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动物与生物安全.ppt
《实验动物与生物安全.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实验动物与生物安全.ppt(6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十四章 实验动物与生物安全,生物危害,对野生动物的滥捕滥杀造成生物多样性的逐渐消失,第十四章 实验动物与生物安全,过分侵犯野生动物的领地和利用野生动物造成一些未知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一些烈性传染病病原体和生化材料也可能被恐怖分子利用制造生物武器,用于战争和破坏活动,引进的外来物种一旦脱离人为控制,可能威胁生态平衡,生命科学研究中使用的大量有机化学品、有毒试剂和供试品流入环境中造成环境污染,进而影响生物界和人类自身,依靠先进的生物技术手段进行生物体之间基因的转换与重组,可能带来潜在的、不可预见的危害和灾难,第一节 生物安全的基本概念,一、生物安全的定义,所谓生物安全(biosafety)一般指
2、针对现代生物技术开发和应用的同时可能造成的对自然界生态环境、动物和人体健康产生的潜在危害所采取的一系列有效预防和控制措施。,是国家安全问题的组成部分,是指与生物有关的各种因素对社会、经济、自然界生态环境及人类健康及所产生的危害或潜在风险。,第一节 生物安全的基本概念,一、生物安全的定义,在各学科领域中针对现代生物技术的研究、开发、应用可能对生物多样性、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产生潜在的不利影响所采取的一系列有效预防和控制措施。,广义,狭义,第一节 生物安全的基本概念,二、动物实验中的生物安全问题,实验动物的一些烈性传染病的流行和传播可造成大批动物的死亡,危及动物的健康;实验动物带有的一些人兽共患病病
3、原微生物可感染人,危害人的健康。此外,用来做实验研究的野生动物也可能携带对人类产生严重威胁的人畜共患病病原体,动物实验过程中使用的一些有毒有害化学品、药品、消毒剂、杀虫剂、农药等,流入环境,造成环境污染,最终影响自然界和人类健康,实验动物的皮毛及排泄物对某些过敏体质的人是致敏原,可引起过敏性鼻炎、支气管哮喘、皮疹等,由重组DNA技术发展形成的遗传工程细菌和动物可能造成以目前科学水平和知识所无法预见的危害,第一节 生物安全的基本概念,三、生物安全的相关术语,1.实验室生物安全(laboratory biosafety),是指从事生命科学研究和教学的实验室为避免各种生物危害而采取包括建立规范的管理
4、体系、配备必要的物理、生物防护设施和设备等综合措施。,第一节 生物安全的基本概念,三、生物安全的相关术语,2.生物安全实验室(biosafety laboratory,BSL),是指专门从事病原微生物的实验室,为避免病原微生物对工作人员、公众的危害以及对环境的污染,保证试验研究的科学性或保护被试验因子免受污染,通过防护屏障和管理措施,达到生物安全要求的生物实验室。,四级生物安全水平,第一节 生物安全的基本概念,三、生物安全的相关术语,一级生物安全水平,二级生物安全水平,三级生物安全水平,第一节 生物安全的基本概念,三、生物安全的相关术语,3实验动物生物安全实验室(Animal Biosafet
5、y Laboratory,ABSL),将不同级别的病原微生物感染动物,进行动物试验研究,用于动物传染病或动物模型的临床诊断、治疗、预防,以及未知病原体的鉴定研究等工作,需要在相应级别的ABSL中进行,如一、二、三、四级病原微生物的动物实验应在ABSL-1、2、3、4中进行。,第一节 生物安全的基本概念,三、生物安全的相关术语,ABSL-1,ABSL-2,ABSL-3,ABSL-4,第一节 生物安全的基本概念,四、国内外生物安全的法规及标准,(一)国外实验室生物安全的法规及标准,实验室生物安全手册,微生物学及生物医学实验室生物安全准则,欧洲经济共同体委员会指令93/88,第一节 生物安全的基本概
6、念,四、国内外生物安全的法规及标准,(二)我国实验室生物安全的法规及标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人体样品采集、保藏、运输和使用规范,第一节 生物安全的基本概念,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及配套文件,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及配套文件,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动物病原微生物分类名录,致病性动物病原微生物菌(毒)种或者样本运输包装规范,高致病性动物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审批办法,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医疗废物分类目录,医疗废物管理行政处罚办法,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四、国内外生物安全的法规及标准,(二)我国实验室生物安全的法规及标准,第一节 生物安全的基本概念
