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则和ISO质量管理体系要求的主要内容重点掌握八.ppt
《原则和ISO质量管理体系要求的主要内容重点掌握八.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原则和ISO质量管理体系要求的主要内容重点掌握八.ppt(15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本章主要介绍质量管理八项原则和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要求的主要内容。重点掌握八项质量管理原则的思想和ISO9000的过程模式。,八大质量管理原则原则一:以顾客为关注焦点Customer-focused organization 原则二:领导作用Leadership原则三:全员参与Involvement of people 原则四:过程方法Process approach 原则五:管理的系统方法System approach to management 原则六:持续改进Continual improvement 原则七:基于事实的决策方法Factual approach to decisio
2、n making 原则八:互利的供方关系Mutually beneficial supplier relationship,组织依存于顾客,因此,组织应当理解顾客当前的和未来的需要,满足顾客要求并争取超越顾客期望。,一:以顾客为关注焦点,识别顾客的需求与期望 产品、交货、价格、可靠性确保组织的目标与顾客的需求相一致确保在组织内部沟通顾客的需求与期望测量顾客的满意程度并根据结果采取相关的活动或措施兼顾顾客与其它相关方的利益注意内部顾客的理念,一:以顾客为关注焦点,一:以顾客为关注焦点,市场经济,货币,商品,货币,增值(顾客满意),不增值(顾客不满意),5.2、7.2.1、7.2.3、8.2.1,
3、相关ISO条文:,领导者确立组织统一的宗旨及方向。他们应当创造并保持使员工能充分参与实现组织目标的内部环境。,二:领导作用,考虑所有相关方的需求和期望为本组织的未来描绘清晰的远景制定富有挑战性的目标在组织的所有层面上建立价值共享的观念提供必要的资源,建立良性的培训机制激励员工,二:领导作用,质量,人,培训,领导,绩效,技能,干劲,0,100%,0%,0,0%,100%,相关ISO条文:5.1、5.3、5.4.1、5.4.2、5.5.1、5.5.3、5.6.1,三:全员参与,各级人员是组织之本,只有他们充分参与,才能使他们的才干为组织带来最大的效益。,理解员工在组织内部的贡献以及他们作用的重要性
4、确保具备适当的能力承担解决问题的责任和义务根据承担的目标评估其业绩强调沟通,三:全员参与,6.2.1、6.2.2,相关ISO条文:,将相关的资源和活动作为过程进行管理,可以更高效地得到期望的结果。,四:过程方法,确定关键的过程并监控过程、测量过程、改进过程(PDCA)明确职责和权限(消除职能部门之间的壁垒)一个过程的输入可能来自于几个过程的输出,一个过程的输出又可能为几个过程提供输入识别组织职能内和职能之间关键活动的接口,发现问题可进行调整尽量确保过程增值,四:过程方法,ISO9001,P,D,A,C,ISO9004,相关ISO条文:,4.1、7.1、7.5.2、8.2.3,F,五:管理的系统
5、方法,针对设定的目标,识别、理解并管理一个由相互关联的过程所组成的体系,有助于提高组织的有效性和效率。,建立一个体系并以最有效的方法实现组织的目标了解系统的过程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确定体系内特定活动的目标以及这些活动如何运作通过测量评估并持续改进体系,五:管理的系统方法,相互作用的诸要素的综合体就是系统,系统分析,系统工程,系统管理,4.1,相关ISO条文:,过程方法和管理的系统方法的区别和联系,六:持续改进,持续改进总体业绩应当是组织的一个永恒的目标。,质量方针 质量目标 过程分析(监控过程)测量过程 数字分析 内审 满意调查 纠正及预防 管理评审,在整个组织范围内使用一致的方法持续改进组织的
6、业绩;为员工提供有关持续改进的方法和手段的培训;将产品、过程和体系的持续改进作为组织内每位成员的目标;建立目标以指导、测量和追踪持续改进。,六:持续改进,持续改进永无止境,相关ISO条文:8.1、8.5.1。,改进是一种能力,是确保企业现在和未来利于不败之地的关键能力无论是个人还是一个组织,都不可缺少这种能力改进就是一个不断学习和提高的过程,七:基于事实的决策方法,有效决策是建立在数据和信息分析的基础上。,有效的分析方法适宜的统计技术依据分析确保数据和信息足够、精确、可靠让数据和信息需要者能得到数据和信息基于事实分析、权衡经验与直觉,作出决策并采取措施,七:基于事实的决策方法,相关ISO条文:
