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评价.ppt
《地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评价.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评价.ppt(4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七章 地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评价,第一节 应用型GIS设计概述第二节 应用型GIS的设计第三节 地理信息标准化第四节 GIS评价,一、系统设计的目的,工具型地理信息系统 工具型地理信息系统是一种通用型GIS,它具有GIS的一般功能和特点,向用户提供了一个通用的GIS操作平台或开发工具。,工具型GIS设计的侧重点总体结构和功能设计;确定软硬件的运行环境和选择合适的开发工具;系统数据结构设计;用户界面设计;各子功能模块设计与系统集成;程序编制与优化调试。,第一节 GIS设计概述,2.应用型地理信息系统 应用型GIS实在比较成熟的工具型GIS基础上,根据用户的需求和目的而设计的一种解决一类或多类实际
2、问题的地理信息系统,它具有特定的用户和应用目的,具有为满足专门用户专门需求而开发的地理空间实体数据库和应用模型,它继承工具型地理信息系统开发平台提供的大部分功能和软件,以及具有专门开发的用户应用界面。,第一节 GIS设计概述,应用型GIS设计的侧重点,1)需求分析;2)总体结构设计;3)软件配置,包括选择合适的工具型GIS软件;4)数据来源信息分类规范标准和内容的确定;5)数据库结构设计;6)应用方法选择和应用模型设计;7)用户界面设计;8)数据标准化和数据质量保证等等。,第一节 GIS设计概述,二、系统设计的模式,1.结构化的系统设计模式 地理信息系统最早的设计模式,是Calkins在197
3、2年由国际地理学会地理数据收集和处理委员会主持召开的地理数据处理学术会议上提出来的,后来又经过了几次修改和补充。这个最早的设计模式称为结构化的系统设计模式,由四个组成部分构成,见下图。,第一节 GIS设计概述,系统设计模式概念框图,第一节 GIS设计概述,1)通过访问用户,调查用户的需求和数据源,确定系统的目的、要求和规定;2)描述和评价与系统设计过程有关的资源和限定因素,例如现有的硬件、软件和有关的政治和法律因素;3)说明和评价所拟定的不同系统,这些系统能够满足所规定的要求;4)对拟定的系统作最后的评价,从中选择一个运行的系统。,系统设计模式下,各阶段的主要任务,第一节 GIS设计概述,强调
4、对用户的调查和系统功能需求的分析。在系统设计的各个阶段都要写成有关的文件,以便进行评价,以及用户要参与系统的设计,以免系统设计的失误。该设计模式是假定系统的大部分组成(除了硬件以外,包括所有的软件和数据库)都要由系统设计人员来完成,有时甚至包括处理空间数据的某个专门的硬件。,系统设计模式的主要特点,第一节 GIS设计概述,2、结构化的系统评价模式,自从结构化的系统设计模式诞生以来,地理信息系统的开发已经取得很大的进展。现在,不但有许多处理空间数据的重要软件,而且有现成的系统和空间数据库,因此对原来的地理信息系统设计模式有了一定修改,形成了结构化的系统评价模式,见右图。,第一节 GIS设计概述,
5、结构化的系统评价模式 强调对现有的各个组成部分(包括硬件、软件和数据库)进行深入、认真的评价,以研究其满足系统功能的程度,保证所设计系统的使用可靠,及有效地处理数据和使用周期长等要求。结构化的系统评价模式下,各阶段的主要任务1)目的与任务指出该系统的目的,谁是主要的用户,以及如何使用该系统。关于任务,要说明所要完成的工作。,第一节 GIS设计概述,2)概念的定义 介绍系统的各个主要组成部分,分别按照输入、输出、主要的过程和数据库,来说明系统的基本结构,包括主要模块、系统开发的主要资源、主要的限制条件等。3)功能的要求具体说明该系统要做什么,对每一种功能要求都要说明。(1)输入(来源、数据、频率
