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教育的看法与看教育的.ppt
《对教育的看法与看教育的.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对教育的看法与看教育的.ppt(10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对教育的看法与看教育的方法,金美福,讨论,我国古训中蕴含的教育观:1.打是亲骂是爱,不打不骂是祸害问题:(1)此语中的“打”和“骂”显然是指父母养育孩子的方法。问题是:古人说出此言作为一种教育的经验,其“根据”是合理的吗?“根据”也就是获得结论的方法。(2)这是根据经验而来:经验的方法。(3)依据人性。问题进而又是:人是什么?人性是怎样的的?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讨论,2.江山易改本性难移 这个古训的意义?一个人的本性怎么样,是什么决定的?教育能改变的东西是什么?教育不能改变的东西是什么?进而问题是:数学能对人产生什么影响?人为什么要学习数学?数学对人能产生怎样的影响?什么人能学好数
2、学?什么人不能学好数学?,讨论,古代人们为什么会把打和骂作为育儿的手段或方法?现在为什么不允许了?表扬赞美的方式胜过打和骂?人性使然?哲学问题?心理学问题?生物学问题?教育的本质使然?教育学问题?复杂的综合的现象,我们只能从某一个角度,一个方面着眼。看的角度不一样,结论就不一样。对教育的看的方法是与看教育的方法相关联的。看法问题根本上说是看的方法问题。,教育学即人学,人学基本问题:人是什么?人的本性是什么?教育学基础知识:教育是什么?人与教育的关联性思想方法:人类为什么会有教育活动?教育为什么会成为目前的样子?人和教育之间是谁决定谁?影响谁?“江山易改本性难移”是说人性根本不可以改变?本性是先
3、天注定的,是后天无能为力的?按此说法教育对人究竟能有哪些影响和能有多大的影响作用?还是说教育的效能没能释放出来?,康德教育定义引发的思考,康德的定义:“人是惟一必须受教育的被造物。我们所理解的教育,指的是保育(养育、维系)、规训(训诫)以及连同塑造在内的教导。据此,人要依次经历婴儿、儿童和学生这样几个成长阶段”1康德的教育定义中包含“养育”和“规训”。康德指出:保育意味着父母要采取预防措施,使孩子不会有害地运用其能力。思考:在我国,养育并不被作为教育活动,规训、塑造、训诫在现实中被看做是反教育的行为。1伊曼努尔康德论教育学赵鹏,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3,康德对教育的看法,1.康德论
4、教育的总目的:P311)对心灵各种能力的一般培养a)自然性的b)或是道德性的2)对心灵各种能力的个别培养。这里指对认识能力、感官、想像力、记忆力、注意力以及机智这些知性之低等能力的培养。现在的学生,只求实用的,为了学分、成绩、证书,对于培养能力的课程教学很反感并逃避。数学是普遍畏惧的学科,为什么呢?中小学乃至大学都开数学科,分科了也学数学,为什么?语数外三科为什么成为中小学的主科,为什么?,康德对教育的看法,高等知性能力方面,则是对知性、判断力和理性的培养。知性:判断力指出知性如何加以运用。要理解人们所学的所说的东西,而不是不加理解地复述,就需要它。人们通过理性来发现根据。被引导性的理性,在这
5、里它还不是思辨性的理性,而只是对所发生事情的前因后果的反思。它是一种实践理性。培养人心灵能力的最佳方式,是让一个人自己去做他想做到的事。,康德对教育的看法,对理性的教化必须以苏格拉底的方式进行。他称自己为其听众本身所具有的知识的助产士,并在他的对话中柏拉图在一定程度上将这些对话给我们保存了下来给出了实例,说明人们如何能够通过长者的帮助,把他们自己理性中本来就有的一些东西引生出来。“人们还必须知道,理性知识不是从外面灌输进去的,而是从里面获得的。问答法必须靠苏格拉底式的方法产生规则。这是一个缓慢的过程,而且,要把它安排得能把一个人的理性知识引发出来,而又能让另一个人学到东西,是非常困难的事情。”
