援系统的组织机构 应急指挥机构协调应急组织各个机构运作和关系;事故现场指挥机构负责事故现场应急的指挥工作、人员调度、资源的有效利用;支持保障机构提供应急物质资源和人员支持的后方 保障;媒体机构安排媒体报
5、导、采访、新闻发布会;信息管理机构信息管理、信息服务。,(3)应急反应组织的建立 建立应急反应组织要提出以下问题:紧急情况发生时由谁来指挥操作?当更多的企业厂和企业外反应人员到达事故现场时,指挥结 构如何变化?如果紧急状况恶化时,需要更多的资源和出现更多的受影响 点(包括企业内企业外),指挥结构如何变化?谁来决定分配减缓事故的资源?应该在紧急时与谁保持通讯联络?那些应急功能(如消防、工程、医疗等)应该行动,什么时 候?如何行动?谁来负责每个专项应急反应功能?各种指挥岗位应位于那里?谁来决定采取何种行动以保护外部人群?所有应急功能协调员互相之间如何联络?谁提供技术建议来开始反应行动?谁来决定什
6、么时候应急结束,批准重新进入危险区?,图3.3最初应急反应组织图,最初反应组织,全体应急反应组织,企业应急总指挥职责为:分析紧急状态和确定相应报警级别 指挥、协调应急反应行动 与企业外应急反应人员、部门、组织和机构进行联络 直接监察应急操作人员的行动 保证现场和企业外人员安全 协调后勤方面以支援反应组织 企业应急总指挥不能把下列任务交给工作人员执行:应急反应组织的启动 应急评估,包括升高或降低应急警报级别 通报外部机构 决定请求外部援助 决定从企业或其它部分撤离 决定企业外影响区域的安全性,反应操作副总指挥主要职责:1)协助企业应急总指挥组织和指挥应急操作 任务2)向企业应急总指挥提出应采取的
7、减缓事故 后果行动的对策和建议3)保持与现场操作副总指挥的直接联络4)协调、组织和获取应急所需的其他资源、设备以支援现场的应急操作,事故现场副总指挥主要职责:所有事故现场操作的指挥和协调 现场事故评估 保证工厂人员和公众的应急反应行动的执 行 控制紧急情况 现场应急行动与在应急指挥中心的反应操 作副总指挥的协调,我国核电厂应急总指挥的职责具体包括:(1)发布进入应急状态的命令,启动场内应急组织(2)按照应急计划的规定,向场外的应急组织报告 应急信息(3)决策场内的重大应急行动(4)对场外的应急防护行动提出建议(5)向场外应急组织提出应急救援请求(6)宣布场内应急状态的终止(7)在应急终止后,领
8、导场内组织的恢复工作,国家矿山应急救援体系建设方案:(1)矿山应急救援管理系统(2)组织系统(3)技术支持系统(4)装备保障系统(5)通讯信息系统化学事故应急救援机构的设置与主要职责:(1)应急救援指挥中心(办公室)(2)应急救援专家委员会(组)(3)应急救护站(队)(4)应急救援专业队(5)其他机构,3.2 应急设备与物质,明确可用于应急救援的设施,如办公室、通讯设备、应急物资等;列出有关部门,如企业现场、武警、消防、卫生、防疫等部门可用的应急设备;描述与有关医疗机构的关系,如急救站、医院、救护队等;描述可用的危险监测设备;列出可用的个体防护装备(如呼吸器、防护服等);列出与有关机构签订的互
9、援协议。,(1)基本装备:,(2)专用装备:侦检装备(专用气体检测仪、专用检测车等)医疗急救器械及药品(3)现场地图和图表:材料储存区工艺区域服务区域路径厂区规划,事故现场必需的应急设备:1)现场应急设备包括:灭火装置、危险品泄漏控制装置、个人防护设备、通讯设备、医疗设备、营救设备、应急电力设备、重型设备、文件资料等。2)现场外应急设备:这是指在列出设备清单以后,不必自备的应急设备,3.3 应急人员培训,应急培训计划 行动指南 前提和保证 范围:政府、社区居民、企业全员、专业队伍 重点:应急工作指导及应急行动关键部分及人员,如消防、安全等 方式:专业、电视、广播、培训班,一般应急培训必须包括的
