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学基础课件第五章沉积相.ppt
《地质学基础课件第五章沉积相.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质学基础课件第五章沉积相.ppt(19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1,第五章 沉积相,地质学基础,2,第一节 概述,一、沉积相的概念二、相序定律三、沉积相综合分类,3,一、沉积相的概念 沉积相:是指沉积环境及在该环境中形成的沉积岩(物)特征的综合。岩相:是指一定沉积环境中形成的岩石或岩石组合,它是沉积相的主要组成部分。,4,沉积环境主要由下列五个方面的要素组成:自然地理条件:海、湖、河流、冰川、沙漠等的分布及地势的高低;气候条件:气候的冷、热、干旱、潮湿;构造条件:大地构造背景及沉积盆地的隆起与坳陷;沉积介质的物理条件:介质的性质(如水、风、冰川、清水、浑水)、运动方式和能量大小、水介质的温度和深度;介质的地球化学条件:介质的氧化还原电位(Eh)、酸碱度(p
2、H)、含盐度。,5,沉积物(岩)特征有以下三个方面:岩石特征:岩石的颜色、物质成分、结构、构造、岩石类型及其组合;古生物特征:生物的种属、数量和生态;地球化学特征。沉积岩特征的这些要素是相应各种环境条件的物质记录,也称为相标志。沉积环境是形成沉积物(岩)特征的决定因素,沉积物(岩)特征则是沉积环境的物质表现。,6,二、相序定律 相序:是指从一种相逐渐过渡到另外一种相的一系列的关系或相的有序组合。相序定律:很早沃尔索(Walther,1694)就指出:“只有那些没有间断的、现在能看到的相互邻接的相和相区,才能重叠在一起”,换句话说,只有在横向上成因相近且紧密相邻而发育着的相,才能在垂向上依次叠覆
3、出现而没有间隔,这一规律称为相序递变规律,又称沃尔索相律。,7,8,以相序递变规律为基础,以现代沉积环境和沉积物特征的研究为依据,从大量的现代和古代研究的实例中,对沉积相的发展和演变加以高度规律性的概括,归纳出带有普遍意义的沉积相的空间组合形式,称为相模式。相模式和相标志是恢复和再现古代沉积环境的两个重要手段和钥匙。,9,标准相模式应起到以下四方面作用:对于比较的目的来说,它必须起一个标准的作用;对于进一步观察来说,它必须起提纲和指南的作用;对于新的地区,它必须起“预测”的作用;对于所代表的环境或系统的水动力学解释来说,它必须起一个基础的作用。,10,三、沉积相综合分类 分类依据:以沉积环境中
4、占主导的自然地理条件为主要依据,并结合沉积特征和其他沉积条件作进一步划分。分类单位:相组、相、亚相、微相。,11,12,第二节 山麓洪积相,一、概述二、冲积扇的沉积类型三、洪(冲)积扇亚相类型及其相组合四、洪积相与油气的关系,13,一、概述 山地河流携带大量碎屑物质进入平原,在出口处,由于坡度突然变缓,流速变小,水流分散,再加上蒸发和向下渗透,搬运物质的能力大为减弱,而使碎屑物质快速堆积下来,形成一个近半圆锥形的沉积体,称为冲积扇或冲积锥。因其搬运沉积作用主要发生在洪水期,又称洪积锥或洪积扇。随着冲积扇的发展,其范围逐渐扩大,山前的冲积扇彼此逐渐联结起来,并掩埋和充填了山前的坡积和坠积物,形成
5、了环绕山脉的山麓洪积相。,14,15,二、冲积扇的沉积类型(一)泥石流沉积 泥石流是一种高密度流,当水流携带的砾、砂、泥沉积物达到足够数量时,就形成了密度大、粘度高、呈可塑性状态的流体,称为泥石流。含固体物质很多者,称之为颗粒流或碎石流。当泥石流中呈拖曳状态搬运的大量碎屑物质在山前堆积后,就形成了泥石流沉积。它经常出现在冲积扇的根部。,16,泥石流沉积的特点:砾、砂、泥混杂,分选极差,大者为可达数吨的漂砾,小至粉砂、粘土,总体后者占优势;圆度最差;成分复杂;层理不明显,多呈块状。主要由砂、粉砂、泥质组成的泥石流称为泥流,粗粒级含量较少,一般不含4mm以上的粗粒沉积物,但分选仍很差,表面可发育龟
