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中世纪欧洲戏剧.ppt
《第二章中世纪欧洲戏剧.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二章中世纪欧洲戏剧.ppt(2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二章 中世纪欧洲戏剧,了解欧洲的中世纪:在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这一事件标志着欧洲古代历史的终结。欧洲中古时代,连续了大约一千年。它从西罗马帝国灭亡开始到文艺复兴时代开始为止,但文艺复兴的起始时间有争议,有的历史学家以1453 年东罗马帝国的灭亡为分水岭,有的以1492年美洲新大陆的发现为分水岭,这个时间节点并无定论。我们现在通常是取其整数,干脆以500-1500年界定这个复杂多变的时代。简单的说,欧洲的中世纪大致是指5世纪末至15世纪的一千年的时间。这段时间是封建专制统治的形成和繁荣时期。其思想文化上的主要特征是天主教会的势力强大,基督教神学影响到包括文学、艺术、音乐在内的一切艺术
2、形式。可以说,中世纪将古代文明的辉煌成就一扫而光,基督教文化始终占据着统治地位,在戏剧文化领域也是如此。在这段时期,戏剧创作和演出都以宣传宗教观念和道德说教为基本内容。,从戏剧的发展来看,在(中世纪)这一千年可以分为三期:第一期(500-950年),戏剧性活动限于民间。它展现于由罗马传留下来的祭典仪式,艺人断续性的表演,以及民间戏剧性的游艺活动(如剑舞、走绳索,动物表演等类的杂耍)。第二期(950-1250年),宗教戏剧从基督教的仪式中诞生,逐渐在各地修道院和教堂之内演出,发展成遍及西欧的戏剧活动。其地域之广,观众之多,俱属空前。在12世纪中,随着时局的安定繁荣,世俗戏剧也从民俗娱乐活动中萌芽
3、生长。第三期(1250-1500年),宗教与世俗戏剧绝大多数在教堂之外演出,内容更为丰富,技术更为进步。此时古典希腊、罗马戏剧大量为人发现、翻译、模仿,进而与中世纪戏剧交汇,再加入新时代的精神与各地方的特色,结果形成了文艺复兴的戏剧。,从戏剧发展的这三个时期,我们可以简单的归纳几个意思:中世纪的欧洲演剧起始于10世纪,衰落于16世纪。它没有古希腊戏剧的“悲剧”和“喜剧”之分,常常是在严肃的演剧中穿插谐谑的片段,而在轻松的演剧中加入严肃的说教,相继出现了神秘剧、奇迹剧和道德剧等宗教演剧(稍后会着重介绍)。宗教演剧逐渐形成一种规模,参加者由开始的牧师逐渐扩大到地方官员、律师以及城市中的民众、商人等
4、阶层。每逢宗教的盛典、国王即位纪念日或者赈灾,都有举行盛大的演出活动。舞台也由教堂扩展到教堂外,由固定地点到移动演出,由搭建临时看棚到建造剧场。16世纪人文主义旗帜下的以仰慕并模仿古代希腊、罗马文化,反对中世纪的宗教统治和禁欲主义的运动席卷了整个欧洲,欧洲演剧开始了新的旅途,而宗教剧也随之衰亡。下面我们具体来看中世纪欧洲的戏剧:,一、仪式剧的诞生与发展:从第二、三世纪以来,教会人士即可分为入世和出世两大类。前者积极参与传道与世俗事务,工作重点在城市,中心是教堂或大教堂,领袖是主教。后者则奉行清规戒律,追求个人灵性的超升,生活中心是修道院,地点最初多在埃及等偏远地区,稍后在欧洲也有,早期最有名的
