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素质及其培养.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生素质及其培养.ppt(4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六章 学生素质及其培养,全面培养学生的素质是素质教育的根本宗旨,也是各级各类学校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本章内容,第一节学生素质的层次与结构第二节学生心理素质及其培养第三节学生科学素质及其培养第四节学生道德素质及其培养第五节学生审美素质及其培养第六节全面培养学生素质的途径,第一节学生素质的层次与结构,什么是素质的含义,素质是一个使用频率很高的概念,其使用的范围十分广泛,因此素质的含义也比较复杂,因为人们在不同的学科,不同的角度使用素质这个概念时,对其做出了不同的界定素质其本源为沟通的层次和传达的印象品位,分专业素质和社会素质.。人的素质包括重量素质、心理素质和文化素质。素质只是人的心理发展
2、的生理条件,不能决定人的心理内容与发展水平,人的心理活动是在遗传素质与环境教育相结合中发展起来的。而人的素质一旦形成就具有内在的相对稳定的特征,所以,人的素质是以人的先天禀赋为基质,在后天环境和教育影响下形成并发展起来的内在的、相对稳定的身心组织结构及其质量水平。,(一)现代汉语中,(1)事物本来的性质;(2)素养;(3)心理学上指人的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上的特点。二)辞海从心理学角度界定:(1)人的先天解剖生理特点主要是感觉器官和神经系统方面的特点。(2)只是人的心理发展的生理条件,不能决定人的心理内容和发展水平。(3)心理来源于社会实践,素质是在社会实践中逐渐发展和成熟起来,某些素质上的缺陷
3、可以通过时间和学习获得不同程度的补偿。(三)心理学大辞典(1)素质一般指人的遗传素质,有机体天生具有的某些解剖和生理的特性;(2)主要是神经系统和脑的特性,以及感觉和运动器官的特性;(3)是能力发展的自然前提和基础。(四)教育大辞典(1)个人先天具有的解剖生理特点遗传获得的遗传素质。(2)公民或专门人才的基本品质,是个人在后天环境、教育影响下形成的。(3)易患某种心理异常疾病的遗传因素。,教育是培养学生素质的活动,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素质,既是素质教育的出发点也是素质教育的归宿。总结上面一些素质含义,从学生成长与发展的角度来开擦学生的素质,可以对学生的素质。学生的个体先天禀赋为前提,后天学校教育
4、为条件,自身活动而形成和发展起来,身心组织结构及其质量。,二、学生素质的层次,纵向层次和横向结构复杂的立体的身心组织结构。纵向层次分为:(一)生理素质;(二)心理素质;(三)社会文化素质;,生理素质:是学生在遗传、环境和教育的影响下,学生个体活动发展并表现出来的生理方面的发展水平和发展质量。现在要求的已不是生物学意义上的生理解剖特征,而是十分浓厚的社会文化特点的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心理素质以生理条件为基础将外在获得的东西内化成稳定的、基本的、衍生性的并与人的社会适应行为和创造行为密切联系的心理品质。社会文化素质:学生作为一个社会成员在掌握人类社会的物质文化、精神文化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发展水平和
5、发展质量,是人类社会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在学生个体身上内化的结果。,第二节学生心理素质及其培养,学习内容,一、学生的心理素质结构二、心理素质教育过程分析三、培养学生心理素质的措施,学生的心理素质结构,按照心理活动的性质角度划分(一)学生的心理能力因素(二)学生的心理动力因素按照心理活动的效果角度划分(三)学生的适应性因素(四)学生的创造性因素,12,2023/9/8,(一)学生的心理能力因素,心理能力是从事心理活动所需要的能力,包括七个维度其总量被称为智力。算术:语言理解:知觉速度:归纳推理:演绎推理:空间视知觉:记忆力:心理能力的因素是心理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集中体现了学生的各种认知因素的发
