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训第二期-审计工作底.ppt
《培训第二期-审计工作底.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培训第二期-审计工作底.ppt(4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利安达会计师事务所深圳分所培训教材之审计工作底稿,一、为什么要按风险导向型审计进行审计工作1、中国注册会计师走向世界的需要。中国需从会计和审计都与国际接轨2、传统的审计方法存在重大的缺陷,风险导向型审计能解决传统审计方法的部分缺陷。3、传统审计方法解决不了中字头大型企业的审计要求。4、新的中国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的要求。,二、利安达深圳分所2008年度审计工作底稿的总体要求。2008年所有大型企业(含上市公司以及正在准备申报的IPO企业)都需要按照风险导向型审计开展工作,工作底稿必须符合中国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的要求。2008年的审计工作不但要使审计风险降到最低,而且工作底稿必须能经得起行业主管部
2、门的检查。,三、本次学习活动要实现的目标 1、树立风险导向型审计的观念 2、基本熟悉风险导向型审计的方法 3、通过学习后,各项目组的审计工作底稿符合要求 4、通过学习后,各项目组懂得在增加审计风险的前提下,如果提高审计效率。,三、风险导向型审计的工作底稿构成(当期档案和永久性档案)1、当期档案 1)初步业务活动工作底稿 2)风险评估工作底稿 3)进一步审计程序工作底稿 A、内部控制测试工作底稿 B、实质性程序工作底稿 3)其他项目工作底稿 4)业务完成阶段底稿,2、永久性档案 包含:审计项目管理、公司历史严格及法律资料、组织结构、主要业务与技术资料、关联方资料、财务管理制度、重要经济合同或者协
3、议、重要事务资产的产权证明、政府机构和监管部门相关资料、中介机构报告、会议纪要等。永久性工作底稿各项目的具体构成详见财务报表审计工作底稿编制指南中的永久性当案清单。,四、初步业务工作底稿的编制 1)构成:业务承接评价表(首次接受委托的新业务);业务保持评价表(老客户延续审计);业务约定书。2)编制:业务承接评价表的编制 业务保持评价表的编制 业务约定书的编制(该项内容一般不需要项目组自行编制,但是需要注意日期,即业务约定书的日期不应早于业务承接或保持评价表的日期),五、风险评估工作底稿的编制 1)构成A、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不包括内部控制)B、了解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又分2个层次进行了解:
4、a在被审计单位整体层面了解和评价内部控制;b在被审计单位业务流程层面了解和评价内部控制。从一下6个方面进行了解。,在被审计单位业务流程层面了解和评价的6个方面采购与付款循环 薪金与人事循环 生产和仓储循环 销售与收款循环 筹资与投资循环 固定资产循环,六、项目组讨论纪要风险评估讨论内容 1、被审计单位的总体情况和报告要求 2、对于连续审计业务,总结上年审计工作情况以识别重要问题 3、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发生的重大变化 4、财务报表容易发生错报的领域及发错报的方式 5、重要审计事项和风险领域 6、发生舞弊导致的重大错报风险的可能性 7、重要型水平的设定和总体审计策略等,七、风险评估结果汇总表由四张
5、表格组成 1、识别重大风险错报风险汇总表 2、财务报表层次风险应对方案表 3、特别风险结果汇总及应对措施表 4、对重要账户和交易采取的进一步审计程序(计划矩阵),八、总体审计策略内容 1、审计范围 2、审计业务时间安排 3、影响审计业务的重要因素 4、人员安排 5、对专家或有关人士的利用(如有),九、控制测试工作底稿 1、采购与付款循环 2、薪金与人事循环 3、生产和仓储循环 4、销售与收款循环 5、筹资与投资循环 6、固定资产循环 注:该部分底稿由控制测试汇总表、控制测试程序表以及控制测试记录过程三部分构成。其中:,控制测试三张底稿记录的内容 1、控制测试汇总表:汇总对本循环内部控制运行有效
