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能辨清今后的发展方向.ppt
《才能辨清今后的发展方向.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才能辨清今后的发展方向.ppt(11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外交学院 田辉,中国传统文化 漫 谈,中国传统文化漫谈,中国传统文化漫谈,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只有寻找到了自己民族的文化之源 才能辨清今后的发展方向 只有寻找到了自己民族的文化之脉 才能泽惠中华民族的子孙万代 只有寻找到了自己民族的文化之根 才能切实把握中华民族的命运 才能真正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中国传统文化不在于一种 有限的 狭隘的功利之用 而是一种人生之妙用 人生之大用,中国传统文化漫谈,以儒治世 以道养身 以佛修心,中国传统文化漫谈,不知春秋 不能涉世不精老庄 不能忘世不参禅 不能出世,中国传统文化漫谈,重人际关系 重社会和谐重道德修养 重礼义廉耻重道德自
2、律 重理想人格重和而不同 重以人为本重仁爱孝道,中国传统文化漫谈,第一篇文化的概念、分类、结构与功能,中国传统文化漫谈,文化的概念、分类、结构与功能 一、文化的含义(一)生活中对文化的理解 1.人们接受教育的程度;2.道德、伦理、修养等个人质素;3.语言文字、思想学术、文字艺术,以及 各种出版物。,中国传统文化漫谈,(二)典籍中关于文化的解读 在古代,文化两个字本是单独使用的。文 最初指动物身上的纹理,器物上的纹样,也指各种事物的颜色混杂在一起。许慎说文:错画也,象交文。周易系辞下:物相杂,故曰文。故,春秋时由孔子编订的礼记乐记云:五色成文而不乱。引申出包括文字在内的各种象征符号,各种典章制度
3、和礼乐制度;指事物的各种特征,与“质”、“实”相对;还指有关人的品质,如美德和善行。,中国传统文化漫谈,(二)典籍中关于文化的解读 化 最初指变化多端,色彩艳丽的花朵。引申出教人行走,引申出改易、造化等义。礼记:赞天地之化育。“文”、“化”的合用,见于周易彖传:关乎天文,以察时变;关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刘向说苑 指武:圣人之治天下也,先文德而后武力,凡武之兴,为不服也;文化不改,然后加诛。萧统昭明文选:以文化辑和于内,用武德加于外远也。真 正现代文化的定义来源于日本,即文明教化。,中国传统文化漫谈,二、文化的分类和基本结构(一)物质生产文化 物质生产文化是指人类物质生产过程及其物质生产的实体性
4、、器物性成果,它们当中也凝聚了人类认识、改造自然的精神因素,但主要显示物的实体性质,它在物质生产领域内显示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客观化程度。物质生产文化主要包括:由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构成的现实生产力和满足人类最基本的衣食住行的生存需要的消费资料。,中国传统文化漫谈,(二)制度行为文化 人类在社会实践中建立的各种规章制度、组织形式,以及在人际交往的历史中形成的风俗习惯,构成人类的制度行为文化。制度行为文化包含两个层次,在上的层面为制度文化,而制度文化的长期运行又形成在下的民俗民风文化,即行为文化,所谓“在上为礼,在下为俗”。,中国传统文化漫谈,制度文化 指人类依据一定的思想观念建立起来的
5、国家根本制度,如经济制度、政治制度、法律制度、教育制度、婚姻制度等。还包括社会组织机构和工作部门的设置形式及其结构以及与之相应的制度、规章、条例等。行为文化 是在制度文化影响下长期形成的民族的、地域的风俗习惯、行为礼仪、交往方式和节庆典礼等。这种行为文化从属于一定文化体系,往往超越制度文化的变更而更具有历史性。,中国传统文化漫谈,(三)精神心理文化 由人类社会实践和意识活动长期孕育而成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道德情操、审美趣味、宗教感情、民族性格等因素构成。反映的是人的内心世界,潜伏在整个文化系统的深层。精神心理文化又分为与制度文化相对应的意识形态层,与风俗习惯行为文化相对应的社会心理文化层。意
6、识形态文化包括政治理论、法权观念等基础意识形态和更高地“悬浮”在空中的哲学、宗教、文学、艺术等更具观念特征的意识形态。社会心理文化是某一时代、某一地域、某一民族、某一社会形态下长期形成的集体文化心理结构,是风俗习惯等行为文化的内化方式。它特别表现为思维方式、价值取向、伦理观念、宗教情感和审美情趣的不同。我们说,某一民族或某一地域的文化之所以表现出鲜明的独特性,与其民族或地域文化形成的心理结构密切相关。,中国传统文化漫谈,三、文化的功能 记录功能 当文字还没出现时,人们就通过口头语言,将经验、知识、观念口耳授受,代代相传。各民族的文学几乎都是在口头文学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认知功能 人类的认识过程总