6、(p.33),康德看教育的方法,意志培养:还包括对关于愉快与不愉快的感受的陶冶。这种陶冶必须是否定性的,以使感觉不会变得过于娇气。,对人来说,偏爱舒适比其他一切生活恶习都更有害。因此让孩子从小学会劳动就显得及其重要。“儿童只要不娇气,实际上都喜爱嬉闹,其中就会有辛劳和忙碌,而这对他们的能力发展来说是需要的。”(p33)忍耐力培养p34羞耻感与畏缩心态错误的教育:顺从惯坏;或者作对不满愤懑对待天性固执的孩子的方法p35,康德的教育方法,对待说谎:P35“准则必须从自身出发确立起来。在道德塑造中,人们应该尽早让儿童接触好和坏的概念。如果要确立道德,就一定不能靠惩罚。道德是极其神圣和崇高的东西,人们
7、不能这样把它降格到规则的层次上。道德教育的第一要务是确立一种品格,即按照准则来行动的能力开始时是学校的准则,然后是人性的准则。儿童起初服从的只是法则。准则也是法则,但却是主体性的,它是从人自己的知性中产生出来的。对校规校纪的触犯必须加以处罚,不过这种处罚要与违法行为相匹配。”p36,康德的教育方法,儿童特别是学童的品格中首要的是服从。这种服从是双重的,首先是服从一个领导者的绝对意志,其次是服从领导者那种承认为理性和善意的意指。服从可以来自强制,这时它是绝对的;也可以来自信赖,而这就是另一种类型的服从了。”(p36)必须给儿童规定义务。“我们更多地是处于义务而非禀好来做的。即使他没有认识到他的义
8、务,这样做也对他更好一些;他可能会认识到作为儿童的义务,但要认识作为人的义务就困难得多。要是能认识到作为儿童的义务这要随着年龄的增长才有可能他的服从就会更完美。,康德论儿童教育,要给儿童培养的第三种品格是合群。他必须能与他人保持友谊,而不是只顾自己。但有些教师在学校里的做法却与此相悖,这是很不正确的。儿童应该为生活最甜美的享受做好准备。教师有待某个儿童的根据必须是他的品格,而非天赋,否则就会在他们中间产生一种不利于友谊的互相猜忌。儿童还应该心胸坦荡。学校里进行的是一种带有强制性的培养。让儿童把一切都看成游戏是极其有害的。他必须有时间休息,但也必须有劳动的时间。“教育必须带有强制性,但绝对不能是
9、奴役性的。”(p.29),柏拉图对人性的看法和看教育的方法,康德所持观点与欧洲古典哲学一致。人的定义:人是理性的动物。学校教育要致力于培养人的理性,欲望、激情必须加以规训。G:四平讲座2012秋董儒意 理想国(附图).doc 由大见小的方法.doc,现代人论;哲学的和心理学的,卡西尔:人是符号的动物加德纳:人的智能是多元的人学理论.doc,我的困惑:所为和所知间为什么没关系?,著名大学毕业的博士,在大学任中国伦理学课程教学,但在家庭生活中,却不讲孝德,如泼妇一般。说明知与行间不具有因果关联;说明学校教育不能担当起“育人”的全部责任。学校的主要职责时教书,知书未必达理。德育,根本的影响力在家庭。
10、影响源?探索家庭的影响源?个性是家庭生活中父母日常熏染到骨子里的。一对夫妻,六个子女个性长相不同,说明后天的熏陶也不是根本性的,还是胎里带来的。先天的,生物学机智才是根本,需进行DNA解码。,人和教育的生物学方法的看,依据荷兰脑科学家迪克斯瓦伯(Dick Swb)著我即我脑:在子宫中孕育,于阿茨海默氏病中消亡(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年9月第1版。),从脑科学角度思考人及其教育的效能问题,为困惑求解。本性难移的答案:脑是根本性的决定因素。,人?脑科学家的看法,我即我脑:大脑决定人生大脑决定我们是谁一脑一人生;子宫中的成长、分娩与父母养育一场顺利的分娩需要母亲和胎儿的大脑之间进行完美互动:孩