6、性进行测试的主要内容和结论 2、控制测试程序表:记录控制测试程序 3、记录控制测试过程,十、实质性程序工作底稿 1、每个项目必须有的工作底稿:审定表;有期初余额、本期方发生额和期末余额的明细表(需结合总所的要求)2、每个项目的分析性程序(新执业准则的特点)3、每个项目揭示风险后,满足附注的要求即可,十、其他项目工作底稿舞弊风险评估与应付 一)准则相关规定:审计准则第1141号财务报表审计中对舞弊的考虑规定:“舞弊是一个宽泛的法律概念,但本准则并不要求注册会计师对舞弊是否已经发生作出法律意义上的判定,只要求关注导致财务报表发生重大错报的舞弊。”同时准则规定:1、防止或发现舞弊是被审计单位治理层和
7、管理层的责任。2、治理层有责任监督管理层建立和维护内部控制。3、管理层有责任在治理层的监督下建立良好的控制环境,维护有关政策和程序,以保证有序和有效地开展业务活动,包括制定和维护与财务报告可靠性相关的控制,并对可能导致财务报表发生重大错报的风险实施管理。,4、注册会计师有责任按照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以下简称审计准则)的规定实施审计工作,获取财务报表在整体上不存在重大错报的合理保证,无论该错报是由于舞弊还是错误导致。5注册会计师应当在整个审计过程中保持职业怀疑态度,考虑管理层凌驾于控制之上的可能性,并应当意识到,可以有效发现错误的审计程序未必适用于发现舞弊导致的重大错报。,6、审计工作通常不
8、涉及鉴定文件记录的真伪,注册会计师也不是鉴定文件记录真伪的专家,而且可能无法发现文件记录中某些条款已发生变动。但在审计过程中,注册会计师应当考虑作为审计证据的信息的可靠性,并考虑与生成和维护这些信息相关的控制的有效性。除非存在相反的理由,注册会计师通常认为文件记录是真品。但如果在审计过程中识别出的情况使其认为文件记录可能是伪造的或文件记录中的某些条款已发生变动,注册会计师应当作出进一步调查,包括直接向第三方询证,或考虑利用专家的工作以评价文件记录的真伪。,7、项目组应当讨论由于舞弊导致财务报表发生重大错报的可能性。二)底稿构成:1、舞弊风险评估与应付(相当于汇总表)2、项目组讨论纪要 3、就舞
9、弊风险咨询管理层和其他人员记录 4、考虑舞弊风险因素的记录 A、考虑与对财务信息做出虚假报告相关的舞弊风险因素 B、考虑与侵占与财产相关的舞弊风险因素 5、考虑异常关系或偏离预期关系的记录 6、考虑其他信息的记录,十一、其他项目工作底稿对被审计单位违法行为的考虑 一)准则相关内容 1、对应的审计准则第1142号财务报表审计中对法律法规的考虑:“在设计和实施审计程序以及评价和报告审计结果时,注册会计师应当充分关注被审计单位违反法规行为可能对财务报表产生重大影响。”2、第十七条 除实施本准则第十五条和第十六条规定的审计程序以外,注册会计师不需对被审计单位遵守法律法规情况实施其他审计程序,因为实施其
10、他审计程序超出了财务报表的审计范围。准则第15条和第16条的规定,1142号准则第15号和16号的规定:第十五条 在获得总体了解后,注册会计师应当实施下列进一步审计程序,以有助于识别被审计单位在编制财务报表时应当考虑的违反法规行为:(一)向管理层询问被审计单位是否遵守了适用于被审计单位及其行业的法律法规;(二)检查被审计单位与许可证颁发机构或监管机构的往来函件。第十六条 对影响财务报表重大金额和披露的法律法规,注册会计师应当获取被审计单位遵守这些法律法规的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注册会计师应当充分了解这些法律法规及其变化,以便在审计财务报表相关认定时考虑这些法律法规。,二)工作底稿的构成 对被审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培训 第二 审计工作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9514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