7、是受到文化现象的制约和规范。人类正是通过文化,不断积累经验,改进思维方式,提高认知能力,从而逐渐地认识自然,认识社会,认识自身,认识世界的。人们还通过文化,不断改进已有的物质认识工具,并创造出新的物质认识工具,使自己的认识能力不断扩大和深入,质量不断提高,速度不断加快。,中国传统文化漫谈,传播功能 任何一种文化现象都是社会现象,它在社会交往中产生和发展,就会在社会交往中得到传播。言语和文字既是文化现象,又是文化载体,其传播功能特别强大。实物也可传播。古代丝绸之路,郑和下西洋,昭君出塞,文成入藏,促成了中国和邻国、汉族和少数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随着科技不断进步,文化传播功能更臻完美,电话、电报、
8、电台、电传、电视、电脑,使天涯比邻,四海一家。世界上每一个角落发生的事情,我们都可以在同一天知道。同时,文化的传播还可以跨越时空。,中国传统文化漫谈,教化功能 文化被创造后就成为人们生活环境中的有机组成部分,我们称为文化环境。文化一旦产生就反过来影响人、塑造人,发挥其教化功能。文化不仅自觉教化人,而且更多的是潜移默化地教化着人,使之社会化,成为社会的人。文化环境发生变化亦可使人的思维方式、行为习惯、价值观念、审美情趣发生变化。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文化教化功能可以是积极的,也可能是消极的。凝聚功能 文化可以使一个社会群体中的人们,在同一文化类型或模式中得到教化,从而产生相同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
9、行为习惯,而紧紧团结在一起,产生巨大的认同抗异力量。,中国传统文化漫谈,调控功能 任何社会群体为了共同的生存和发展,在实践过程中都会要求其成员遵守一定的行为准则和道德标准,使人们明是非、辨善恶,使某种价值观、审美观趋向一致。这就是文化的调控功能。文化的调控功能主要靠精神型文化和行为型文化来实现。原始社会主要依靠巫术、图腾、传统道德观念、宗法观念等来调控;阶级社会主要靠法律有时甚至采取武力强制手段实施。文化的调控功能是客观存在的,应以积极的态度和科学的精神,优化文化的调控功能。丰富的知识,优美的艺术,健康的体育竞技,都能给人们以美的熏陶,美的享受,能直接或间接地调节人们的社会生活,应予以大力提倡
10、与推广。,中国传统文化漫谈,第二篇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中国传统文化漫谈,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 文化的基本精神就是文化发展过程中的精微的内在动力,也即是指导民族文化不断前进的基本思想。所谓文化精神,就是推动和指导着人们实践的思想,亦即世界观和人生观。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可归纳为:刚健有为;和与中;崇德利用;天人合一;人本主义。,中国传统文化漫谈,刚健有为 刚健有为:中国文化最早的代表尚书和诗经中,它是勤勉稳健、勇猛深沉的前进精神;在孔子那里是“知其不可而为之”的理想追求,在孟子那里是“吾善养吾浩然之气”的向善品质,在荀子那里是“制天命而胜之”的果敢气概。易经象传以天体运行永远向上的规律,
11、要求人们积极有为,勇于进取。此后,刚健有为的精神便始终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导精神。,中国传统文化漫谈,刚健有为 刚健有为的精神一直是中华民族奋发向上、蓬勃发展的动力。就民族的进步和发展而言,是士子建功立业的壮志豪情和人生情怀,是“匈奴未灭,何以家为”的英雄气概,“海县清一,寰区大定”的宏伟抱负;就个体人格的独立和人生价值的实现而言,则表现为志士仁人坚持正义,不畏强暴,独善其身,面对挫折,奋发图强,追求理想的决心。此外,还体现在中华民族敢于积极否定、革故鼎新的改革和创新精神。,中国传统文化漫谈,刚健有为 刚健有为:包括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两方面。彖传-周易:“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
12、德载物。”健的含义天体运行,永无已日。君子法天,应自强不息,努力向上,绝不停止。坤即顺,地的本质为顺,包容许多事物,君子发地,应包容各种人,容纳各种意见,包容各种事物。自强不息是自立之道 厚德载物是立人之道 刚健还包含有“刚中”、“及时”、“通变”等引申的原则。柔静无为:是对刚健有为的补充,包含着很高的智慧。它强调两点:一是顺应自然规律;二是看条件是否符合。周易大传提出:“能止健,大正也。”即强调健而不妄行,可止则止。,中国传统文化漫谈,盖西伯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 乃赋离骚左丘失明 厥有国语,中国传统文化漫谈,孙子膑脚 兵法修列不韦迁蜀 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 大氐贤圣发
13、愤之所为作也 司马迁报任安书,中国传统文化漫谈,孟子,欲 平 治 天 下当 今 之 世舍 我 其 谁,中国传统文化漫谈,司马迁,究 天 人 之 际通 古 今 之 变成 一 家 之 言,中国传统文化漫谈,曹操,老 骥 伏 枥志 在 千 里,中国传统文化漫谈,范仲淹,先 天 下 之 忧 而 忧后 天 下 之 乐 而 乐,中国传统文化漫谈,顾炎武,天 下 兴 亡 匹 夫 有 责,中国传统文化漫谈,林则徐,苟 利 国 家 生 死 以岂 因 祸 福 避 趋 之,中国传统文化漫谈,谭嗣同,我 自 横 刀 向 天 笑去 留 肝 胆 两 昆 仑,中国传统文化漫谈,孙中山,吾志所向 一往无前愈挫愈奋 再接再厉,