6、裂。,17,18,(二)辫状河道沉积 当洪积扇堆积到一定程度,坡度稍微减缓,下次洪水来时便在扇表面下切冲刷出许多放射形水道,形成河道沉积。以砾、砂为主,粒度粗,分选差;成层性不好,具大型斜层理及明显的切割充填构造。主要分布在扇的根部和中部,以中部发育最好。,19,20,(三)漫流沉积 携带沉积物的流水从冲积扇河床末端漫出,流速和水深的骤减,使携带的沉积物呈席状或片状沉积下来。漫出辫状河道之外的细粒悬浮沉积物,多分布于扇的中部和前端的边缘。沉积较缓慢,以垂向加积为主,而常显水平层理。,21,22,(四)筛余沉积 是指洪积扇表面呈舌状的砾石沉积物。由于粒度粗,砂质之类细碎屑的充填物较少,因此渗透性
7、较好,好象筛子,当下次洪水来时,往往流得不很远,其中水和细粒泥砂物质便渗漏到扇体中去了。不能形成地表水流,从而阻止了粗粒物质的搬运。主要由次棱角状的粗大砾石组成,分选较好,其间充填物较少,无明显的成层界线,常形成块状沉积层。,23,三、洪(冲)积扇亚相类型及其相组合,24,扇根:靠近山口,为碎屑流形成的混杂砾岩或含砾泥岩,呈相应的杂乱块状构造和洪积层理。单层厚度大,砾石占的比例也高。洪积层理是分选差的砂和砾在垂向上频繁交互,由于粒级变化而微显平行层理,但是没有明显的层面,是由结构和成分都不相同的多个洪积物透镜体的相互叠置形成的。扇中:辫状河发育区,河道砂砾岩中出现的大型的多层序的交错层理,也有
8、洪积层理。砾石呈叠瓦状排列,扁平面倾向山口,倾角2030度左右。扇端:为洪水漫流沉积的砂、粉砂和泥质沉积物,可见波状水平层理和块状层理,砂层厚度变薄。,25,26,27,四、洪积相与油气的关系,28,新疆克拉玛依油田二叠系三叠系砂砾岩体是古代洪积扇的典型实例。由七个冲积锥扇组成,沿老山前古盆地边缘断裂带分布,彼此连接构成洪积裙带。岩性以中细砾岩为主,夹大量砾状砂岩和中粗砂岩。砾岩占沉积总厚度6090。分选、圆度差,见洪积层理和冲刷面,无生物化石。在每个扇体的扇中部位发育砂砾岩体,厚度大,向扇体两侧减薄;扇中砂砾岩粒度适中,分选稍好,胶结疏松,孔隙性和渗透性相对较好,为油气储集的有利地带。,29
9、,30,第三节 河流相,一、概述二、河流相的亚相类型三、河流标准相层序四、古代河流鉴别标志五、河流相砂体与油气的关系,31,一、概述(一)河流的类型,按照河道的平面几何形态,可将河流分为四种类型:1.平直河流 弯度小,弯度指数小于1.5,通常又称低弯度河。平直河流比较少见,一般仅存在于河流某一段较短的距离内,其长度一般不超过宽度的10倍。,32,33,2.曲流河 弯度指数大于1.5的河流。河道蜿蜒曲折又称蛇曲河流。河床坡降小,天然堤发育,河身较稳定,冲刷不如平直河流明显。多见于河流中下游地势平坦地区。河道中主流线偏向凹岸,并发生侵蚀形成深槽,凸岸水流速度相对较小,发生沉积,形成边滩或点砂坝。弯
10、曲河流以边滩沉积发育为特征。,34,35,36,3.辫状河流 河道中心滩或砂岛发育,河道频繁分叉,又合并,形状似辫状。由于河道不稳定,经常改道迁移,故又称游荡性河流。辫状河的河道浅而宽,天然堤和河漫滩发育不好。辫状河主要发育在河流的中上游,在干旱气候条件下,洪积扇上更为发育;辫状河发育于坡度陡,水流急,砂、泥、砾含量高的条件下。,37,38,4.网状河流 指在河流下游三角洲平原地区,由于发洪时期河水产生决口分流,或由于河口砂坝使河道不断分叉所形成的网状河道。除上述四种主要河流类型外,尚存在一系列过渡型河流,尤其是曲流河与辫状河之间存在一系列过渡类型河流。,39,按照地形及坡降,可将河流分为:山
