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情境创设.ppt
《小学数学情境创设.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数学情境创设.ppt(10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小学数学情境创 设,一位教师在教学“求简单平均数”一节内容时,创设了如下问题情境:师生谈话回顾“小马过河”的故事。媒体呈现:小马要过一条小河,这条小河的平均水深为100厘米。小马从哪一条路走,能过这条河?(注:小马的身高为120厘米)。线路一:线路二:(图片见下页),线路一:线路二:,对学生而言,这是一个比较熟悉的故事,也是一个感兴趣的情境。他们围绕小马能否过河展开了热烈的讨论。有的说第一条路能过,第二条路不能过;有的说两条路都能过,第二条路深的地方小马跳一下就能过去;还有的说两条路都不能过,因为小马会陷在泥里的。,求石头的体积 执教者这样创设数学情境:教师让学生观看“乌鸦喝水”的动画片。当乌
2、鸦喝不到水时,录象暂停。教师问学生“乌鸦该怎么办?”学生回答后,教师再播放动画片,验证学生的说法。接着问学生:“乌鸦现在为什么可以喝到水了?”学生稍作思考,马上回答:“因为石头有体积,占据了瓶子的空间,使水位升高,乌鸦就可以喝到水了。”教师又问:“那么,石头的体积是多少呢?怎样求石头的体积呢?(导入新课),学生通过分组讨论,动手实验,找到了石头体积的唯一方法:把石头放入盛有水的长方体或圆柱体容器内,量出水位上升的高度、长方体的长和宽或圆柱体的底面周长,从而计算出石头的体积。,求石头的体积(二)创设了这样的情境:学生观察生活中一些物体(牙膏盒、魔方、火柴盒、石头、茶叶罐)的画面。教师问:“看了这
3、些物体,你们知道了哪些数学知识?”学生们争先恐后地答道:“牙膏盒、魔方、火柴盒、茶叶罐是规则物体,可以直接求体积;石头是不规则物体,不能直接求体积。”教师问:“怎样可以求像石头这样不规则的物体的体积呢?”,在随后的教学中,学生用自己的思维方式,生动地、自由地、开放地去探究、发现,得出了求石头体积的四种方法:(1)把石头放入盛有水的长方体或圆柱体容器内,量出水位上升的高度、长方体的长和宽或圆柱体的底面周长,从而计算出石头的体积。,(2)称出石头的重量,根据1立方厘米石头重78克算出其体积。(3)将石头敲碎,装在长方体或圆柱体空盒中,从而求出石头的体积。(4)将石头放入长方体或圆柱体的容器内,再用
4、沙子填满,求出沙子和石头的总体积;取出石头后,求出沙子的体积,就可以得石头的体积。,小学数学情境创设,小学数学情境创设的意义小学数学情境创设的偏差 什么是小学数学情境 小学数学数学情境创设原则小学数学数学情境创设过程小学数学数学情境创设的策略,1.小学数学情境创设的意义,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交流等数学活动。内容的呈现应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以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
5、。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数学教学活动;要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又是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境。,为什么数学课程标准反复强调数学学习要从学生的已有知识生活经验出发,要创设有利于学生学习的情境呢?,1.小学数学情境创设的意义,(1)学习理论、教学理论的要求(2)对传统数学教学的反思(3)数学情境创设的价值(4)情境与教学的关系,(1)学习理论、教学理论的要求,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是主体和客体之间的交互作用,学习者主动地去接触有关的信息,并利用学习者已有的知识和观念来解释这些信息,学习者以自己的经验和观点来构建客观世界,获得对客观世界理解并赋予意义。因此