10、内容:灭火器的使用以及灭火步骤的训练 个人防护措施 对潜在事故的辩识 事故报警 紧急情况下人员的安全疏散,特殊应急培训:(1)接触化学品(2)受限空间营救(3)病原体感染(4)沸腾液体扩散蒸汽爆炸等,训练与演习程序 训练的主要目的包括:测试计划和程序的充分程度 测试应急培训的有效性和应急人的熟练性 测试现有紧急装置、设备和其他资源的充分性 提高与现场外的事故应急部门的协调能力 通过训练来判别和改正计划中的缺陷 实际开展应急演习应做的准备:制定完整的演习计划 做好演习中所有管理部门的准备工作 现场外的应急队员与应急部门的准备,3.4 预案演练,训练与演习类型:(1)基础训练(2)专业训练(3)战
11、术训练(4)自选课目训练,演习评估:辨识应急预案和程序中的缺陷辨识人员的需求确定人员与资源的充分性确定培训、训练、演习是否达到预期目标,3.5 公众教育,2、内容:1)明确应急过程中的媒体及公众发言人2)公众了解面对应急情况时所采取的周期性宣传集体该安全意识措施3)法律法规教育4)应急基本知识教育(应急技能、能力教育)5)防护和自救、营救等的教育6)逃生能力教育7)事故后处理能力教育,1、目标 1)熟悉应急反应和程序的实施内容和方法2)明确任务、职责3)提高公众应急意识,3.6 互助协议,最常见的紧急时刻需要协助的机构与组织要建立互助协议 通讯和外部关系联络,包括媒体 消防与营救有关机构、组织
12、 物质泄漏控制的有关机构 工艺和公用设施管理的部门 工程措施部门或组织 控制环境污染情况的环保部门、机构 医疗救护单位 安全保障部门 运输及后勤保障机构 行政管理机构等,4、应 急 响 应,4.1 现场指挥与控制,目的:确保事故发生时员工和企业附近公众安全健康的主要管理功能。,4.2 预警与通知,预警与通知是应急救援迅速启动的关键,其过程包括:(1)触警,过滤掉错误报警信息,准确判定事故信息;(2)接警,落实事故的地点、类型、范围,初步分析事故趋势;(3)分警,准确地将事故信息通报给应急救援机构和人员;(4)回复,应急救援机构将应急救援力量行动的信息通报给触警 与接警机构。,4.3 警报系统与
13、紧急通告,报警系统及程序;现场24小时的通告、报警方式,如电话、警报器等;24小时与政府主管部门的通讯、联络方式,以便应 急指挥和疏散居民;相互认可的通告、报警形式和内容(避免误解);应急反应人员向外求援的方式;向公众报警的标准、方式、信号等;应急反应指挥中心怎样保证有关人员理解并对应急 报警反应。报警的内容包括:事故地点、类型、发生时间、发展现 状、可能趋势等。,4.4 通讯,1)建立通讯程序。以保证各应急救援机构之间的联系。2)通讯迅速。准确的报警才能迅速将灾情通报给相关机构,是准确信息交流的关键。3)报警和通讯器材确保的完好。4)合理和正确使用报警和通讯器材。报警和通讯人员准确掌握报警和
14、通讯的方式、过程和灾情描述词语,能够使用报警和通讯器材进行正确的报警和通讯。,4.5 事态监测,监测组织:地方环保监测站、卫生防疫站、军队防化侦察队负责对空气、水、食物等被污染的状况的测定,确定污染范围、水源、食品可引用情况提供依据。污染空气滞留状况提供条件。对事故造成的危害进行检验、监测,测定事故的危害区域、危害性质及程度。以便及时控制危险源,防止事故继续扩展。检测执行和核实应该疏散的人群和机构、设施等。用于检测的设备及监测系统是否充足,有否进行危险物质分析的化验室。检测应急操作人员的行动。应急指挥评估控制系统的控制水平和转换、处理能力,升高或降低应急警报级别及采取相应对策。,4.6 人员疏
