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崔允.ppt
《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崔允.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崔允.ppt(4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崔允漷 教授/博导华东师大课程与教学研究所所长教育部课程研究华东师大中心副主任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专家组成员全国课程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2009 by Cuiyunhuo,教研员研修品牌报告之一,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迷思,宁活不死,越活越好;从“一讲到底”走向“一问到底”;从“唱独角戏”走向“低龄化语言游戏”家常课与表演课;一堂公开课要磨课六七次“新课程的语文课最好上得像语文课才叫新语文课。”记住“熟能生巧”,而不知“熟能生厌,熟能生笨”只有模仿秀,少有原创秀,让我们一起思考,有了课程标准,应该怎样教学?什么是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按好课标准上课,还是公开课的好课模式上课?何
2、为“用教材教”?依据是什么?教师怎样撰写学期课程纲要?教师怎样撰写基于课程标准的教案?,报告内容,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基于课程标准的课程纲要基于课程标准的教案,一、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教学的三种取向课程标准与教学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程序,(一)教学的三种取向,基于教师个人经验的教学教师所能教给学生的只有自我。(王尚文,2007)基于教科书的教学教科书是教材的权威,是教学方案的心脏;没有教科书就没有学校,应该教什么?如何教?几乎完全取决于教科书。(Chambliss&Calfee,1999)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课程标准与教学、评价的关系,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与评价,课程标准 教材 评
3、价 课程教学设计(纲要与教案)课堂教学 学生学习,像专家一样思考标准、教材、教学与评价的一致性问题,(四)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程序,(1)明确学习结果/内容标准,即“如何分解标准的相关内容使之更加具体、清晰?”(2)选择评价任务/确定标准,即“证明学生达到应知和能做的最好途径是什么?”(3)选择内容与设计教学,即“怎样组织内容、单元或课程资源才能帮助学生在完成评价任务时表现突出?”“什么方法和策略才能最好地促进学生的学习?”(4)实施教学与评价,即“如何获得学生应知和能做的表现证据?”(5)检验/修正整个过程,即“是否需要补充教学?补充什么?”,不是什么,是什么?,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不是要求所有
4、教师教学标准化一种具体的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和课程标准的简单对应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是学习结果/教学目标源于课程标准评价设计先于教学设计(用教材教;为考而教)指向学生学习结果的质量(不仅仅是分数)标准、教学、评价必须具有一致性,二、基于课程标准的课程纲要,课程纲要及其意义如何确定与叙写目标如何基于课程标准改进内容,(一)何为课程纲要?,以纲要的形式呈现某门/种课程的各种课程元素(即目标、内容、实施与评价)。,为什么说教学进度表不是课程纲要?因为只见进度,不见教学;只见课文,不见课程;只见教师,不见学生。,课程纲要的意义,有利于教师整体把握某门课程的内容与要求;有利于教师审视满足课程实施的所有条件;有
5、利于学生明确某门课程的目标与内容框架;有利于学校开展课程审议与管理。,作为一份课程合同作为一份认知地图作为一份课程计划作为一种交流工具,课程纲要:常用格式,一般项目:学校名称;科目名称;开发教师;课程类型;课时;日期。课程元素:课程目标:4-6点;全面而具体;陈述格式课程内容:知识与活动;选择与组织等课程实施:学习方式与活动安排;资源利用课程评价:学习评价;教学评价;方案评价;主体多元;过程与结果评价所需条件:需要学校提供什么样的条件,课程纲要:基于标准的格式,一般项目:学校名称;科目名称;开发教师;课程类型;课时;日期。课程元素:学习目标:4-6点;全面而具体;陈述格式评价任务:试题或表现性
6、任务学习活动:如何安排让学生有更好的学习表现所需条件:需要学校提供什么样的条件,(二)如何确定和叙写目标?,路径之一:学科课程标准+学生研究路径之二:学生研究+社会生活需求+学科专家建议,如何确定?,教育目的,课程目标(学科总目标学段目标学期目标),教学目标(单元/课时),如何分解课程标准?,第一步,寻找关键词。从一条课程标准中找出行为动词和这些动词所指向的核心概念(名词),或修饰它们的形容词、副词等修饰词和规定性条件,作为关键词,并予以分类。第二步,扩展或剖析关键词。将上述关键词予以扩展或剖析。扩展可采用概念认知图展开、词汇意义展开、理论概念展开、或教师经验展开等方式,教师可自行决定最佳的方
7、式。如说出、分析、比较等第三步,形成剖析图。将上述从关键词中分解出来的概念根据某种逻辑绘制成剖析图,以便于清晰地对应具体的学生。第四步,写出学习目标。依据重点组合以及目标陈述的规范,叙写明确的学习目标。,例:说明细胞的分化;练习各种平衡动作,课程标准与学习目标的对应关系,分解:准确确定学生(1)应知(概念)重要的名词;(2)应会(技能)动词;(3)通过特定的情景或主题(选择学习活动),课程标准与学习目标的对应关系,学习目标是指预期学习者通过一段时间学习后的结果/行为变化,也是完成某项学习任务后应达到的质量标准,它决定了教学活动的方向,并确定了教学评价的依据。,叙写,内涵,学习目标的叙写,可观察
8、、可测量的具体行为,影响学习结果的特定限制或范围等。主要有辅助手段或工具、提供信息或提示、时间的限制、完成行为的情景等。,学生对目标所达到的最低表现水准。用以评量学习表现或学习结果所达到的程度。,是学习者不是教师,行为主体,行为动词,行为条件,行为程度,课程目标叙写案例,课程名称:电子小制作课程目标: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培养学生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问题在哪里?,正确的废话!,目标的误用问题,以“目的”代替“目标”。如“使学生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含糊其词,难以评价。如“培养学生革命的大无畏精神”或“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行为主体是教师,而不是学生。如“使学生树立
9、观点”,课程标准中目标的描述,结果性目标 1、知识 了解说出、背诵、辨认、列举、复述等 理解解释、说明、归纳、概述、推断、整理等 应用设计、辩护、撰写、检验、计划、推广等 2、技能 模仿模拟、再现、例证、临摹、扩(缩)写等 独立操作完成、制定、解决、绘制、尝试等 迁移联系、转换、灵活运用、举一反三等 体验性目标 经历(感受)参与、寻找、交流、分享、访问、考察等 反映(认同)遵守、接受、欣赏、关注、拒绝、摈弃等 领悟(内化)形成、具有、树立、热爱、坚持、追求等,表现性目标 复制水平从事、做、说、表演、模仿、展示、复述等 创作水平设计、制作、描绘、编织、扮演、创作等,关于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关于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基于 课程标准 教学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9519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