6、,创设学习情境为学习者创造了条件,成了学习内容的载体,把学习者与学习内容联结在一起。,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儿童的学习在相当程度上是受本能驱动的,他们对环境中的诸多因素感到好奇,并渴望发现,渴望知识,渴望解决问题。因此创设学习情境,有助于儿童发现那些对他们个人来说是真实的挑战,从而促使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学习活动。,学习动机理论告诉我们:一切学习行为都是由动机引起的。学生除以产生对学习本身的需要之外,来自于学习内容的外部诱因也是能否有效激发起学生主动学习的重要因素之一。由于数学学科知识的抽象性特点,相对于只单独呈现学习内容来说,把需要学习的内容以问题形式寄寓在生动具体的学习情境中,就更能引起
7、学生学习的欲望。,(2)对传统数学教学的反思,传统数学教学目标与学生的发展需求相矛盾。传统数学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相脱离。传统数学教学方法与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相抵触。,(3)数学情境创设的价值,能吸引学生学习的兴趣能为课堂教学的内容服务能体现数学知识本身的特点,(4)情境与教学的关系,基于情境的学习优于基于符号的学习。学习情境和符号学习代表着两种典型的学习模式。对于基于符号的学习可利用图形进行教学,从心理学上讲,人们的思维更依赖情境,情境学习更有利于促进学生理解数学的意义。所以说:基于情境的学习优于基于符号的学习。,学习离不开情境。“学习情境的创设”成为与知识建构“紧密相连不可或缺的课程隐喻。
8、数学教材几乎每一部分内容都是由情景图呈现的。数学应用全方位的发展为数学学习提供了丰富多彩的现实环境素材。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让数学回归生活,以解决某种情景中的数学问题为平台。数学学习的核心是学会数学的思考,掌握数学的思想方法。数学情境化的设计活动能生动地揭示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并引导学生在这一过程当中掌握数学思想方法。,情景学习是贯彻落实课程标准的有效途径。数学课程标准在课程实施建议中明确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提出要“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
9、用的过程”。由此可见:“创设情境”的必要性。,(5)情境在课堂教学中的功能和作用,教学情境的创设,能有效提升数学学科的兴趣。创设教学情境应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根本出发点。教学情境的创设,能容数学教与学为一体,使数学课堂具有自我生长的立体环境。教学情境的创设,能反映数学问题的来源和应用环境,有利于学生知识的迁移和融会贯通。,恰当的教学情境,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内在需要。把学生引入到身临其境的环境中去,自然地生发学习需求。恰当的教学情境,可引导学生体验学习过程。让学生在经历和体验中学习,而不是直接获得结论。,恰当的教学情境,它能有效地引发学生的思考。可密切知识与生活的联系。新课程从以人为本、回归生活
10、、注重发展的教育理念出发,创设情境,沟通知识点的联系,沟通知识与生活的联系,科学地思考问题,寻找解题途径。恰当的教学情境,可促进情感与态度的发展。避免传统教学中只重知识技能,人文精神的滋养。,概括起来说:创设教学情境有两大功能:一是为学生学习提供认知停靠点。二激发学生学习的心向。,二、小学数学情境创设的偏差,症状一:缺乏运用情境的意识。症状二:缺乏目的性症状三:缺乏学科性症状四:缺乏问题性症状五:缺乏真实性,症状六:缺乏生活性症状七:不善于提问症状八:缺乏挑战性症状九:缺乏科学性症状十:牵强附会,有位教师在教学“年、月、日”时,他的教学过程是这样安排的:先是复习“时、分、秒”有关知识,然后是用