15、散与安置,1)所有员工熟悉报警系统、集合点、逃生线路及总体疏散程序;2)估计事故影响范围、人员影响区域以便组织疏散、撤离;3)搜寻、营救受伤及受困、失踪人员,疏散及避险;4)现场毒物泄漏时的避难所;(疏散或安全避难)5)企业外疏散和安全避难;,应急救援行动的优先原则:1)员工和应急救援人员的安全优先2)防止事故扩展优先3)保护环境优先,4.7 警戒与治安,4.8 医疗与卫生服务,1)接受过急救和心脏恢复培训的应急反应人员;2)企业医生或护士;3)当地医生护士和其它医疗人员;4)当地救护公司;5)来自附近企业的医疗人员和其他救援小组;6)当地卫生部门官员;7)医疗设备和医药供应商;8)毒物控制中
16、心。,医疗救援:,临时区行动:,1)接收、储存、给应后勤物资;2)应急部署前集合企业外应急人员;3)停放各种车辆;4)建立非污染区。,4.9 应急人员安全,应急救援行动的优先原则:1)员工和应急救援人员的安全优先;2)防止事故扩展优先;3)保护环境优先;,4.10 公共关系,1)协调外部机构(技术、人员、物质、设备等);2)事故应及时的保安及当地公安部门;3)社会服务(受难家属援助、疏散者帮助等),4.11 资源管理,人力资源(培训情况、用于应急时的人员)应急设备和装备,基本装备:通讯装备 交通、培训设备 生产和照明电力备用电力设备 防护装备、气象设备专用装备:有毒物质侦检装备 医疗急救设备及
17、药物 消防设备、灭火及供水系统 危险物质泄漏控制设备 个人防护装备 特殊危险的专用工具和设施 预测有毒物质扩散的软件和硬件,5、现场恢复(事故调查),1)现场清洁与净化2)事故后的恢复现场警戒安全;清洁;对从业人员提供帮助;对破坏损失的评估;保险的索赔;事故调查;重建。,6、预案管理与评审改进,第三章 应急救援预案编制,1、应急预案的文件体系构成2、不同事故类型的应急预案合理组织?3、应急预案编制时应考虑的因素,应急救援预案体现在文件体系包括:一级文件总预案(管理政策、预案目标、应急组织和责任)二级文件程序(某行动目的和范围,指南,流程表及具体描述)三级文件说明书(程序中特定细节及行动的说明,
18、责任及任务说明)四级文件对应急行动的记录,1、应急预案的文件体系构成,编制事故应急预案步骤如下:()成立预案编制小组;()收集资料并评价;()辨识危险源并评价风险;()评价能力与资源;()建立应急反应组织;()选择合适类型的应急计划方案;()编制各级应急计划。,应急救援预案的主要程序文件 应包括:预案概况 预防程序 准备程序 基本应急程序 专项应急程序 恢复程序,实施人员培训,制定人员培训计划,应急救援力量需求分析、评估,收集、分析、汇总资料,危害辨识、评价,组成编制组,应急救援组织适应性评估,协调、充实应急救援力量,3.1 前期准备阶段,起草预案,选择、编制各级应急计划及方案,编制评审方案及
19、分组,修订测试和维护预案,3.2 编制阶段,制定演练计划,组织演练力量和资源,实施演练,编制评估方案,评估、修改预案,专家评审、审批,确定公布相关内容,监督修改,3.3 演练评估阶段,编制预案的目的,有助于识别风险 熟悉企业的应急反应行动 提高事故突发时的信心和准备 减少和降低风险、责任 减轻企业损失 提出降低风险建议,提高系统安全性,预案中应包括的六个主要应急反应要素:应急资源的有效性;事故评估程序 指挥、协调和反应组织的结构;通报和通讯联络程序;应急反应行动(包括事故控制、防护行动 和救援行动);培训、演习和预案保持。,第四章 应急预案的评审,应急预案的评审方法与程序应急预案的评审准则应急
