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语文第二讲-诗经之采薇.ppt
《大学语文第二讲-诗经之采薇.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学语文第二讲-诗经之采薇.ppt(6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昭通市实验中学 周子新,孔子曰:“不学诗无以言”。诗经在社会现实生活中具有实用价值,受到人们的普遍重视。在当时的政治、外交活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诗经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原本叫诗,共有诗歌305首(另外还有6篇有题目无内容,即有目无辞,称为笙诗),因此又称“诗三百”。从汉朝汉武帝起儒家将其奉为经典,因此称为诗经。汉朝毛亨、毛苌曾注释诗经,因此又称毛诗。诗经中的诗的作者绝大部分已经无法考证。,关于诗经的编集,献诗说删诗说采诗说,1、献诗说,雅诗和颂诗的大部分,可能是公卿列士所献的诗“天子听政,使公卿至于列士献诗,瞽献曲,史献书,师箴,瞍赋,矇诵。”(国语周语)统治阶级采集诗歌的目的,除用以教
2、育自己的子弟和娱乐外,主要是为了了解人民的反映,考察其政治的效果,以便进一步巩固自己的统治,所谓“王者所以观风俗,知得失,自考正也”(汉书艺文志)。,2、删诗说,汉代学者认为诗经三百篇是经过孔子删订而成的。司马迁说:“古者诗三千馀篇,及至孔子去其重,取可施于礼义者。”(史记孔子世家)但是删诗之说并不可信,3、采诗说,诗经韵部系统和用韵规律基本上是一致的,形式基本上是整齐的四言诗;而它包括的地域又很广,在古代交通不便、语言互异的情况下,不经过有意识、有目的的采集和整理,像诗经这样体系完整、内容丰富的诗歌总集的出现恐怕是不可能的。我们认为当是周王朝经过诸侯各国的协助,进行采集,然后命乐师整理、编纂
3、而成的。但这只是“国风”和“小雅”的部分诗歌如此。“孟春之月,群居者将散,行人振木铎徇于路以采诗,献之太师,比其音律,以闻于天子。”(汉书食货志),“六艺”,指“风、雅、颂,赋、比、兴”。“风、雅、颂”是按音乐的不同对诗经的分类,“赋、比、兴”是诗经的表现手法。,诗经的体制,诗经按风、雅、颂分为三类,由音乐得名。,风,雅,大雅,小雅,颂,周颂,商颂,鲁颂,周南、召南、邶、鄘、卫、王、郑、齐、魏、唐、秦、陈、桧、曹、豳,风又称国风,一共有15组,“风”本是乐曲的统称。15组国风并不是15个国家的乐曲,而是十几个地区的乐曲。国风包括周南、召南、邶、鄘、卫、王、郑、桧、齐、魏、唐、秦、豳、陈、曹的乐
4、歌,共160篇。国风是当时当地流行的歌曲,带有地方色彩。从内容上说,大多数是民歌。作者大多是民间歌手,但是也有个别贵族。,雅的认识有各种不同的观点。一种观点认为是指周朝直接统治地区的音乐,“雅”有“正”的意思,把这种音乐看作“正声”,意在表明和其他地方音乐的区别。也有人说“雅”与“夏”相通,夏是周朝直接统治地区的称呼。还有观点认为,雅是指人人能懂的典雅音乐。雅共105篇,分为大雅 31篇和小雅74篇。雅多数是朝廷官吏及公卿大夫的作品,有一小部分是民歌。其内容几乎都是关于政治方面的,有赞颂好人好政的,有讽刺弊政的。只有几首表达个人感情的诗。但是没有情诗。,颂是贵族在家庙中祭祀鬼神、赞美治者功德的
5、乐曲,在演奏时要配以舞蹈。又分为周颂、鲁颂和商颂,共40篇。其中周颂31篇,认为可能是西周时的作品、多作于周昭王、周穆王以前;鲁颂4篇,认为可能是鲁僖公时的作品;商颂则认为是春秋以前宋国的作品。,诗经的主要内容,诗经的内容十分广泛丰富。祭祀、宴饮、农事是周代社会经济和礼乐文化的产物,其他诗对时政世风、战争徭役、婚姻爱情的叙写,展开了当时政治状况、社会生活、风俗民情的形象画卷。,诗经周南芣苢 采采芣苢,薄言采之。采采芣苢,薄言有之。采采芣苢,薄言掇之。诗魏风十亩之间十亩之间兮,桑者闲闲兮,行与子还兮。十亩之外兮,桑者泄泄兮,行与子逝兮。诗经魏风 伐檀坎坎伐檀兮,寘之河之干兮,河水清且涟猗。不稼不
6、穑,胡取禾三百廛兮?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貆兮?彼君子兮,不素餐兮!,1、农事诗,反映了周代的农业生产活动,有较高的认识价值。如豳风七月、周颂臣工、周颂噫嘻、周颂丰年、周颂载芟、周颂良耜等。,2、征役诗,即大量反映徭役和兵役问题的诗歌。如唐风鸨羽、魏风陟岵、邶风式微、王风君子于役、卫风伯兮、豳风东山、采薇等。,王风君子于役君子于役,不知其期,曷至哉?鸡栖于埘,日之夕矣,羊牛下来。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君子于役,不日不月,曷其有佸?鸡栖于桀,日之夕矣,羊牛下括。君子于役,苟无饥渴!卫风伯兮 伯兮朅兮,邦之桀兮。伯也执殳,为王前驱。自伯之东,首如飞蓬。岂无膏沐?谁适为容!其雨其雨,杲杲出日。愿言思
