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儿童的自我意识.ppt
《小学儿童的自我意识.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儿童的自我意识.ppt(3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三节 小学儿童的自我意识,对自己身体、外貌、衣着、所有物等的认识,对自己的名望、地位、角色、性别、义务、责任、力量等的认识,对自己的智力、性格、气质、兴趣、能力、记忆、思维等特点的认识,社会自我从3岁到青春期开始,个体通过幼儿园的学前教育和学校教育,受到社会文化的影响,增强了社会意识,认识到自己是社会的一员,尽量使自己的行为符合社会的标准。这个阶段称为社会自我阶段。例如:小宁在家里由于是独生子女而处于小皇帝的地位。但是,在学校里由于教师面向全体学生,关心每一个学生而不偏爱任何人、小宁开始认识到自己是班级的成员,不能再象家里那样放肆了,要写作业、打扫卫生等等。这样,小宁由于在学校里的身份、地位
2、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发生了变化,完全不同于在家里的情况,开始表现出社会自我。,心理自我从14、15岁到成年,大约10年的时间,这个时候,我们的性意识觉醒,抽象思维能力和想象力大大提高。在生理和心理上急剧地发展变化的同时,促进了自我意识的成熟,我们开始进入心理自我的时期。在这个时候,我们在意别人对我们的评价,我们希望引起别人的注意,我们不再象以前那样满足,开始对自己不满意,希望改变自己的外貌、性格等,因此,个体自我意识的发展经过三个时期:自我中心期(8个月-3岁),是自我意识的最原始状态,称生理自我;客观化时期(3岁-青春期),是获得社会自我的时期,在这一阶段,个体显著地受社会文化影响,是学习角色
3、的最重要时期。角色意识的建立,标志社会自我观念趋于形成;主观自我时期(青春期-成人期),自我意识趋于成熟,进入心理自我时期。,自我概念的内容有三个方面,即现实自我、投射自我和理想自我。现实自我是个人从自己的立场出发对现实中自我的各种特征的认识,包括对自己的躯体特点、行为特点、人格特点、角色特点等的认识。现实自我又称个人自我,纯属个体对自己的看法,主观性强,是自我概念中的最重要的内容。投射自我是个体所认为的他人对自己的认识。现实自我和投射自我不一定相同,两者之间可能会有距离。当这个距离相差太大时,个人便会感到别人不理解自己,因而产生隔阂。理想自我是个体从自己立场出发构建将来要达到的理想标准,它引
4、导个体实现理想中的个人自我。自我认识主要涉及“我是谁”或“我是怎样一个人”等问题,二、小学儿童自我意识发展的特点,(一)个体自我意识发展的年龄特征1、婴儿最初是没有自我意识的,他们将自己与客观事物混为一谈,他们玩弄自己的手、脚,就像玩弄一件玩具一样。2、将近1岁时,儿童开始把自身的动作与动作对象区分开来,初步认识到自己是动作的主体,这是自我意识的最初表现。例如:大约在1岁末的候,牙牙学语的儿童开始用手指可以拿到纸、笔,拿到什么是什么,但他知道手指是自己的,这样就把自己的动作和动作的对象区分开来,这是自我意识的最初表现。以后儿童开始知道由于自己扔皮球,皮球就滚了,进一步把自己这个主体和自己的动作
5、区分开来。,刚出生的新生儿,并没有意识,也没有自我意识;只有一些简单、片断的感觉、动作和本能的反射。,到1岁左右,产生了自我感觉,这是自我意识最原始、最初级的形态,从无数次差别中,大脑中对自己身体的反应和对他物的反应形成稳定的相对独立的差别特征,新生儿逐渐认识到自身是一个独立实体,是动作的主体,体验到了自我的存在和力量,产生了最初的自豪感和自信心,从而形成了自我感觉。,2023/9/9,11,当婴儿发现咬手指与咬布娃娃的感觉不一样时,就有了最初的自我意识,3、在1岁以后,儿童开始认识自己的身体以及身体的各个部位,意识到身体的感觉,开始把自己的名字当做自己的信号,这是自我意识发展的标志。例如:两
6、岁左右的儿童,开始知道自己的名字,这时儿童只是把名字理解为自己的代号,遇到叫周围同名的别的孩子时,他会感到困惑。儿童从知道自己的名字过渡到掌握代名词我、你时,这在儿童自我意识的形成上,可以说是一个质的变化。此时,儿童开始把自己当作一个与别人不同的人来认识。从此,儿童的独立性开始大大增长起来,儿童经常说我自己来,我要。随着儿童把自己当作主体的人来认识、他们逐步学会了自我评价,懂得了乖或不乖、好或不好的含义。,3岁左右,孩子会出现第一个“反抗期”,“我自己来”、“我要”、“是我的”、“我不”等词汇频繁出现。这是孩子自我意识的初步觉醒。此时,孩子急需证明自己并不是毫无用处、软弱无力,他在尝试决定做什
7、么和不做什么。这个时候,父母一方面应给孩子一定的限制,另一方面应给孩子一定的自由。如果孩子在这一阶段的危机感得到充分的满足和积极的解决,日后较易形成良好的自控和坚强的意志品质。反之,如果父母给予过多的“不准”、“不许”来限制孩子的自主权,孩子可能因此变得消极、没有自信,甚至怀疑自己的能力。比如训练孩子的自主吃饭、自主系鞋带。在日常生活中,可以尝试让孩子自己做决定。,自我意识的诞生,阿姆斯特丹等人的点红实验一、实验目的研究婴儿的自我意识水平二、实验过程实验的被试是88名324月大小的婴儿。实验开始在婴儿毫无察觉的情况下,主试在其鼻子上涂一个无刺激红点,然后观察婴儿照镜子时的反应。研究者假设,如果
8、婴儿在镜子里能立即发现自己鼻子上的红点,并用手去摸它或试图擦掉,表明婴儿已能区分自己的形象和加在自己形象上的东西,这种行为可作为自我认识出现的标志。,自我意识的诞生,阿姆斯特丹等人的点红实验三、实验结论婴儿对自我形象的认知要经历三个发展阶段:第一个是游戏伙伴阶段(610个月),此阶段婴儿对镜中自我的映像很感兴趣,但认不出自己。第二阶段是退缩阶段(1320个月),此时婴儿特别注意镜子里的映像与镜子外的东西是对应关系,对镜中映像的动作伴随着自己的动作更是显得好奇,但似乎不愿与“他”交往。第三个阶段是自我意识出现的阶段(2024个月),这是婴儿在有无自我意识问题上的质的飞跃阶段,这时婴儿能明确意识到
9、自己鼻子上的红点,并立刻用手去摸。,(二)小学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趋势,小学儿童的自我意识的发展是随着年龄的增长从低水平向高水平发展的。在整个小学时期,儿童的自我意识不断发展,但不是直线的、等速的,既有上升的时期,又有平稳发展的时期。具体为:,(1)小学一年级到小学三年级处于上升时期,小学一年级到小学二年级的上升幅度最大,是上升期中的主要发展时期。小学二年级到小学三年级的差异也达到显著水平,在上升期中属次要地位。这是因为学校的学习活动进一步加强了儿童对自己的认识,如考试成绩的好坏,教师对自己的评定,同伴对自己的接纳性等等,都使儿童从不同角度对自己有了新的认识,而学习活动对儿童的自我监督、自我调节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小学 儿童 自我 意识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9682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