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读解尽心上.ppt
《孟子读解尽心上.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孟子读解尽心上.ppt(4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孟子读解 尽心上,本篇共46章,集中了孟子关于认识论和自身修养的论述。重要成语:安富尊荣、不愧不怍、不言而喻、曾经沧海、春风化雨、当务之急、独善其身、摩顶放踵、弃如敝屣、一毛不拔、引而不发、登泰山而小天下,1.尽心知性,事天立命,孟子曰:“尽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则知天矣。存其心,养其性,所以事天也。夭寿不贰,修身以俟之,所以立命也。”【读解】尽自己的善心,了解自己的本性,以此对待天命,不论寿命长短,都不改变善的本性。修身养性,充实自己的生命。,2.顺其自然,知命顺受,孟子曰:“莫非命也,顺受其正。是故知命者不立乎岩墙之下。尽道而死者,正命也;桎梏死者,非正命也。”【读解】命运的确没有什么
2、神秘,不过是顺 其自然,顺其正理罢了。一生做自己应该做的事,走正道,行正义,即使舍生取义,也是正常的命运;相 反,作奸犯科,游戏人生,死于非命,就不是正常的命运了。,3.“求在我者”与“求在外者”,孟子曰:“求则得之,舍则失之,是求有益于得也,求在我者也。求之有道,得之有命,是求无益于得也,求在外者也。”【读解】仁义礼智信,求则得之,舍则失之,因为那是内在的本性;功名利禄,求之有道,得之有命,因为那是身外之物。善性的追求,精神的修养,心灵的充盈,通过努力,是可以实现的;身外之物,则不必徒费心力。就像孔子对待金钱富贵的态度:“如不可求,从吾所好。”(论语述而),4.万物皆备于我矣,孟子曰:“万物
3、皆备于我矣。反身而诚,乐莫大焉。强恕而行,求仁莫近焉。”【读解】什么是最大的快乐?自己所掌握的道理实实在在,推己及人的恕道努力追求,求仁的道路越走越宽。探求真理,从而更进一步认识自我,这就是最大的快乐。,5.认识自我,才能超越自我,孟子曰:“行之而不著焉,习矣而不察焉,终身由之而不知其道者,众也。”【读解】人是有思想的动物。我们在做什么,我们在坚持什么,我们应该怎么做,这些问题都要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否则,就只能是盲目而行。只有认识自我,才能超越自我,而不会“泯然众人矣”。,6.7.行己有耻,知耻后勇,孟子曰:“人不可以无耻,无耻之耻,无耻矣!”孟子曰:“耻之于人大矣,为机变之巧者,无所用耻焉
4、。不耻不若人,何若人有?”【读解】人最大的敌人是自己。为人有羞耻之心,才能认识自己的不足;人又羞耻之心,才能战胜自我,完善自我。战胜自我,才是真正的勇者、强者。老子也说:胜人者力,自胜者强。,8.贤王好善,尽礼得贤,孟子曰:“古之贤王好善而忘势;古之贤士何独不然?乐其道而忘人之势,故王公不致敬尽礼,则不得亟见之。见且由不得亟,而况得而臣之乎?”【读解】好贤乐道,是不会把权势当做一回事的。真正的贤王(领导),不会仗势欺人,能做到礼贤下士;真正的贤人,不会趋炎附势,能保持自己独立的人格。,9.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孟子谓宋勾践曰:“子好游乎?吾语子游。人知之,亦嚣嚣;人不知,亦嚣嚣。”曰:“
5、何如斯可以嚣嚣矣?”曰:“尊德乐义,则可以嚣嚣矣。故士穷不失义,达不离道。穷不失义,故士得己焉;达不离道,故民不失望焉。古之人,得志,泽加于民;不得志,修身见于世。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读解】这是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秉持的做人原则。儒家士子,积极入世,得志则泽被百姓,不得志则修养身心。,10.不怨天尤人,不自怨自艾,孟子曰:“待文王而后兴者,凡民也。若夫豪杰之士,虽无文王犹兴。”【读解】人人可以为尧舜,人人可以为文王。不要消极等待,而应自我奋发。不自怨自艾,不怨天尤人,才能有所作为。,11.自知谦逊,过人远矣,孟子曰:“附之以韩魏之家,如其自视欿然,则过人远矣。”【读解】豪杰之士,大英雄
