瑜伽、气功与催眠的运用.ppt
《瑜伽、气功与催眠的运用.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瑜伽、气功与催眠的运用.ppt(4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瑜伽、气功与催眠的运用,郑州大学体育系制作人:王跃(教授),瑜伽、气功与催眠的运用,该章节重点讲述了催眠状态的检查方法,催眠状态的检查,是判断接受催眠治疗者进入催眠程度的一种手法,是学习催眠必须要掌握的一种操作技法 催眠的唤醒方法,即催眠状态的解除方法,该章节重点讲解了七种不同的催眠唤醒方法。,瑜伽、气功与催眠的运用瑜伽与催眠的运用,一、什么是瑜伽 瑜伽起源于2000多年前的古代印度。瑜伽(yoga)一词源于梵文Yui意为“结合”。二、瑜伽的理论 瑜伽认为,世界上的一切都是“自我”的创、造物,物质的东西也好,精神的东西也好,都是这个“自我”派生出来的。人有三个身体,即肉体,阿斯多拉尔体、考查尔
2、体。,这三体都是“自我”的载体;世界上的任何人都具有“自我”,但一般人的“自我”是不活动的,以“蛇力”的形式潜伏在人的脊椎的下部。只有当蛇力觉醒,沿着脊椎内的斯修姆纳纳弟(纳弟:瑜伽专用词,相当于中医的经络。,瑜伽、气功与催眠的运用瑜伽与催眠的运用,斯修姆纳是最重要的纳弟)上升,经过六个伽克拉(伽克拉:瑜伽专用词,阿斯多拉尔体的神经中枢),最终同脑内的萨哈斯拉拉伽克拉结合的时候,“自我”才得到升华,完全脱离感官的干扰,与宇宙合一,进入绝对安宁状态而达 到“解脱”。这又叫做“自我实现。这就是“结合”的意思。为了实现这个结合,瑜伽规定了各种训练法,如道德的修炼、肉体的净化法、体位法、呼吸法、松弛法
3、、自然饮食法以及瞑想法等。瑜伽认为,只有具备了必要的条件,才能催动潜伏在人体内的蛇力并使之活动上升这些条件主要有:具有高尚的品德;净化纳弟;培育并能控制普拉纳能量(普拉纳:瑜伽专用词,相当于中国气功的“气”)。,瑜伽、气功与催眠的运用瑜伽与催眠的运用,而只有通过上述的各种训练法,才能创造出这些条件。如:道德的修炼,是瑜伽训练的精神准备,它提高人的道德水平;肉体净化法和体位法使纳弟得到净化,锻炼松弛法和呼吸法能培育和控制普拉纳能量(体位法也能使普拉纳能量产生);自然的饮食法能净化身心;瞑想法能引导觉醒了的蛇力上升前进(见图16-1)。,图16-1 练习瑜伽的姿式之一说明:此图来源于张惠兰撰写的瑜
4、伽与气功冥想一书,瑜伽、气功与催眠的运用瑜伽与催眠的运用,三、瑜珈的流派瑜伽有不同的流派,哈泰瑜伽(Hatha yoga)属健身瑜伽,能防治疾病,长寿难老。赖耶瑜伽(Laya,yoga)注重保持整个人体的平衡和偕。禅那瑜伽(Dhyana yoga)。着重发挥意念的主导作用,调整和控制自己的思想意识。罗遮瑜伽(Raja yoga)则致力于心灵的开发,调动内在的智慧和功能。无论什么流派,其宗旨大同小异,都是为了在寂静心境下的专一思维,以达到身心和偕,在梵文的经典中有这样的记载:“瑜伽为了使人的灵魂达到最辉煌的境界,排除一切障碍,以驱除内心的不安”。表明瑜伽的真髓在于通过追求内心的平衡以达到身心和偕
5、。现在世界上大多数学习瑜伽的人们,实际上把瑜伽看作是通过呼吸、意念和姿势等训练,以达到保健强身的一整套自我身心的锻炼方法。,瑜伽、气功与催眠的运用瑜伽与催眠的运用,四、对瑜珈的医学试验 瑜咖的修行是一种独特的身体训练方法。据说瑜伽修行者能够表演出超人的身体机能,例如:他们能够根据自己的意志,随意改变脉搏次数,屏住呼吸长达好几个小时;好些天不吃不喝等等。印度乌台浦尔土邦医科学校的医生对瑜伽进行过一次位叫萨蒂雅穆尔蒂的瑜伽“活埋”了整整八个昼夜。试验的过程是这样进行的:先挖一个墓穴,不置任何食物,只放5公斤蒸馏水进去。据瑜伽说,这水不是为了饮用,而是为了湿润空气的。试验结束时,水还剩下一半。穴内温
