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全面提质优化提升营商环境三年攻坚行动年工作计划2篇汇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全面提质优化提升营商环境三年攻坚行动年工作计划2篇汇编.docx(2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2023全面提质优化提升营商环境三年攻坚行动年工作计划2篇汇编为争取率先建成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一流营商环境,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助推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XX区营商环境三年(xxxx2023)攻坚行动,结合XX实际制定本方案。一、目标计划聚焦企业关切、补齐营商短板、增强服务质效,完善营商环境领导机制及政策体系,充分发挥产业发展、营商环境、招商引资协同共促效应,在25个营商环境指标中“树一品牌,立一标杆”,争取在全市、乃至全省范围内打出XX特色亮点,推动各项经验举措落地生根并复制推广。二、重点任务(一)全面实施产业链培育工程,优化产业发展布局1.重塑工业经济比较优势。坚持“大抓产业、主
2、攻工业”导向,重塑工业经济比较优势。海口产业园区抢抓创成省级化工园区机遇,不断优化规划布局、管理体制和运营模式。推动精细磷化工、装备制造业稳步做强,产值分别增长13%和5%以上,园区亩均产值提升至320万元。力争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8%以上、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完成77亿元以上。2 .持续扩展产业链条,做大做强服务业。强化打造主城现代服务业活力核心区,优化现代服务业功能布局,聚力推进“4X3”产业组合战略,全年服务业增加值增长9%以上。3 .构建“8+N”产业链,增强招商引资实效。推动“8+N”产业链建设,构建绿色食品、生物医药、高端装备及汽车制造、电子信息制造与数字经济、绿色能源、新材料、现代
3、物流等八大领域,助力产业链发展提质升级。4 .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融合发展。培育数字经济核心产业,争创数字经济先行区,推动腾云信息、电信公众等数字企业赋能实体经济,数字经济核心产业营业收入达18.5亿元,增长5%o(二)持续优化项目建设审批,扩大有效投资5 .推进项目建设综合改革。探索推行企业投资项目“区域评估+标准地+承诺制+政府配套服务”审批有效衔接,强化全流程监管服务。分阶段整合相关测绘测量事项,实行立项、用地、规划、施工、竣工、验收等各审批阶段“一表申请,一窗受理、一网通办、限时完成、一次发证“。6 .优化项目建设审批。缩短项目建设的各环节审批事项,推进工业用地“标准地”出让机制,在
4、土地供应前,由地方政府或依法设立的开发区(园区)和新区的管理机构统一开展普查,土地用途、规划条件和相关控制指标应通过公告公开发布,并纳入土地出让合同,并简化环境影响评价审批流程,不让项目建设在环保审批环节搁置。7 .提升项目建设管理质效。深入推进“多测合一”,推行主体工程或单体建筑的验收,支持达到使用条件主体工程或单体建筑尽快投放使用,简化实行联合验收工程建设项目竣工验收(备案)手续,专项验收(备案)合格后,在规定时限范围内出具联合验收意见书,不动产登记相关部门在线获取验收结果,企业无需单独提供竣工验收备案。(三)多措并举提升政务质效,打造高效政务服务8 .推动政务服务线上线下融合。做好“一件
5、事一次办”推进工作,开展政务服务大厅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做好政务服务人员业务能力培训提升工作,加强信息技术支撑,优化完善现有办事流程,推进流程科学化和标准化,推动线下办事服务提质增效。推广应用XX省政务服务平台,推进网上政务服务标准化、规范化,持续提升网上政务服务能力,实现线上线下“无差别受理、同标准办理”,引导群众选择“网上办”“掌上办”,让群众少跑腿、零跑腿。推进“一件事一次办”,从企业和群众实际需求出发,整合多个关联事项为“一件事”,统一收取办事材料,后台系统分类审批,减少办事环节,缩短办事时间,推动政务服务线上线下融合,满足群众多样化办事需求。9 .完成园区政务服务窗口进驻工作。全面深