11、区河流:地形高差和坡降大,向源侵蚀作用强烈,河岸陡而河谷深,河道直而支流小,水流急而沉积物粗;平原河流:地形高差及坡降小,向源侵蚀停止,侧向侵蚀强烈,河道弯曲而支流多。按河流发育阶段,又可将河流分为幼年期河流、壮年期河流、老年期河流。,40,41,(二)河流沉积环境,42,二、河流相的亚相类型 根据环境和沉积物特征可将河流相划分为:河床亚相;堤岸亚相;河漫亚相;牛轭湖亚相。,43,(一)河床亚相 流水的冲刷使河床底部显示明显的冲刷界面,构成河流沉积单元的基底。河床亚相总的特征:岩石类型以砂岩为主,次为砾岩,碎屑粒度是河流相中最粗的。层理发育,类型丰富多样。缺少动植物化石,仅见破碎的植物枝、干等
12、残体;岩体形态多具透镜状,底部具明显的冲刷界面。河床亚相可划分为三个微相:河床滞留沉积、边滩沉积、心滩沉积。,44,1.河床滞留沉积:流水的选择性搬运,使细粒物质被悬浮和带走,将上游搬来的或就近侧向侵蚀河岸形成的砾石等粗碎屑物质留在河床底部,集中堆积成不连续的透镜体。其特点:以砾石为主,砂、粉砂极少。砾石成分复杂,源区砾石居多,也有河床下伏基岩砾石。砾石具叠瓦状定向排列,倾斜方向指向上游。砾岩很难形成厚层,一般呈透镜状断续分布于河床最底部,向上过渡为边滩或心滩沉积。,45,2.边滩沉积:由于水流对河床凹岸冲刷侵蚀,搬运物质沉积于凸岸,在水下形成浅滩,随着河床的侧向迁移,浅滩增长、加厚、出露水面
13、,并与河岸邻接。以砂岩为主,其矿物成分复杂,成熟度低,不稳定组分多,长石含量高。在垂向上,自下而上常出现由粗至细的粒度或岩性韵律,但常因侵蚀而保存不完整。层理类型:主要为大、中型槽状或板状交错层理,间或出现平行层理。,46,47,48,3.心滩沉积:因河床底冲积物的沉积,河床中间水下出现心滩雏形,洪水期流水的沉积作用使心滩雏形向两侧及下游扩大,逐渐淤高露出水面,同时也导致河流分叉,故心滩沉积是辫状河流的重要特征。以砂岩为主,与边滩比,成分更复杂,成熟度更低,粒度变化范围大得多,粒级也粗一些。粒度自下而上由粗变细的垂向序列。底冲刷构造极为发育,常见各种冲槽、冲谷与冲坑。层理类型:以大型交错层理为
14、特征。层理构造的垂向序列是,最下部为大型槽状交错层理,向上变为小型交错层理、叠瓦式波状层理及水平层理。,49,50,(二)堤岸亚相 堤岸沉积是弯曲河流发育的亚相类型,垂向上,常发育在河床沉积的上部,相对河床亚相而言,属顶层沉积。与河床沉积相比,其岩石类型简单,粒度较细,小型交错层理为主。进一步可分为天然堤和决口扇两个沉积微相。,51,1.天然堤沉积:在洪水期河流水位升高,河水携带的细、粉砂级物质溢出河道沿河床两岸堆积,形成平行河床的砂堤,称天然堤。它高于河床,并把河床与河漫滩分开。天然堤两侧不对称,向河床一侧坡度较陡。每次随洪水上涨,天然堤不断加高,其高度范围与河流大小成正比,最大高度代表最高
15、水位。曲河流的凹岸天然堤一般发育较好,凸岸天然堤逐渐变为边滩的上部,尤其在较小河流中,天然堤和边滩上部交互出现,很难分开。,52,53,主要由细砂岩、粉砂岩、泥岩组成,粒度较边滩沉积细,比河漫滩沉积粗,垂向上突出的特点是砂、泥岩组成薄互层。层理构造:以小型波状交错层理、槽状交错层理为特征,其垂向序列是下部砂质岩发育交错层理,上部泥质岩则发育水平纹层。天然堤常间歇性出露水面,故常有钙质结核的发育,泥岩中可见干裂、雨痕、虫迹以及植物根。岩体形态沿河床两侧呈弯曲的砂垄。随着河床迁移,天然堤随边滩不断扩大、增长,形成复盖边滩之上的盖层,故古代天然堤岩体呈面状分布。,54,55,56,57,2.决口扇沉
