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石工程地质与分类.ppt
《岩石工程地质与分类.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岩石工程地质与分类.ppt(5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7 岩石工程地质与分类,7.1 工程岩体的分级分级的目的影响工程岩体性质的主要因素工程岩体分级的代表性方案工程岩体分级标准(GB5021894)7.2 土的工程分类概述土的工程分类方案简介我国主要特殊土的基本特性,本章提要,岩土工程地质分级和分类是工程地质学中一个具有重要理论和实践意义的研究课题。对于工程岩体的分级,本章阐述了分级的目的、影响岩体质量的主要因素以及岩体分级的代表性方案,并详细介绍了作为国家二级通用标准的工程岩体分级标准。对于土的分类,介绍了具有通用意义的土的分类标准和具有专门意义的地基土的分类,并对我国几类主要特殊土的基本特性进行了简要的介绍。,7.1.1 分级的目的,7.1.
2、1 分级的目的 岩体工程分级的目的,是对作为工程建筑物地基或围岩的岩体,从工程的实际要求出发,对它们进行分级;并根据其特性,进行试验,得出相应的设计计算指标或参数,以便使工程建设达到经济、合理、安全的目的。根据用途的不同,岩体工程分级有通用的分级和专用的分级两种。前者是供各个学科领域、各国民经济部门笼统使用的分级,是一种较少针对性的、原则性的、大致的分级;而专用的分级,是针对某一学科领域,某一具体工程,或某一工程的具体部位岩体的特殊要求,或专为某种工程目的服务而专门编制的分级。与通用分级相比,专用分级所涉及的面要窄一些,考虑的影响因素要少一些,但更深入和细致。分级的目的不同,其要求也不一样。对
3、水利水电工程来讲,须着重考虑水的影响这一特点;对于地下工程,则应着重研究,7.1.1 分级的目的,地压问题;对于为钻进、开挖用的分级,则主要是考虑岩石的坚硬程度。一般对大工程要求高些,小工程就可放宽一些。同是大型工程,初设阶段和施工图设计阶段的要求也各不相同。总之,岩体工程分级是为一定的具体工程服务的,是为某种目的编制的,其内容和要求须视工程类型、不同设计阶段和所要解决的问题而定。,7.1.2 影响岩体工程性质的主要因素,712 影响岩体工程性质的主要因素 影响岩体工程性质的因素,从地质观点来看是很多的;但从工程观点来看,影响岩体工程性质的因素,起主导和控制作用的,则为数不多,主要有:岩石强度
4、、岩体完整性、风化程度、水的影响等。风化对岩体工程性质的影响已在本书的6142中有所分析,下面仅就另外3个因素对岩体工程性质的影响做简要的论述。71.21 岩石强度和质量 岩石质量的优劣对岩体质量的好坏有着明显的影响。从工程的观点来看,岩石质量的好坏主要表现在它的强度(软、硬)和变形性(结构上的致密、疏松)方面。而作为工程建筑物基础和围岩的岩体,欲衡量其王程性质属性的好坏,主要也表现在岩体的强度和变形性这两个方面。评价和衡量岩石质量好坏,至今,7.1.2 影响岩体工程性质的主要因素,没有统一的方法和标准,目前多沿用室内单轴抗压强度指标来反映。7122 岩体的完整性 一般来说,岩体工程性质的好坏
5、基本上不取决于或很少取决于组成岩体的岩块的力学性质,而是取决于包括受到各种地质因素和地质条件影响而形成的软弱面、软弱带和其间充填的原生或次生物质的性质。因此,即使组成岩体的岩质相同,其岩体的完整性却不一定相同,其工程性质也会迥然不同。岩体被断层、节理、裂隙、层面、岩脉、破碎带等所切割是导致岩体完整性遭到破坏和削弱的根本原因。因此,岩体的完整性可以用被节理切割之岩块的平均尺寸来反映;也可以用节理裂隙出现的频度、性质、闭合程度等来表达;还可以根据灌浆时的耗浆量,施工中选用的掘进工具、开挖方法、日进尺量,钻孑“占进时的岩心获得率,抽水试验中的渗流量,弹性波在地层中的传播速度,甚至变形试验,7.1.2