6、化“放管服”改革要求,优化行政审批服务,提高行政审批效率,在园区设置综合服务窗口,培训、入驻专业的综合窗工作人员,梳理进驻一批涉企高频服务事项,推动涉企高频服务事项接件、办理在园区同步开展,一次完成。选派业务骨干组建专业对企服务队伍每月一次到园区为企业提供面对面政策咨询、一对一业务解答、手把手网办教学、全流程帮办代办、免赛邮寄办事结果物等“保姆式”精准服务,打通政企沟通联络的渠道,为企业和群众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政务服务,全面优化园区营商环境。10 .推动街道便民服务中心建设。围绕“15分钟便民服务圈“,不断完善街道便民服务中心基础设施,做好街道工作人员业务培训工作,推进政务服务事项下沉基层,
7、推动街道便民服务中心承接社保、就业等便民服务事项,不断丰富街道服务内容,提升服务水平,打造“家门口”的政务服务大厅,并增设10台“e办通”自助服务终端,进一步推进“就近申办”“自助办理”,缩短群众办事的跑动距离,减轻群众办事负担。(四)多方面做好市场主体权益保护,提升市场活力IL健全市场主体准入和退出机制。深化“证照分离”、“一业一证”、“一照多址”、“一证多址”等改革,实行“一次告知、一表申请、一套材料、一窗受理、一网办理、一证准营、证照同发”,推进电子证照扩大应用、互通互认,全面推行电子营业执照、电子印章、电子发票应用,优化个体工商户开办服务,深化食品经营许可告知承诺制改革,进一步降低准入
8、准营门槛、畅通准入准营通道,实现“准入即准营”。实行全面落实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严格执行市场准入“全国一张清单”管理模式,常态化做好政务服务事项与权责清单数据同源、动态更新、联动管理。持续优化企业开办、注销“一窗通”,基本实现企业开办“即报即办”,完善市场主体退出机制,将个体工商户简易注销时间压缩至10个工作日以内。12 .实施市场主体合法权益保护工程。创新实施精准有效监管,及时更新强化“两库”,进一步提高“双随机、一公开”检查事项覆盖率,制定公布跨部门随机抽查事项清单,深化分级分类监管,引导创新主体和市场主体提升专利创造质量,加强专利代理行业监管,对“云品牌”商标、企业专利、商业秘密实施司
9、法保护,着力打击涉及生物医药、现代农业、绿色食品等领域的犯罪,特别是涉及高新技术、关键核心技术、链条式产业化有组织侵权等严重侵权假冒犯罪,依法从严追诉并提出限制缓刑使用或者适用禁止令、职业禁止的量刑建议。13 .综合提升税务服务水平,完善“智慧税务”建设。持续开展“便民春风行动”,对全区纳税人缴费人进行需求征集,做好纳税服务投诉工作,强化跟踪问效、绩效考核和及时回访,保障纳税人合法权益。落实举报处理和回应机制,开展政策措施公平竞争审查定期评估机制,定期公布审查结果,清理整治企业在资质资格获取、招投标、政府采购、权益保护等方面存在的差别化待遇和限制竞争行为。巩固完成办税服务厅“标准化、示范化、达
10、标化”建设,优化软、硬环境,推行XX省办税缴费业务合成标准化指引,实现税费业务全市规范化、标准化和一体化,拓展“非接触”办税模式,打造具有XX特色的税费智慧服务模式。加强“银税互动”助力企业“以信换贷”激发活力,将纳入“银税互动”范围的企业数量扩大1倍,在税企互动平台开设“银税互动”专栏,积极推进银税数据直连,实现小微企业贷款网上“一站式”办理。14 .规范政府采购行为。实现政府采购管理系统、公共资源交易平台、政采云电子卖场互联互通,全区各预算单位采购意向公开覆盖,全区政府采购意向公开率达85%以上。清理整治企业在政府采购存在差别化待遇和限制竞争行为,加强和改进不正当竞争执法,清理规范涉企收费
11、,着力纠正加重企业负担的违法违规行为。15 .有序做好招标投标。一是落实质询问题整改。全面排查梳理招标投标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依照公共资源交易单位联席会议制度,各成员单位明确职责,协调配合,协同监管,协调处理监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全面监管,不留空白。二是加强全覆盖、全链条、全流程监管。强化行业部门的协调联动,加强从业人员和评标专家管理,规范招标代理服务行为,强化招投标主体责任,坚决遏制违法投标和不诚信履约行为,持续深入开展招投标领域协同监管,加强工程建设项目招投标行业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整治,对违法违规行为“零容忍”。三是保障各类市场主体平等参与招标投标,严格落实公平竞争审查制度,加大力度清除隐性门
12、槛和壁垒,进一步核对并完善XX区公共资源交易行业监管人员CA数字证书办理,确保相关监管人员均有CA数字证书。(五)提升就业创业服务,助力创业创新和企业成长16 .营造高效协同、便捷活跃的科技创新生态环境。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大力实施科技创新人才集聚计划,扎实推进每年10万大学生留(回)昆计划,抓好专项人才引进培养工作。实施人才绿卡制度,探索与国际规则接轨的高层次人才招聘、考核、科研管理、社会保障等制度,为引进人才和留住人才提供优质服务。发挥“项目+平台+人才”模式最大效能,加强优质科技资源有效集成,形成一批院士(专家)领衔的高水平高能级科技创新成果熟化平台。17 .强化服务体系助推中小企业发展。