6、度在摄氏24到33之间。经过八个昼夜之后,墓穴被打开,瑜伽仍然和一开始试验时的姿势一样地坐在那里,但全身处于木僵状态,对周围的变化反应迟钝。体温大大降低,只有34.8,而开始试验时是37.2。刚打开封土时,瑜伽全身剧烈颤抖,持续2小时后,体温才能恢复正常。在试验期间,瑜伽体重降低了4.5公斤,血糖有所上升。,瑜伽、气功与催眠的运用瑜伽与催眠的运用,在瑜伽接受试验的八昼夜期间,心电图一直观察着,只有几次很短的间断。心电图的记录是出人意料的:“活埋”2小时之后,心跳逐渐加快;第一天晚上达到每分钟250次。一直持续到第二天傍晚时,心电图突然出现了一条直线。在医学上,心电图出现直线意味着死亡。医生们全
7、面检查了仪器,证明一切正常,没有问题。“瑜伽死了!”惊恐的医生们决定立即停止试验,扒出瑜伽。但瑜伽的助手认为没有必要大惊小怪。他说:瑜伽还活着,只是心脏停止了跳动于是,试验接着进行下去。心电图继续描着一条直线。一直到第八天,在预定结束试验之前半小时,心电图又开始出现曲线,心跳记录是每分钟142次。,瑜伽、气功与催眠的运用瑜伽与催眠的运用,1961年,新德里的医生们观察了3个自称能够停止心跳的瑜伽练习者。观察结果证实瑜伽的脉搏、血压、心音都停止了,只有心电图呈现出正常的曲线。X线透视发现心脏直径变小了。这证明心脏由于体积微缩,活动已变得极其微弱。瑜伽练习者控制心脏活动的过程初探有两个瑜伽练习者的
8、表演过程是:他们先深深地吸气,然后闭住气,用力扩张喉肌、胸肌和腹肌。医生们认为,这种方式可以急剧提高腹压,从而大大减少静脉血进入心脏的流量。从而使心室充血不是,心脏活动大大减弱,体积逐渐变小,以致从体表摸不到脉搏,量不出血压,也听不到心音了。瑜伽探取的方式是剧烈收缩胃部,把胃提到横膈以上。这种方式可以加强迷走神经的紧张程度,从而使心脏活动减弱。,瑜伽、气功与催眠的运用瑜伽与催眠的运用,美国有一位心理生理学者为了搞清瑜伽在训练过程中的心理生理变化,曾去印度作了实地调查研究。结果发现,瑜伽修行者的呼吸次数可以减少到每分钟4一5次(正常人呼吸次数为每分钟18一20次),当横膈膜大大下降,腹腔内压上升
9、时,X线照片显示出其心脏可以停止跳动。脉搏图象则表明,在停正呼吸时,胸腔内压上升,脉搏跳动可以停止数秒钟。,并且还观察到末梢血管的血液循环变得通畅,皮肤电阻减少(见图16-2)。,图16-2练习瑜伽者和正常人的呼吸、皮肤电阻脉搏的比较,瑜伽、气功与催眠的运用瑜伽与催眠的运用,以上瑜伽所表演的所有变化都是自律神经机能的变化,在正常情况下,人们即使想要有意识地加以改变也是根本无法做到的。五、瑜珈练习与身心统一 古代印度人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自然而然地懂得并利用了自我暗示的现象及其原理。所谓瑜伽修行法,主要就是运用自我暗示的方法,对肉体课以苛刻的大量训练,以求得内心精神的自由,达到心身一体的境界。瑜
10、伽采用自我暗示方法,能按自己的愿望进入持续的深度催眠状态。这时瑜伽的脑电图和正常人安静闭目时的脑电图变化基本相同。动物冬眠时或人类处在睡眠状态下有时可以看到一些特别的脑电图,但在瑜伽修行者则没有这种变化。,瑜伽、气功与催眠的运用瑜伽与催眠的运用,在修行过程中,从外部给予瑜伽以声音及疼痛的刺激,也没有使其脑电图发生新的变化。并且,瑜伽本人也没有察觉到那些来自外部的刺激。以上结果表明瑜伽已经达到了心身一体的境界,人体已经成为没有内外区别的统一体。在生理上,瑜伽的训练能使人任意改变他躯体某一部分组织的抵抗力,能使局部或全身处于麻木状态。此外,瑜伽还能发掘人的智力、记忆能力等方面的潜能。婆罗门教徒早在