6、展水平和发展速度对事物的认识对概念和符号的理解对科学知识的掌握 离不开心理能力因素操作性作用,相当于心理活动系统中的工作机制。,13,2023/9/8,(二)学生的心理动力因素,能够产生选择作用和动力作用的心理因素情感、意志、需要、动机、兴趣和价值观。如:选择什么对象,积极性和能动性心理能力较高,心理动力低学习成绩不理想;心理能力较高,心理动力高的学习成绩理想。,14,2023/9/8,(三)学生的适应性因素,是学生适应环境和人际关系、适应自己的学习承受各种挫折和困难中的综合体现。,15,2023/9/8,(四)学生的创造性因素,创造性比较一致的定义:根据一定的目的,运用一切已知的信息,产生出
7、新颖、独特、有社会和个人价值的产品的能力或特性。,16,2023/9/8,二、心理素质教育过程分析,(一)制约心理素质教育过程的因素(二)心理素质教育的功能,17,2023/9/8,(一)制约心理素质教育过程的因素,1、神经系统的机能、特点和成熟核心的生理因素与遗传因素。2、以人际交往和人际关系为核心的环境因素。如:幼年单亲家庭的孩子和长期生活在人际关系十分紧张环境中的学生。3、以教师影响为核心的影响因素。如:讲课方式启发式教学和注入式教学,学生的情绪反应,思维状态都不一样。4、学生心理素质结构中各种因素的相互作用。如:简单地说例如动力因素受到影响。,18,2023/9/8,(二)心理素质教育
8、的功能,1、塑造良好的心理素质发展性功能:开发心理潜能,增强心理动力,激发创造性保健性功能:提高适应水平,防止心理疾患,消除心理障碍保持健康心态,形成健全人格。2、为社会文化素质提供基础工具性功能。如教育活动中的心理动力也是精神领域中积极地心理素质,19,2023/9/8,三、培养学生心理素质的措施,(一)发展学生的心理能力因素(二)提高学生的心理动力因素(三)增强学生的适应性(四)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20,2023/9/8,(一)发展学生的心理能力因素包括,语言、数学逻辑、空间、音乐、身体运动、人际关系和自我认知。(二)提高学生的心理动力因素例如:一位数学老师在讲台上数学方程讲的头头是道,而
9、学生的沉溺在琼瑶的言情小说。,21,2023/9/8,(三)增强学生的适应性1、学习适应考试恐惧(学习方法)2、学会与人交际、合作、宽容别人3、开展学习心理健康知识,调控情绪。(四)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1、重视学生的自信心好奇心和独立性培养。2、增强创新意识。3、培养创造性思维,如发散思维、形象思维、直觉思维,第三节学生科学素质及其培养,科学素质的定义,科学素质是指人们在获得和应用科学知识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内在品质,是一个人科学知识、科学精神、科学方法和科学意识的综合表现。科学素质通常包括:能够理解基本科学技术术语、基本观点和方法;能够读懂报纸和刊物上有关科学技术的报道和文章;运用科学信息和知
10、识解决日常生活和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的能力;科学意识、科学价值观和科学精神。科学素质的核心是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良好的科学素质要有对人类和社会的爱心和使命感。,学生学科素质的结构,丰富的科学知识:科学知识是构成学生科学素质的首要因素。基本科学方法:人们认识自然,探索真理,获取科学知识必须遵循的程序和步骤。执着的科学精神:学生热爱科学,追求真理,勇于探索,渴求知识等优良品质的统称。,科学素质交易过程的分析,制约科学素质教育的过程的因素。1.社会因素2.科学自身的发展水平3.教师的科学知识储备和教学水平4.学生个人的心理能力和心理因素。科学知识的掌握是科学素质教育的基础,培养学生科学素质的措施,授