14、中国传统文化漫谈,和与中 和:论语-学而:“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和即是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包括三点:一是承认对方的差异性和独立性;二是平等协商的原则;三是互相补充的原则。以平等的态度对待对方,以他平他谓之和,就是平和,进一步就是仁和。和与同的差别:“和”是指不同的事物之间、包括不同的意见之间的协调补充。“同”是指随声附和,人云亦云。,中国传统文化漫谈,取 物 限 量顺 天 则 时,中国传统文化漫谈,禹之禁春三月山林不登斧 以成草木之长夏三月川泽不网罟 以成鱼鳖之长,中国传统文化漫谈,孔子,钓 而 不 纲 弋 不 射 宿,中国传统文化漫谈,不违农时 谷不可胜
15、食也数罟不入洿池 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 树木不可胜用也 孟 子,中国传统文化漫谈,春耕 夏耘 秋收 冬藏四者不失时 故五谷不绝 而百姓有余食也 荀 子,中国传统文化漫谈,劝君莫打三春鸟 子在巢中待母归,中国传统文化漫谈,请君莫射南来雁 恐有家书寄远人,中国传统文化漫谈,万 物 各 得 其 和 以 生各 得 其 养 以 成,万 物 皆 得 其 宜六 畜 皆 得 其 长群 生 皆 得 其 命,荀子,中国传统文化漫谈,出 入 相 友守 望 相 助疾 病 相 扶 持,中国传统文化漫谈,老 有 所 终壮 有 所 用 幼 有 所 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中国传统文化漫谈,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16、,中国传统文化漫谈,和气生财 和气致祥 和衷共济 和颜悦色 和风细雨 和善为邻和以处众 内和外顺合成天下 协和万邦家和万事兴,中国传统文化漫谈,故事1:将相和故事2:六尺巷,中国传统文化漫谈,和与中 中:就是指中庸,一是做事主张不偏不倚,不走极端;二是处理问题要执两用中,考虑周全;三是对待任何事物,持海纳百川、兼容并包的态度。把握两点:一是要把握度,既不能过度,也不能不及;二是中不是静止不变的,要在动态中把握中庸。只有通过采取中庸的手段,才能实现和谐。实行中庸,要具备三个前提:一是承认事物各不相同,各有特色;二是要有忍让精神;三是和与中都与德行修养密不可分。孔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17、。”“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中国传统文化漫谈,万物并育而不相害 道并行而不相悖,中庸,中国传统文化漫谈,崇德利用 春秋三事:正德、利用、厚生。正德即端正品德;利用即便利器用,即发明和改进工具;厚生即丰富生活。后人将三事概括为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的关系。儒家重正德,法家中利用,道家既不赞成利用,也不赞成厚生。崇德和利用两者是统一的,可以互相促进的。崇德是利用的目的,利用是崇德的基础。在治国上,就是王道和霸道的问题;在价值观上则是义利问题的争论。,中国传统文化漫谈,天人合一“天人和谐”、“天人相应”等,内涵基本相同,包含两层意思:一是天人一致,宇宙自然是大天地,人是小天地;二是天人相应,相通,人
18、是天的一部分,两者相通相应,息息相关,是个统一体。道家认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天道是人道的根据,两者本质上一致。所以,人与天应该和谐相处,天人合一。儒家认为:天道是人道的放大,人心中本身就存在天道,可以通过认识自身的人道来认识天道。反身而诚,发挥诚的品质,就实现了天人合一。,中国传统文化漫谈,天人合一 如何实现天人合一?孟子的观点比较系统。礼记-中庸:“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诚”是天道,人道是“诚”的表现。孟子:“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反身而诚,乐莫大焉。”“诚”是天道,追求“诚”是人道,向自己内心追求获得天道,是最大的快乐。“诚”就是这样一个目
19、标,一种把知识、理性和信仰集于一身的境界,对解决现实生活中出现的很多社会问题具有很好的指导意义。,中国传统文化漫谈,庄子,天 地 与 我 并 生 而 万 物 与 我 为 一 独 与 天 地 精 神 往 来,中国传统文化漫谈,人本主义 人本主义,就是把人作为世间一切事物的根本,始终围绕着人,坚持天地之间人为先。具体包括“民为贵”、“君为轻”的政治理想,关注百姓现世的人伦生活,追求道德伦理的人本关怀三个层次。君与民的关系:孟子曰: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人与神的关系:传统文化坚持的基本生命态度是重现世、重生活、重人伦。生命个体从诞生起,五伦关系便进入他的生活,整个文化关注和努力的目标是“经夫妇,