11、几千年前就运用瑜伽,训练青年僧徒。经过训练的僧徒,能把整部吠陀经默记下来。吠陀经虽只四卷,但经文浩繁,仅第三卷即有单词193826个。瑜伽的训练告诉我们,在不受外界干扰的情况下,实现心身的统一以及自由地操纵肉体和精神是有可能的。瑜伽修行法的本质是自我暗示,因此瑜伽实际上就是一种古代的自我催眠法。,第十六章 瑜伽、气功与催眠的运用第二节 中国的禅定与催眠的运用,一、什么是禅定 禅坐(禅定)是佛教修行方法之一,“禅”是梵文Dhyan(禅那)的略称,“定”是其意义的旁译,故此名梵汉并举。顾名思义,佛教的禅定起源于印度古代的禅那瑜伽修行法,两者在本质上没有什么大的区别。在中国佛教派别中,有一派谓之“禅
12、宗”,以专门修练一禅定为主。禅定就是“安静而止息杂虑”的意思,通过静坐敛心,专注一境,久之达到身心“轻安”,观照“明净”,心身一体的境界,即成禅定。,瑜伽、气功与催眠的运用中国的禅定与催眠的运用,二、禅坐中的调身、调气、调心与身心统一 释迦牟尼在菩提树下进行暝想醒悟的姿势,即是标准的禅定姿势。禅定的具体方法包括调身,调息、调心这三个方面。选择一个安静的地方,臀下置一圆座垫,盘腿而坐,将左足放在右腿上,右足放在左腿上。挺直上身,下颌稍稍内收,两手交互放在脐下部位。两目微张,似开非开,视线落在眼前一米左右的地方,此谓之调身。然后以鼻呼吸为原则,安静地、慢慢地进行反复呼吸,一般常采用丹田呼吸法,即以
13、腹式呼吸代替胸式呼吸,将吸入之气用意念送至丹田部位,再予以排出。还可以用数息的方法帮助调整呼吸而达到入静。此谓之调息(见图16-3)。,瑜伽、气功与催眠的运用中国的禅定与催眠的运用,在调息的过程中,排除杂念,心专一境,使内心平定安静下来,数息的目的即主要是通过将注意力集中于默数呼吸之中,杂念得以驱逐,从而易于进入精神统一的状态。此谓之调心。一般说来,调身,调息不过是手段和方法而已,调心才是禅定的真正目的所在。默坐专念,心境清静寂定到一定的程度后,便可进入“身心如一”的绝妙境界。,图16-3 中国禅定(禅坐)姿式之一,瑜伽、气功与催眠的运用中国的禅定与催眠的运用,在禅定过程中,尽管对外界的声音刺
14、激有所感知,但这些刺激并不能引起多余的联想。心中只有白色的东西或黑色的东西,渐渐地,黑白的界限变得愈来愈模糊,最后成为一色的幕雾。在这种背景下,会感觉到自己是一个肉体和心灵没有区别,融为一体的“真我”,从而醒悟到自己的本性,这便是“天地如一”、“身心如一”的“彻悟”境界。当然,要对“身心如一”作出具体详尽的描述是很困难的。正如禅宗所说:“才涉唇吻,便落意思”。若要达到真正的理解,只有靠自力本愿,靠长年累月坚持不懈的修练才能“作用见性”。不过,对佛僧禅定过程中脑电图的研究发现,当禅僧到达“身心如一”的境界时,脑电图上可以出现振幅较大,接近于大脑抑制时的波型,这种波型与瑜伽修行中及自我催眠训练中的
15、波型是基本相同的(见图16-4)。,瑜伽、气功与催眠的运用中国的禅定与催眠的运用,“天地如一”“身心如一”决不是一句空话,决不是一种普通的状态,这种状态是有其生理变化机制的,与自我催眠状态有着明显的一致之处。禅定与自律训练法比较而言,前者是宗教上的一种修行方法,而后者是一种医学上的精神疗法。除此之外,两者基本上是相通的,即都是自发进行的训练法;两者在训练过程中的脑电图变化是相似的,其目的都是为了保持身心平衡以增进健康。,图16-4 坐禅和自我催眠中的脑波(两者均显示典型的波),事实上,与瑜伽修行一样,禅定修行的基本原理也是运用自我暗示,通过制御肉体而达到制御心灵的目的。,瑜伽、气功与催眠的运用