7、8.1、8.4,八:互利的供方关系,组织与其供方是相互依存的,互利的关系可增强双方创造价值的能力。,八:互利的供方关系,识别和选择关键供方权衡短期利益与长期利益,确定与供方的关系与关键的供方或合作伙伴共享专门的技术和资源建立开放的沟通渠道确定联合改进活动,相关ISO条文:7.4.1、8.4。,总 结,“以顾客为关注焦点”是八项质量管理原则的核心处理好三个关系 组织与顾客:组织依存于顾客 组织与员工:员工是组织之本 组织与供方:组织与供方相互依存,ISO9000系列标准2000版简介,技术文件,核心标准,其他标准,小册子,ISO9000:2000,ISO9001:2000,ISO9004:200
8、0,ISO190011,ISO9000:2000质量管理体系 基础和术语-规定了QMS的基础和术语,取代1994版ISO8402和 ISO9000-1两个标准-提出八项质量管理原则-表述了十二项QMS基础知识-给出了有关质量的10个部分80个术语,ISO9001:2000 质量管理体系 要求-规定了QMS的要求-可作为审核、认证和合同的依据-鼓励组织在建立、实施和改进QMS及提高其有效性时,采用过程方法,通过满足顾客要求增强顾客满意-应用了以过程为基础的QMS模式-标准中有八个部分,提出的要求是通用的,如果由于 组织及其产品的特点对标准中的某些条款不适用时,可以考虑进行删减-标准名称不再有“质
9、量保证”一词,反映了标准规定的 QMS要求包括的产品质量保证和顾客满意两层含义,ISO9004:2000质量管理体系 业绩改进指南-提供了超出ISO9001要求的指南和建议,强调通过 改进过程的有效性和效率,提高组织的整体业绩-不能用于认证、法规或合同的目的-应用了以过程为基础的QMS模式的结构,鼓励采用 过程方法,以便通过满足相关方要求来提高相关 方的满意程度-两个附录:“自我评定指南”和“持续改进的过程”,ISO19011-2O03质量和(或)环境管理体系审核指南-遵循了“不同管理体系可以共同管理和审核”的原则,适用于所有运行QMS和/或EMS的组织-标准兼容了QMS和EMS的特点-标准内
10、容 与审核有关的14个术语和定义 审核原则 审核方案管理 审核活动 审核员的能力和评价,ISO9000:94版标准存在的问题:,主要是生产硬件企业;针对规模较大的组织;三种质量保证模式,有一定的局限性;20项质量体系要素,要素间的相关性不好;17项程序文件限制了改进的机会;过多地强调了质量体系的符合性;缺少对顾客满意或不满意信息的监视;标准没有建立ISO9001与ISO9004的联系;标准没有考虑与其他管理体系的相容性;标准的通用性差,数量太多,应用的很少。,2000版标准的优点1、面向所有组织,通用性强;2、文字通俗易懂,结构简明;3、建立八项原则,统一理念;4、鼓励过程方法,操作性强;5、
11、强化最高管理者的领导作用;6、突出顾客满意和持续改进;7、考虑所有相关方的利益;8、增强与环境管理等其他管理体系的兼容性,ISO9001:2000标准目录及文件要求,1 范围:1.1总则 1.2应用 2 引用标准 3 术语和定义 4 质量管理体系:4.1 总要求 4.2文件要求 5 管理职责 5.1 5.2 5.3 5.4 5.5 5.6 管理 质量方针 策划 职责、权限和沟通 管理评审 承诺 6 资源管理 6.1 6.2 6.3 6.4 资源的提供 人力资源 基础设施 工作环境,总 则质量手册文件控制记录控制,评审输出评审输入总则,总则 能力、意识和培训,管理承诺,以顾客为 关注焦点,质量目
12、标,质量管理体系策划,职责和权限,管理者代表,内部沟通,7 产品实现 7.1 7.2 7.3 7.4 7.5 7.6,产品实现的策划,与顾客有关的过程,设计和开发,采购,生产和服务提供,监视和测量装置的控制,顾客沟通与产品有关要求的评审与产品有关要求的确定,设计和开发更改的控制设计和开发确认设计和开发验证设计和开发评审设计和开发输出设计和开发输入设计和开发策划,采购产品的验证采购信息采购过程,产品防护顾客财产标识和可追溯性生产和服务提供过程的确认生产和服务提供的控制,8 测量、分析和改进 8.1 8.2 8.3 8.4 8.5 总则 监视和测量 不合格品控制 数据分析 改进,顾客满意,内部审核
13、,过程的监视和测量,产品的监视和测量,持续改进,纠正措施,预防措施,标准,企业,三层文件,程序文件,质量手册,ISO9000标准主要内容,0 引言1 范围2 引用标准3 术语和定义4 质量管理体系5 管理职责6 资源管理7 产品实现8 测量、分析和改进,1 范围1.1 总则1.2 应用2 引用标准3 术语和定义4 质量管理体系4.1 总要求4.2 文件要求4.2.1 总则4.2.2 质量手册4.2.3 文件控制4.2.4 记录控制,5 管理职责5.1 管理承诺5.2 以顾客为关注焦点5.3 质量方针5.4 策划5.4.1 质量目标5.4.2 质量管理体系策划5.5 职责、权限与沟通5.5.1
14、职责和权限5.5.2 管理者代表5.5.3 内部沟通5.6 管理评审5.6.1 总则5.6.2 管理评审输入5.6.3 管理评审输出,6 资源管理6.1 资源提供6.2 人力资源6.2.1 总则6.2.2 能力、意识和培训6.3 基础设施6.4 工作环境,7 产品实现7.1 产品实现的策划7.2 与顾客有关过程7.2.1 与产品有关要求的确定7.2.2 与产品有关要求的评审7.2.3 顾客沟通7.3 设计和开发7.3.1设计和开发策划7.3.2设计和开发输入7.3.3设计和开发输出7.3.4设计和开发评审7.3.5设计和开发验证7.3.6设计和开发确认7.3.7设计和开发更改,7.4 采购7.
