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网络心理及调试.ppt
《大学生网络心理及调试.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学生网络心理及调试.ppt(7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大学生网络心理及其调试 主讲:张琴心,主要内容,1、网络虚拟世界与大学生心理需求的关系2、大学生常见的网络偏差行为 3、大学生网络偏差行为的调适 4、给大学生的建议5、网络成瘾辅导计划,网络沉迷现状,我国青少年网民约1650万,其中网瘾者13.2,200万青少年网民沉迷上瘾。我国5%-10%的互联网使用者存在网络依赖倾向,其中青少年中网络依赖倾向约占7%。我国中学生平均每周使用时间8.98小时,假期高达21.34小时。2005.11.22 中国青少年网络协会,触目惊心的“网瘾”案例:视网膜裂孔 年月日,高三毕业生小宇因高考过后几乎全部时间都在进行疯狂的网络游戏导致视网膜裂孔。他每天平均玩个小时
2、以上的网络游戏,玩的最多的是网络游戏“”和魔兽世界。杀害亲人年月日,北京某县岁的初中学生李阳(化名),为筹集玩网络游戏的钱款深夜潜入叔叔家,将爷爷、奶奶、叔叔等一家五口杀害,其中一人身中多刀。家庭暴力 岁的王军(化名)已有年的“网瘾”,经常几天几夜不吃不喝地玩游戏。年来,他花在网络游戏上的钱近万元。每次他向父母要钱,不给就揪着父母的头发打,甚至用刀砍伤父亲。现在,父母只好在外面租房子住。,离家出走两年“网瘾”的孙鹏(化名)岁迷上了梦幻西游,整日整夜地“泡”在网吧里。去年春节前,他私自拿了元离家出走,在外地网吧过了一个星期,钱花得所剩无几的时候才回来。仇恨老师江苏省某市一位岁的花季少女,因沉溺于
3、网络游戏偷同学的钱被老师批评,心理扭曲的她于是仇恨老师,疯狂报复,用菜刀将老师活活砍死。跳楼自尽天津市塘沽区岁男孩张潇艺,因沉迷网络游戏不能自拔,从层高的楼顶跳楼自尽,永远地离开了人世,犯罪:19名青年血洗网吧只因网络游戏中一把虚拟的武器,双方在网上发生口角,继而冲突升级,19名青少年手持各种凶器将对方所在的网吧“血洗”,5名无辜者被砍,3人重伤当场昏倒。,2001年5月,沈阳市某重点中学一名高三学生因上网成瘾,上课时神情恍惚,无法继续备战高考只好辍学回家;2002年4月,南昌某中学一名高二学生,整整6天6夜泡在网吧玩游戏,结果兴奋过度猝死,一位13岁少年迷恋电子游戏,整天泡在电子游戏厅里,易
4、怒厌世,甚至整夜不回家,最后被确诊患上精神病。,沉溺网络社会现象,退学精神病犯罪自杀早孕,网游防沉迷系统:难撼网瘾,2005年10月20日游戏防沉迷系统试运行从10月20日,盛大、网易、金山、搜狐等7家网游厂商11款网游开始在全国范围内试运行“网游防沉迷系统”,传奇剑侠情缘网络版梦幻西游等不少流行网络游戏均在其列,酝酿多时的网游防沉迷系统正式启动。“时间限制”专家称操作难:在一款游戏玩足三小时之前,转而玩另一款游戏;这一限制诱使其同时开玩多款游戏。更换一台计算机仍可以再玩。,防沉迷方法难防沉迷,防沉迷系统难防沉迷:在一款游戏玩足三小时之前,转而玩另一款游戏;这一限制诱使其同时开玩多款游戏。“时
5、间限制”专家称操作难:“网络游戏时间的计算是计算机按照开始时间自动计时,因此游戏开发商只能限制在同一台计算机上网游时间不超过3小时,如果不用实名制登录,那么青少年更换一台计算机仍可以再玩。”防沉迷无能实名制跟进:防沉迷系统是一种行政力量下实现的虚拟技术强制,但是虚拟性往往会将这种强制力消散于无形;,网络成瘾=精神病?,2009年5月14日,我国首个网络成瘾诊断治疗标准通过国内众多精神医学专家的论证。“网络成瘾综合征”成为一种新型精神疾病,引起社会关注。本质上说,网络成瘾是一种心理障碍,多见于18岁24岁的年轻人。这个年龄的人最孤独,缺乏社交经验,对健康无意识,容易患病。网络成瘾并非一蹴而就,而
6、是由生活中若干“习惯”“不以为然”叠加而成。想与网络保持健康的关系,需要从预防开始。,网聊依赖症:有话QQ说,背景链接:当一个中国网民打开电脑,他会先登录QQ,再登录MSN。也许他并不想聊天,但挂机是一种习惯。在中国,网络聊天被视为一件正经事。人们对网聊的依赖,早已从最初的满足好奇和寻求便捷,发展成一种必不可少的交际、沟通方式。无论交友、办公还是谈恋爱,网络聊天在人际关系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越来越多的人习惯于躲在电脑后面,用打字替代说话,用表情符号传递情绪。,主要症状:,1.一开机先登录QQ、MSN,看有谁在线,然后隐身。2.打字飞快,熟练掌握各种时髦的网络词语,至少有5个以上QQ群。3.听