11、一句话导入新课“今天我们再来学习比时、分、秒更大的时间单位年、月、日。”接着是进入授新教学;最后是本课总结。,相当多的教师急功近利,一上讲台就直接新知,结果学生学得被动,教师教得吃力,教学效果不尽人意。,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五年级第二学期)师:已知每个“”是整个图形的1/8,发挥你的想象,把整个图形画出来。(学生画出的图形有长方形、“土”字形、“山”字形、“h”形等等)师:同学们真了不起!用8个“”画出了这么多的图形。请你选出其中的5个涂上颜色。想一想,涂颜色的部分占整个图形的几分之几?这个分数的分数单位是多少?有几个这样的分数单位?这时候教师又出示了一幅情境图(略)。师:一辆汽车从车站开出,
12、在到终点的途中经过加油站,行驶的时间和路程如图所示。根据上图,你能提出哪些问题?生:这辆汽车一共行驶了多少千米?生:一共行驶了多少时间?师:请你选择其中的两个问题解决。,(在此基础上师生进行交流,重点交流分数加减,揭示课题并理解分数加减法的意义和法则。这时一节课已过去了35分钟,教师只得匆匆收场。),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教学片断:播放江郎山风景画的风光片(用时3分钟)。师:江郎山的风景美吗?生:太美了!简直是人间仙境(学生纷纷自豪地赞美江郎山的风景,用时2.5分)师:今天老师就带大家去江郎山风景区游玩,好吗?生:太好了。(媒体出示)江山城区江郎乡:乘汽车2/3小时;江郎乡江郎山(上山公路):走路要
13、1/2小时。师:我们从江山城区到江郎山的路上需要多少小时呢?你们能自己解决吗?,某教师在一节认识乘法的公开课教学中,展示了这么一个课件:画面上白云悠悠,河水潺潺,鸡兔来来往往教师让学生观察画面并提问:“你发现了什么?”学生经过观察过纷纷发言。十多分钟过去了,学生几乎把画面上的景物描述了一番,教师还在肯定中不断提问:“你还发现了什么?”于是,学生又不断地进行新发现。,案例折扣师:老师为件衣服漂亮吗?生(齐说):漂亮师:对于这件衣服,你想说什么?生1:老师,你这件衣服是哪儿买的?生2:这件衣服花了多少钱?生3:这件衣服是哪儿生产的?什么牌子?(省去一些更不着边际的问题),除了对价钱的关注外,其他问
14、题都与数学无关,关键是教师提出的问题“对于这件衣服,你想说什么”意义不大,不能有效地引出“折扣”这一概念。,把“创设情境”仅仅看作提高灌输教学效率的手段,而忽略了“情境”作为教学的有机组成因素,具有引导学生经历学习过程,发展学生数学素养的重要作用。对“情境”创设简单化地理解为“形象+习题”。,一位教师教学“利息”一课时,创设如下情境:“过年了,同学们最喜欢的是什么?”“放鞭炮”、“走亲戚”、“玩个痛快”学生就是不往压岁钱上说。“老师小时候过年最喜欢的是得到压岁钱”,没辙的教师只能自己说。“拿了压岁钱你会怎么办?”“交给妈妈”、“买学习用品”、“支援贫困地区上不起学的小朋友”“老师认为存入银行也
15、是个不错的主意,存银行有哪些好处?”教师用心良苦,为了达到某种情境效果。,教学“长方形面积计算”,教师设计一个情境:“一块长方形玻璃打碎了,要想配上新玻璃,该带哪一块去?”,有位老师在教学“几和第几”时,创设了一个动物跑步竞赛的动画情景,结果是小鸡第一,小鸭第二,小猫第三,小狗第四,许多同学当即表示不同意,认为小狗跑的最快,应该小狗第一。,四则混合运算教学片断 师:“天气变冷了,老师想买一件棉衣。星期天,老师来到百货商场,看中两种款式。第一款:4件共456元;第二款:每件121元。哪种款式的棉衣便宜?便宜多少元?”学生列算式:121-4564 师:谁能说一说这道题的运算顺序,情境内容不符合生活
16、实际中的基本事实,是为创设情境而随意杜撰出来的。,认识图形教学导入 师:神州五号于2003年11月15日正式上天,开始了太空之旅。(出示杨利伟在飞船内的工作照)你们知道英雄杨利伟向全世界人民展示的是什么吗?教室内一片寂静,如教学“元角分”,教者安排了“8角钱可以怎样拿”的开放题。为了创设情境,教者这样教学:“小明从大连给北京的小朋友寄一封信,需要什么啊?”生:“需要一个邮局”“需要一个邮递员”“需要一个贺卡”。学生的回答无论如何,都点击不到教者心中预设的答案,最后教者只好强行切入:“寄信要邮票,买一张邮票多少钱?”“8角钱。”“8角钱怎么拿呢?”绕了一圈,才提出早就要问的问题。,倒数的认识 师