7、,四、国内外生物安全的法规及标准,(二)我国实验室生物安全的法规及标准,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生物安全实验室建筑技术规范,兽医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规范,一、废弃物,废弃垫料,医疗及实验废弃物,废液,第二节 实验动物生物危害的种类及控制,第二节 实验动物生物危害的种类及控制,第二节 实验动物生物危害的种类及控制,二、动物粪便,三、动物尸体,四、野生动物和昆虫,五、动物致敏原,六、有害气体,第三节 动物饲养和实验人员的安全防护,一、动物实验前人员的安全教育,二、动物实验中的个人安全防护,三、意外损伤的防护,第四节 重要的人兽共患病,第十四章 实验动物与生物安全,按照世界卫生组织的定义,人畜共患病是
8、指脊椎动物与人类之间自然传播和感染疾病,即人类和脊椎动物由共同病原体引起,在流行病学上又有关联的疾病。它是由病毒、细菌、衣原体、立克次体、支原体、螺旋体、真菌、原虫和蠕虫等病原体所引起的各种疾病的总称。,狂犬病毒。,1.狂犬病,【病原体】,第四节 重要的人兽共患病,一、病毒性疾病,患病动物如犬和猫是主要的传染来源。患病动物含有病毒的唾液经由咬伤、抓伤或其他伤口进入人体内。几乎所有温血动物都对狂犬病毒易感。,1.狂犬病,【传播途径】,第四节 重要的人兽共患病,一、病毒性疾病,(1)潜伏期(2)前驱期(3)兴奋期(4)昏迷期,1.狂犬病,【临床表现】,第四节 重要的人兽共患病,一、病毒性疾病,对可
9、疑动物应隔离,密切检疫观察2周以上。如2周内死亡,应取其脑组织送到地区疾病控制中心进行病理检查。动物尸体整体焚毁。人被动物咬伤后,伤口应立即彻底清洗,不包扎,并立即(24小时内)到防疫部门进行预防注射。一般在做犬类实验前,应给所有犬注射狂犬疫苗。在购入犬做实验时,注意从标准化犬场购入健康实验犬做实验,不买无健康保证的犬,以免对实验人员造成危害和影响实验结果。,1.狂犬病,【防治措施】,第四节 重要的人兽共患病,一、病毒性疾病,淋巴细胞性脉络丛脑膜炎(LCMV)病毒,2淋巴细胞脉络丛脑膜炎,【病原体】,第四节 重要的人兽共患病,一、病毒性疾病,野小鼠是该病毒的天然宿主,可自然或实验室感染人人可通
10、过接触感染动物经皮肤、结膜、吸入或经口摄入病毒而感染。,2淋巴细胞脉络丛脑膜炎,【传播途径】,第四节 重要的人兽共患病,一、病毒性疾病,人感染该病毒后可引起人的无菌性脑膜炎或流感样症状,偶有严重的脑膜炎或脑膜脑脊髓炎,且大多预后良好,仅有极少数病例死亡。主要症状有发热、头痛、肌肉疼痛、动眼时疼痛、恶心、呕吐,部分表现为咽喉痛、畏光、咳、腹泻等。,2淋巴细胞脉络丛脑膜炎,【临床表现】,第四节 重要的人兽共患病,一、病毒性疾病,严格控制和防止野鼠、感染动物或被污染的移植物等引入实验室是防止发生本病的关键。及时做好动物群体的检疫有利于防止本病的发生。,2淋巴细胞脉络丛脑膜炎,【防治措施】,第四节 重
11、要的人兽共患病,一、病毒性疾病,汉坦病毒,3流行性出血热,【病原体】,第四节 重要的人兽共患病,一、病毒性疾病,野生褐家鼠是本病的传染源和储存宿主。野生褐家鼠窜入动物饲养室是实验大鼠感染并在动物群内传播的重要原因。实验大鼠感染后可通过粪尿污染饲料垫料经消化道传播,亦可通过呼吸道以气溶胶形式传播。,3流行性出血热,【传播途径】,第四节 重要的人兽共患病,一、病毒性疾病,本病典型表现有:起病急,有发热(3840)、三痛(头痛、腰痛、眼眶痛)以及恶心、呕吐、胸闷、腹痛、腹泻、全身关节痛等症状,皮肤粘膜三红(脸、颈和上胸部发红),眼结膜充血,重者似酒醉貌。口腔粘膜、胸背、腋下出现大小不等的出血点或瘀斑
12、,或呈条索状、抓痕样的出血点。随着病情的发展,病人退烧,但症状反而加重,继而出现低血压、休克、少尿、无尿及严重出血等症状。典型的出血热一般有发热、低血压、少尿、多尿及恢复五期经过。,3流行性出血热,【临床表现】,第四节 重要的人兽共患病,一、病毒性疾病,流行性出血热是一种对实验人员危害较大的人畜共患传染病,在国内外已发生多次实验大鼠出血热感染事件,应引起高度重视。灭野鼠、防止野鼠进入实验室是防止本病感染实验鼠的主要措施。应从有实验动物生产许可证的单位购买动物,定期血清学监测对于预防病毒在实验大鼠间传播及由实验大鼠传播给人是必要的方法之一。一旦发现感染鼠应及时扑杀,彻底消毒饲养室和笼具,清除被污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实验 动物 生物 安全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9615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