5、是圣本笃修道院,它于520年前后建立在意大利南部,后来在很多地方又建立了分会。宗教剧就是在这个教派首先出现,又因派内各地修道院联系密切,这种新兴的戏剧方式也就传播德国和西班牙等等地区。修道院既以灵修为主,仪式频繁,在十世纪中,一天就有八次,称为“时课”(Hours service)。这些“时课”的内容,随着教会的行事历每天更换,但是无论如何更换,唱圣诗和颂歌总占重要成分。这些对唱的圣诗颂歌如何配合不同的节日祭典,在第六世纪时由教宗作了统一的规定。在第九世纪时,由于对唱部分的音乐变得更为复杂,于是在音符之下加上了文字以便帮助记忆。最初只涉及“阿勒路亚”,因为“阿勒路亚”的尾音起伏变化又多又长,于
6、是为这个尾音配上了文字。这段文字,称为“插段”,意思是规定仪式之外插进去的一段。在 950 年左右复活节的弥撒中,出现了下面的插段:,天 使:基督徒们,你们在墓里找谁?玛丽们:天神啊!我们来找 那撒勒的耶稣,他被钉死在十字架上。天 使:他不在这里。像他所预言的一样,他已升起。去吧,宣布他已从墓中升起。这个“墓里找谁”的“插段”究竟由何人写于何时何地,我们并不清楚。但是现在仍然保存着 400 个左右的不同版本,它们来自西欧各地,写出时间早晚相差很大,可见当时非常流行,盛况空前。这个“插段”,最初可能只是对唱,并未演出,但是它有人物、有对话,有故事,戏剧的要素实已完全具备。插段如何变成演出,我们不
7、能确知,但是在 965-975 年之间,英国的一位主教艾瑟渥德颁发了一本修道院公约,其中对“你们找谁”插段的表演动作,以及表演者应着的服装都作了非常详细的规定,例如:“四个兄弟身穿斗篷式长袍,带着棕榈树枝,看起来像似找寻耶稣的妇女。”在这个规定里,表演者需要穿着斗篷式的长袍,还要带着棕榈树枝,表演者还要做寻找的动作。这些规定都非常的详细。,这个记载也足以证明在十世纪结束之前,教堂演戏已经开始。天主教自兴起以来,先后已经懂得如何使用音乐、绘画、雕刻、建筑等等艺术来宣扬教义,让那些目不识丁的信徒了解教义、坚定信仰;现在它要运用更复杂、更生动的戏剧艺术为它服务。演出一旦开始,不难再加上新的“插段”演
8、出,例如在十一世纪,就有有关耶稣复活的有一个“插段”:牧人们,你们在马槽中找谁?说吧!找圣婴救主基督,根据天使的传话,祂在襁褓之中。孩子和祂母亲就在这里。先知以赛亚早就预言:“看吧,童贞女将怀孕生子。”现在你们前去,说祂已经诞生。阿勒路亚,阿勒路亚!现在我们真的知道基督已经诞生人间。让我们响应先知,为祂歌唱。(阿勒路亚,意思就是感谢主之类,赞美神的意思。),“插段”既是规定仪式之外插进去的一段这段完毕之后还要回到原来规定的仪式。例如“你们找谁”完毕之后扮演天使和玛丽(妇女)的神职人员便转身面对参与弥撒的教众,一起颂唱圣歌,回到规定的程序。但是插段不断增加累积之后,集合这些插段演出就形成了一个新
9、的剧种,脱离仪式,独立存在。这个剧种称为:仪式剧。为什么称为“仪式剧”?顾名思义,因为它是从教会的仪式(liturgy)中蜕变而成。仪式剧的特色是:故事都来自圣经,演员绝大多数都是教会的神职人员,演出地点在教堂之内,观众极可能只限于教会神职人员,诗行都用教会的语言拉丁文写成,诗行大部分非唱即诵,并有不同乐器伴奏。仪式剧等于是当时的音乐剧。配合着一年到头循环不断的的仪式,新编的剧本逐渐出现,而且内容与形式都时有创造性的突破。代表作:12世纪中叶出现的亚当神秘剧。亚当神秘剧从亚当、夏娃的堕落开始,中间提到耶稣将要降世的预言,结束时一群魔鬼将众人赶入地狱。剧中文字,歌、颂部分用拉丁文,说话部分则用当