16、气功与催眠的运用,一、中国气功气功的故乡在中国,古代称之为“导行”,大概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了。在历史上,医、儒、道、佛四家在气功方面互相渗透、互相影响,形成了不少流派。不论什么流派,一般可以分为静功、动功两大类。静功包括坐、卧、站等姿式,用“调息”、“意守”等方法,如放松功,内养功等。动功为柔和而有节奏的肢体活动和自我按摩,自我拍击等方法。此外还有动静相兼的功法。,静功和动功都有疏通经络、调和气血、锻炼身体、防病治病的功效。动功比较接近于体育锻炼,静功是中华气功中比较特殊的内容,瑜伽、气功与催眠的运用气功与催眠的运用,二、气功、瑜伽、禅定与自我催眠 静功与古代的瑜伽、禅定以及近代的自律训练
17、法有许多类似之处,基本上可以归类于自我催眠法,是自我催眠法的一种。不妨将静功与自我催眠法作一大体上的比较:在训练方法上,两者都讲究“调身”“调息”“调心”。即要求采取一定的姿势,全身放松,调整呼吸,运用意念活动(亦即自我暗示)排除杂念,所谓“以一念代万念”,达到入静(自我催眠)的状态。在意识状态上,当达到入静或催眠状态时,两者都是似睡非睡,介于觉醒与睡眠之间,大脑皮质处于抑制状态。都有“意识领域的狭窄”与“意识作用的淡化”等特征性现象。在主观感觉上,两者都会在身体某个局部甚或全身逐渐出现与自我暗示内容相适应的一些感觉变化。觉醒后都有一种身心轻快舒畅的感觉效应。,第十六章 瑜伽、气功与催眠的运用
18、第三节 气功与催眠的运用,在生理变化上,现代科学实验手段所能测知的脑电图、机体运动反射、血管反应和皮肤电反应、呼吸以及代谢机能等变化,在两者均有类似或相同之处。在客观效果上,两者均能通过心理,生理机能变化的原理,起到身心轻松,增强体质,防治疾病的作用。意念活动是一个心理学范畴的概念。在意念活动的作用下,可以使大脑皮质处于具有现实性的活动状态,出现类似真实情况下的反应。可见意念活动在本质上就是自我暗示。如同自我催眠离不开自我暗示一样,静功离不开意念活动,通过意念活动所产生的心理、生理机能变化,就是静功的本质所在。,瑜伽、气功与催眠的运用气功与催眠的运用,三、气功中意念与暗示和自我催眠静功中的意念
19、活动通常有两种形式:第一种是“守内”将注意力集中于体内某一部位。最常用的有“意守丹田”。根据休尔茨博士的研究结果,当一个人进入心身弛缓状态,(亦即入静或自我催眠状态)后,腹部产生温热感是身体最易出现的变化之一。由于腹部内藏许多脏器,该部温热的心理、生理机能变化必有助于增强脏腑功能而达到保健强身的作用。由此可见,古人练功强调并采用“意守丹田”的做法,乃是出于实践的经验,决不是无缘无故的。,瑜伽、气功与催眠的运用气功与催眠的运用,“以意领气”的意念活动用于意气功、运气功中开三关、通任督,练大、小周天之类,常与“意守丹田”结合在一起使用。至于从头到脚依次以有关“放松”的意念活动而进行的放松功,则基本
20、上与国外的松弛训练法没有什么两样了。第二种是“守外”注意力集中于体外某一情景,如联想风吹草动、碧海浩淼、星空月圆、随水荡漾等等。所联想的内容应该因需而取、依情而定。“守外”与“守内”的意念活动常结合在一起使用。在练功过程中所产生的“内气”,与其说是一种“幻觉”或“错觉”,不如说是在自我暗示作用下产生的、有其生理变化作为物质基础的身体感觉变化。一旦产生了“内气”,使得练功者信服不已,反过来又强化了自我暗示的作用,最终可使机体建立一种条件反射,以至只要稍作暗示或遇到与引起反射的有关条件,便可轻而易举地产生出“内气”。,瑜伽、气功与催眠的运用气功与催眠的运用,随着练功者“功力”的不断加强,这种情况的
