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甲型H1N1流感等传染病防控.ppt
《学校甲型H1N1流感等传染病防控.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校甲型H1N1流感等传染病防控.ppt(4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学校甲型H1N1流感等传染病防控,内容,为什么要重点防控学校传染病发生?学校易发生的传染病国家对学校防控传染病的要求怎样开展传染病报告工作当前学校甲型H1N1流感如何防控,一、为什么要重点防控学校传染病的发生?,定义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分类方法有多种,从发生原因上来分:生物病原体所致疾病传染病、寄生虫病、地方病区域性流行、暴发流行或出现死亡预防接种或预防服药后出现群体性异常反应群体性医院感染食物中毒事件农药、鼠药中毒细菌性食物中毒有毒动植物中毒,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分
2、类(1),有毒有害因素污染造成的群体中毒、出现中毒死亡或危害自然灾害地震洪涝意外事故引起的死亡煤矿瓦斯爆炸不明原因群体发病或死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分类(2),报告病种,甲类传染病(2种)鼠疫:自然疫源性疾病霍乱:肠道传染病乙类传染病(26种)呼吸道(9):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麻疹、肺结核、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猩红热。新增加甲型H1N1流感肠道(3):脊髓灰质炎、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血液及性传播(4):艾滋病、病毒性肝炎、淋病、梅毒。自然疫源性疾病及虫媒传播(10):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炭疽、布鲁氏菌病、疟疾、血吸虫病、钩
3、端螺旋体病、新生儿破伤风丙类传染病(11种):呼吸道(4):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肠道(2):感染性腹泻病、新增加手足口病血液及性传播(1):麻风病、自然疫源性疾病及虫媒传播(4):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黑热病、丝虫病、包虫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概况,2008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情况流行性腮腺炎68起水痘71起甲肝17起食物中毒13起流行性感冒12起风疹12起急性出血性结膜炎7起伤寒副伤寒2起群体性癔病2起。,截至2009年6月31日统计,贵州省2009年1-6月共报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相关信息184起。全省9个市(州、地)43个县(市、区)的幼儿园、学校(含小学、中
4、学和大学)报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相关信息138起,其报告起数占全省总起数的75.00%。学校发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主要是:水痘(41起1238例)、流腮(38起1022例)、流感(10起564例)、甲肝(2起45例)及食物中毒(5起120例)。,二、国家对学校传染病防控的要求,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2004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办法37号令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规范(试行)卫办应急发(2005)288号学校和托幼机构传染病疫情报告工作规范(试行)(卫生部)教育部、卫生部学校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方案(试行)教育部办公厅、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做
5、好学校秋季开学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的意见(),学校和托幼机构传染病疫情报告工作规范,一、相关部门职责教育行政部门 1.负责对学校和托幼机构传染病疫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工作的督促与检查;2.负责与卫生行政部门共同组织开展学校和托幼机构有关人员传染病防控及传染病疫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工作相关知识的培训;3.协助同级卫生行政部门制定本地区学校和托幼机构传染病疫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与报告工作相关要求或规范;4.加强与卫生行政部门的沟通,及时了解本地区学校和托幼机构传染病疫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试行(卫办疾控发200665号),学校和托幼机构 1、负责建立、健全本单位传染病疫