10、时的英文口语。演出地点极可能不在教堂之内,而在它的庭院。剧本中附有详细的舞台指示,其中一部分如下:,天堂要置于一个相当高的地方,有幕幔及丝布围绕,高度能让观众看到天堂中人物双肩以上部分。此处要有香花绿叶,也要有不同树木,上面果实累累,以致这里看起来是个非常令人愉快的地方。然后上帝救世主出现,身穿白袍,亚当、夏娃站在祂的前面。亚当穿长达膝盖的白外衣,但夏娃则着白色女装,配白色丝巾。他们站在上帝之前但亚当比较接近,面色安祥,夏娃则垂首。亚当要有良好训练,回答时要不疾不徐任何人提到天堂之时,都要望它并且用手指出。显然地,这个“仪式剧”已经有了新的发展:它的“情节”比较复杂,“布景”和“服装”比较考究
11、,“语言”中参杂了方言。仪式剧的上演:仪式剧演出的地方,起先可能只有修道院,演出只是“时课”的一部分,时间可能早到凌晨四点钟,参与的演员和观众都是教会的人员。十二世纪初期前后,随着西欧经济的复苏,通商发达和城市兴起,各地有了教堂或大教堂后,演出才逐渐传开,一般的信徒才能方便参与。无论是在修道院或教堂,演出的地点都在宗教仪式举行的大厅,演出时厅中设立起“景观站”(mansions)和供表演用的“表演区”(the platea,or place)两个部分。,教堂支撑大厅的柱子又大又多。在演出前,根据剧情需要,在支柱旁设立一个或多个“景观站”。每个景观站代表一个场所,像埋葬耶稣的坟冢、最后晚餐的餐厅
12、、囚禁丹尼耳的狮笼等等。大厅最神圣的地方当然是祭坛和上面的十字架。以方向说,面对它们的左边是天堂,右边是地狱。以距离说愈接近神坛的景观站,性质愈高贵净洁,愈远的愈多罪恶污秽。景观站可繁可简,可大可小,可以讲究,也可以不必。要点是景观站能够提供故事的背景,帮助观众了解剧情。它也可以放置演出所需的道具和剧装。这些景观站在演出中并不更换,它们从开始到结束,同时并存。演出时,剧中人物从适当的景观站开始,但是景观站之内的空间不够,于是就利用站前称为“表演区”的地方。就这样,演出都是从一个特定的景观站开始,然后进到在这个共享的区域内继续进行。景观站和表演区除了设在地面之外,还可能向上向下延伸。教堂的大厅中
13、往往有高出地面,供唱诗班演唱使用的平台。戏剧演出时,这个地方可以改装成为天堂或其它高处。大厅的地板之下,往往设有地窟,它在演出时也可以用作地狱或其它的低处。,二、宗教戏剧的继续演变,中世纪进入晚期以后,许多现代我们熟知的现象和制度开始出现,逐渐形成,终于在1350年代前后形成一个新的纪元。从1,000年开始,欧洲财富及人口开始上升,西欧尤其领先其它地区。与此同时,在原来星罗棋布的乡村之间,出现了越来越多的都市。在这个时期盛行了几个世纪的封建制度由动摇而崩溃,庄园式的自给自足,或以物易物,变成通商往来,以货币作为媒介。在这种潮流下,社会上需要新的知识,新的人才。大学出现了,成为新的文化中心;它们
14、学习的内容原来偏重神学,后来逐渐注重哲学、法律、医学,并且学以致用,出现了相关的新兴行业,如商人、律师及银行家等等。语言方面,拉丁文仍然是学者们沟通的重要工具,但文学、艺术、商业和技术各方面却越来越流行使用各地的方言,方言中传播比较广远的一种,最后就成为那个地区的普通话,或一个国家的国语。普通话的形成,为拉丁文的宗教剧转型,提供了语言的基础。戏剧永远是时代的缩影,中世纪的戏剧也不例外,只是它们都是地方性的活动,并没有一个中心。从1250年前后戏剧的演出就开始逐渐移出教堂,在户外上演。上演的时间也不必配合教会的节日,而取决于各地的情况,其中气候是重要因素。演员也不再是神职人员,而是一般民众。,使