20、预案的及时更新,应急预案评审方法与程序,内部评审外部评审同级评审上级评审社区评议政府评审,应急预案评审方法与程序,应急预案评审准则,1.0 事故信息概要2.0 发布页 3.0 权力与职责4.0 目录5.0 术语和定义 6.0 危险分析7.0 运行机制 8.0 使用说明 9.0 修改记录 10.0 报警程序 11.0 接警 12.0 指挥与控制13.0 通讯,14.0 警报系统和紧急公告 15.0 公众信息与社区关系16.0 资源管理 17.0 卫生与医疗18.0 应急响应人员安全19.0 室内保护 20.0 疏散程序 21.0 火灾和救援 22.0 执法 23.0 事态评估24.0 人道主义服
21、务25.0 市政工程,26.0 现场清理27.0 文件化和追踪调查 28.0 应急预案测试和更新程序 29.0 培训,应急预案评审准则说明,说明包括任命指出列出解释确定,1.0 事故信息概要,1.1 详细说明事故信息概要中应包括的信息类别,如日期、时间、位置和致害物等。,2.0 发布页,2.1 包括应急预案编制机构负责人签署的发布令。2.2 包括当地管辖机构的书面认可。2.3 包括工厂的书面认可。2.4 包括工厂与当地管辖机构签署的应急响应和通报责任协议书。,3.0 权力与职责,3.1 说明本辖区在应急响应方面具备的法定权力。3.2 列出本辖区有关应急响应工作的其他法定权力,包括国家及地方具备
22、的法定权力。,4.0 目录,4.1 列出应急预案所有组成要素。,5.0 术语和定义,5.1 解释应急预案中出现的专业术语或缩略语,6.0 危险分析,6.1 列出事故发生时,工厂或运输路线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6.2 确定并说明辖区内具有重大危险源或重大事故隐患的工厂,以及危险物质运输的主要路线。6.3 确定并说明因邻近上述工厂或运输路线,可能造成额外风险的工厂或设施。6.4 确定并说明因邻近上述工厂或运输路线而受害的工厂或设施。,6.0 危险分析,6.5 说明确定事故是否发生及潜在受害人员数量的方法。6.6 包括危险分析结果:工厂、运输路线面临风险的类型、级别等主要特征,包括相关危险物品的类别、
23、性质和危险物品数量;可能超出工厂场界或运输路线毗邻区区域的情况,以及可供应用的历史资料和数据;标明工厂位置、运输路线及辖区具体特征(包括脆弱带)的地图。,6.0 危险分析,6.7 说明辖区地理特征,包括敏感环境区域、土地使用方式、供水以及公共交通情况。6.8 说明辖区人口统计学特征,包括对应急响应有重大影响的特点,例如人口密度、特殊群体、以及特别敏感的公共设施。6.9 说明辖区气候和大气特征。6.10 说明紧急情况最有可能发生的时间,例如一天中的某个时间和一年中的某个月。,7.0 运行机制,7.1 任命负责辖区应急协调工作和工厂应急工作的协调人员。7.2 确定负责各社区应急协调工作的人员,和每
24、个工厂的协调人员。7.3 解释协调人员、他们的组织、以及辖区内其他地方政府应急管理部门之间的相互关系。7.4 说明各类应急预案之间的关系。7.5 列出辖区内所有工厂的应急预案。7.6 说明整合所有工厂应急预案的方法。7.7 说明辖区内所有应急机构、组织的功能和职责。,7.0 运行机制,7.8 列出共享数据或提供援助的互助协议。7.9 说明本辖区与其他辖区协调应急响应行动的条件、方式和程序。7.10 说明本辖区应急预案与上一级应急预案的关系。7.11 说明本辖区应急响应管理部门和上一级应急响应管理部门之间的关系。7.12 说明本辖区应急预案、应急响应活动与国家应急预案、应急响应活动的关系。,8.