6、 影响岩体工程性质的主要因素,中的变形量、室内外弹模比和现场动静弹模的比值等多种途径去定量地反映岩体的完整性。总之,岩体的完整性可用地质、试验和施I等各种定性、定量指标参数来表达。7123 水的影响 水对岩体质量的影响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使岩石的物理力学性质恶化;二是沿岩体的裂隙形成渗流影响岩体的稳定性。现就第一方面作简要论述。水对岩石的影响主要还是表现在对其强度的削弱方面,这种削弱的程度深受岩石成因的影响。一般来说,水对火成岩类和大部分的变质岩类以及少部分的沉积岩类的影响要J、些;而对部分变质岩、少数火成岩和大多数的沉积岩类的影响较大,尤其对那些泥质岩类的影响则甚为显著。水对一些特殊岩类,如
7、石膏、岩盐等的影响,则需作专门的研究。,7.1.2 影响岩体工程性质的主要因素,考虑到水对岩石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其强度的削弱方面,而理论上和实践中均知道,岩石的各种强度可用它的抗压强度来表示。因此,水对岩石的影响就有可能用岩石浸水饱和前后的单轴干、湿抗压强度之比来表,7.1.3 工程岩体分级的代表性方案,713 工程岩体分级的代表性方案 本世纪70年代以来,国内外提出了许多工程岩体的分级方法,其中影响较大的有RMR系统、RSR系统、Q系统和Z系统.尽管这些分级方法都从不同角度反映了岩体的结构特征、岩体所处环境特征和岩体力学特征,但它们所依据的原则、标准和测试方法都不尽相同,彼此缺乏可比性、一致性
8、。有鉴于此,1986年国家计委批准编制了工程岩体分级标准,并于1994年经国家建设部批准为强制性国家标准,于1995年7月1日起施行。该标准属于国家标准第二层次的通用标准,适用于各部门、各行业的岩石工程。下面对该标准作专门介绍。,7.1.4 工程岩体分级标准(GB 5021894),714 工程岩体分级标准(GB 5021894)影响工程岩体稳定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但只有岩体的物理力学性质和构造发育情况是独立于各种工程类型的,反映了岩体的基本特性。而在岩体的各项物理力学性质中,对稳定性关系最大的是岩石坚硬程度。岩体的构造发育状况体现了岩体是地质体的基本属性;岩体的不连续性及不完整性是这一属性的
9、集中反映。这两者是各种类型岩石工程的共性,对各种类型工程岩体的稳定性都是重要的,是控制性的。因此,岩体基本质量分级的因素应是岩石坚硬程度和岩体完整程度。但它们远不是影响岩体稳定的全部重要因素,地下水状态、初始应力状态、工程轴线或走向线的方位与主要软弱结构面产状的组合关系等,也都是影响岩体稳定的重要因素。为此,工程岩体分级标准提出了对工程岩体进行初步定级和详细定级的两类定级方法。,7.1.4 工程岩体分级标准(GB 5021894),71.4.1 工程岩体质量的初步分级 工程岩体质量初步分级是通过对岩体坚硬程度和岩体完整程度两项指标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基础上确定的。(1)岩石坚硬程度的确定定性划分
10、岩石坚硬程度的定性划分方法见表7,2。,7.1.4 工程岩体分级标准(GB 5021894),岩石坚硬程度的定性划分 表 7.2,7.1.4 工程岩体分级标准(GB 5021894),定量确定 定量指标采用岩石单轴饱和抗压强度(R。)的实测值。当无条件取得实测值时,也可采用实测的岩石点荷载强度指数Js(50,)的换算值,并按下式换算:Rc2282 Is(50)0.75岩石单轴饱和抗压强度(Rc)与定性划分的岩石坚硬程度的对应关系见表73。,Rc与定性划分的岩石坚硬程度的对应关系 表73,7.1.4 工程岩体分级标准(GB 5021894),(2)岩体完整程度的确定定性划分岩体完整程度的定性划分