7、到有人咳嗽会莫名紧张,看是不是有系统消息。4.心情一起伏马上换签名、改资料、换头像,像得了强迫症。5.结识新朋友,先加QQ、MSN,不加等于不认识这个人。6.如不能上网,一定要手机在线,24小时挂机。7.只喜欢打字,不喜欢说话,常面对电脑沉默一整天。8.收集各种聊天表情,有3个4个最能表达自己情绪的表情。,杀伤力诊断:,1.语言能力有所退化,社交营养不足。2.越聊越孤独,危害身心健康。美国芝加哥大学心理学教授约翰.卡西奥波研究发现,孤独可以削弱人体免疫能力,使人体血压上升,压力增大,还有造成抑郁症的危险;孤独者和社交活跃者的健康水平差距与吸烟者和非吸烟者、肥胖症患者和非肥胖症患者的差距类似。,
8、心理医生告诉你:,对于这种可大可小的病,自己的态度很重要。不要等到病情恶化、交际能力丧失殆尽才悬崖勒马。1.整理电话簿,多与朋友见面聊天。2.强迫自己参加各种由线上发展到线下的活动,将网络好友变成真实好友,不但能判断这个人是否真的有资格做你的朋友,还能锻炼自己的社交能力,一举两得。3.真正的朋友要有共同的经历,仅仅在网络中情投意合是无用而脆弱的。如果真的是你的朋友,永远不聊QQ感情也不会淡漠。,虚拟社交依赖症:今天你偷菜了吗,背景链接:作为国内最知名的SNS社交网站,开心网的“抢车位”“偷菜”“买房”等小游戏,深受人们喜爱,很多人早已进入痴迷状态。数据显示,65的都市白领在开心网注册账号,每天
9、至少花30分钟在线游戏。很多人调好闹钟半夜起床,只为“偷到一棵菜”;提前半小时到公司,只为抢在屏蔽时间段之前把“奴隶”买好,把“车”停好;有人甚至做出详细的Excel表格,将所有朋友栽种庄稼的收获时间登记在册,为的是在精确时间上网“收割”,力求“颗粒归仓”。适度游戏可以缓解压力,调节工作情绪,但越来越多的人沉溺其中,渐渐患上虚拟社交依赖症。,主要症状:,1.玩开心网上瘾,精神涣散不能集中,无心工作,为此放弃其他爱好和正常的社交活动。2.每天在线6小时以上,夜以继日,不惜早起晚睡。3.痴迷于偷菜,偷到名贵菜内心特别有成就感。4.一天不玩就产生焦虑情绪,一玩就很放松,将现实压力抛于脑后。,杀伤力诊
10、断:,1.如果过分沉迷于游戏,就会产生一种心理麻痹。一旦脱离虚拟世界回到现实生活,往往产生巨大的心理落差,为了找回快乐就又去上网,让现实生活越来越压抑。这是一种恶性循环。2.性格孤僻的人正在主导社交网站。因为那些性格开朗、善于交际的人很难对社交网站保持长期的关注和兴趣,正常的人际交往分散了他们的注意力,往往玩一段时间就撤。而那些性格内向、不善交际的人才是社交网站的生力军,他们不断地注入热情,即使得不到太多回报。,心理医生告诉你:,虚拟社交依赖症是一种隐形病,很多人身在其中,却毫无知觉。如果你确信可以控制自己,则适度放松有益身心。但如果你已经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现在放手还来得及。1.网络自杀,得
11、以真正解脱。网络自杀在中国十分罕见,在欧美,网络自杀很普遍。Facebook上有人建立了网络自杀小组,数百人上演集体自杀。痛苦的网民注销社交网站的账户,删除博客上的一切日志和网络上能删除的和自己有关的所有内容,然后在网络上彻底消失。当他们杀掉自己的网络人格之后,现实人格马上得到了改善。,2.心理学家埃里克.希格曼发现,社交网站会通过减少人与人面对面接触的机会,增加出现严重健康问题的风险。越来越多地与社会隔离会改变基因的工作方式,打乱免疫系统、激素水平和动脉功能,还可能影响智力表现。希格曼称,这会增加患癌症、中风、心脏病和痴呆等病症的风险。众所周知,运动是释放压力的最好途径,而有氧运动无疑是最有
12、效的方式。增加运动量不但能调节身体机能,还可以分散注意力,转移压力,降低患各种疾病的风险。,网购烧钱症:一入淘宝钱光光,背景链接:大多数人选择网购的理由是省钱,“同样的东西,网上买的比商场便宜”。事实的确如此。但很少有人只在网上购买单一货品,因为网络中新奇有趣、受人追捧的商品太多了。所以普遍现象是,消费者一开通网银,就沉溺于网购不能自拔,虽然买回不少物美价廉的产品,但仔细一算账,更多的是没什么用、图便宜或新奇买回来的闲置品。更可怕的是,人们即使意识到自己正在烧钱,却很难自我控制。一方面人们看不到现金的流通过程,以为花出的钱不是自己的,等几万块烧个精光,才明白网购是条不归路。另一方面,购物本身是
