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孟12个专题复习.ppt
《孔孟12个专题复习.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孔孟12个专题复习.ppt(4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文化经典阅读部分,专题复习,1、论语论仁爱,1、“仁”是孔子理想人格的核心。是孔门哲学中最高的德行。2、孔门弟子多次向孔子请教“仁”,孔子给出的答案有二十几种。几乎包括了人世间的一切美德。3、其中,“仁”最核心的解释是“爱人”,即人与人之间的相亲相爱。,4、孔子并不纠缠于“仁”的定义,而更重视的是“为仁之方”,即如何培养仁德。5、孔子认为“忠恕”是“爱人”的基本方法。是通向仁德的最基本的可行的门径。6、忠:尽自己的全部能力 恕:推己之心以待人。二者体现了对自己的高度自律和对他人的充分关心、尊重、体谅。7、孔子还注重行仁的环境,认为“里仁为美”,8、强调立志求仁、不懈努力的重要性,认为“有能一日
2、用其力於仁矣乎?我未见力不足者”。9、孔子把行仁与守礼联系起来,强调“克己复礼”。10、把行仁与孝悌联系起来,认为“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11、总之,孔子是把最高理想追求,化为实实在在的为仁行动,从身边小事做起,积小善而成大德。,仲弓问仁。子曰:“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仲弓曰:“雍虽不敏,请事斯语矣。”司马牛问仁。子曰:“仁者,其言也讱。”曰:“其言也讱,斯谓之仁已乎?”子曰:“为之难,言之得无讱乎?”注解:讱:音,话难说出口。这里引申为说话谨慎。问:为什么孔子会提供不同答案?请结合选段谈谈你的看法。(4分),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人。
3、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结合选段,联系实际,谈谈你对于孔子提出的“人而不仁,如礼何?”的理解。(3分),2、论语论修养,1、一部论语,有一半的篇章在说品德修养2、孔子提出要塑造“君子人格”。3、为了达到“君子人格”,孔子强调要先进修德业,后学习技艺。4、为了达到“君子人格”,孔子强调要“吾日三省吾身”、“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贫而无怨难”、“以直报怨”PS:“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4、”论语 宪问,公平正直,5、孔子曰:“侍于君子有三愆: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孔子曰: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孔子曰: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也。狎大人,侮圣人之言。论语季氏第十六),亲近而态度不庄重,子曰:“君子不器”(论语为政)樊迟请学稼。子曰:“吾不如老农。”请学为圃。曰:“吾不如老圃。”樊迟出。子曰:“小人哉,樊须也!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夫如是,则四方之民襁负其子而至矣,焉用稼?”论语子
5、路 子夏曰:虽小道,必有可观者焉,致远恐泥,是以君子不为也。论语子张注解:器:器具,只有一种固定用途的东西。比喻人只具备一种知识,一种才能,一种技艺。问:孔子的弟子有子也说过:“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结合上面选段,你认为孔子完全反对他的学生学习技艺吗?请简要谈谈你的理解。,3、论语论教育,1、孔子把教育作为安邦治国的重要组成部分,强调以文教来感化百姓。2、“性相近也,习相远也”教育能改变人3、“有教无类”教育对象的一视同仁,扩大至平民,有进步意义。4、“六艺”除了道德修养外,还学“礼乐射御书数”。5、“因材施教”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6、言传、身教,用启发式互相切磋
6、。,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曾子曰:”唯“子出。门人问曰:”何谓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子曰:”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柴也愚,参也鲁,师也辟,由也喭。注解:辟:通”僻“,邪僻,偏激。喭:粗鲁,莽撞问:根据上面选段,你认为曾参属于”中人以上“还是”中人以下“?请简要谈谈你的理解。,4、论语论礼乐,1、背景:孔子所处的春秋末期,原有的政治规则和伦理道德逐渐被颠覆,礼崩乐坏,诸侯割据,互相征伐,周王得不到尊重。孔子对社会的动荡深感忧虑,希望借助周朝原有的礼仪,重新建立井然有序的统治秩序。2、“立于礼,成于乐”礼,行为规范的立足点,追求的是秩序;乐,完成人格
7、修养和社会之治,追求的是和谐。3、孔子尊奉的“礼”是“周礼”,提倡的“乐”是韶乐和武乐。,颜渊死,颜路请子之车以为之椁。子曰:“才不才,亦各言其子也。鲤也死,有棺而无椁。吾不徒行以为之椁。以吾从大夫之后,不可徒行也。”颜渊死,门人欲厚葬之,子曰:“不可。”门人厚葬之。子曰:“回也视予犹父也,予不得视犹子也。非我也,夫二三子也。”问:孔子说过:“生,视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结合上面选段,你认为孔子反对厚葬颜回的真正原因是什么?请简要谈谈你的理解。,5、论语论天命,1、天命观:关于人与天地、人与自然关系的学问。2、孔子直言“天命”的,只有两次:君子“畏天命”,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孔子说自
8、己“五十而知天命”。PS: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3、孔子承认天命,因此对天命心存敬畏。孔子不听天由命,“知其不可而为之”孔子不怨天尤人,用达观去面对人事的否泰。,子疾病,子路请祷。子曰:“有诸?”子路对曰:“有之。诔曰:祷尔于上下神祗。”子曰:“丘之祷久矣。”季路问事鬼神。子曰:“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曰:“敢问死。”曰:“未知生,焉知死?”问:孔子又说:“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请结合上面的选段,简要谈谈孔子为什么对鬼神采取“敬而远之”的态度?,论语论中庸,1、子曰:“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
9、译:孔子说:“中庸作为一种道德,该是最高的了吧!人们缺少这种道德已经为时很久了。”2、尽管论语全书中只有雍也这章提到“中庸”二字,但论语所记的孔子的全部理论和实践,包括孔子“仁义礼”结合的思想体系,因材施教的教学实践,因时制宜的出入进退和待人接物的活动等,都贯穿了中庸的思想。,3、中:折中、调和,无过无不及,不偏不倚庸:平常,普通,循常规常理而不变。把生活处理得恰到好处就是中庸。4、中庸思想的核心是中正。即不偏不倚,恰到好处。5、中庸之道不是折中主义,它有鲜明的原则6、处理各种矛盾时:和而不同7、人际关系上:适可而止,不可则止,不自取其辱(人必自辱,然后人辱之)8、中庸较灵活:无可无不可。权变
10、,不同情况不同处理。,子贡曰:“管仲非仁者与?桓公杀公子纠,不能死,又相之。”子曰:“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岂若匹夫匹妇之为谅也,自经于沟渎而莫之知也。”【注】拘泥小的信义、小的节操;自缢 问:孔子还说:君子贞而不谅。请结合上面的选段,简要分析管仲的行为是否符合孔子的中庸之道。译:君子坚定执着于正道,而不固执拘泥于讲小信。,汉服,为以汉民族为基础的中华民族的传统服饰,黄帝制衣,交领右衽。中国汉族的汉服领子都是右衽的,左边那片包住右边那片。也就是说领子的样子看起来应该是字母y形状的。这个是中国汉族人服装的特性。按照中国古代习惯只有死者和北方游牧少数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孔孟 12 专题 复习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9572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