11、见表7.4。其中,结构面的结合程度按表75确定。,7.1.4 工程岩体分级标准(GB 5021894),定量确定 岩体完整程度的定量指标采用岩体完整性指数(Kv)的实测值。当无条件取得实测值时,也可采用岩体体积节理数(Jv)按表76确定。岩体完整性指数(Kv)与定性划分的岩体完整程度的对应关系按表77确定。Jv与Kv对照表 表76,7.1.4 工程岩体分级标准(GB 5021894),(3)岩体基本质量分级 在上述岩体质量定量评价的基础上,可据下式确定岩体基本质量指标(BQ):月Q90+3R,+250Kv式中 R,的单位为MPa。根据岩体基本质量的定性特征和岩体基本质量指标两方面的特征,按表7
12、8对岩体质量进行初步定级。,7.1.4 工程岩体分级标准(GB 5021894),岩体基本质量分级 表78,7.1.4 工程岩体分级标准(GB 5021894),7142 工程岩体质量的详细分级 当遇有地下水、岩体稳定性受软弱结构面影响且由一组起控制作用或存在表79所列的高初始应力现象时,应用岩体基本质量指标修正值(BQ),按表78对岩体质量进行详细定级。岩体基本质量指标修正值的计算式如下:BQBQ100(K1+k2+k3)式中 K1地下水影响修正系数;K2主要软弱结构面产状影响修正系数 K3初始应力状态影响修正系数。,7.2.1 概述,7.2 土的工程分类7.2.1概述以松散土为对象,以服务
13、于工程建筑为目的的分类称为土的工程分类(也称土质分类)。土的工程分类的任务是将用于工程建设目的的各种自然土,按其工程地质性质的差异划分为类或组。土质分类在土质学、土力学中一向是一个重要的基础理论课题,就土质分类的系统而言,应属于普通分类。松散土具有区别于岩石的独特性质,在工程实践中遇到的问题也多,研究历史悠久。土(或土体)是地球表面还没有固化成岩的松散堆积物,它是在自然历史时期经过各种地质作用形成的地质体。大量的科学实验结果及生产实践均证明,土的工程地质性质与其形成方式、形成与发展变化的条件有着密切的关系,即与土的成因类型和形成的地质历史有关。同一成因类型的土,具有近似的工程地质性质;具有特殊
14、性质的岩土,其生成条件也必将与众有所不同。这是土,7.2.1 概述,的工程地质研究多年来总结出的一条规律,是讨论土的分类,研究土的工程地质性质必须明确的一个基本观点。土的主要成因类型见本书的322节。土的工程分类分普通分类和专门分类两种。普通分类原则上应包括工程建设中常所遇到的各种土类。有些虽只针对某些松散土或某一地区的松散土,但具有通用意义的分类也属此类。例如松散土按粒度组成、砂土按密度、粘性土按塑性指数、黄土按湿陷性的分类等。普通分类适用于各类工程建设,适用性广,一般多用于分析、对比和综合研究各类土的形成和变化规律,同时也是制订专门分类和高等学校进行教学的基础。专门分类是以某一种特定的建筑
15、工程为对象,按某一个或某几个单项指标所提出来的分类,它密切结合建筑类型,直接为某设计或解决某一具体问题服务。我国已建立了较为完整的土的工程分类体系,并于1991年,7.2.1 概述,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土的分类标准(GDJ 14590)。此外,各行业的工程部门根据各自的专门需要,编制了专门分类标准,如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J7一89)和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02194)等。,7.2.2 土的工程分类方案简介,7.2.2 土的工程分类方案简介7.2.2.1 土的分类标准(GBJ 14590)该标准是工程用土的通用分类。分类中考虑了土颗粒组成及其特征、土的塑性指标(液限、塑限和塑