15、4.1 采购过程7.4.2 采购信息7.4.3 采购产品的验证7.5 生产和服务的提供7.5.1 生产和服务的提供的控制7.5.2 生产和服务的提供过程的确认7.5.3 标识和可追溯性7.5.4 顾客财产7.5.5 产品防护7.6 监视和测量装置的控制,8 测量、分析和改进8.1 总则8.2 监视和测量8.2.1 顾客满意8.2.2 内部审核8.2.3 过程的监视和测量8.2.4 产品的监视和测量8.3 不合格品控制8.4 数据分析,8.5 改进8.5.1 持续改进8.5.2 纠正措施8.5.3 预防措施,0 引言 0.1 总则 0.2 过程方法 0.3 与ISO9004的关系 0.4 与其他
16、管理体系的相容性,前言与引言不再用“质量保证”。采用“质量管理体系”一词,与其他管理体系兼容。强调过程方法,提出了新的过程模式。与ISO9004标准协调一致。,本标准为有下列需求的组织规定了质量管理体系要求:a.需要证实其有能力稳定地提供满足顾客和适用的法律法规要求的产品;b.通过体系的有效应用,包括体系持续改进的过程以及保证符合顾客与适用的法律法规要求,旨在增进顾客满意。注:在本标准中,术语“产品”仅适用于预期提供给顾客或顾客所要求的产品,1.1 总则,1.2 应用 本标准规定的所有要求是通用的,旨在适用于各种类型、不同规模和提供不同产品的组织。当标准的任何要求由于组织及其产品的特点不适用时
17、,可以考虑对其进行删减。除非删减仅限于本标准第7章中那些不影响组织提供满足顾客和适用法律法规要求的产品的能力或责任的要求,否则不能声称符合本标准。,1 条文解析1.1总则QMS要求组织达到具备满足顾客和法规要求相一致的产品能力。旨在增进顾客满意并强调了持续改进。1.2允许的删减。是替代ISO9002、ISO9003的具体方法。理解允许删减的范围。理解允许删减的三个条件。,思 考,2 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GB/TI9000-2000质量管理体系基
18、础和术语,3 术语和定义,本标准采用GB/TI9000中的术语和定义。本标准描述供应链所使用的以下术语如经过了更改,以反映当前的使用情况:供方 组织 顾客 本标准中的术语“组织”取代GB/TI9001-1994所使用的术语“供方”,术语“供方”取代术语“分承包方”。本标准中所出现的术语“产品”,也可指“服务”。,3 条文解析理解新的供应链:供方-组织-顾客(2000版)分供方-供方-顾客(94版),4 质量管理体系 4.1 总要求 组织应按本标准的要求建立质量管理体系,形成文件,加以实施和保持,并持续改进其有效性。组织应:a)识别质量管理体系所需的过程及其在组织中应用(见1、2)b)确定这些过
19、程的顺序和相互作用;c)确定为确保这些过程的有效运作和控制所需的准则和方法;d)确保可以获得必要的资源和信息,以支持这些过程的运作和监视;,e)监视、测量和分析这些过程;f)实施必要的措施,以实现对这些过程所策划的结果和对这些过程的持续改进。组织应按本标准的要求管理这些过程。注:上述质量管理体系所需的过程应当包括与管理活动、资源提供、产品实现和测量有关的过程。针对组织所外包的任何影响产品符合性的过程,组织应确保对其实施控制。对此类外包过程应在质量管理体系中加以识别。,原则4,原则5,4.1 条文解析 了解、鉴别我们有哪些过程(环节)过程相互作用 过程控制标准 过程所需要的资源 过程评价标准,4
20、.2 文件要求4.2.1 总则质量管理体系文件应包括:a)形成文件的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的声明;b)质量手册;c)本标准所要求的形成文件的程序;d)组织为确保其过程有效策划、运作和控制所需的文件;e)本标准所要求的记录(见4.2.4)。注:1、本标准出现“形成文件的程序”之处,即要求建立该程序,形成文件,并加以实施和保持。2、不同组织的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的多少与详略程度取决于:a)组织的规模和活动的类型;b)过程及其相互作用的复杂程度;c)人员的能力。3、文件可采用任何形式或类型的媒体。,4.2.1 条文解析质量管理体系文件层次,质量手册,程序文件,作业文件,记 录,质量计划,4.2.2 质量手册