6、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现、收集、汇总与报告管理工作制度;2、负责指定专人或兼职教师负责本单位内传染病疫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因病缺勤等健康信息的收集、汇总与报告工作;3、协助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对本单位发生的传染病疫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进行调查和处理,接受教育行政部门与卫生行政部门对学校传染病疫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督促、检查;4、负责组织开展对本单位全体人员传染病防治知识的宣传教育;5、学校校长或者托幼机构主要领导是传染病疫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的第一责任人。,二、学校和托幼机构传染病疫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人(以下简称学校疫情报告人)(一)学校疫情报告人的设置要求 1、工作认真负责,责任
7、心强;2、了解传染病防控相关知识,专(兼)职卫生保健人员优先考虑;3、必须为学校或者托幼机构的在编人员(二)学校疫情报告人职责 1、在校长的领导下,具体负责本单位传染病疫情和疑似传染病疫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工作;2、协助本单位建立、健全传染病疫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发现及报告相关工作制度及工作流程;3、定期对全校(托幼机构)学生的出勤、健康情况进行巡查;4、负责指导全校(托幼机构)学生的晨检工作。,三、学校和托幼机构传染病疫情监测与报告 各类中小学校和托幼机构应当建立由学生到教师、到学校疫情报告人、到学校(托幼机构)领导的传染病疫情发现、信息登记与报告制度。(一)学校和托幼机构传染病疫
8、情监测 学校和托幼机构应当建立学生晨检、因病缺勤病因追查与登记制度。1、晨检晨检应在学校疫情报告人的指导下进行,由班主任或班级卫生员对早晨到校的每个学生进行观察、询问,了解学生出勤、健康状况。发现学生有传染病早期症状(如发热、皮疹、腹泻、呕吐、黄疸等)以及疑似传染病病人时,应当及时告知学校疫情报告人,学校疫情报告人要进行进一步排查,以确保做到对传染病病人的早发现、早报告。2、因病缺勤班主任应当密切关注本班学生的出勤情况,对于因病缺勤的学生,应当了解学生的患病情况和可能的病因,如有怀疑,要及时报告给学校疫情报告人。学校疫情报告人接到报告后应及时追查学生的患病情况和可能的病因,以做到对传染病病人的
9、早发现。,(二)学校传染病疫情报告 1、报告内容及时限(1)在同一宿舍或者同一班级,天内有例或者连续天内有多个学生(例以上)患病,并有相似症状(如发热、皮疹、腹泻、呕吐、黄疸等)或者共同用餐、饮水史时,学校疫情报告人应当在小时内报出相关信息。(2)当学校和托幼机构发现传染病或疑似传染病病人时,学校疫情报告人应当立即报出相关信息。(3)个别学生出现不明原因的高热、呼吸急促或剧烈呕吐、腹泻等症状时,学校疫情报告人应当在小时内报出相关信息。(4)学校发生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或者其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学校疫情报告人应当在小时内报出相关信息。2、报告方式当出现符合本工作规范规定的报告情况时,学校疫情报告
10、人应当以最方便的通讯方式(电话、传真等)向属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农村学校向乡镇卫生院防保组)报告,同时,向属地教育行政部门报告。,三、当前学校甲型H1N1流感如何防控,本次甲型H1N1流感流行起源监测与发现,美国2009年4月1517日,美国CDC首次发现感染A(H1N1)流感病毒的呼吸道感染病例;12009年4月24日美国政府报告了7例猪流感(A/H1N1),其中加利福尼亚州 5例、德克萨斯州2例;另外报告了9例疑似病例。7例确诊病例除一例得到短期医疗服务,其他症状均较轻。墨西哥 墨西哥联邦地区,于3月18日发现了流感样病例;至4月,病例数逐步上升;到4月23日,首都有854例肺炎病例,其中
11、59例死亡;在墨西哥中部圣路易斯波托西(San Luis Potosi),报告24例死亡流感样病例;墨西卡利(Mexicali,墨西哥西北部城市与美国相邻),报告4例流感样病例,无死亡。,本次甲型H1N1流感流行起源流行病学发现,墨西哥流感样病例有18例在加拿大被确诊,其中12例的基因序列与美国加利福尼亚猪流感(A/H1N1)一致;大多数病例主要发生在健康的年轻成人人群;通常季节性流感主要发生在儿童和老年人群,但这些人群在墨西哥感染并不多;由于人类病例与猪流感(A/H1N1)病毒有关,在多个有地理关联的社区发生暴发,加上发病年龄不同寻常,这些事件引起了高度关注;这次暴发特点的猪流感病毒(A/H
12、1N1)病毒在以往在猪或人间没有发现,到目前为止,具有这个特点的病毒对奥司他韦敏感,而对氨基三环癸烷和金刚烷乙胺耐药。,病例临床特点,墨西哥2009年4月17日开始加强监测,根据收集的确诊病例信息得出以下临床信息发热98%(56/57)、咳嗽94%(49/52)、呼吸困难79%(23/29)、头痛80%(35/44)、腹泻 83%(34/41)美国35例实验室确诊病例:年龄6个月至53岁,平均年龄15岁确诊病例-包括实验室和临床确诊的临床特点发热 90%(262/292)、咳嗽84%(249/296)、咽痛61%(176/290)、腹泻26%(65/249)、呕吐 24%(54/221),流行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学校 H1N1 流感 传染病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9591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