16、性质数)以及土中有机质的存在情况等三方面的指标。(1)分类的一般规定 土的粒组应按表7.14规定的土颗粒粒径范围进行划分。土颗粒组成特征应根据土的级配指标的不均匀系数(Cu)和曲率系数(Cc)确定,并应符合下列规定:A.不均匀系数按下式计算式中,7.2.2 土的工程分类方案简介,d60限定粒径(mm),即土样中小于该粒径的土粒重量占土粒总重量的60;d10有效粒径(mm),即土样中小于该粒径的土粒重量占土粒总重量的10。B曲率系数按下式计算cf(d30)2亏 式中 d30土样中小于该粒径的土粒重量占土粒总重量的30的粒径值(mm)。细粒土根据塑性图分类。塑性图的横坐标为土的液限,纵坐标为塑性指
17、数。当取质量为76 g、锥角为30的液限仪锥尖人土深度为17 mm对应的含水量为液限时,按塑性图71(a)分类。当取,7.2.2 土的工程分类方案简介,质量为76 g、锥角为30的液限仪锥尖人土深度为10 mm对应的含水量为液限时,按塑性图71(b)分类。,图71 塑性图,7.2.2 土的工程分类方案简介,(2)一般土的分类 工程用土分为一般土和特殊土两大类。该标准的特殊土包括黄土、膨胀土和红粘土,可按其塑性指标在塑性图上的位置初步判别。下面主要介绍一般土的分类。一般土按其不同粒组的相对含量划分为巨粒土和含巨粒土、粗粒土、细粒土。巨粒土和含巨粒土、粗粒土按其粒组、级配、所含细粒的塑性高低划分为
18、16类,其分类和定名见表细粒土是指土样中细粒组质量多于或等于总质量50的土。其中,粗粒组质量占总质量的25一50者称含粗粒的细粒土;含部分有机质者称有机质土。细粒土、含粗粒的细粒土和有机质土均据塑性图所确定的类别,按表718进行分类。但对于含粗粒的细粒土,还要根据所含粗粒的类别作进一步的划分。当粗粒中砾粒占优时,称含砾细,7.2.2 土的工程分类方案简介,粒土,应在相应的细粒土代号后缀以符号G,如CHG、CLG、MHG、MLG 等;当粗粒中砂粒占优时,称含砂细粒土,应在相应的细粒土代号后缀以符号S,如CHS、CLS、MHS、MLS等。对于有机质土,则在各相应土类代号后缀以符号O,如CHO、CL
19、O、MHO、MLO等。,细粒土的分类 表7.18,7.2.2 土的工程分类方案简介,7222 地基土的分类该分类属专门分类,它将作为建筑物地基的土分为碎石土、砂土,粉土、粘性土和人工填土等。(1)碎石土是指粒径大于2mm的颗粒含量超过全重50%的土。碎石土根据粒组含量和颗粒形状,按表7.19分为漂石、块石、卵石、碎石、圆砾和角砾。(2)砂土是指粒径大于2mm的颗粒含量不超过全重50%、粒径大于0.075mm的颗粒超过全重50%的土。砂土据粒组含量,按表7.20分为砾砂、粗砂、中砂、细砂、粉砂。(3)粉土是指粒径大于o075 mm的颗粒含量不超过全重的50、塑性指数小于或等于10的。粉土据粒组含
20、量可分为砂质粉土(粒径小于o005 mm的颗粒不超过全重的10)和粘质粉土(粒径小于0005 mm的颗粒超过全重的10)。(4)粘性土是指塑性指数大于10的土。粘性土的工程性质与土的,7.2.2 土的工程分类方案简介,成因、形成年代的关系非常密切同成因和年代的粘性土,尽管其某些物理性质指标值可能很接近,但其工程性质可能相差很悬殊。因而粘性土可按沉积年代、塑性指数进行分类。粘性土按沉积年代分类 A.老粘土 老粘土是指第四纪晚更新世(Q3)及其以前沉积的粘性土。它是一种沉积年代久、I程性质较好的粘性土,一般具有较高的强度和较低的压缩性。其物理力学性质比具有相近物理指标的一般粘性土要好。广泛分布于长