13、优化中小企业公共服务供给,以中小企业服务中心为纽带,有效集聚孵化器、众创空间、服务示范机构(平台)等社会资源力量,搭建XX区中小企业综合服务平台,进一步提升XX区中小企业管理咨询、人才培训、知识产权保护、创业辅导、检验检测认证、技术服务、法律维权等服务力量。降低企业信贷办理费用,坚决取消不合理收费项目,降低过高的收赛标准,一律取消直接与贷款挂钩、没有实质服务内容的收费项目,严禁“以贷转存”“存贷挂钩”等变相提高利率、加重企业负担的行为。加大对“昆易贷”的宣传,引导区域内各银行金融机构持续推广“昆易贷”,优化“昆易贷”信贷流程,提高“白名单”通过率和小微企业的获贷率。18 .构建创新创业人才培育
14、体系。聚焦重点产业链和重点企业发展需求,制定发布急需紧缺人才目录,制定完善一系列政策文件,进一步推动以产聚才,以才兴产。抓好“兴滇英才支持计划”、“春城计划”等省、市人才政策的宣传贯彻落实,抓好区级现有政策的执行落实。精准施策支持创新创业,以“人才绿卡”为基础,优化出台“贤聚XX”人才支持计划实施办法,进一步健全完善XX人才政策体系。优化提升人才公园、XX区青年(大学生)创业园、区人才公司等载体平台。启动XX辖区内“大院大所大校大企”走访调研工作,进一步推动全方位的合作。鼓励扶持龙头企业、科研单位等采取校企合办等多种形式,建立各类载体平台。适时举办“贤聚XX”人才节系列活动,采取创新创业大赛、
15、技能大赛等多种方式常态化聚才引才。深入推动“双招双引”工作提质增效,推动人才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探索在产业园区或区内专业技术人员密集的龙头企业,自主开展人才定向评价、定向使用,优先享受区级人才政策。(六)织实织密法治网络,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法治保障19 .提升商事审判执行质效。一是不断优化民商事纠纷速裁庭人员配置,对于事实清楚、权利义务关系明确的民商事案件,导入速裁审理“快速车道”,对于复杂及专业类案件,引入专业化审理的“专项车道”。二是加强民商事案件诉讼全流程管理,畅通审判执行立案渠道,严格执行立案登记制,全面推行网上立案、自助立案,为当事人参与诉讼减少时间成本,有效压缩审理期限。2023年
16、底,争取将民商事案件平均审理天数压缩至60天以内,研发“E键文书自动生成系统”和“E键送达平台”,实现128种执行法律文书智能自动生成、一键集约送达,切实解决“送达难”问题。三是加大案件执行力度,不断优化执行事务中心,升级便民窗口,实现执行事务性工作“一站式”办理,综合运用网络执行查控系统和线下传统查控措施,线上线下同时发力,进一步压缩执行周期。四是建立健全政务诚信诉讼执行协调机制,扩大联合惩戒范围,依托“信用中国”和“红黑榜”平台,推动相关职能部门将失信被执行人信息嵌入单位管理、审批系统。20 .建立完善法律服务工作机制。以解决行政执法突出问题为着力点,进一步完善执法制度、改进执法方式、健全
17、执法监督机制,切实把严格规范公正文明的执法要求落实到执法实践的全过程、各方面,全面落实柔性执法“五张清单”制度。对侵犯本土和国内外知名企业知识产权利益、影响重大的刑事案件开展专案攻坚,侦破一批公安部、公安厅督办案件。协助做好企业涉案合规性审查,保障企业合法权益。多措并举强化诉源治理,减轻当事人诉讼负担,2023年底,将民商事案件调解率提升到40%以上。21 .做好企业破产办理。一是强化破产审判部门与执行部门联动,切实解决破产管理人掌握破产企业财产信息渠道有限问题,借助最高法总对总执行查控系统,扩展财产信息查控渠道,提高破产办理效率。二是建立健全企业破产重整信用修复,对于进入破产重整的企业,及时
18、协助其管理人与各家法院沟通,协调做好信用修复工作,解除重整企业的失信被执行人登记,为畅通破产企业融资途径提供保障。三是探索将对社会影响大、涉及民生领域企业破产纳入“府院联动”工作协调机制,通过行政职能与司法职能的常态化联动,为辖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法治保障。四是完善破产管理人选任制度,严格依照上级法院建立的破产管理人库选任管理人,探索建立管理人分级制度,强化破产管理人履职保障。五是探索推行预重整制度,建立庭外重组和庭内重整的衔接机制,节约重整成本、提高重整效率,有效实现对市场主体的救治。22 .着力实施公平审慎智慧监管。推动“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和信用监管深度融合,完善分级分类“信用+智慧”监管