11、给学生系统的学科知识引导学生掌握科学方法和学习策略培养学生执着的科学精神,第四节学生道德素质及其培养,学生的道德素质:学生在掌握各种道德准则,并运用这些道德准则去规范自己的言行、评价各种道德现象、调节各种道德关系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一种社会文化素质。,一、学生道德素质的结构,(一)学生的道德认识是学生对各种道德行为、道德关系以及调节这些行为、处理这些关系的规范和准则的认识。(二)学生的道德情感 是学生根据一定的道德需要、道德准则去认识评价各种道德现象时产生的情愫体验。,(三)学生的道德意志 是学生自觉地确立道德行为的目的,积极调节自己的活动,克服内外困难,以实现既定的道德目的的意志过程。它集体表
12、现为学生在履行道德义务、实施道德行动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决心和毅力。它是学生的道德认识、道德情感上升为道德信念转化为道德行为的重要心里因素。(四)学生的道德行为 是在学生的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的支配下采取的对他人、对自己、对社会具有道德意义的行动。它是学生满足道德需要、实现道德动机的手段,也是衡量学生道德素质的主要标志。道德行为包括道德行为方式和道德行为习惯。,道德素质教育的分析,(一)道德素质教育过程的复杂性(二)道德素质教育过程的活动性(三)学生的自我教育在道德素质教育过程中的作用,道德素质教育过程的复杂性,1.制约道德素质教育过程的社会因素的广泛性上道德2.规范、价值观念的多元化和学
13、生接道德影响的多重性矛盾性上3.学生道德素质形成的长期性和反复性上,道德素质教育过程的活动性,学生道德规范的掌握,道德情感的丰富,道德意志的产生,道德信念的树立,都是在活动中实现的。学生在活动中激发了道德需要,形成了道德动机,产生了道德行为。,学生的自我教育在道德素质教育过程中的作用,自我教育是学生为了形成良好的道德素质而进行的自觉的规范言行、转化思想的活动。自我教育作为学生在道德修养上的自觉能动性的表现,它体现在道德认识的自我提高上,也可以体现在道德意志的自我监督、自我磨练上,还可以体现在道德行为的自我训练上,自我检查上。总的来说,学生自我教育的发展水平集中体现在自我教育能力上。,(一)提高
14、学生的道德认识 学生的道德认识主要变现为学生掌握的道德观念和已经形成的道德判断。教师起到的作用:1.教师要言传身教,协调影响,引导学生有效地 掌握道德概念和丰富道德知识。2.教师要发展学生的道德评价能力。3.教师要帮忙学生树立坚定的道德信念。,培养学生道德素质的施,(二)丰富学生的道德情感怎么样?首先,教师要成为学生情感生活的典范。一方面,学生从教师那里获得了深厚的师生之情;另一方面,教师充满激情的教学、饱含热情的指导以及优良的品行,能够激发学生产生道德情感。其次,教师要采取各种有效措施丰富学生的道德情感体验。最后,教师要教育学生学会调控自己的情感。,(三)锻炼学生的道德意志 首先,教师要组织
15、学生参加各种各样的现实的道德活动,积累道德意志锻炼的经验。其次,教师要根据道德意志品质上的差异因材施教。最后,教师要通过道德榜样来激发学生道德意志锻炼的自觉性。,(四)训练学生的道德行为,学生的道德行为是在道德动机的支配下产生的,它表现为道德行为方式和道德行为习惯。首先,要帮助学生形成稳定的强大的道德动机。这需要教师努力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丰富学生的道德情感,磨练学生的道德意志,帮助学生树立坚定的道德信念。其次,教师要引导学生掌握合理的道德行为方式。最后,教师要培养学生的道德行为习惯。,第五节学生审美素质及其培养,学习内容,(一)学生审美素质的结构(二)审美素质教育过程的分析(三)培养学生审美素质的措施,学生审美素质的结构,1.学生的审美经验.2.学生的审美能力.3.学生的什么情趣,审美素质教育过程的分析,1.审美素质教育主体和客体的关系.2.审美素质教育主体和客体与审美素质教育内容的关系.,培养学生审美素质的措施,1.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2.丰富学生的道德情感3.锻炼学生的道德意志4.训练学生的道德行为,第六节全面培养学生素质的途径,(一)教学是全面培养学生素质的基本途径(二)班主任工作(三)共青团,少先队,学生会活动(四)课外活动,谢谢观赏!,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9596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