21、江中下游的晚更新世的下蜀粘土(Q:)、湖南湘江两岸的网纹状粘性土(Q2)和内蒙包头地区的下亚层(Q3)都属于老粘土。B一般粘性土 一般粘性土是指第四纪全新世(Q:)(文化期以前)沉积的粘性土。其分布面积最广,遇到的也最多,工程性质变化很大。,7.2.2 土的工程分类方案简介,C.新近沉积的粘性土 新近沉积的粘性土是指文化期以来新近沉积的粘性土,强度较低。其野外鉴别方法见表721。,7.2.3 我国主要特殊土的基本特性,723 我国主要特殊土的基本特性特殊土是指具有一定分布区域或工程意义上具有特殊成分、或结构特征的土。我国的特殊土不仅类型多,而且分布广。下面简要介绍我国几种主要特殊土的基本特性。
22、723.1黄土(1)黄土的成因和分布 黄土是第四纪干旱和半干旱气候条件下形成的一种特殊沉积物。颜色多呈黄色、淡灰黄色或褐黄色。黄土按成因分为原生黄土和次生黄土,一般认为不具层理的风成黄土为原生黄土。原生黄土经过流水冲刷、搬运和重新沉积而形成的为次生黄土。次生黄土一般具有层理,并含有砂砾和细砾。,7.2.3 我国主要特殊土的基本特性,我国黄土分布面积约64万km2。其中具有湿陷性的约27万km2。分布在北纬3347之间。(2)黄土的堆积时代及代表地层 我国黄土堆积时代包括整个第四纪。形成于距今12070万年之间的下更新世(Q1)午城黄土和形成于距今7010万年之间的中更新世(Qz)离石黄土称为老
23、黄土,其大孔结构多已退化,一般仅在黄土的上部有轻微湿陷性,或在大压力下有湿陷性。Q2黄土分布普遍,厚度为50?0 m,在黄河中游最厚可达170 m。覆盖在上述黄土及河谷阶地之上的晚更新世(Q3)马兰黄土,形成于距今10一o5万年。全新世早期(Q4)堆积的黄土,形成于距今5000年以内。Q3黄土和销黄土土质相近,均匀、疏松,大孔和虫孔发育,具垂直节理,有较强烈的湿陷性,称之为新黄土。此层黄土与工程建设关系最为密切。,7.2.3 我国主要特殊土的基本特性,在全新世上部,部分地段还有新近堆积的黄土存在,称为Q2黄土,为最新堆积物。其工程特性与一般湿陷性黄土差别很大。(3)黄土的成分和结构 黄土的颗粒
24、组成 黄土以粉土(005o005)为主,平均含量达50以上。这一粒级又可分为细砂、粉土和粘粒。中国各地黄土的颗粒组成,在大体相似的前提下,不同时代黄土在垂直方向上有所不同,早期黄土与晚期黄土比较,前者较后者颗粒细;在水平方向上的区域性变化也比较显著,以山西马兰黄土为例,从北往南细砂普遍减少,而粘土含量普遍增加。黄土的矿物成分 中国黄土矿物成分复杂。但不同时代黄土的矿物种类和矿物晶体形态变化不大。粗矿物一般为次棱角状到棱角状,表面比较新鲜,较少受到风化;细粒矿物以伊利石、蒙脱石为主,反映,7.2.3 我国主要特殊土的基本特性,黄土形成于比较干燥的气候条件下,并具有较大的湿陷性。黄土的化学成分 黄
25、土的化学成分与黄土的矿物成分和风化有关。主要有Si02、A120,、CaO,其次为Fe,O,、MgO和K20,此外尚含微量分散元素。黄土中的易溶盐类,以碳酸盐为主,氯化物和硫酸盐次之。黄土中易溶盐含量的区域性变化比较明显,不同成因黄土中易溶盐含量亦不同,例如冲积黄土易溶盐含量低于其它成因黄土。易溶盐类含量的垂直变化则不甚明显。黄土的结构与成因密切相关。残积、坡积黄土多具不等粒“斑状”结构,大孔隙多,形状复杂,孔隙边缘明显;而冲积黄土则具有细粒“等粒”结构,大孔隙少,多为长形或圆形粒间小孔,轮廓不甚清楚。,7.2.3 我国主要特殊土的基本特性,黄土孔隙率高达4050,这是由于除粒间小孔外,黄土中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岩石 工程地质 分类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9704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