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语文能力与目标第四章教育目的.ppt
《大学语文能力与目标第四章教育目的.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学语文能力与目标第四章教育目的.ppt(3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四章 教育目的,教育的目的在于使人成为他自己,“变成他自己”。而这个教育的目的,就它同就业和经济进展的关系而言,不应培养青年人和成人从事一种特定的、终身不变的职业,而应培养他们有能力在各种专业中尽可能多地流动并永远刺激他们自我学习和培训白己的欲望。-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学会生存一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第4页。教育既是达到一些社会目标的一种手段,也是生活质量的一种理想的改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育财富蕴藏其中,教育目的概述,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我国的教育目的,一、教育目的的定义,1、广义的教育目的,人,受教育者,期望、设想、规定,2、狭义的教育目的是国家对把受教育者培养
2、成为什么样人才的总的设想和规定。,1、宏观性2、强制性3、历史性4、理想化5、层次性,二、教育目的的特点,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做好中小学 教师补充工作的通知 教师20092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根据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全会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精神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国办发20093号)及教育部 财政部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 中央编办关于继续组织实施“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的通知(教师20091号)要求,为切实加强中小学特别是农村学校师资力量,并有效地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现就做好中小学教师补充工作通知如下:
3、一、全面实施“特岗计划”,鼓励引导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学校任教二、深化教师队伍补充机制改革,确保教师聘用质量三、严格实施教师资格制度,确保持证上岗四、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对教师补充工作的监督管理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二九年三月二十五日,层次性,教育目的,培养目标,教学目标,宏观,中观,微观,国家,学校,教师,教育方针,基本技能:即阅读书写能力、倾听和口头表达能力、数学运算能力。思维能力:即能有新想法,能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能根据符号图象进行思维分析。个人品质:即热爱工作,有敬业精神,自重,有自信心;有社会责任感、集体责任感,自律,能正确评价自己;正直、诚实,遵守社会道德行为准则。,美国提出现代人必须
4、具有三种素质,有高度教养和出色人品(日本教育界十分强调加强德育,并提出“德育是关系日本21世纪命运的关键”);能对社会发展和增进福利作出贡献;有独创性;具有解决人类面临的环境遭到破坏、人口爆炸、民族冲突、贫困和饥饿等复杂问题的能力;要培养“世界通用的日本人”。,日本对人才素质的要求是:,日本丰桥市立羽田中学的学校管理案中确定的“本校的教育目标”是:以培养“不怕风雨”、开朗的、健壮的、心灵宽广的人为目标。要求学生成为:a)创造性的人具有自学的精神,确立向往未来的理想;勤于思考,追求创造性的欢乐。b)心灵宽广的人养成重视礼仪,遵守规章制度的习惯;培养同情心及互相信赖、心胸宽广的精神。c)顽强的人不
5、怕任何困难,体魄健壮;永不自满。(李兆德魏书生教育方法100例,辽宁教育出版社,1985年7月p10),就学校的目的举例:,校长李希贵1995年上任实施改革,他以素质教育的思想为指导,并以苏霍姆林斯基的一段话作为开展一切教育教学活动的最基本准则(“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规定了给予学生的各种知识,但是却没有规定给予学生的最重要的一样东西,这就是幸福。我们的教育信念应该是:培养真正的人!让每一个从自己手里培养出来的人都能幸福地度过自己的一生”)。,如我国山东高密一中:,a、在教师的眼里不应该有坏学生,只应有心理不健康的学生;b、创造学生成功的机会,用成功酿造自信;c、让学生在活动中经受道德锻炼;d、尊重
6、学生的个性,不能拿一把尺子来衡量学生;e、要尽可能多地要求每一个学生,就必须尽可能多地尊重每一个学生;f、一切以学生为中心;g、在教育者的词典里,只有“挫折”一词,没有“屈服”二字;h、失败教育只会使教育失败,成功教育才能使教育成功;I、播种下的是习惯,收获到的是品格;j、热爱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习的前提,“亲其师,才能信其道”。,三、教育目的的功能,导向功能:教育目的是一切教育活动的共同目标激励功能:目标反映人的目标和动机。评价功能:是评价、检验教育活动的最根本标准。选择功能:选择教育内容、知识,总之,教育目的既是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又是最终归宿。,四、确定教育目的的依据,1.主观依据,2.
7、客观依据(最终以客观存在为依据)(客观制约性):,教育的价值取向,社会生产力与科学技术发展水平(制约教育的最终决定因素)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制度文化背景的影响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规律。,五、几种主要的教育目的论,(一)宗教本位论1、代表人物:夸美纽斯、乌申斯基、小原国芳以及西方中世纪的思想家们等。2、主要观点:人类借助于精神可以体会或达到永恒的世界或总体的精神;教育的终极目的就是要为人们的永生做准备,使人们信仰和皈依于神或上帝;为了能够使人们达到最后的目的,教育应该使人们具有“知识”、“德性”、“虔信”和“忠诚”等品质。,完人教育(日本:小原国芳)塑造健全的人格。真、善、美、圣、健、富 知(哲学)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大学语文 能力 目标 第四 教育 目的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9558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