6、,就是超越一般人的人。他们能奋发向上,绝不骄奢自欺。,12-13.以人为本,善莫大焉,12.孟子曰:“以佚道使民,虽劳不怨。以生道杀民,虽死不怨杀者。”13.孟子曰:“霸者之民,欢虞如也,王者之民,皞皞如也。杀之而不怨,利之而不庸,民日迁善而不知为之者。夫君子所过者化,所存者神,上下与天地同流,岂曰小补之哉?”【读解】为政者以民为本,做什么事情都以百姓的利益为前提。这就是仁政,善政。圣王能以仁政治国,能教化百姓,使百姓向善。,14.善政得民财,善教得民心,孟子曰:“仁言不如仁声之入人深也,善政不如善教之得民也。善政,民畏之;善教,民爱之。善政得民财,善教得民心。”【读解】法家重政令法治,儒家重
7、教育德治。政令法治治人,教育德治治心。治人人畏,治心心服。以儒者的眼光来看,心服才是真服。因此,法治是不得已而为之,德治才是根本所在。,15.良能良知,通行天下,孟子曰:“人之所不学而能者,其良能也;所不虑而知者,其良知也。孩提之童,无不知爱其亲者,及其长也,无不知敬其兄也。亲亲,仁也;敬长,义也;无他,达之天下也。”【读解】人性本善。与生俱来的良知良能,就是爱亲、敬兄,这就是仁,就是义。能够保持,就可以达于天下。,16.闻善即行,见贤思齐,孟子曰:“舜之居深山之中,与木石居,与鹿豕游,其所以异于深山之野人者几希。及其闻一善言,见一善行,若决江河,沛然莫之能御也。”【读解】舜这样的圣人,表面上
8、看与一般人也没什么差别。但他是圣人,就在于对善言善行的追求,非常人可比。惟其如此,他才是圣人。,17.违背本性,无为无欲,孟子曰:“无为其所不为,无欲其所不欲,如此而已矣。”【译文】不做自己不愿做的事,不想要自己不该要的东西,能做到这样也就可以了。【读解】一方面,字面意义,就是不勉强自己做违背本性的事情;另一方面,则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18.操心虚患,多能通达,孟子曰:“人之有德、慧、术、知者,恒存乎疢疾。独孤臣孽子,其操心也危,其虑患也深,故达。”【读解】有忧患意识的人,更能深谋远虑、独具匠心。所谓“生于忧患”是也。,19.大人者正己而物正,孟子曰:“有事君人者,事是君则为容悦者也;有
9、安社稷臣者,以安社稷为悦者也;有天民者,达可行于天下而后行之者也;有大人者,正己而物正者也。”【读解】不同的人,不同的道。圣人,可以推己及人,可以正己以正人。,20.君子三乐,非王天下,孟子曰:“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读解】一乐家庭平安,二乐心地坦然,三乐教书育人。一乐取决于天意,三乐取决于他人,只有第二种快乐才完全取决于自身。因此,我们努力争取的也在这第二种快乐,因为它是属于“求则得之,舍则失之,是求有益于得也,求在我者也”的范围,而不是“求之有道,得之有命,是求
10、无益于得也,求在外者也”的东西。,21.君子本色,表里如一,孟子曰:“广土众民,君子欲之,所乐不存焉;中天下而立,定四海之民,君子乐之,所性不存焉。君子所性,虽大行不加焉,虽穷居不损焉,分定故也。君子所性,仁义礼智根于心,其生色也睟然,见于面,盎于背,施于四体,四体不言而喻。”【读解】治国平天下是人间的赏心乐事,也是儒学外治(与内修相应)的最高境界。但对于真正的君子来说,穷达都是身外事,只有仁义礼智根于心,清和润泽显于外才是本性所在。,22.仁政养民,无冻馁忧,孟子曰:“伯夷辟纣,居北海之滨,闻文王作,兴曰:盍归乎来,吾闻西伯善养老者。太公辟纣,居东海之滨,闻文王作,兴曰:盍归乎来,吾闻西伯善
11、养老者。天下有善养老,则仁人以为己归矣。五亩之宅,树墙下以桑,匹妇蚕之,则老者足以衣帛矣。五母鸡,二母彘,无失其时,老者足以无失肉矣。百亩之四,匹夫耕之,八口之家足以无饥矣。所谓西伯善养老者,制其田里,教之树畜,导其妻子使养其老。五十非帛不暖,七十非肉不饱。不暖不饱,谓之冻馁。文王之民无冻馁之老者,此之谓也。”【读解】行仁政,行大道,就是让百姓安居乐业,老有所养。,23.仁政富民,先富后教,孟子曰:“易其田畴,薄其税敛,民可使富也。食之以时,用之以礼,财不可胜用也。民非水火不生活,昏暮叩人之门户求水火,无弗与者,至足矣。圣人治天下,使有菽粟如水火。菽粟如水火,而民焉有不仁者乎?”【读解】“有恒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孟子 尽心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9574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