25、0 使用说明,8.1 说明应急预案的用途。8.2 包括应急预案持有人、分发日期和应急预案的识别编码。,9.0 修改记录,9.1 说明应急预案维护、修订,记录变更情况和控制发放的方法。,10.0 报警程序,10.1 包括工厂应急协调人员和社区应急协调人员及时、可靠、有效地向指定人员、公众通报事故发生的程序。10.2 包括通过24小时热线报案电话通告事故发生的程序,该程序应放在应急预案中的显著位置。10.3 列出辖区内地方应急响应组织设立的24小时热线报案电话。,10.0 报警程序,10.4 包括下述应急救援人员、组织的电话号码:技术人员和应急响应人员;社区应急响应协调人员和所有工厂应急协调人员;
26、国家应急救援机构;其他参与机构;邻近辖区的社区应急协调人员;公共支持团体和私人支持团体;本辖区内运输路线上所有主要承运人的联络点。,10.0 报警程序,10.5 列出所有应予通知的组织、通知顺序、主要联络人及备用联络人。10.6 列出所有应予通知的地方机构、通知顺序、联络人及联系电话。10.7 列出所有应予通知的上级机构、联络人及联络电话。10.8 列出所有应予通知的国家有关机构、联络人和联络电话。,11.0 接警,11.1 说明辖区内工厂应急协调人员向社区应急协调人员、上级和国家有关机构通报紧急事件的方法。11.2 说明发生运输事故时,向社区应急协调人员、辖区应急响应组织通报紧急情况的首选和
27、备用方法。11.3 说明确保紧急事故通报内容符合国家有关规定的方法。11.4 列出社区应急协调人员确保工厂管理人员紧急事故通报符合国家有关事故报告时限规定的程序。11.5 确定负责替社区应急协调人员或其指定机构接收事故报告通知的人员或办公室,列出相应的联系电话。,12.0 指挥与控制,12.1 确定辖区内全面负责应急响应指挥和控制工作的组织。12.2 确定各应急响应功能中负责指挥和控制工作的人员或部门。12.3 确定各应急响应组织中负责本组织指挥和控制工作的人员或部门。12.4 包括工厂主、管理人员、地方应急人员和医务人员事故应急响应时应遵循的方法和程序。12.5 说明负责承担事件指挥职能的人
28、员或部门,以及他们履行此项职能的方式。,12.0 指挥与控制,12.6 说明应急响应体系、主要应急响应功能和应急响应组织的指挥系统。12.7 确定负责启动和管理应急运行中心、现场指挥所的人员,确定他们协调各项活动的方法。12.8 列出事件严重度及其对应的应急响应级别;12.9 确定表征事件严重度的条件。12.10 指出与应急响应级别相对应的负责机构。,13.0 通讯,13.1 说明应急过程中,应急响应人员相互交流信息和沟通的所有方法,包括通信网络和频率。13.2 说明应急响应人员获取事故及应急措施信息的方法。13.3 说明所有通讯系统及其备用系统。,14.0 警报系统和紧急公告,14.1 确定
29、辖区内负责人员,并说明将事故信息通知公众的方法,包括警报器或其他信号器、广播媒体和紧急广播系统:报警器和其他信号器,说明其作用、协调方法、以及覆盖区域;其他方法,例如对上述方法无法通知到的居民采取逐户通知的方法;说明完成通知任务的期限。14.2 说明应急响应过程中协调紧急公告的方法。14.3 说明应急响应过程中接到紧急公告的工厂应承担的职责和采取的行动。,15.0 公众信息与社区关系,15.1 说明地方政府在紧急情况发生前开展紧急情况及其应对措施的公众教育方法。15.2 说明应急响应时公众信息事务负责人的作用和组织地位。15.3 任命1名发言人,并说明确保公众随时了解紧急状况的方法,包括一份列
30、出所有广播、电视和报纸联系人的清单。15.4 说明工厂紧急情况发生前和紧急情况下的公共信息活动。,新闻发言人的任务、知识与技能,16.0 资源管理,16.1 说明社区、工厂已有应急设备和设施,并确认这些设备、设施的负责人。16.2 列出各类应急响应的人力资源,包括政府、志愿者和私营部门。16.3 说明可供地方应急响应单位(包括消防、公安和医疗单位)使用的应急设备类型、数量、性能和存放位置。应急设备类别包括运输、通讯、监测和检测、净化、清除和清洗设备。16.4 列出可供工厂使用的应急设备,并按社区应急设备说明方式说明这些设备。,16.0 资源管理,16.5 说明可供地方社区、工厂应急协调员和其他