19、。制定监管事项目录清单,动态更新并对外发布,深入推进“互联网+监管”,积极运用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为监管赋能,推动各部门监管业务系统互联互通,加强监管数据归集共享和应用,建立市场主体全生命周期监管链,重点完善智慧监管。大力推进重点领域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完善信用联合惩戒机制,加大对失信被执行人的惩戒力度,准确把握失信惩戒的适用条件,推动惩戒措施向精细化、精准化方向发展。建立健全政务诚信诉讼执行协调机制,积极争取区委、区人大、区政府及辖区各单位对执行工作的大力支持,努力构建党委领导、政法委协调、人大监督、政府支持、法院负责、部门配合、社会各界参与的政务诚信、社会信用体系新格局。(七)构建
20、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共建人文发展23 .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建设泛在感知、高速连接、协同计算、智能决策、绿色安全的新型基础设施体系,全面覆盖5G等信息网络,推动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与传统领域深度融合,政务和城市数据实现统一汇聚和互联互通,全面推进传统基础设施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改造,奠定数字XX的重要基石,不断延伸群众文化阵地建设。探索培训1+体验模式,公共文化服务进社区、进园区、进企业,推动公共文化数字化建设。24 .加快提升公共服务。立足XX地域文化特色,根据群众的个性化文化需求,不断完善惠民建设,在区级、街道、社区三级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网络全覆盖的基础上,继续
21、建设新型公共文化空间,做大做强“行走XX”微信视频号公众号、XX区图书馆微信公众号、公共文化云提升等平台,在商业中心开展“悦读快车”全民阅读品牌服务,将移动图书带入热闹商区,动和静的结合让文化深入人心。25 .强化教育保障服务。建立以居住证为主要依据的义务教育入学保障机制,推进随迁子女在公办学校或以政府购买民办学校学位方式就近入学。2023年全区随迁子女在公办学校接受义务教育(含政府购买民办学校学位)的比例不低于85%并持续提升。26 .强化医疗保障服务。以保障城市公共卫生安全和加强居民健康管理服务为重点,持续推进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加大异地就医医保报销力度,为外来务工人员就医提供更多便利,20
22、23年全区跨省异地就医住院费用直接结算率达65%以上。27 .加快构建公共养老服务体系。建立“十五分钟养老服务圈”,探索“生态环境文化养身、民族民俗文化养心”的健康养老模式,同时加强对养老行业的监管,补齐城乡养老服务短板,着力构建与人口老龄化相适应的全周期、全过程、全覆盖老年健康服务体系。28 .打造绿色低碳的魅力XX。树牢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积极服务XX“动物王国”、“植物王国”、“世界花园”建设,守住自然生态安全边界,筑牢生态安全屏障。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驰而不息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完成滇池外海湿地建设工程,修复滇池西岸西华、观音山南和观音山北三大湿地,提升湿
23、地生态系统。29 .构建现代化综合交通网络。着力完善公共交通设施,健全农村公路基础设施建设,推进与综合交通体系相协调的快速路网建设。完善涉路工程建设许可告知服务,加快XX铁路枢纽西客站前期建设的推进工作,深入推进铁路“补网提速”交通网络便捷畅通。(八)推进多层次区域交流合作,打造兼容并包开放市场30 .聚焦产业链招商,做好保障。坚持“一把手”招商,组建专业化招商队伍,聚焦八大重点产业,绘制产业链“全景图”,瞄准“三个500强”、行业100强和独角兽企业实施产业链招商、集群化招商。优化完善招商引资考核办法、跟踪服务机制、招商引资项目预审制等工作机制,健全完善招商引资考核评价体系,加大对项目落地率
24、、建成投产率、资金到位率的考核力度。持续优化招商引资服务保障机制,践行“店小二”精神和“保姆式”服务。3L培育外贸竞争新优势。用好用足党中央、省、市“稳外贸”、出口信用保险等相关政策,持续释放政策红利抓政策落实,进一步提升外贸企业经营能力及风险防控能力,增强企业发展信心。优化外贸主体结构,继续做大做强现有大型外贸企业,同时鼓励和扶持中小企业,尤其是民营外贸企业的发展。优化外贸商品结构,稳定现有优势产品,扩大高附加值产品出口,争创新的竞争优势产品出口,保障重要资源和关键技术设备及零部件进口,优化贸易方式结构,在做强一般贸易的同时,努力扩大服务贸易,提高服务贸易所占比重。三、保障机制(一)紧紧围绕