11、子们对许多事务都是具有发言权的,这在他们出生时就已经开始了。,人?脑科学家的看法,胎儿对声音、震动、味道和气味都有记忆。胎儿大脑在子宫中受到的威胁:成瘾物质、药物和环境中的物质都会对胎儿的大脑造成永久性的破坏,导致他们将来出现学习和行为异常。这种类型的先天性缺陷被称为“功能性(或行为性畸形缺陷)”。,人?脑科学家的看法,胎儿在子宫中的感受,决定了大脑日后的编程子宫中大脑的性分化:是男是女,大脑说了算。妊娠第612周,性别身份被固定在大脑结构中,而且在余生保持不变。(最新观点)变性手术都无法改变一个人的性别认同抑郁症的祸根在下丘脑,不是孩子带得不好才自闭,自闭症还是在最近才被认为是大脑的发育性疾
12、病,其基础在母亲子宫内就已经出现了。自闭症的特征是社会交往出现严重障碍以及活动和兴趣的全面严重性减少。自闭症最早是在1943年由巴尔的摩的里奥康纳提出的。1944年,维也纳的汉斯亚斯伯格也独立描述了此病。康纳:自闭症孩子很少说话,有智力缺陷,常常伴有一些神经病学的症状。亚斯伯格:像智能机器,语言能力早熟,能描述自己的经历和感情,而且不存在智力迟钝。,人?脑科学家的看法,自闭症是在最近才被认做是脑的发育性疾病的,当胎儿还在母亲子宫中时就已经出现自闭症的先兆了。认为自闭症是孩子对于缺乏母亲温暖接触的一种反应这个说法使多少自闭症患儿的父母遭受到双重的打击啊?,人?脑科学的看法,道德的大脑,大脑的道德
13、 失去前额叶皮层,我们将失去很多。前额叶皮层的功能之一就是保证我们遵守社会规范,对于人格以及人的主动性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一个厨师:失去前额页皮层,由于主动性和做选择的能力丧失,不再能做美食。一位教授最早出现的是丧失礼仪的行为,常对着客厅的钢琴撒尿。,人?脑科学家的看法,病患的表现:社会行为紊乱、性欲过胜或者过于冷淡、酗酒、攻击性行为、抑郁症、精神分裂症。道德行为:兽性中的人性 人类的道德意识是从对种群的生存起重要作用的社会本能中发展出来的。这类行为可以在所有需要一起合作的动物物种中发现,如灵长类动物、大象以及狼。“共情”,即识别和分享他人感觉的能力,是道德行为的基础。狗对主任。同情心和助人为
14、乐是人类道德核心,不是人类独有。宗教根本没有创造过任何道德戒律,是在社会性动物中进化出来的。,人?脑科学家的看法,无意识的道德行为 达尔文的道德心理学理论追踪出伦理行为的进化并非是以个体之间的自私竞争为基础的,而是以群体内部的团结为基础的。在进化过程中,利他性行为是以模仿父母对后代所表现出来的呵护关爱行为而发展出来的。然后,利他行为将根据“己所欲施于人”的原则而扩展到同类的其他人身上。这种在几千年的进化中所产生的行为最后成为人类道德的基石,并在最近的几千年中被宗教合并到自己的教义中去。道德的生物学目标促进合作,就是为了让自己群体中的成员获得优惠待遇。将对核心家庭以及大家庭的忠诚摆在第一位,然后
15、是对群体忠诚。先肯饱,再道德。,人?脑科学家的看法,我们的道德价值观是经过千百万年的进化而形成的,而且是根据普世的价值在潜移默化中形成的。在社会发展过程早期,道德行为已经呈现出来了。动物们也能表现出这些道德行为的事实更加说明的道德是具有固定化的发展线路的。小孩子在学会说话或者思考道德问题之前,就具有安慰感到痛苦的家庭成员的本能,这与灵长类动物之间互相安慰是一样的。良好行为没有生物学的原因而且必须通过教育习得的观念是缺乏依据的。(p216),人?脑科学家的看法,不仅是前额叶皮质,还有很多脑区也参与了我们的道德决定。我们的大脑里有一个由神经生物学建筑模块组成的,经过了漫长进化过程的“道德神经网络”
