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课程整合-全面落实国家课程方案.ppt
《小学课程整合-全面落实国家课程方案.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课程整合-全面落实国家课程方案.ppt(3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一、问题的缘起(为什么做),学生为什么不喜欢这些课程?2008年10月至2009年5月,为筹备全市小学教学工作会议,潍坊市教科院围绕课程实施、课堂改革、作业布置与批改等问题,开展了涉及城市、县镇、农村43所学校,2367人的小学生问卷调查。其中一个现象引起我们关注。,问题:请你选择感兴趣的课程(可多选),学生本应喜欢的综合实践活动、科学、思品以及地方课程受到冷落。为什么!,寻找问题背后的问题,(一)教师兼课过多 专任教师很少或没有。全市兼课三门以上教师达43.9%,最高的区县达到58.07%。教师A:语文8、选修1、思品2、校本1,共计:12节;教师B:数学5、思品1、科学4、校本1、选修1,
2、共计:12节;教师C:数学10、思品1、校本1、选修2,共计:14节。师:“兼课过多使教师分身乏术”。有时难免“走过场应付一下”。生:“老师只是带领我们粗略地把书翻一翻”。有的教师干脆学生不能深入地走进课程,是对这些课程不感兴趣的主要原因。(全国农村小学有普遍性),一、问题的缘起(为什么做),(二)这些课程能严格分开吗?三年级至六年级的国家课程科学品德与社会与地方课程环境教育安全教育目标及内容交叉重复率达48%-60.07%!五年级品德与社会第一单元“一山一水一圣人”、第三单元“不同的环境,多彩的生活”与探索活动第1课“家乡的水”,与环境教育第一单元”环境差异“中”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内容交叉。
3、简单的事情,由不同学科 一再简单地重复学习,浪费了宝贵时间,也让学生厌烦。,一、问题的缘起(为什么做),(三)这些课程是如何实施的?教师:给学生讲一讲,领着学生读一读、背一背 学生:这些课没意思,真枯燥!缺少实践、体验的课程实施得不到学生欢迎。,课题界定:,我们主张以国家课程科学品德与社会综合实践活动等为主体,将地方课程环境教育安全教育等相关内容,通过删减、融合、增补、重组,形成以自主性、体验性、开放性、生成性为主要特征的“主题模块”实施教学。整合后的课程称为主题课程,属于综合课程范畴。,研究目标、内容,解决困扰学校、教师的课程门类过多、课程内容交叉重复、课程实施效率不高等问题,形成形式新颖、
4、内容充实、目标适切、实施有效的主题课程实施方案,实现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的校本化、师本化和生本化。转变过分注重课内教学、轻视或弱化实践体验的状况,显著增加学生动手实践和体验感悟的时间,让学生通过实践体验,增强社会责任感、提高探究能力和创新意识,在经历中学会知识技能,学会动手动脑,学会生存生活,学会做人做事,总目标,课程整合是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化、师本化的过程,是更好地落实课程方案的实践举措。(基础性)课程整合的更高追求:实现学生生活探究的常态化。(发展性),简单说:,(二)构建了研究机制组建了研究团队构建了市、县、校三级研究网络开发了网络交流平台综合课程网站.doc制定了研究成果评价奖励机制
5、,二、问题的解决(怎么做的),(四)课题研究的原则和步骤基于标准构建并实施主题课程,目标分析与整合,内容梳理与重组,主题选择与确定,活动设计与实施,活动准备 我的问题 参考主题 确定主题 制定方案活动过程 调查统计 参观访问 撰写记录 组内交流活动总结 汇报与展示 体验与感受 反思与评价 设计与创新 探索与研究,走进秋天主题活动,三年来,我们走过了从迷茫到明晰到践行过程,(五)我们走过的历程,大体来说,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部分整合,优点:实现了部分课程目标、内容的整合,使生活探究有了载体。缺点:剩余的课程目标、内容的落实不好解决。,第二阶段:全面整合,分生活主题和学科主题两大类,优点:实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小学课程 整合 全面 落实 国家 课程 方案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9697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