25、领导小组核心,突出统筹引领深入贯彻XX市全面优化提升营商环境三年(xxxx-2023)攻坚行动、XX区全面优化提升营商环境三年(xxxx2023)攻坚行动等文件精神,成立XX区优化营商环境促进市场主体倍增工作领导小组,打造“区级领导领衔、牵头单位主推、责任单位主抓”的联动工作格局。(二)着重强化营商环境宣传,扩大企业知晓充分利用XX区人民政府门户网、XX政务服务微信公众号、政企亲清数据平台强化线上线下双重发力,全方位宣传优化营商环境政策措施,多渠道展示服务企业做法成效,提高社会、企业知晓度,树牢“人人都是营商环境、事事关乎营商环境、处处彰显营商环境”理念。着重强化政策宣贯力度,讲清政策要求、讲
26、透方式方法、讲好实践经验,助推企业用好惠企政策,着力提升服务企业能力,实现“政策找企业”。(三)严格贯彻考核评价机制,以评促改促优严格贯彻落实2023年市、区“当好排头兵”大竞赛考核各项要求,根据XX区2023年“当好排头兵”高质量发展大竞赛活动实施方案,结合XX区优化提升营商环境工作考核办法(修订稿),尽快形成XX区2023年“当好营商环境建设排头兵(进位争先)”大竞赛考评方案,强化营商环境指标牵头单位、“八大板块”总牵头单位职能职责,以“市场主体投诉100%办结、各级政策措施100%落实、市场主体100%满意”为目标,强化对标整改、扬长补短、突破提升。(四)以“四式”实推“两行动”,密切政
27、企沟通联系以“四式”即蹲点式、回访式、面商式、会商式开展“三个听取”、“三进服务”行动。贯彻中共XX市委办公室、XX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深入开展“三个听取”行动健全完善的通知文件精神,结合工作实际,制定XX区关于深入开展“三个听取”行动健全完善方案,持续健全政企联系机制,全面畅通政企交流渠道,及时了解相关政策措施落实情况;以听取企业家意见、听取群众意见、听取服务对象意见的形式进园区、进商会、进协会开展活动:做好XX海口产业园区调研,推行相对集中行政许可事项委托审批试点,进一步解决XX海口产业园区入驻企业“落地难、办事堵”的痛点,让企业不出园门即享“就近办+容易力、+极速办”的行政审批改革红利,
28、确保园区项目“早落地、早投产、早见效”;探索在省级商会建立优化营商环境前哨站点,充分调动社会力量参与营商环境建设,解决市场主体反映集中的具体问题;开展XX特色“营商环境会客厅”活动,面对面听取企业对营商环境方面的真切感受,收集市场主体经营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和优化营商环境意见建议。(五)自觉接受社会监督,畅通意见建议反馈渠道继续贯彻人大代表常态化监督营商环境重点领域工作机制,拓宽营商环境问题线索和意见建议征集渠道,针对人大代表营商环境监督员反馈意见建议,及时进行分办处理,确保问题反馈率达100%,整改率达100%。完善营商环境线上线下投诉处理机制,针对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遇到的急难愁盼,以
29、“谁主管、谁负责”和“合法、公正、公开、及时、便民、利企”为原则,以重点提升投诉处理销号率为目标,做到“投诉举报、交办处理、跟踪督办、结果反馈”闭环式管理。对于重难点投诉或投诉集中现象,即时召开“一案一议疑难杂症”投诉工作推进会,强化部门间协调配合,确保以最快速度形成投诉解决方案。(六)优化人才队伍建设,提升综合素质在XX市2023年“营商环境大讲堂”活动基础上,创新开展“XX区营商环境大家谈”活动,立足全区25个指标,总计17期,以各营商环境指标牵头单位主导、相关责任单位参加为主要形式,进行学习交流和经验分享。按照XX区2023年干部教育培训计划,组织好“优化营商环境提升发展软实力培训班,充
30、分对标学习先进地区优秀经验做法,不断优化营商环境人才队伍建设。(七)开展营商环境政治巡查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各项决策部署。搭建好交流平台,切实为企业发展排忧解难。开展XX市构建亲清政商关系行为清单执行督查评估。推动领导干部做到亲而有度、清而有为,既要杜绝亲而不清的“乱作为”,防止谈商色变的“不作为“。发挥市场主体和群众监督的作用,通过“信、访、网、电”四位一体畅通信访渠道,提升巩固诉求“一键”直达政府工作机制,有效引导群众对营商环境进行监督,提升情况收集、线索采集的质量。运用“一线工作法”,持续开展优化营商环境护航行动,着力发现企业反映强烈的痛点、堵点、难点问题。综合运用“蹲点监督”、“嵌
