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播电视体制与经营管理.ppt
《广播电视体制与经营管理.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播电视体制与经营管理.ppt(4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9章 广播电视体制与经营管理,第一节 广播电视的体制 第二节 广播电视的经营管理,第一节 广播电视的体制,广播电视,作为一种传播媒介,一种传播工具,其本身没有任何政治色彩与思想倾向。但如何运用这一媒介就涉及到了政治、思想性质和经济模式等内容。因此,也就涉及到了经营管理方式广播电视传播的制度问题。,也称广播电视制度,是一个国家电视事业所遵循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基础,并主要取决于电视事业的所有权。广播电视制度,是一国广播电视事业所赖以建立和组成的所有制形式和结构方法。广播电视制度包括制度和体系两个部分,它既包含理念和法规的基础,又包含组织和经营的内容。,广播电视体制,第一节 广播电视的体制,广播
2、电视体制的起源:电视制度是在广播制度的基础上建立和发展起来的。在世界绝大多数国家,电视广播与声音广播同属广播事业,电视制度与广播制度通常是合二为一的。广播电视体制是在广播时代逐渐形成的,到了电视时代,它逐步完善。广播电视媒介既可作为政治宣传的工具,又可作为大众娱乐的方法,它综合性的复杂特征,使得对它的管理非常困难。,第一节 广播电视的体制,第一节 广播电视的体制,广播电视传播的制度 广播电视,作为一种传播媒介,其本身没有任何政治色彩与思想倾向。由于国情(政治、经济状况)的不同,广播电视传播的制度形式各有不同。1、商业制度型2、公共制度型3、国营制度型,第一节 广播电视的体制,广播电视传播的制度
3、1、商业制度型主要由财团控制,政府通过审批营业执照进行宏观管理,这类电台、电视台的传播经费来源完全依靠广告收入,取决于“视听率”的高低。主要代表:香港、美国等。,第一节 广播电视的体制,广播电视传播的制度1、商业制度型 美国的电视从一开始就是私营的。1967年经国会批准成立的公共电视系统(PBS)无论其规模还是收视率、影响力都不过是私营台的补充。私营台名义上是独立运作、自主经营、自负盈亏,不受政党、政府的控制;基本上依靠广告收入作为主要的财源。这一切决定了它们运作的商业化特点。1)以盈利作为最终目标。2)以收视率作为节目制作、播出的直接目标。3)以迎合受众为节目策划的基本原则。这必然使节目有媚
4、俗、低级的倾向。4)垄断竞争是美国整个电视业运作的基本模式。,第一节 广播电视的体制,广播电视传播的制度2、公共制度型这一现象是电视传播管理的特有现象。国家不直接参与管理,电视台既不为政府所有,也不为商业财团所有,而是由国家特许的非盈利性公司或社会各界的联合体进行管理。主要代表:日本、英国、荷兰、比利时等。,第一节 广播电视的体制,广播电视传播的制度2、公共制度型公私兼顾的双轨制运作体制的典型是西欧和日本。但在20世纪80年代以前,西欧20来个国家除卢森堡、英国外,在电视业占主导地位的是单一的公营电视台。公营电视台既不像国营,也不像私营,有其自身的基本特点。1)相对独立的管理机构。2)以视听费
5、作为主要收入。3)公营台是半官方的。4)公营台把观众当做“公民”而非“消费者”。,第一节 广播电视的体制,广播电视传播的制度3、国营制度型广播电视完全由国家控制。国营制度型电视传播,一般不从事商业性活动,是政府的直接舆论机构。我国的各级电台、电视台都属于“国营制度型”,分别由中央或地方的广播电影电视管理部门直接领导,我国各级电台、电视台都是党、政府和人民的喉舌。主要代表:中国、俄罗斯、法国、朝鲜、新加坡、印度、越南、印尼、土耳其、西班牙等50个国家。,第一节 广播电视的体制,广播电视传播的制度3、国营制度型以中国为代表的完全国有的有限商业化运作体制在世界上尤其第三世界仍具广泛的代表性。1)电视
6、台的所有权完全属于国有。2)电视台是党和政府的宣传机构,即党和政府的喉舌3)电视台义不容辞地承担着宣传党和政府的重大理论、方针、政策的职责。在此前提下。要尽量满足观众对信息和娱乐等的需求。4)电视台的经费在20世纪80年代之前,多由政府直接拨款。5)节目的制作和播出只能部分而不能完全按市场需求来执行。6)各家电视台之间有着激烈的竞争,也有“优胜劣败”的现象,但迄今还未出现“优胜劣汰”或者“优胜劣并”(被兼并)中国电视台强调“社会效益第一,经济效益第二”。,第一节 广播电视的体制,广播电视传播的制度3、国营制度型我国倡导有限商业化运作模式意义:倡导有限商业化运作模式的初衷就是把市场的竞争机制引入
7、电视业,在确保电视业国有制,确保电视台宣传好党和政府方针政策的前提下,增加电视台的活力,丰富节目内容,满足观众的需求,减轻国家的财政支出,增加电视台的收入,加速壮大电视台。从10年的实践看,基本上达到了原先的构想。中国电视业的年广告收入从1992年的21亿元增加至1999年的114亿元。其中有20个电视台年收入超亿元,各地电视大楼拔地而起,电视台设备在全世界都是一流的。,第一节 广播电视的体制,广播电视传播的制度当今世界的三大电视体系:以美国为代表的以私有制为主体的完全商业化运作体制:以西欧各国为代表的公私兼顾的双轨制运作体制;以中国为代表的完全国有的有限商业化运作体制。世界其他国家的电视体制