31、应急协调员(例如事件指挥员)使用的应急运行中心或其他设施。16.6 说明可供工厂使用的应急设备和设施,并说明地方应急人员使用这些设备和设施的条件。16.7 说明资源严重不足的情况,以及与其他辖区达成的互助协议。16.8 说明如何得到联邦、州政府机构及他们的应急支持承包商帮助的程序。16.9 说明紧急情况下,私营部门可向地方应急响应人员、工厂管理人员及运输公司提供的应急响应与专业技术服务。,17.0 卫生与医疗,17.1 包括工厂主、工厂管理人员、地方应急响应人员和医疗人员响应紧急情况时应遵循的方法和程序。17.2 说明召集紧急医疗救助人员和卫生部门人员的程序。17.3 说明本辖区或其他辖区主要
32、紧急医疗服务程序,包括急救服务、救护车服务和紧急医疗护理服务。17.4 说明消除暴露人员有毒物质污染的程序。17.5 说明提供卫生设施、食品、水的程序,以及人员安全重返现场的程序。17.6 说明卫生评估程序。,17.0 卫生与医疗,17.7 说明本辖区医治极端危险物质暴露人员的水平和类型。17.8 说明针对紧急情况有关心理健康护理方面的准备。17.9 指出与其他社区就紧急医疗服务后备人员和设备达成的互助协议。,18.0 应急响应人员安全,18.1 说明进入和离开事故现场的初始和后续程序,包括人员统计、安全防护措施以及医学监测。18.2 说明消除人员和设备污染物的程序。18.3 列出与危险性质相
33、适应的采样、监测和人员保护设备。,19.0 室内保护,19.1 说明社区或工厂确定被影响区域的方法。19.2 包括预测空气传播污染物质速度、方向和浓度的方法,模拟蒸气云扩散的方法,实时监测释放物和浓度的方法。19.3 确定决策程序,包括确定负责室内保护的决策部门。19.4 说明工厂在室内保护决策方面的作用和活动。19.5 指出采取室内保护措施的前提条件,包括决策准则。19.6 说明室内保护方法,包括关闭通风系统的要求。19.7 说明对公众开展室内保护措施教育的方法。,20.0 疏散程序,20.1 说明疏散计划,包括预防性疏散计划和可供选择的交通路线。20.2 说明下令疏散或提出疏散建议的管理部
34、门,包括得到相应授权的人员。20.3 说明各种政府机构和支持性的私营组织(例如红十字会)的权利和责任,以及它们之间的指挥系统。20.4 说明工厂在疏散决策中的作用。20.5 说明疏散方法,包括残疾人员的疏散方法,以及学校、医院、监狱和其他特殊场所的疏散方法。,20.0 疏散程序,20.6 说明疏散程序与其他保护措施的关系。20.7 说明人员疏散的潜在条件,即要求疏散的事故类型。20.8 说明疏散路线,包括首选路线和备用路线。20.9 说明疏散区域和疏散距离,以及他们的确定依据。20.10 说明特殊人群的预防性疏散程序。20.11 列出向被疏散人员提供食品、庇护所和医护的大型集中设施。,20.0
35、 疏散程序,20.12 说明为疏散过程、被疏散人员和疏散区提供保安措施的程序。20.13 说明管理疏散路线交通流量的方法,以及防止一般公众进入受害地区的方法。20.14 说明确保居民有序返回被疏散区域的程序。,21.0 火灾和救援,21.1 列出消防队员的主要任务。21.2 确定公共和私营部门的防火组织。21.3 说明跨部门、跨区域事件管理系统的指挥结构,确定互助协议的准备情况。21.4 列出现有支持系统,例如防护设备和应急响应的指南性资料。21.5 列出并说明本辖区的救援组织。,22.0 执法,22.1 列出应急响应过程中主要的执法任务,包括事故现场保安和疏散活动保安有关的执法任务。22.2
36、 列出各执法点的地理位置。在地图上予以标注。,23.0 事态评估,23.1 说明社区、工厂确定随事态发展可能会被危及的区域的方法。23.2 说明确定被影响区域内可能受到损害的私人和公共财产,以及对这些财产的影响性质的方法。23.3 说明地方应急响应组织和工厂监测事态发展的方法和能力。23.4 说明环境评估、生物学监测和污染调查方面的准备情况。,24.0 人道主义服务,24.1 列出紧急情况下,负责提供人道主义服务(例如食品、遮盖物、衣服、医疗和危机咨询)的机构。24.2 说明人道主义服务的主要项目及其完成手段。,25.0 市政工程,25.1 说明紧急情况下完成市政工程的指挥系统。25.2 列出