16、。观察他人的动作时,“镜像神经元”的细胞开始活动放电(即激活),帮助我们通过模仿而学习,而且多数情况下是无意识的过程。还对情感做出反应,为共情提供基础。镜像神经元存在于大脑最前端的前额叶皮层以及其他一些大脑皮层中。前额叶皮层包含了道德神经网络的重要组成成分,它确保了我们感受到的情感与我们的道德观念相连,他对社交信号做出反应并抑制冲动和自私的反应。,人?脑科学家的看法,在对前额叶皮层受损的研究中,人们清楚地了解到它对道德意识形成的作用:这个脑区的损伤会导致行为不良、精神变态以及不道德行为的产生。掌握道德观念的能力会受到破坏并出现精神变态行为。我们的道德神经网络并不仅限于新皮层(即大脑最近进化出的
17、脑区),在许多进化过程中的古老的脑区对于我们的道德功能都起着同样关键的作用。(p.217),人?脑科学家的看法,诸如负罪感、怜悯、同理心、羞耻感、自豪感、蔑视和感激、厌恶、尊敬、愤慨和发怒等典型的道德情感都取决于上述脑区之间的相互作用。功能性脑扫描研究发现,人们在面临可怕的道德困境的测试中,例如面临需要捂死一个哭泣的婴儿以及拯救更多人的“任务”中,脑区活动将会发生改变,而这些脑区早在脑损伤和肿瘤的相关研究中就被发现与道德功能有关了。(p.217),人的记忆脑科学的看法,记忆被定义为储存和提取信息的能力,它给我们提供了了解自己的过去的能力。研究证实:学习的过程是以突触联系强度的变化为转移的。重复
18、性刺激的学习过程可以加强神经元的连结,这为“熟能生巧”提供了证据,而且这也是记忆的基础。学习、记忆、遗忘的不同过程都是神经元所产生的许多不同的化学信使而引起的。(p.223),人?脑科学家的看法,大脑的哪些部位与记忆有关?神经元之间的联系会针对神经系统的活性而发生改变。记忆就是这样进行编码的,这也是所有神经元的特征。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你可以认为记忆广泛地分布于神经系统中。切除癫痫患者的颞叶,导致记忆丧失,从短时记忆到长时记忆的道路被切断了。大脑前额叶皮层拥有许多功能,也负责协调各个脑区以建立工作记忆或短时记忆。前额叶皮层通过集中注意力和选择刺激与海马体密切合作形成工作记忆。(p.225),人?
19、脑科学家的看法,小脑是适于学习复杂任务和动作的脑结构。小脑位于后颅窝,大脑的后下方。这个相对较小的脑结构包含了80%的神经元并确保运动和语言的流畅和协调。小脑中的大型神经元浦肯野细胞,是当你还在母亲子宫内就已经形成了。大量的小神经元颗粒细胞,则是出生之后才形成的。因此,包括自闭症和恋童癖在内的所有的大脑发育障碍都会在小脑留下记号。小脑发育不全、局部损伤,脑梗塞或者肿瘤,那么就会出现心理问题、诵读困难。多动症,言语智能受损以及学习障碍。(p.234),人?脑科学家的看法,现代神经生物学的知识表明,绝对的自由是不可能存在的。许多遗传因素以及早期发育阶段的环境因素影响了大脑的结构和功能。这意味着哦我
20、们在拥有所有的潜能和天赋的同时,还具有许多固定的局限性例如,具有成瘾的先天易感性,或是具有一定水平的攻击性的基础,性别认同和性取向,以及发生多动症、边缘型人格障碍,抑郁症或精神分裂症的风险。很显然,我们的行为在出生时就已经在很大的程度上被决定了,这一事实与20世纪60年代关于人类的可塑性的信仰截然相反。(p.281),人?脑科学家的看法,在我们的早期发育阶段,有关我们自己的大量特征已经被决定,这不仅会影响我们对精神疾病的易感性,还会影响我们正常的每日生活。理论上讲,我们可以选择是与异性或者是与同性展开一段恋情,但是我们的性取向早在我们还在母亲子宫里时就已形成了,它不允许我们自由地在那些理论上的