31、入式”、“推磨式”抽查,“飞行点穴式”检查监督等方式,围绕切实转变作风、督促责任落实,以及行业管理服务、“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开展一线监督。(八)持续探索营商环境观察站建设按照“人人都是营商环境、事事关乎营商环境、处处彰显营商环境”的目标要求,选择在人流密集商圈中具有代表性的企业、行业协会和商会先行先试,2023年至少建成1个XX区营商环境观察站,充分发挥“四员”职能,及时发现和解决营商环境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不断完善政务服务体系,全面增强聚集要素的吸引力。优化提升营商环境三年攻坚行动2023全面提质年工作计划为贯彻落实XX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XX省营商环境全面提质年行
32、动方案的通知(云政办发(2023)16号),深入开展XX市营商环境三年攻坚行动,对标全国一流,着力打造“四季如春营商环境”,擦亮“效率、服务、诚信”三大营商环境品牌,以营商环境之变筑牢“投资沃土、温馨春城”建设之基。结合工作实际,现制定XX市落实优化提升营商环境三年攻坚行动2023全面提质年工作意见。一、落实“一套体系”,畅通营商环境内循环(一)强化联动以优促增。坚决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安排部署,将优化营商环境、市场主体倍增,统筹谋划、一体推进,以“产业、投资、政务、市场、创新、法治、人文、开放”八大环境为统领,结合“当好排头兵”大竞赛活动,用好“三单一函”(即:年度工作任务清单、重点任务提示单
33、、重要工作督办单,营商环境投诉交办函),推进各领域全链条优化审批、全过程公正监管、全周期提升服务,提高市场资源要素配置效率,充分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和内生动力。(二)狠抓政策落地见效。深入贯彻实施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国务院令722号)、XX省优化营商环境条例(XX省人大常委会公告(十三届)第75号)、XX市优化营商环境办法(XX市人民政府令166号),制定XX市落实优化提升营商环境三年攻坚行动2023年重点工作任务清单(附件1),扎实推进全面优化提升营商环境三年攻坚行动,结合“三个听取”行动、“大调研、解难题、抓落实”工作和“三进市场主体”行动,组织市级各部门深入企业、园区、商会和行业协会开展优化营
34、商环境调研、宣讲等,促进全市形成“人人都是营商环境、事事关乎营商环境、处处彰显营商环境”的浓厚氛围。建立政策落实督查制度,结合全市“当好排头兵”大竞赛活动,对政策文件落实情况开展全面督查评估,检验改革实际成效,固化已有改革成果,确保各项政策同向发力、同频共振。(三)深化集成改革创新。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复制推广营商环境创新试点改革举措的通知(国办发(xxxx)35号)、XX省优化营商环境促进市场主体倍增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复制推广营商环境创新试点改革举措的通知(云发改办公(XXXX)1381号)要求,确保首批XX省复制推广的营商环境创新试点39项改革举措(附件2)在XX落地见效。按照XX
35、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XX省营商环境全面提质年行动方案的通知(云政办发(2023)16号)要求,对标国家营商环境评价标准,选评树立行业标杆,优化重点改革措施,明确目标任务,全力优化提升各领域营商环境,建成全省营商环境综合示范区,进一步提升XX营商环境影响力。(四)组建智库集思聚力。充分发挥营商环境监督员队伍作用,持续巩固“市委领导、政府主责、人大问询、政协参议、纪委问效、社会监督”的营商环境一体化工作格局。开展营商环境课题研究,以更大力度加强优化营商环境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联合市工商联、市社科院等部门和XX大学等驻昆高校及省外有关专业机构,组建由专家学者、商会企业代表、市民评议员等群体组成的
36、“XX营商环境智库”,为XX市营商环境优化提升提供智力支持和工作保障。二、建立“两项机制”,注入营商环境新动力(五)建立共建共享机制。通过技术与业务的融合创新,依托大数据、物联网等新兴信息技术,全面打通各部门之间、部门与企业之间的数据壁垒,加快政务服务数据汇聚和共享,实现更多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办、掌上办、一次办、“省内通办”和“跨省通办”。结合行业特点对企业建云、上云、用云提供相应融资支持,推进市级地方征信平台建设,推动涉企信息共享,提高数据质量、数据共享便利度,破解中小微企业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融资难问题。加快推进全省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和“一部手机办事通”迭代升级,打造智慧高效的便民利企服务体系
