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构造分析的力学基础.ppt
《地质构造分析的力学基础.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质构造分析的力学基础.ppt(5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2023/9/7,1,第三章 地质构造分析的力学基础(一),第一节 应力 一、应力概念 二、主应力、主应力面和主应力轴第二节 应力状态分析一、单轴应力状态分析 二、双轴应力状态的二维分析*三、应力状态的三维分析 四、应力集中第三节 构造应力场(一)、利用共轭(剪)节理测定1、2、3方位(二)、利用构造缝合线测定1方位*(三)、利用张节理测定3方位,2023/9/7,2,第一节 应力,一、应力概念(一)外力、内力和应力 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这种作用主要表现为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包括改变物体的形状、大小、位置和运动速度等等。力对于物体的效应决定于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三个因素,通称为力的三要素。
2、把力的大小和方向同时加以考虑的量称为矢量,故力可以合成和分解。,2023/9/7,3,对于一个物体来说,另一个物体施加于该物体的力称为外力。根据力的分布情况,外力可分为面力和体力两种:面力是通过接触面传递的,它只作用在物体表面上;体力是物体内部每一个质点受到的外力作用,它的大小与质量成正比,不是通过接触传递而是间隔一定距离相互作用的,如重力、惯性力等。,2023/9/7,4,内力是指同一物体内部各部分之间的相互作用力。由于物体是由无数质点所组成,它们在未受外力作用时,其内部各质点间就已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内力,它使各质点处于相对平衡状态,并使物体保持一定的形状,这种力称为物体固有的内力或自然状态的
3、粒子力。,2023/9/7,5,外力与内力是一对相对的概念,当研究范围扩大或缩小时,外力可以变为内力,内力可以变为外力。例如,当考察一个岩体内的某个矿物颗粒的受力时,周围颗粒对该颗粒的作用力是外力;当研究对象是该岩体时,周围颗粒与该颗粒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变成了内力,而围岩对岩体的作用力是外力;当研究的对象扩展到该岩体所在板块时,围岩与该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又变成了内力,而相邻板块对该板块的作用力是外力。,2023/9/7,6,当物体受到外力作用时,其内部各质点间平衡状态就发生变化,它们相互作用的内力也随之发生改变,直到达到一个新的平衡为止。这种内力的改变量称为附加内力或派生粒子力。在内力均匀分布
4、的情况下作用于单位面积上的附加内力称为应力,地球内部单位面积上的附加内力称为地应力。,2023/9/7,7,在内力不均匀分布时,可取极限求之:,P,M,A,N,T,图3-1截面微分面积上的内力,(3-2),2023/9/7,8,(二)正应力()和剪应力()截面上的应力是矢量,可以合成或分解。如图3-2中的P就可以分解成两个分量,其一垂直于截面n,以表示,另一个与截面相切,以表示。前者称过m点n截面上的正应力,后者称过m点n截面上的剪应力。,n,m,p,图3-2 截面上一点的应力,2023/9/7,9,合应力的法向分量称为正应力(),也称直应力,地质学中以正值(0)表示挤压力,以负值(0)表示拉
5、张力;切向分量称为剪应力(),当其有使物体反时钟转动的趋势时取正值,有顺时针转动趋势时取负值。,2023/9/7,10,应力单位及其换算,应力的国际单位为帕斯卡(Pascal),简称帕(Pa),即N/m2。其他应力单位换算成帕时可采用表3-1。,表3-1常见应力单位换算成帕的系数表,2023/9/7,11,二、一点的应力状态 为了分析物体内某一点的应力状态,可以设想有一个平衡力系作用于一个代表该点的无限小立方体上(图3-3),其三个边分别平行于直角坐标系的三根轴X、Y、Z,作用于每个面上应力F均可分解为一个正应力和一个剪应力,剪应力又可分解为分别平行于两个坐标方向的两个分量。这样,在立方体各面
6、上合计有九个分量:,2023/9/7,12,x,xy,xz(位于与X轴垂直的平面上)y,yx,yz(位于与Y轴垂直的平面上)z,zx,zy(位于与Z轴垂直的平面上)(上述各应力的下标的第一个宇母表示与应力作用面的法线平行的坐标轴,第二个字母表示与应力分量平行的坐标轴,因此上式左行也可分别记为xx、yy、zz)。考虑到立方体绕X、Y、Z轴的力矩平衡,即没有旋转,必须要求xy-yx,yz-zy,,xz-zx,这样,只须标定六个分量就可以确定该点的应力状态了。,2023/9/7,13,三、主应力、主应力面与主应力轴,弹性力学证明,当物体受力处于平衡状态下,通过物体内任意点,总可以取到这样的单元体,在