21、可能性之间进行选择。而且,我们都出生于特定的语言环境中,虽然我们不能选择母语,也没有对于特定的语言能力的遗传学背景,但是这种语言环境对我们的脑结构和功能起者重要的影响。此外,我们出生环境的宗教性也决定着我们如何体现与我们与生俱来的灵性,是具有信仰、唯物主义,还是对环境抱有非凡的关切。(p.281),人?脑科学的观点,我们的遗传背景以及对于我们早期大脑发育具有永久性效应的所有因素将造成我们的“内在限制性”,于是我们无法自由地改变性别身份、性取向、攻击性程度、性格、宗教信仰或母语。我们也不能决定从现在开始拥有一项特别的天赋,或是停止思考某件事物。正如尼采所说的,思考的出现是它想到我的脑海中来,而不
22、是我想要它来。同样,我们甚至对于自己的道德决定也很少能有什么影响。我们赞成或者不赞成某件事并不是我们对此深思熟虑的结果,而是因为我们无法做出其他的选择。正如达尔文指出的那样,道德标准是古老社会直觉的产物,它引导着我们以不损害群体的方式行动。(p.281),大脑是一台巨型无意识电脑,我们的许多决定都是在“转瞬间”或者“本能地”,抑或是凭我们的“直觉”而做出的,没有自觉地思考它们。我们因为一见钟情而“选择”一位伴侣,而一位犯罪嫌疑人会在法庭上非常真诚地说,是在杀人之后才意识到整件事情的。功能性脑扫描已经显示,我们在做主动推理或者凭直觉做出决定时,运用的是不同的大脑回路。我们的大脑不得不在很大的程度
23、上像自动驾驶飞机那样不假思索地工作。情感在无意识的过程中起着非重要的作用,自主神经过程充分地参与了这个过程。的确,情感对于道德判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我们的文化和社会背景也对无意识的决定起着至关重要的塑型作用。(p.282-283),人性?脑科学的观点,结论:江山易改 本性难移中国古训在我们出生来到这个世界上时,我们的大脑就是独一无二的,我们的遗传背景和我们在母亲子宫内的发育阶段已经为我们的大脑塑型。我们的性格特征、天赋、缺陷也在很大程度上被确定了。这不仅仅是指诸如我们的智商,我们是早起的鸡还是夜猫子,以及我们的灵性、神经质性、心理性、攻击行为、反社会行为或者叛逆行为的程度,还指我们罹患大脑疾病
24、,例如精神分裂症、自闭症、抑郁症和成瘾的风险。到成年时,我们的大脑已经很难再发生改变,我们的个性也已经确定了。我们大脑的建造过程决定了其功能,即我脑即我。(p.329),人与教育?脑科学的看法,遗传背景以及许多影响大脑早期发育的因素从多方面对我们进行了限制,这些“内在的约束”使得我们不能自由地决定或改变我们的性别身份、性取向、攻击性行为的程度、个性、宗教,或是我们的母语。“自由意志不存在”已经不是什么新概念。达尔文:环境和教育对人的特征只具有很小的影响,我们大部分的特征都是与生俱来的。这一观点与20世纪六七十年代占统治地位的“社会可以改造人”的信念相悖。(p.330),早期影响的重要性脑科学的
25、观点,人们性格中的很多特征,人们的潜力和局限性是在人们还在母亲子宫内发育时就已经在大脑中编制好了程度。然而,这并不意味着人们的大脑在出生时已经是“完工”的作品。婴儿的大脑在出生后的温暖、安全以及充满刺激的环境中还要进一步演变,这个过程包括受到包括学习母语在内的持续性学习的影响。同时,和子宫内发育阶段相同,这个过程并不仅仅涉及大脑或者环境,还会涉及大脑和环境之间强烈的“相互作用”。这其中的要素是,环境作用于大脑的时间越早,其效应就约强月持久,孩子的发育也更成熟,其性格特征也越不可能被改变。个性,也就是固定的特征,也是在早期发育的过程中逐渐表现出来的。(p.330-331),早期影响的重要性脑科学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教育 看法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9650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