8、,或可归入上述三种体制,或是这三种体制的小小变异。这三种体制将基本上主导21世纪电视业的体制。近年来,随着广播电视技术的发展,单一模式的广播电视传播制度已不能满足电视发展的需要,特别是“国营制度型”的电视传播常常入不敷出,致使不得不改变初衷。“公商并营制度型”就是这个类型的代表。,几十年来,各国制度既相互竞争、又相互借鉴、吸收、融合。演变的结果是:各国制度都已不“纯粹”,而具有多种异己的成分。特别是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全球化的趋势和媒介的大融合、大兼并,在一个国家的范围内,多种广播电视体制杂然纷呈已是常见的现象。,第一节 广播电视的体制,我国广播电视制度的发展在中国广播电视史上,从19
9、40年春季中国共产党中央决定设立广播委员会筹建人民广播电台开始,既具有阶段性又具有继承性的中国广播(电视)制度就形成了。中国广播电视事业发展史上,有这样的几个阶段性标志:,第一节 广播电视的体制,1949年6月5日,为了适应日趋扩大的中国人民广播事业的需要,中共中央发出关于成立中央广播事业管理处的通知。1949年10月,中央广播事业局成立。1956年2月6日,国务院发出关于农村广播网管理机构和领导关系的通知,同年7、8月间召开的第四次全国广播工作会议又主要讨论了广播事业的体制问题。1982年5月,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委会第23次会议决定,撤销中央广播事业局,成立广播电视部。1983年3月3
10、1日,第11次全国广播电视会议提出了“四级办广播、四级办电视、四级混合覆盖”的事业建设方针。,第一节 广播电视的体制,1987年,中国共产党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提出了“社会主义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的新概念,中国的改革进程由此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同年,国家科委首次编制的我国信息产业投入产出表将广播事业纳入“信息商品化产业”序列,广播电视体制改革掀开了序幕。1992年,党的十四大进一步破除了“左”的思想的束缚,明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新目标,中国的经济改革由此开始向纵深发展。次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快发展第三产业的决定,把广播电视正式列入第三产业,广播电视体制改革进
11、一步深化。,第一节 广播电视的体制,1997年9月,具有跨世纪意义的党的十五大召开,江泽民同志在十五大报告中指出:“发展文学艺术、新闻出版、广播电视事业,是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新闻宣传应该坚持党性原则、坚持实事求是,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对新闻出版业要加强管理,优化结构,提高质量。”在这个精神指导下,广播电视系统开始了自上而下的“产业结构、产品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广播电视体制改革进入了攻坚阶段。,第一节 广播电视的体制,1、雏形期(1940-1949年)战争年代形成了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广播(电视)体制的雏形。2、成形期(1950-1981年)广播电视形成了“条块结合,以条为主”的事业体制。3、发
12、展探索期(1982-1990年)20世纪80年代初,我国广播电视纵向管理的体制转变为“条块结合、以块为主”,即广播电影电视部统一领导和管理全国的的广播电视事业,指导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广播电视宣传。4、创新期(1991-)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广播电视的产业属性也得到确认,广播电视体制的变迁呈现出集团化的趋势。,我国广播电视大发展分为这几个时期:,第一节 广播电视的体制,我国广播电视制度发展最为成熟的时期,是从80年代初期具有中国特色的完整的“四级办”广播电视体制的形成开始的。四级办电视、四级覆盖:除了中央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两级办广播电台和电视台以外,凡是条件具备的省辖市、县,也可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广播电视 体制 经营管理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9737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