13、一种情绪发泄渠道,网购便捷、快速,不用耗费体力,工作压力大、情绪不稳定的人极易上瘾。,主要症状:,购物受情绪支配,对网购形成一定的心理依赖。80的上网时间贡献给网购,每个月网购开支占总收入的50以上。1.开通多家网银,以备不时之需。2.收藏至少20家店铺,每天光顾查看新货。3.搜索网购QQ群、讨论组,渴望与网友分享购物心得。4.看到快递员走进办公室,很兴奋,如果不是找你,情绪会极度低落。5.至少3个月没逛过商场,没去过超市。6.容易跟风,买过很多热卖品。,杀伤力诊断:,1.如果一个人不是因为需要某些商品而疯狂购物,那可能是一种病态性心理疾病。如果不及时治疗,非但不能宣泄内心的压抑,引导自己走出
14、失衡的心理,反而会加剧症状。2.据统计,美国已有1000万人患有网购成瘾的精神障碍,而韩国和台湾地区有很大一部分年轻人因透支信用卡成为负债累累的“卡奴”。透支消费造成的罪恶感,令人变得焦虑不安。,心理医生告诉你:,1.养成现金消费的习惯。2.注销网银,切断网购途径。3.与亲友相约逛商场,分散注意力。4.意识到内心的压抑,选择其他宣泄方式,如唱歌、郊游等。,第一节网络虚拟世界与大学生心理需求的关系,网络虚拟世界与大学生心理需求的关系,1、满足了解和探索外部世界的需求2、满足舒缓紧张、宣泄情绪的需求,渴望了解书本以外的各种知识、信息和周围多彩的世界。通过“虚拟社区”宣泄他们被压抑的不良情绪和情感,
15、向网友倾诉自己的不快。,网络虚拟世界与大学生心理需求的关系,3、满足友爱与情感的需求 4、满足追求娱乐、时尚的需求,通过与网友的交往可以使他们隐藏于内心深处的爱与情感的需要得到满足。网络的自由性和上网的时尚性及互联网传播信息的高速性满足当代大学生们追求个性时尚与时效的心理需求。,通过与网友的交往可以使他们隐藏于内心深处的爱与情感的需要得到满足。调查显示,46.2%的学生结交异性网友是寻开心、解闷,14.1%的学生是为了获得感情慰藉,9.1%的学生是对现实生活感到失望,11.7%的学生是渴望了解异性,获得满足感。有39.7%的学生曾与网友见过面,其中,11.2%的学生常与网友见面。调查还显示,在
16、大学生的各类朋友中,网上认识的占57.6%;老同学占28.3%;生活中结识的占14.1%。网络聊天中,聊的最多的话题是友谊和爱情。据调查,网恋大学生曾有失恋经历的占55.3%,高于没有失恋经历的网恋者比例(44.7%)。,网络虚拟世界与大学生心理需求的关系,5、足寻求猎奇刺激、性刺激及生理方面的需求。网络虚拟性行为有下列三大特色:易得性、价廉、匿名性是造成虚拟性行为独具魅力的原因。,网络世界中应有尽有,从某种意义上说,它既是信息的宝库,也是信息的垃圾场。调查显示,有近78%的青少年有浏览色情网经历,有35%的青少年经常光顾色情网站。“性”是搜寻引擎中最常被检索的关键词。,网络虚拟世界与大学生心
17、理需求的关系,6、满足归属感的需求 对人类来说,寻求归属感是一种基本需求。由于网络空间提供了许多不同的虚拟环境,所以让每一种人几乎都可以找到一个让自己感觉“趣味相投的地方”。,一些网迷往往存在着现实的或潜在的归属认同危机感,如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危机;与师长及同学缺乏认同等。他们上网既是在逃避着不愉快的现实,又是寻觅着另类的归属认同。,网络虚拟世界与大学生心理需求的关系,7、满足自尊、成就感和自我实现的需求 研究发现,经常上网的学生能从网络中感受到平等的社会支持和评价,在网络中体验成功与抱负,能够将网络作为个人价值实现的平台,网络对自尊可能有一定的积极作用,在网络世界里,不再强调相貌的作用,每个
18、网民在一个非以貌取人的环境下拥有平等的发言权,人们不需要过多的面具。个体还可以建立个人主页,把自己的兴趣爱好等资料通过网络传媒让网友认识和了解。由于网络的匿名性,网络还为大学生提供了一个重建自我认同的机会。,第二节,大学生常见的网络偏差行为,一、偏差行为和网络偏差行为的界定,所谓“网络偏差行为”,是指网络使用者在上网过程中发生的各种不良适应行为、反社会行为或非社会行为的总称。包括网络使用者在上网过程中一切可引起焦虑、强迫、忧郁、依赖、逃避等消极心理,以及引发破坏、违规、犯罪等反社会和不适应社会行为的各种现象。,(一)网络成瘾综合症,网络成瘾是指“上网使用者达到一定的时间量后反复使用互联网,其认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大学生 网络 心理 调试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9552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