37、紧急情下,市政部门应完成的主要任务。,26.0 现场清理,26.1 说明地方管理部门、工厂和各责任方之间有关现场清理方面的责任分配。26.2 说明重大事故现场清理的主要活动。26.3 说明各责任方、地方可提供现场清理服务。26.4 说明现场清理的主要方法。26.5 说明将事故现场周围环境(包括自然资源环境区域)恢复到紧急情况前的方法。,26.0 现场清理,26.6 说明重大事故现场长期控制方面的准备情况。26.7 列出废弃物处置场地的位置。26.8 列出本辖区内可供现场清理用的器材和设备。26.9 说明现场清理人员的能力。26.10 列出本辖区有关废弃物处置方面的规定。,27.0 文件化和追踪
38、调查,27.1 列出要求提供的报告,以及负责编写这些报告的管理部门和机构。27.2 说明应急响应工作的评价方法,并确定负责评价活动的人员。,28.0 应急预案测试和更新程序,28.1 包括应急演练方法和计划。28.2 说明应急演练的性质。28.3 列出应急演练的频次与类型。28.4 包括当年和未来几年的演练计划。28.5 说明工厂或运输公司在应急演练中的作用。28.6 说明应急演练效果的评价程序,应急预案的修订程序,以及应急响应能力不足之处的纠正程序。,29.0 培训,29.1 包括地方应急响应人员、医疗人员的培训方案。29.2 说明地方应急响应人员的培训要求,包括培训内容与培训课时数方面的要
39、求。29.3 列出并说明国家、地方、私营机构提供的满足上述要求的培训方案。29.4 包括当年和未来叁年的培训计划。,应急预案的及时更新,定期评审定期演练,第五章 应急演练,一、应急演练的必要性二、应急演练类型三、应急演练四、应急演练要点分析五、应急演练目标六、应急演方案,一、应急演练的必要性,法律依据应急准备与应急演练应急演练的作用,二、应急演练类型,演练类型 桌面演练 功能演练 全面演练选择演练类型应考虑的因素参加演练的人员,选择演练类型应考虑的因素,应急预案和响应程序制定工作的进展情况本区域的风险性质和大小本区域现有的应急响应能力演练所需开支及现有资金状况关键人员对演练工作的支持各方投入资
40、源的状况,参加演练的人员,参与人员控制人员:确保目标得到充分演练以利于评价确保演练活动与演练人员相适应确保演练进度与情景设计相适应回答演练人员的疑问,解决演练出现的问题监督演练过程的安全评价人员:观察人员:,应急运行中心,事故现场,桌面事件,事故指挥员通讯部门紧急医疗部门,运行人员公安与消防部门企业应急人员,桌面演练,全面演练,三、应急演练,应急演练的基本过程 准备阶段 演练阶段 后续阶段,应急演练准备过程的基本任务,组成应急演练策划小组确定应急演练规模选择应急演练目标制定应急演练方案确定应急演练评价方法开展应急演练培训应急演练前的最后准备活动,应急演练过程的基本任务,公布“突发”事件刺激演练
41、人员控制演练进程,应急演练后续过程的基本任务,评价应急演练效果评价结果的反馈应急演练的追踪,四、应急演练要点分析,接警指挥与控制通讯报警系统与公众紧急通告公共信息与社区关系资源管理卫生与医疗应急人员的安全市民个体保护,火灾与救援执法事态评估人道主义服务市政工程危险分析,接警,检验工厂管理人员、运输人员、首批应急响应人员发现并宣布紧急情况的能力。工厂管理人员、运输人员、地方应急响应人员及时联系国家应急救援机构与地方应急响应组织。通知所有应急响应机构。拨打电话,检验完成所有通知任务所需的时间,以及联系电话的准确性。使用传呼机通知固定电话难以联系到的关键、流动人员。使用检查表确保所有必不可少的人员都
42、已联系。,指挥与控制,准确理解应急响应过程中工厂、运输公司及政府部门的职责。实施事故指挥体系。确保负责应急响应工作的官员能在应急演练过程中承担指挥任务。力争所有部门、组织参与应急演练。24小时不间断演练与关键岗位人员轮班。启动现场指挥所与应急运行中心。,通讯,启用通讯系统及备用通讯系统通讯日志,警报系统与紧急公告,将应急演练日期与公众警报系统常规检测时间相一致。按广播通知的格式要求起草紧急广播通知。流动警报方式。利用现有警报系统。确保广播内容包括实施现场保护性措施的所有信息。使用警报系统中不常用的部分。,公共信息与社区关系,处理媒体关系时尽可能与实际情况相一致。协调公共信息的发布。市民热线。正