16、积:如果天然堤不被破坏,河床随沉积物迅速增厚而升高,最后反而高出旁侧的河漫滩,洪水期河水冲决天然堤,部分水流由决口流向河漫滩,砂、泥物质在决口处堆积成扇形沉积体,称为决口扇。主要由细砂岩、粉砂岩组成。粒度比天然堤沉积稍粗。具小型交错层理、波状层理及水平层理,冲蚀与充填构造常见。常有河水带来的植物化石碎片。岩体形态呈舌状,向河漫平原方向变薄、尖灭,剖面上呈透镜状。,58,(三)河漫亚相 是平原河流的亚相类型,位于天然堤外侧,这里地势低洼而平坦,洪水泛滥期间,水流漫溢天然堤,流速降低,使河流悬浮沉积物大量堆积。沉积类型简单,主要为粉砂岩和粘土岩。粒度是河流沉积中最细的。层理类型单调,主要为波状层理
17、和水平层理。平面上位于堤岸亚相外侧,分布面积广泛,垂向上位于河床或堤岸亚相之上,属河流顶层沉积组合。根据环境和沉积特征,进一步划分为三个沉积微相:河漫滩、河漫湖泊、河漫沼泽。,59,1.河漫滩沉积:是河床外侧河谷底部较平坦的部分。平水期无水,洪水期水漫溢出河床,淹没平坦的谷底,形成河漫滩沉积。河漫滩的发育与河谷的发育阶段有关:河谷发育初期,以侵蚀下切为主,河谷呈“V”字形,且主要为河床所占据;河谷发育的中后期,河流以侧向侵蚀为主,河谷加宽,河床在河谷中仅局限于较窄的部分,只有在这时,河漫滩才能较好地发育。,60,河漫滩沉积以粉砂岩为主,也有粘土岩。平面上距河床愈远粒度愈细,垂向上亦有向上变细的
18、趋势。层理类型:波状层理和斜波状层理为主,也可见水平层理和不对称波痕。常因间歇出露水面而在泥岩中保留干裂和雨痕。化石稀少,一般仅见植物碎片。岩体形态常沿河流方向呈板状延伸。,61,2.河漫湖泊:在平原区的弯曲河流中,当河床因天然堤的围限和本身的沉积作用而逐渐抬高时,河床往往在一个比河岸两侧地形较高的“冲脊”上流动,洪水漫溢至两侧河漫滩上。洪水期后,低洼地区就会积水,加上冲积脊上河床水平面高于两侧低地,也构成低地积水区的地下水的源泉。长期积水的低洼地带就形成了河漫湖泊。,62,河漫湖泊以粘土岩沉积为主,并有粉砂岩出现,是河流相中最细的沉积类型。层理类型:一般发育不好,有时可见到薄的水平纹层。泥岩
19、中泥裂、干缩裂缝常见。干旱气候条件下,常形成钙质及铁质结核。在潮湿气候区的河漫湖泊中,生物繁茂,可形成丰富的有机质沉积,并可保存较完整的动植物化石。在气候干旱地区,蒸发量增大,河漫湖泊可发展成盐湖,形成盐类沉积。,63,3.河漫沼泽:是在潮湿气候条件下,河漫滩上低洼积水地带植物生长繁茂并逐渐淤积而成,或是由河漫湖泊发展而来。河漫沼泽与河漫湖泊的沉积特征有许多共同之处,所不同者,是前者可有泥炭沉积。在河流迅速侧向迁移的情况下,天然堤发育不良,洪水泛滥可形成广阔平坦的河漫沉积区,沉积物不仅有泥质,而且有大量砂质沉积,这时堤岸亚相与河漫亚相已无什么区别,故统称为泛滥平原沉积。,64,65,(四)牛轭
20、湖亚相 曲河流的截弯取直作用使被截掉的弯曲河道废弃,形成牛轭湖。牛轭湖沉积主要为粉砂岩及粘土岩。粉砂岩中具交错层理,粘土岩中发育有水平层理。常含有淡水软体动物化石和植物残骸。岩体呈透镜状,延伸最大可达数十公里,厚可达数十米。,66,三、河流标准相层序(一)曲流河标准相层序 a.冲刷面,滞留沉积,粗砂岩中有不清晰的大型槽状交错层理;b.大型槽状交错层理砂岩;c.边滩上部发育有小型槽状交错层理,在边滩中部可发育平行层理;d.边滩顶具有爬升波纹交错层理的粉砂岩;e.泥岩,具水平层理,主要是垂向加积,常有泥裂钙质结核或立生植物根。,67,该层序中强调边滩层序中主要发育大型和小型的槽状交错层理,间有发育