17、:今天我们先来做个游戏,游戏的名称叫做“倒着说”。例如,我说:“1、2”,你们就说:“2、1”;我说:“1、2、3”,你们就说:“3、2、1”;我说“老师爱我们”,生齐说:“我们爱老师:。(学生明白游戏后,师生之间又互相说了几句,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理解“倒”、“互为”的含义)师:在数学中这种现象也存在,比如:“八分之三”倒过来说成“三分之八”。(师生继续做分数倒说的游戏,根据学生回答教师相继板书几组分数,引导学生观察比较,理解倒数的意义,探求倒数的求法),某教师在教学分数初步认识中的情境教学:在学生理解了1/2的含义后,教师想让学生利用手中的材料折出一些分数,于是采用以下情境:师:(课件出示
18、1/孙悟空)分子是几?生:(齐)分子是1 师:分母呢?生:(齐)分母是孙悟空(听课教师爆发出一阵笑声)师:我们学过孙悟空分之一吗?,一节“乘法认识”课,教师出示一幅美丽的画面:一片绿油油草地的中间有一条小河,小河上有一座小桥,小桥的一侧有几棵小树在随风摇动,树下有3组兔子,每组2只。教师问:“小朋友们,你们看到了什么?”于是小学生张开想象的翅膀,争着对小桥、流水、美景、兔子作各种各样的描绘和联想。教师让学生畅所欲言,一节数学课俨然成了看图说话课。,教学“平行线”,教师提出如下话题:“同学们,在炎烈的夏天突然停电了,你有什么感觉呀?”生:“空调停了,热死了!”,“停电时间长了,电器不能作,我们就
19、吃不到冰淇淋了。”师:“是呀,停电给我们的生活带来许多麻烦,那么,你们知道电是怎么送到你们家的吗?”为了找“平行线”的原型两根输电线,教学绕了一个大弯,讨论好半天学生才恍然大悟原来在说这个呀!,分数的初步认识的新授课,学生初步认识1/2后,教师创设了这样的问题情境:在我们身边有1/2吗?请同学们在教室里找一找。学生立即找起来。汇报时,学生发言很踊跃,回答得也很好,只是有点大同小异这时教师又问:有没有同学找到和他们不同的1/2?马止有一位同学抢着回答:教室里的电视机从中间平均分成两分,每份就是它的1/2。教师对他的回答作出了肯定,但紧接着又出现了好几价目说法:“把一个人从头到脚平均劈成两半,每半
20、个人就是这个人的1/2,如果从腰部横着劈开成两半,每份就不是这个人的1/2”,“把我们教室里的柱子人中间平均截成两半,每一份就是整根柱子的1/2”类似的说法越来越多,学生对举这样的例子乐此不疲!,“创设情境”中出现的牵强附会的问题可分为几种情况:其一,情境中的数学与儿童经验中的数学相距甚远,不能引发正迁移,不利于学生走进课堂;其二,情境中的数学与教材中的数学(即知识目标)差距太大,不利于引发学生的现象冲突;再者,情境中的数学现象繁杂,主题不明确,容易导致学习目标的偏离。,认识乘法 上课一开始,老师出示了一个像动画片一样的精彩画面“动物园一角”。师:请小朋友们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生1:我发现
21、这儿真好玩!有小动物,有房子、大树、白云、河流、小桥。生2:我发现小河的水还在不停地流动呢!生3:我发现小河里还有鱼儿在游呢!生4:我发现小兔们在开心地跳动着。生5:我发现小鸡的头还在一动一动的,它们在啄米呢还是啄虫子?,生6:我发现小桥上有两只小白兔,它们果到桥这边来呢还是要过桥去?生7:那两座房子是小鸡家的还是小兔家的?生8:远处的白云在飘动着,好像在欢迎我们小朋友呢!生9:我发现那座大房忆门前有路通向小桥,而小房民门前却没有路。至此,十多分钟过去了,学生不断有新的发现,老师在肯定中不断提问“你还发现了什么?”于是,学生不断又有新的发现。,三、什么是小学数学情境,1.情境2.问题情境 3.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小学 数学 情境 创设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9688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