43、确回应市民热线。任命负责公共信息的专职官员。新闻发布会录像。解释专有名词或缩写词。解释紧急情况的性质与危险性。新闻通报会中尽量使用直观的表达方式。,尽可能快地向媒体公布人员伤亡情况的准确信息,详细说明应急响应活动。协调和整合新闻发言人从各机构收到的信息,确保信息的准确性和全面性。确保应急演练时发布的公共信息前后一致。,资源管理,确认所需的资源。保存有关资源请求的日志。,卫生与医疗,防止污染救护设施和救护人员。拨打卫生与医疗机构的电话。判断医疗机构是否了解诊断与治疗方法。确保伤员能在现场或医院得到正确的医治。检测向医疗机构提供信息的程序。估计医疗机构到达现场的时间。医疗机构作为信息发布中心。伤员
44、分级。医护人员的保护。,应急人员的安全,组织者应遵守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确保参与人员的安全。检验应急人员是否了解面临的危险。询问应急人员是否了解保护措施及其是否适用于面临的事故性质,以及可能存的短期、长期危害。散发保护装备。模拟个体防护装备的使用。,开展个人健康检查与消毒活动。设立通知应急人员疏散的警报系统。检查应急响应行动的进展情况。监测应急设备和材料的使用情况。,应急人员的安全,市民个体保护,应急演练过程中采取措施防止影响公众安全。检测应急人员解决市民保护问题的能力。研究保护措施时考虑日期、季节、流动人口、交通情况。检测事故指挥人员与学校管理人员之间的协调情况。,火灾与救援,制定程序,确保
45、应急响应人员及时到达现场。检验应急响应人员应对特殊危险的能力。检验应急响应人员正确处理伤员的能力。检验应急响应人员之间相互通讯的能力。,执法,执法人员的保护设施及其正确使用。通知执法人员有关事故的情况及建议采取的保护措施。,事态评估,现场监测设施和用品。事态评估主要任务。现场监测设备都经过标定。监测小组负责人与监测人员。向监测小组简要说明事故性质、危险物品及气象条件。监测前的设备检查程序。,人道主义服务,志愿人员。关键岗位人员。人道主义服务机构。,市政工程,市政工程人员参与演练,危险分析,识别并判断演练过程中的危险性质。,五、应急演练目标,目标1:事件评估目标2:动员与24小时不间断运行目标3
46、:指挥与控制目标4:增援目标5:通讯目标6:应急设施、装备与监视器目标7:警报与紧急公告目标8:公共信息,目标9:公众保护措施目标10:应急响应人员安全目标11:交通控制目标12:人员登记、隔离与消毒目标13:人员安置目标14:紧急医疗服务目标15:现场保持与清洁,目标1:事件评估,通过合理实施应急响应功能与活动,展示理解、运用和监控紧急状态级别的能力。,目标2:动员与24小时不间断运行,展示警告、动员和激励应急响应人员的能力。展示维持24小时不间断运行的能力。,目标3:指挥与控制,展示指挥、协调和控制应急响应活动的能力。,目标4:增援,展示识别外部增援需求的能力。展示提出外部增援要求的能力。
47、,目标5:通讯,展示与所有应急响应地点、组织、人员有效交流的能力。,目标6:应急设施、装备与监视器,展示应急设施、装备、监视器材及其他应急支持物资的配备情况。,目标7:警报与紧急公告,展示向公众发出警报和宣传保护措施的能力。,目标8:公共信息,展示及时向媒体、公众协调和发布准确消息的能力。,目标9:公众保护措施,展示根据危险性质制定并采取公众保护措施的能力。,目标10:应急响应人员安全,展示监测、控制应急响应人员面临的危险能力。,目标11:交通控制,展示控制交通流量、被疏散区和安置区交通出入口的组织能力和资源需求。,目标12:人员登记、隔离与消毒,通过人员登记、隔离与消毒过程,展示监控与控制紧急情况的能力。,目标13:人员安置,展示收容被疏散人员的程序、设施、装备和人员的准备情况。,目标14:紧急医疗服务,展示人员、程序、设备、交通工具的准备情况和医护人员、设施的准备情况。,目标15:现场保持与清洁,展示制定并实施封锁、恢复现场的措施的能力。,谢 谢!,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9739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