15、用的语言以各地方言为主,拉丁文成为陪衬,正因为如此,渐渐说的部分多过唱的部分,使原来的“音乐剧”(仪式剧)变得更像“话剧”。有了这些基本变化仪式剧原有的特色丧失殆尽,以前的名称便不再适用。但这并不意味戏剧已经独立于教会。事实恰恰相反,所有宗教性的戏剧,无论是编写或是演出,一直接受教会的鼓励、监督与指导。通过以上的了解,我们简单的回顾并比较一下仪式剧与宗教剧:仪式剧:从教会的仪式中蜕变而成。故事内容:都来自圣经 演 员:教会的神职人员 演出地点:在教堂之内 观 众:只限于教会神职人员,诗 行:拉丁文写成,诗行大部分非唱即诵,并有不同乐器伴奏。宗教剧:故事内容:除了圣经,以及圣经以外的故事 演 员
16、:一般的民众 演出地点:户外(移出教堂,在教堂之外)观 众:由牧师逐渐扩大到地方官员、律师以及城市中的民众 诗 行:以地方方言为主,说的部分多于唱的部分,更像“话剧”。,在这里,我们可以分析,仪式剧搬出教堂的原因很多,大致而言有两个。第一是演出的剧本规模越来越大,参与演出的人员和观众愈来愈多,以致教堂内容纳不下。第二是演出的神职人员严重破坏了教规,以致他们的上司禁止他们参与。,宗教剧的分类:戏剧移到教堂之外演出以来,新的宗教剧本不断在西欧各地产生,而且数目越来越多。这些剧本,往往本身都有个标签,如“神秘剧”、“耶酥受难剧”、“圣徒剧”、“奇迹剧”等。有很长一段时间,历史学家们企图将这些标签予以
17、确切的定义,清楚划分,以便探讨各类的特质。但是这些宗教剧数量实在太多,以致界线难以严格划分。在明知难以完全划分清楚之中,我们还是要对几个与宗教有关的重要剧类来界定一下,希望能够藉以掌握到整个发展的动向:(一)神秘剧(mystery play),“神秘”Mystery这个英文字,可能沿自法文,它在中世纪中有“买卖”或“手艺”的意义,引申为各行各业,以及他们的职业工会,后来由它们负责演出的戏剧就称为“神秘剧”。换句话说,这个标签的着眼点是演出的单位,不是戏剧的内容。在英国,这些戏剧的题材都来自圣经;在法国、中欧和西班牙,神秘剧的题材除圣经外,还有耶稣和圣徒故事,也就是说与另外两个剧种重迭。英国的神
18、秘剧可能在 12世纪就已出现但是因为后世不断修改更换以致现在保存最早的都成于 14世纪。神秘剧在 15世纪遍及全国,至少有 125个城镇都有演出记录,其中四个城镇的剧本,现在还保存的相当完整。这四组中每一组剧集常被称为“连环剧组”(cycles)。它就像一个电视连续剧,每个单元剧均以英文诗体写成,讲述一个故事,长度从几十行到四、五百行不等。这些单元剧中,最有名的一部大家公认是第二个牧羊人剧(The Second Shepherds Play),它以耶稣诞生为背景。整体看来,英国每个“连环剧组”呈现的是全人类从无到有、从被圣宠到永生或永罚的历程。因为内容辽阔所以有人形容“连环剧组”为“宇宙剧”。
19、,神秘剧的代表:第二个牧羊人剧,第一个牧羊人剧写于12世纪,第二个牧羊人剧根据第一个牧羊人剧改写而成,成于15世纪后半叶。它是威克斐连续剧中的第13部。全剧有754 行,每九行合成一节,共84节(第30节只有七行),每节除每行行尾押韵外,前四行的中间还有一字押韵。本剧结构的整齐与文字的经营,在中世纪的戏剧中非常少见,也是它流传遐迩的原因之一。情节方面,第节到21节都在天寒地冻的旷野,三个牧羊人次第入场,各有抱怨。然后声名狼藉的麦克进入,虽然牧人疑虑防范,迫他共眠,但麦克仍然趁他们鼾睡之际偷得肥羊一只,回家交给妻子吉儿,吉儿预料羊主会来搜寻,就把羊伪装她的新生婴儿,放进摇篮盖住,然后叫麦克匆忙赶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二 中世纪 欧洲 戏剧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9520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