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儿童的社会化.ppt
《学前儿童的社会化.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前儿童的社会化.ppt(3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四章 学前儿童的社会化,第一节 学前儿童语言的发展,一、前语言交流 儿童在出生前语言刺激已经开始对胎儿起作用。,二、口语的发展,学前儿童口语的发展主要表现在语音、词汇、语法、口语表达能力以及语用技能的发展等方面。1.34岁为语音发展的飞跃期。对韵母发音较易掌握。4岁以上儿童一般能够掌握本民族语言的全部语音。2.36岁是词汇量增加较快的时期。一般先掌握实词(名词-动词-形容词),再掌握虚词。在儿童语言发展的过程中,有很多积极词汇,即既能理解又能使用的词;也有一些消极词汇,即或者对词义不十分理解,或者虽然有些理解但不能正确使用的词。,二、口语的发展,3.语法结构发展的趋势有:从浑浊体到逐步分化;
2、句子结构从简单到复杂;句子结构从不完整到完整;句子长度由短到长。,三、学前儿童语言的交际功能,皮亚杰将儿童的语言划分为两大类:自我中心语言和社会化语言。1.自我中心语言共分为三个范畴:重复、独白、双人或集体的独白。(P103)2.社会化语言有以下四种:适应性告知;批评和嘲笑;命令、请求和威胁;问题与回答。(P104),四、语言获得理论,语言获得理论的三种学说1.先天获得论代表人物:乔姆斯基主要观点:语言的获得基本上是由先天决定的。儿童语言的获得不是经验和学习,而是先天遗传的语言能力。人类的神经系统存在着一个包含语言先天概念的心理结构,即先天的普遍的语法知识。,四、语言获得理论,2.语言习得论代
3、表人物:斯金纳主要观点:强调环境和学习对语言获得的决定性影响。儿童在环境中所受到的刺激和强化历程对言语行为的形成和发展具有决定性的影响,强化是语言学习的必要条件。不足之处:忽略了儿童自身在语言学习中的作用。,四、语言获得理论,3.相互作用论代表人物:皮亚杰主要观点:语言是在口头语言运用的环境和关系中学到的,儿童在掌握语言的进程中扮演着积极的角色。认知结构是语言发展的基础,语言能力随着认知结构发展而发展。,第二节 学前儿童的亲子关系,一、婴儿期的依恋依恋是婴儿与母亲或其他养育者之间形成的亲密的,持久的情感关系,婴幼儿以依恋行为(如微笑、啼哭、吸吮、喊叫、抓握、偎依和跟随等)表达对依恋对象的依恋关
4、系。美国心理学家哈洛的母爱剥夺实验有力地说明了母爱对于儿童的不可替代性。(P107),二、依恋的发展,1.无分化阶段(出生至3个月)2.低分化阶段(36个月)3.依恋形成阶段(6个月2岁半)4.修正目标的合作阶段(2岁半以后),三、依恋的类型及其形成原因,1.安思沃斯发现儿童有着四种不同的依恋模式:焦虑回避型;安全型;焦虑反抗型;紊乱型。2.影响依恋的因素:教养方式、儿童的气质特点、家庭的因素。(P111-113),四、早期依恋对后期行为的影响,早期依恋对后期行为的影响表现在:社会性方面;情感发展方面;认知发展方面。(P113-114),第三节 学前儿童的同伴关系,同伴关系是指年龄相同或相近的
5、儿童之间的一种共同活动并相互协作的关系,或者主要指同龄人间或心理发展水平相当的个体间在交往过程中建立和发展起来的一种人际关系。,一、同伴关系的性质,一、同伴关系的性质 哈特普把这两种人家关系分别称为垂直关系(权威-服从)和水平关系(平等-互惠)。在儿童社会化的过程中,水平关系比垂直关系对儿童的影响更强烈、更持久。二、同伴关系的功能 同伴关系的功能:发展社会能力的功能;帮助发现自我的功能;提供感情支持的功能。,第三节 学前儿童的同伴关系,三、同伴关系发展的趋势 儿童的同伴关系是通过相互作用的过程表现出来的,这是一个从简单到复杂、从不熟练到熟练、从低级到高级的过程。同时,不同年龄阶段的儿童的同伴关
6、系表现出不同的发展趋势。,第三节 学前儿童的同伴关系,四、影响儿童同伴交往的因素(P118-120)影响儿童同伴交往的因素:教养方式、身体吸引力、行为特征、认知能力、教师的影响。社会心理学家认为,在同伴群体中的评价标准出现之前,教师是影响儿童最有力的人物。因此,作为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必须注意自己的言行对儿童的影响。,第四节 学前儿童的社会行为,一、亲社会行为 1.亲社会行为是指人们在社会交往中对他人有益或对社会有积极影响的行为,包括谦让、帮助、合作、分享、安慰和捐赠等。2.亲社会行为的影响因素 儿童亲社会行为的影响因素有:环境因素、认知因素、移情、强化。,第四节 学前儿童的社会行为,二、儿童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学前 儿童 社会化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9584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