7、其相互垂直的三个面上除了正应力外,剪应力均为零。这三个面上正应力就称为主应力,主应力作用的的面称主应力面或主平面,主应力作用方向线称主应力轴,即主应力面的法线。,2,1,3,1,2,3,图3-3 作用于单元体的三个主应力,Z,Y,2023/9/7,14,三个主应力一般不相等,有最大主应力(1)、中间主应力(2)、最小主应力(3)之分,最大主应力与最小主应力之差(13)称应力差或差(异)应力。若一个主应力不等于零,另二个主应力等于零,为单轴应力状态;10者为单轴挤压,3 0者为单轴拉伸 若二个主应力不等于零,另一个主应力等于零,为双轴应力状态;其中2=0则为平面应力状态。三个主应力均不等于零,为
8、三轴应力状态;若三个主应力相等,即1=2=30,称均 压,即静水压力,,2023/9/7,15,第二节 应力状态分析,一、单轴应力状态分析 设作用于物体的外力为P(图3-4a),在截面mk的内力P与左段平衡,即PP,垂直于作用力的截面mk上的主应力1为(图3-4b):,图3-4 单轴应力状态,2023/9/7,16,1=P/Ak 式中的Ak为mk的面积。截面mn与主平面的交角为,截面mn的合应力(图3-4d)为=P/A 式中A为mn的面积。设为合应力的正应力分量,为剪应力分量,它们与主应力1的关系可由下列运算求证,2023/9/7,17,(3-3)和(3-4)式就是在单向压缩情况下,弹性均匀变
9、形时,正应力、剪应力 和主应力1的关系式,并具有以下特点:(1)上述公式适用于挤压和拉伸,(2)由公式(3-3)看出,只是在张应力情况下为负号。1、当=0时,cos2=1,则=1;sin2=0,=0。所以在与挤压方向垂直的截面上正应力最大,与拉伸方向垂直的截面上正应力最小。与挤压或拉伸方向垂直的截面上无剪应力;2、当=45时,sin2=l,则=1/21,当大于或小于45,sin2l。所以,在与挤压或拉伸方向呈45交角的截面上剪应力最大。这种截面称为最大剪切面。3、当=90时,=0,=0,亦即在平行于作用力的截面上既无正应力,也无剪应力。,2023/9/7,18,为了综合表述任意方向截面上正应力
10、和剪应力的大小及其与主应力的关系,可将(3-3)式两边移项平方及(3-4)式两边平方,而后再相加,得:,2023/9/7,19,(3-5)式为直角坐标中圆的方程式,其圆心坐标为(1/21,0)半径为1/21(图3-5),该圆称莫尔应力圆,简称莫尔圆或应力圆。需注意的是,图上的坐标是应力分量,在这个圆上的任何一点的坐标值(,)代表作用在某个截面上的应力分量。角是截面法线与1的交角,垂直于1的截面=0,以圆上A点表之,其上正应力为1,剪应力为零。在0的其他任意斜截面上的正应力与剪应力可由所在应力圆上相应各点的坐标给出。随着角增加,截面上的应力分量沿着圆周按同一方向从A点转向O点。当=90时=0,=
11、0,就是圆上的O点。在物体内经过一点可作无穷多个截面,每一个截面上的应力分量都对应于圆上的一个点,也就是说这个圆代表了物体内一点的应力状态。因此,应力圆是表示点应力状态的最有效的图示,2023/9/7,20,图3-5单轴莫尔应力圆,2023/9/7,21,应力圆有下列一些性质:(1)应力圆代表物体内一点的应力状态。应力圆圆周上任意点代表该点某一方向的截面的应力分量和(2)两个相互垂直的截面上的应力分量对应于应力圆直径的两个端点。例如图3-6中与cd截面相垂直的截面,它的内法线方向m与1的夹角为90+,从(3-3)和(3-4)式可得:,图3-6相互垂直截面上的应力分布,2023/9/7,22,2
12、023/9/7,23,这个性质表明经过同一点的两个相互垂直的面上的剪应力,总是大小相等,符号相反的。这一规律被称为剪应力互等定理或剪应力成对定理。,2023/9/7,24,另外将(3-8)和(3-6)两式相加得+=1.(3-11)这表明两个互相垂直截面上的正应力之和等于常数(不随值改变)。(3)从应力圆上可看出的最大值就是圆的半径,等于1/2 1。它作用在法线与主应力1成45的截面上,而且两个最大剪应力作用面相互垂直,称(一对)共轭剪面。(4)从应力圆上可以看出最大和最小正应力分别在A点和0点,在对应于A、O两点的截面上剪应力均等于零。,2023/9/7,25,二、双轴应力状态的二维分析,当单
13、元体同时受到两个相互垂直的正应力1与2作用时(即12,3=0),该物体即处于双轴应力状态中(图3-7a)。现求解任意截面mn上的应力。为演算方便起见,采用力的叠加原理(即运用应力叠加法)求解,而不用平衡方程法求解。这样就可利用在单轴应力状态已求得的公式,分别求出作用于截面上的应力,然后相加求得。,2023/9/7,26,图3-7 双轴应力状态应力叠加法分析图解 首先,单元体在应力内的作用下(图3-7b),截面mn上的正应力和剪应力可按公式(3-3)和(3-4)求得,n,m,n,m,n,m,图3-7 双轴应力状态应力叠加法分析图解,1,2,1,2,2,1,=90+,b,a,c,2023/9/7,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地质 构造 分析 力学 基础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9507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