37、,为市场主体和人民群众提供更多触手可及的便捷服务。(六)建立联动服务机制。加强各部门各领域协同放权、放管衔接、联动服务,持续深化商事制度改革、投资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和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推行政务服务高频事项申办“三零”模式(申办“零成本”、申报“零跑路”、审批“零见面”)。以营商环境评价指标体系为重点,抓好牵头单位这个“牛鼻子”,密切协作,形成合力,压实牵头部门责任,加强目标设计、责任分工、培训指导,有针对性地补齐优化营商环境工作的短板弱项,全方位推进各项工作。聚焦“沿边”和“跨境”特色,发挥“四区联动”优势互补、融通互惠的发展合力,加大对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综合保税区、中国(XX)自由
38、贸易试验区XX片区、中国老挝磨憨一磨丁经济合作区的流程再造力度。三、开展“三个行动”,打造营商环境新标杆(七)开展“三个听取”行动。立足自身职能职责,持续深入开展听取群众意见、听取企业家意见、听取服务对象意见“三个听取”行动,巩固提升“营商环境观察站”、“营商环境监督员”及“营商环境观察哨点”工作机制,加强政企沟通协商常态化、制度化、规范化建设。出台政策文件时要综合企业在“三个听取”行动中反映的问题,选点定位要准,提出的目标要实,承诺企业实现的事项要可衡量,强化承诺的契约性法律效力,健全政务守信践诺机制,纠正“新官不理旧账”、“政策不延续、承诺不兑现”、“击鼓传花”等政务失信行为。(八)开展“
39、优化营商环境XX在行动”活动。围绕“产业、投资、政务、市场、创新、法治、人文、开放八大环境和重点领域,组织市级有关部门每月举办一次“优化营商环境XX在行动”系列活动(全年举办10期),即:举办一场“营商环境会客厅”、召开一场“八大环境”推进提升会、召开一场新闻发布会。全市各级各部门要加强对优化营商环境政策文件宣贯,在市、县两级政府及其部门门户网站开设“政策找企业”工作专栏或专题,将营商环境纳入宣传工作重点,形式多样将政策文件传达给广大市场主体。要加强总结提炼,推广一批典型经验,坚持扬优势、锻长板、树品牌,巩固拓展工作成果,打造更多营商环境“单项冠军”。(九)开展优化营商环境“暖心行动”。全市各
40、级各部门要深入落实清廉XX建设工作要求,聚焦政策落实不到位、“吃拿卡要”以权谋私、政商关系“不亲不清”等问题,搭建政企交流平台,发挥市场主体和群众监督的作用,通过“信、访、网、电”四位一体畅通信访渠道,提升巩固诉求“一键”直达政府工作机制,力求“有诉必应、接诉必办”。要创新监督方式,围绕企业反映强烈的痛点堵点问题,细化监督治理重点,严肃查处影响和破坏营商环境问题背后的责任、作风和腐败问题。以全链条式闭环管理,综合运用各类监督方式,促进优化营商环境“一线监督、一线落实、一线查处”,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一流服务环境、亲清政商关系。四、建设“四个XX”,突破营商环境新瓶颈(十)打造干事创业的干部
41、队伍,建设“活力XX”。坚持“四用四不用“选人用人导向,让“实干家”得实惠,大胆选拔使用在双招双引、营商环境建设等工作中敢于担当、积极创新、实绩突出的优秀干部。让“太平官”不太平,在全市范围内持续开展优化营商环境护航行动,对“庸懒散慢浮”、“推脱绕”等突出问题和破坏营商环境的典型案例发现一起查处一起。举办20期“营商环境大讲堂”,加强对一线工作人员、营商环境监督员的业务指导培训,进一步提升营商环境专业化队伍能力和水平。选派优秀干部到企业一线服务,到审批服务部门学习调研、参观交流,积蓄营商环境专业化队伍后备力量。(十一)打造智慧高效的政务服务,建设“效率XX”。持续精简优化审批服务,提升“好办”
42、、“快办”服务水平,全面落实“两个免于提交”,修订新开工项目及省市重大项目审批服务到位率考核办法,制定XX市加快推进“一件事一次办”打造政务服务升级版工作方案,打造政务服务升级版。升级XX政务“七办”服务,统筹推进部门自建业务系统与省政务服务平台的深度对接,进一步完善联通“省、市、县、乡、村”五级的线上线下政务服务体系,进一步提高惠企政策知晓率、覆盖度。依托省政务服务平台,全面提高全流程网上办事比例,持续扩大“e办通”上线事项服务范围,深化政务服务中心标准化建设,创新XX市政务大厅管理模式,加快推行水电气网市政公用服务一体化。(十二)打造宜居宜业的城市品质,建设“美丽XX”。优化医疗服务,促进