7、伯,甘心首疾。焉得谖草?言树之背。愿言思伯,使我心痗。,3、婚恋诗,即篇幅众多的爱情、婚姻、家庭生活和妇女命运的作品。风诗里这类作品尤其多,约占风诗的三分之一。诗经中的爱情诗,从不同的角度生动地反映了恋爱关系中的各种情景和具体矛盾,揭示了人们在爱情生活中的各种微妙复杂的心理。有些反映了青年男女对爱情的渴望与追求,如周南关雎、秦风蒹葭等;有些描写了恋爱者成功的喜悦和幽期密约的甜蜜,如邶风静女;有的作品则抒发失恋的痛苦和对干涉恋爱婚姻者的不满和反抗,如郑风将仲子;有的则表现了忠贞不渝的生死之恋,如郑风出其东门。至于那些直接反映婚姻家庭生活的作品,虽不如爱情诗那样丰富多彩,却也展示了比较充实的内容。
8、这类作品主要有两方面,有的写夫妻两情笃厚,描写了家庭生活的和美,如郑风女曰鸡鸣;有的则恰好相反,以夫妻反目和女子被弃为主题,通常称为弃妇诗,如卫风氓。,周南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卫风木瓜 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匪报也,永以为好也。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匪报也,永以为好也。投我以木李,报之以琼玖。匪报也,永以为好也。,4、燕飨诗,又称燕饮诗或宴饮诗。以君臣、亲朋欢聚宴享为主要内容,是周人重礼乐、尚亲情、笃友谊的体
9、现,是中华民族礼乐文明的产物。如小雅鹿鸣、小雅常棣、小雅伐木、小雅宾之初筵、大雅行苇等。,小雅鹿鸣呦呦鹿鳴,食野之蘋。我有嘉賓,鼓瑟吹笙。吹笙鼓簧,承筐是將。人之好我,示我周行。,5、怨刺诗,民歌里的怨刺诗,以辛辣的笔调嘲讽了统治阶级的行径,如魏风伐檀、魏风硕鼠等;还有一些贵族文人的作品,产生于西周末期春秋前期,多为感时伤世,切中时弊之作,小雅北山、大雅民劳、大雅板等,尽管从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命笔,但依然可以看到当时政治生活的情景。,魏风硕鼠 硕鼠硕鼠,无食我黍!三岁贯女,莫我肯顾。逝将去女,适彼乐土。乐土乐土,爰得我所。硕鼠硕鼠,无食我麦!三岁贯女,莫我肯德。逝将去女,适彼乐国。乐国乐国,爰
10、得我直。硕鼠硕鼠,无食我苗!三岁贯女,莫我肯劳。逝将去女,适彼乐郊。乐郊乐郊,谁之永号?,6、周族史诗,主要指大雅中的生民、公刘等反映周部族祖先形象和周部族迁徙、发展、壮大等内容的诗歌。是诗经中描写一个部落早期发祥历史的作品。这些史诗,形象地反映了周人从野蛮向文明(即阶级社会)过渡的历史。反映了周建国前和建国初期的历史,合在一起,是一部很完整的叙述早周历史的史诗,对早周历史转折事件的记载尤为详细,不仅有文学价值,而且弥补了史料的不足,具有文献价值。,商颂玄鸟天命玄鸟,降而生商,宅殷土芒芒。古帝命武汤,正域彼四方。方命厥后,奄有九有。商之先后,受命不殆,在武丁孙子。武丁孙子,武王靡不胜。龙旂十乘
11、,大糦是承。邦畿千里,维民所止,肇域彼四海。四海来假,来假祁祁。景员维河。殷受命咸宜,百禄是何。,句式以四言为主重章叠句的运用赋、比、兴的表现手法语言质朴优美,音节和谐明快,形象鲜明,寓意深刻,富于艺术感染力。,赋、比、兴的表现手法 所谓“赋”,是“敷陈其事而直言之”。这包括一般陈述和铺排陈述两种情况。“比”是“以彼物比此物”,也就是比喻之意。而“兴”则是诗经乃至中国诗歌中比较独特的手法。“兴”字的本义是“起”。诗经中的“兴”是“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就是借助其他事物为所咏之内容作铺垫。它往往用于一首诗或一章诗的开头。,诗经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崇高的地位和深远的影响,奠定了我国诗歌的优良传
12、统,哺育了一代又一代诗人,我国诗歌艺术的民族特色由此肇端而形成。诗经主要是一部抒情诗集,在二千五百多年前产生了如此众多、水平如此之高的抒情诗篇,是世界各国文学中罕见的。从诗经开始,就显示出我国抒情诗 特别发达的民族文学特色。从此以后,我国诗歌沿着诗经开辟的抒情言志的道路前进,抒情诗成为我国诗歌的主要形式。诗经表现出的关注现实的热情、强烈的政治和道德意识、真诚积极的人生态度,被后人概括为“风雅”精神,直接影响了后世诗人的创作。诗经所创立的比兴手法,经过后世发展,成了我国古代诗歌独有的民族文化传统。如汉乐府民歌、古诗十九首,以及魏晋时期许多文人的创作中,都不乏其例,这明显是对诗经起兴手法的继承。,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大学语文 第二 诗经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9558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