6、);(2)输出(格式、数据量、用户);(3)功能需要的处理步骤;(4)功能成功的实现所需要的条件;(5)功能生成的数据。,第一节 GIS设计概述,(1)系统的正常操作条件;(2)重点测试,包括最坏情况和极端操作情况;(3)逻辑测试,指检查各种可能的逻辑条件;(4)线路测试。(5)硬件、软件和数据库的测试,是对系统进行总体评价的最后阶段。,4)性能测定,对每个组成部分分别进行测试。具体测试的内容包括:硬件、软件模块、数据库的质量控制等。,第一节 GIS设计概述,三 GIS设计的流程,系统分析:立项、调研、可行性分析、用户需求;系统设计:总体设计、详细设计、数据库设计;系统实施:软件开发、建库、组
7、装、试运行、诊断;系统运行与维护:系统交互使用和更新。,主要阶段,第一节 GIS设计概述,第一节 GIS设计概述,生命周期法:系统设计按阶段进行,预先规定每一阶段的开发目标和任务,然后按照一定的准则顺序开发实施,这种方法称生命周期设计法。原型化设计法:根据用户提出的需求,由用户与开发人员共同商定其中重要和基本的开发目标,然后选择一个试验区,设计初步方案,在较短时间内开发出一个能满足用户基本需求的初步原型,交用户试用,经过一段时间的运行后,根据用户意见对原型加以修改或扩充,产生一个新的原型版本,如此反复直至最后形成一个比较完善的应用型GIS。,一、系统分析,基本思想:是从系统观点出发,通过对事物
8、进行分析与综合,找出各种可行的方案,为系统设计提供依据。任务:是对系统用户进行需求调查和可行性分析,最后提出新系统的目标和结构方案。,第二节 地理信息系统设计,用户需求调查的主要内容有:(1)who(2)what(3)why(4)where(5)quality用户调查一般采用访问、座谈等方法。,二、系统设计,1、总体设计 总体设计又称为逻辑设计,是根据系统研制的目标来规划系统的规模和确定系统的各个组成部分,说明它们在整个系统中的作用与相互关系,以及确定系统的软硬件配置,技术规范,经费预算与时间安排,以保证系统总体目标的实现。最后撰写系统总体设计方案。,第二节 地理信息系统设计,总体设计的主要内
9、容(1)用户需求(2)系统目标(3)总体结构(4)系统配置(5)数据库设计(6)系统功能(7)经费和管理,2、详细设计 详细设计又称为实际设计,其任务是根据总体设计方案确定的目标和阶段开发计划,紧密结合特定的硬件、基础软件和标准规范,进行子系统和数据库的详细设计,用于具体指导系统的开发。,详细设计的主要内容包括:(1)子系统设计:(2)数据库设计(3)功能模块设计(4)用户界面设计,三、系统实施,系统是实施在系统设计的原则指导之下,按照详细设计方案确定的目标、内容和方法,分阶段、分步骤完成系统开发的过程。(1)系统硬件和软件的引进和调试(2)系统数据库建立(3)应用管理系统的开发(4)系统测试
10、和联调(5)系统验收和鉴定,第二节 地理信息系统设计,四、系统运行和维护系统运行:指系统经过调试和验收之后,交付用户使用。系统维护:为保证系统正常工作而采取的一切措施和实际步骤:数据的维护:使系统的数据处于相对最新的状态;软件的维护:使软件能适应运行环境和用户需求的不断变化硬件的维护:使硬件能经常保持完好和正常运行的状态等。,第三节 地理信息标准化,标准和规范的制订其目的是为了统一表达,方便地将不同地点、单位的同类或异类的数据进行集成和应用,同时标准化和规范化是反映一个国家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的重要标志,也是保证信息交换与共享的前提。,一、意义和作用,第三节 地理信息标准化,地理信息技术标准化委
11、员会,针对空间数据的应用以及“数字地球”研究需要,国际标准化组织成立了“地理信息技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即ISO/TC211,该委员会的工作范围为数字地理信息领域标准化,其主要任务是针对地球上位置相关的目标或现象等信息制定标准,以便确定地理信息数据管理、采集、分析、查询、表示、以及在不同用户、不同系统、不同地方之间转换的方法和服务。,第三节 地理信息标准化,二、数据的规范化与标准化,标准化的内容:统一的名词术语内涵统一的数据采集原则统一的空间定位框架统一的数据分类标准统一的数据编码系统统一的数据组织结构统一的数据记录格式统一的数据质量含义统一的元数据标准,第三节 地理信息标准化,标准化内容的含义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地理信息系统 设计 评价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9506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