21、的平行层理,这与我国中-新生代曲流河的沉积特征是一致的。,68,下部为河床亚相,常为河流相沉积的主体,一般厚度较大,主要由河床滞留砾岩、边滩或心滩的砂岩组成,因位于河流相剖面的下部,故又称为底层沉积;上部为堤岸亚相与河漫亚相,称为河流相的顶层沉积,主要由粉砂岩、粘土岩等细粒沉积组成。底层沉积和顶层沉积的组合,称之为河流沉积的“二元结构”。它是河流相沉积的重要特征。在曲流河沉积中,二元结构较为明显,顶层沉积和底层沉积厚度近于相等或前者大于后者。,69,(二)辫状河相层序 a.底部为冲刷面,滞留沉积,过渡为砂岩,具不清楚的槽状交错层理,b.粗砂岩,具有大型槽状交错层理;c.中砂岩,具有大型板状交错
22、层理,d.细砂岩,具有小型槽状交错层理,e.粉砂岩和泥岩,属于垂向加积沉积物,具水平层理。,70,71,与曲流河相比,辫状河在垂向层序上有以下特点:二元结构的底层沉积发育良好、厚度大,而顶层沉积不发育或厚度较小。底层沉积的粒度粗、砂砾岩发育。由河道迁移形成的各种层理类型发育,如块状或不明显的水平层理、巨型槽状交错层理、单组大型板状交错层理。,72,四、古代河流鉴别标志 1.矿物成分复杂,成熟度低 岩石类型砂岩和粉砂岩为主,次为粘土岩,砾岩多出现在山区河流和平原河流的河床中。成分复杂,砾岩多为复成分,砂岩以长石砂岩、岩屑砂岩为主,泥质胶结居多,一般不稳定组分高,成熟度低。2.粒度资料反映了特征的
23、牵引流性质 河流相碎屑沉积物以砂、粉砂为主。分选差至中等,分选系数一般大于1.2。粒度频率曲线为双峰。粒度概率曲线显示明显的两段型,且以跃总体为特征。,73,3.沉积构造丰富,具有特征的“二元结构”序列 河流相层理发育,类型繁多,以板状和大型槽状交错层理为特征。在剖面上,大型板状、槽状交错层理发育在下部,小型者发育在上部,波状层理发育在顶部。4.生物化石稀少 5.特征的砂体形态 在平面上多呈弯曲的长条状、带状、树枝状;在横切河流的剖面上,呈上平下凸的透镜状或板状嵌于四周河漫泥质沉积之中。,74,五、河流相砂体与油气的关系 河流相沉积砂体是油气储集的良好场所。古河流砂体平面上呈带状分布,垂向上以
24、河床亚相中边滩或心滩砂岩储油物性最好,向上逐渐变差;横向上透镜体中部储油物性较好,向两侧变差。古河流砂体可形成岩性圈闭油气藏,地层岩性圈闭油气藏以及构造岩性圈闭油气藏。我国中新生代以陆相沉积为主,勘探资料表明,有不少油气田与河流相砂体有关,如鄂尔多斯盆地的侏罗系延安统砂岩中的油气分布,严格受河道砂体控制。这类油气层渗透率高、砂层厚度大,可形成高产油气田。,75,第四节 湖泊相,一、湖泊环境的一般特征及其分类二、碎屑湖泊相的一般特征三、碎屑湖泊相的亚相类型四、湖泊相组合及其与油气的关系,76,一、湖泊环境的一般特征及其分类(一)湖泊环境的一般特征 1.湖泊的水动力特征 湖泊的沉积作用主要受波浪和
25、湖流的控制,在局部范围内也可受河流作用的影响。湖浪是由风的吹动产生的,其规模与湖泊的大小、风的吹程成正比。湖浪的振幅随深度增加而减小。在水深相当于1/2波长的位置,湖水不受波浪干扰,为静水环境。湖流是由风的吹动、大气压的差异、河流注入的惯性等因素所造成。,77,2.湖水的水化学特征 在半干旱或干旱区的湖水离子浓度大,可等于或超过海水浓度,能沉淀出蒸发矿物。在温暖潮湿气候区的淡水湖中离子浓度较小,但它能影响水中生物的生长率和氧的溶解程度。当生物生长率高时,要耗尽下层湖水的氧;当生物生长率低时,湖水保持一定氧化能力。热带地区即使生物生长率低的湖水中,下部也缺氧为还原环境,这样可使湖底的有机物保存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地质学 基础 课件 第五 沉积相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9507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