21、 组织应编制和保持质量手册,质量手册包括:a)质量管理体系的范围,包括任何删减的细节与合理性(见1.2);b)为质量管理体系编制的形成文件的程序或对其引用;c)质量管理体系过程的相互作用的表述,,4.2.3 文件控制质量管理体系所要求的文件应予以控制。记录是一种特殊类型的文件,应依据4.2.4的要求进行控制。应编制形成文件的程序,以规定以下方面所需的控制:a)文件发布前得到批准,以确保是充分与适宜的;b)必要时对文件进行评审与更新,并再次批准;c)确保文件的更改和现行修订状态得到识别;d)确保在使用处可获得适用文件的有关版本;e)确保文件保持清晰、易于识别;f)确保外来文件得到识别,并控制其分
22、发;g)防止作废文件的非预期使用,若因任何原因而保留作废文件时,对这些文件进行适当的标识。,4.2.3 条文解析发布批准运用评审更改识别使用者获取外来文件鉴别作废处理,4.2.4 记录的控制 应建立并保持质量记录,以提供符合要求和质量管理体系有效运行的证据。质量记录应保持清晰、易于识别和检索。应编制形成文件的程序,以规定质量记录的标识、贮存、保护、检索、保存期限和处置所需的控制。,4.2.4 条文解析标识贮存保护检索保存期限处置,5 管理职责5.1 管理承诺 最高管理者应通过以下活动,对建立、实施质量管理体系并持续改进其有效性所作出承诺提供证据:a)向组织传达满足顾客和法律法规要求的重要性;b
23、)制定质量方针;c)确保质量目标的制定;d)进行管理评审;e)确保资源的获得。,5 条文解析 管理承诺 1)含义:作出承诺-建立、实施并持续改进其有效性。2)使用的手段:a.宣传顾客满意、法律法规要求的重要性 b.制定质量方针 c.管理评审 d.资源配备 3)以上活动的证实,5.2 以顾客为关注焦点 最高管理者应以增强顾客满意为目标,确保顾客的要求得到确定并予以满足(见7.2.1和8.2.1),5.2 条文解析目标:顾客满意流程:掌握顾客要求-确定要求-满足要求,5.3 质量方针最高管理者应确保质量方针:a)与组织的宗旨相适应;b)包括对满足要求和持续改进质量管理体系有效性的承诺;c)提供制定
24、和评审质量目标的框架;d)在组织内得到沟通和理解;e)在持续适宜性方面得到评审。,5.3 条文解析1)含义:组织经过努力可以达到的中长期的方向。2)内容:与总体经营方针相适应、协调满足产品质量和顾客要求对持续改进质量管理体系有效性作出承诺提供制定和评审质量目标的框架3)实施大力宣传贯彻,内部沟通和理解;评审其适宜性;4)控制 批准-发布-评审-修改,5.3 质量方针范例事事做好,处处把关;点点滴滴见真情。一打就通,一呼就应,每天为您进步。运输安全准点,服务永不停步。一流产品给客户,一流管理求发展。,5.4 策划5.4.1 质量目标 最高管理者应确保在组织的相关职能和层次上建立质量目标,质量目标
25、包括满足产品要求所需的内容(见7.1 a)。质量目标应是可测量的,并与质量方针保持一致。,5.4.1 条文解析质量目标1)要求:可测量(需量化)2)内容:a)产品要求 b)对持续改进的承诺 c)分阶段实现的原则3)设定原则:不断改进、提高质量、使顾客满意 a.考虑(当前和未来的需要)b.考虑当前产品及顾客满意的状况4)分解,思 考,5.4.2 质量管理体系策划最高管理者应确保:a)对质量管理体系进行策划,以满足质量目标以及4.1的要求。b)在对质量管理体系的更改进行策划和实施时,保持质量管理体系的完整。,5.4.2 质量策划解析 为实现质量目标 开展质量策划 建立质量管理体系 投入资源 体系实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原则 ISO 质量管理 体系 要求 主要内容 重点 掌握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9566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