43、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形成科学有效医联体运行机制。优化教育服务,以点带面推动义务教育质量整体提升,保障符合条件的随迁子女在昆入学。优化养老服务,支持养老院连锁经营居家和社区养老设施,积极探索建设多元化、立体化的服务网络。引好用好人才,探索建立首席科学家负责制,对引进的战略科学家、重点产业领域的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推行“绿色通道+政策定制服务。全市各级各部门要将营商环境与各类城市品牌创建相结合,坚持用新观念、新思路谋划营商环境发展,多角度、全方位提升居住“幸福感”O(十三)打造公正透明的法治环境,建设“法治XX”。启动XX市优化营商环境条例立法工作,积极推动人大、司法、政府有关部门和社会研究机构等
44、构建优化营商环境法治保障体系,加快完善地方性法规和配套规范体系。杜绝“一刀切”、“运动式”执法,加强执法联动协作,统一执法标准,完善纠纷多元化解和维权援助机制,以规范文明执法为营商环境提供有力的法治保障。推进一站式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中心建设,及时帮助化解矛盾纠纷,加快整合律师、公证、司法鉴定、调解、仲裁、法律援助等法律服务资源和力量,降低企业司法诉讼成本。五、实施“五项工程”,提速营商环境新发展(十四)实施市场主体培育提升工程。梳理各重点产业链的“四上”企业、上市公司、后备上市公司、国家级及省级“专精特新”企业,通过“外引新量”与“内生增量”并重,推进“个转企、企升规、规改股、股上市”工程,全力
45、稳存量、扩增量、提质量,打造一批行业龙头企业、扶持一批高税收高利润企业、培育一批高新技术企业、支持一批上市挂牌企业、增加一批成长入规企业、创建一批知名品牌企业,促进更多企业上规、上市、纳入国家级及省级“专精特新”企业名单。(十五)实施重点产业链强链工程。推进“8个重点产业链三年行动”,突出项目招大引强、企业扶优培强,策划一批产业链上重点项目,推动产业链发展项目化,组建产业联盟,形成产业发展的合力。要紧扣项目谋划、推介、引进、审批、开工、推进、达产等关键环节,实行项目系统化、精细化、动态化的全生命周期管理。推行XX市新开工项目及市级以上重大项目审批到位率考核制度、XX市重大项目行政审批“绿色通道
46、”制度,狠抓重点产业链项目落地的要素保障,统筹项目用地、环评、用能、营商环境、水电气、交通等要素供给,实现重点产业链项目全要素协调保障、全流程跟踪服务。实施磨憨国际口岸城市建设三年行动计划,推动磨憨口岸经济示范区集聚高能级主体,从“通道经济”向“口岸经济”转变。(十六)实施市场主体准入降成本工程。落实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强化公平竞争审查刚性约束,完善举报处理和回应机制,建立政策措施公平竞争审查定期评估机制。清理取消企业在资质资格获取、招标投标、政府采购、权益保护等方面存在的差别化待遇,清理通过划分企业等级、增设证明事项、设立项目库、注册、认证、认定等非必要条件排除和限制竞争的行为,并建立长效
47、排查机制。实现远程异地评标常态化运行,推进数字证书在公共资源交易领域跨地区、跨平台互认。提升重点产业货物及关键物料通关便捷度,进一步优化查验、检验检疫模式,推进“关地协同”监管模式创新,加快通关速度。(十七)实施市场主体合法权益保护工程。创新实施精准有效监管,推动“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和信用监管有机融合。深化分级分类监管,加快在市场监管、税收管理、进出口等领域建立健全信用分级分类监管制度。积极探索在安全生产、食品安全、交通运输、生态环境等领域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实施非现场监管,推行以远程监管、移动监管、预警防控为特征的非现场监管,避免对市场主体正常生产经营活动的不必要干扰。全面落实柔性执法“五张清单”制度,实施包容审慎监管。引导创新主体和市场主体提升知识产权创造质量。(+)实施市场主体做大做强工程。引导金融机构加强对小微企业的信贷支持,构建产业金融综合服务体系,鼓励建立针对小微企业客户的金融信贷专业化分类、批量化营销、标准化审贷、差异化授权机制,支持重点产业和重点区域发展。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通过专项债、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资产证券化、土地综合开发等多种手段解决资金问题。持续开展公共资源交易金融服务,盘活释放保证金。深入实施“退、减、降、缓”举措,依法依规严肃查处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行为,切实减轻各类市场主体负担。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9569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