20、成孝敬,厚人伦,美教化,移风俗”。注重人的修养,肯定个体心性完善,是中国传统文化迥异于西方人本主义精神的表现。,中国传统文化漫谈,尚书,中国传统文化漫谈,中国传统文化漫谈,中国传统文化漫谈,中国传统文化漫谈,民为贵 社稷次之 君为轻,天之生民 非为君也 天之立君 以为民也,中国传统文化漫谈,君者 舟也 庶人 水也 水则载舟 水则覆舟,中国传统文化漫谈,得 民 者 昌失 民 者 亡,中国传统文化漫谈,第三篇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取向,中国传统文化漫谈,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
21、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礼记大学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价值取向,体现了中国传统知识分子对人生的积极态度,是一种进取有为的人生哲学。格物即具体去实践,做事,通过格物获得具体知识,还需要树立正确的态度,即诚意,树立正确的思想,即正心。,中国传统文化漫谈,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修身:即修养身心,主要指道德的自我约束、自我完善,包括三个层面,即要有志向、人格和道德。“鸿鹄高飞,一举千里。羽翼已就,横绝四海”的远大志向,是中华民族不屈不挠,富于开拓,持久发展的内在动力。远大的志向需要高尚的人格和道德作保障。孔孟把道德的完善看作是实现人生理想的需要,要实现人生价值,就必须保持自己的人格,具
22、备高尚的道德修养,以实现弘道行仁的志向。要有高尚的气节和人格尊严,做到“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中国传统文化漫谈,孟子论修养 孟子注重德行的修养和人格的养成。他提出“吾善养吾浩然之气”。这个“浩然之气”就是境界。主要内容:一是“夜气”,即夜间的气。白日之气太浮躁,诸事纷扰,人容易冲动,心理不平衡。孟子讲“夜气存而勿失”,就是要在平和的心境中,冷静地思考和处理问题。二是“正气”,这是从政治意义上讲的。孟子解释“浩然之气”:“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这种气是用正义培养起来的,把许多道德原则集中起来的一种精神状态,是最强大的。三是“大勇之气”,即建立在正义
23、信念基础上的真正的勇敢,而非匹夫之勇。,中国传统文化漫谈,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恻隐之心,仁也;羞恶之心,义也;恭敬之心,礼也;是非之心,智也;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弗思耳矣。孟子,中国传统文化漫谈,孟子论修养 如何养成“浩然正气”?孟子认为,只有充分发挥“诚”的品质。“诚”的境界的具体化,就是孟子的名言:“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养成“浩然正气”是过程是一个艰苦磨练的过程,要饿其体肤,劳其筋骨,苦其心志。“诚”既是孟子学说的本质体现,也是其人生哲学的最高目标。,中国传统文化漫谈,修身、齐家、治国、平天
24、下 齐家:在中国人看来,家是人生的起点,也是社会的基本细胞,这取决于家国同构的社会观念和中国伦理型社会的结构。家是一个生命个体人格、道德和志向形成的起点和基础,天下又以家庭作为基础,所谓“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因此,修身要从齐家开始,齐家包括建构孝行天下、忠君报国的认识观,仁者爱人、推己及人的价值观,耕读传家、孝悌有序的道德观,礼让谦和、有容乃大的人际观。,中国传统文化漫谈,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治国、平天下:“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居庙堂之高则忧其君”,决定了中国知识分子一方面以天下为己任、忧国忧民,有着很强的社会责任感,体现出人的主体性;另一方面必然注重内在修养,即人格和道德的自我完善
25、。中国传统知识分子的外儒内道,即“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思想,既是传统文化的一种创造模式,又是一种实践方式或人生哲学。因此,学而优则仕,积极地参与国家政治,投身于广阔无涯的人生、事业,是中国知识分子最可爱、也是最宝贵的精神。,中国传统文化漫谈,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积极意义:从人生哲学角度来讲,中国传统文化推崇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价值观,有利于弘扬积极进取,刚健有为,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培养克己奉公,吃苦耐劳,坚忍不拔的优良品质。从人才培养的角度来看,远大的志向不仅可以直接化作成才者的前进动力,而且可以激发内在的多种潜能和创造活力。从情商理论来看,传统文化注重个人的修身养性,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才能 辨清 今后 发展方向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9650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