21、出现机会也就愈多。“内气”的产生有难易早晚之分,程度有显微轻重之别,这除了与练功者的训练方法及其经验有关外,还与暗示感受性的个体差异有很大的关系。在练气功中,有一种“自发动功”的现象,也是自我暗示所引起的。练功者大多抱有健身或治病的目的,在练功之前,对此种气功必有所闻,进而必有所信。他们动了练功的念头,就说明他们开始相信此种功法的效力。这是由他者暗示走向自我暗示的第一步。在练功时;在教员的言语反复暗示下,心里也不断地默念“要发功,要发功,”不断地给自己施暗示,有意地使自己进入发功状态,于是渐渐进入催眠状态,如果周围已有人自发动功,也起到了暗示的作用。,瑜伽、气功与催眠的运用气功与催眠的运用,自
22、发动功的形式千姿百态。有的人在练功之前听说哪个部位有病,哪个部位的动作就比较多,于是心脏病者就按摩心前区,而肝病者就拍肝区“掏肝气”;肾脏病者就扭腰有的人平时气恼憋闷在心,没有发泄的场合和机会,在这种催眠状态下;情不自禁地喊叫哭闹,大声叹息,狂奔乱跳,卧地打滚,尽情地发泄心中的郁闷、苦恼和愤懑,从而减轻、抒发、排遣了压抑在内心的坏情绪。暗示性强的人更易出现自发动功。也许有人会问:在练功过程中并未运用自我暗示而体内仍会出现“内气”及“自发动功”,或者出现了一些与暗示内容不相适应的感觉、运动变化,这是什么道理呢?关于这个问题,也许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加以解释:,瑜伽、气功与催眠的运用气功与催眠的运用
23、,第一,在正常生理情况下,大脑每时每刻都在接受着来自身体的各种感觉,只不过这些感觉不是到达唤起本人意识的程度罢了。但进入气功入静状态(催眠状态)后,精神意识对外界漠不关心,高度集中于自已身体内的某个部位,这时来自身体的部分感觉便有可能经催眠状态的“放大作用”而被意识所感知。第二,如同已述,自我暗示按其有无主观目的来分,有有意识的和无意识的自我暗示。许多人是在书本或老师或其他练功者的指导下练习气功的,在练功之前即已从上述那儿知道了在练功的过程中会出现某些感觉、运动变化。书本、老师或其他练功者所介绍的这些知识和经验对练功者来说,实际上起着一种暗示的作用。这种暗示作为一种潜在的记忆被保存在大脑之中,
24、在练功过程中起到了无意识自我暗,瑜伽、气功与催眠的运用气功与催眠的运用,示的作用。因为练功者相信当练功到达一定的程度时,体内“理应”会发生某些感觉或运动变化的。第三,由于练功者大多抱着治病健身的目的,而练功中的某些感觉、运动变化出现与否又普遍地被看作为是否掌握气功及气功是否有效的重要标志,因此练功者常会不自觉地处于一种期待身体出现某些感觉及运动变化的心理状态。随着练功的深入展开精神统一的入静状态又使得暗示感受性大为提高。正是在这种期待,这种催眠状态中暗示感受性得到提高的前提下,一方面有助于使潜藏在大脑中的记忆与知识起到一种无意识自我暗示的作用,另方面也使身体容易受到一些不相关的无意识自我暗示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瑜伽 气功 催眠 运用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9534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