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物理勘探(王永刚)08第三节地震波的激发和接收.ppt
《地球物理勘探(王永刚)08第三节地震波的激发和接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球物理勘探(王永刚)08第三节地震波的激发和接收.ppt(4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地球物理系 王永刚,地震资料采集方法与技术,地球物理勘探,课 程 内 容,第1章 绪论 第2章 地震波运动学理论 第3章 地震资料采集方法与技术 第4章 地震波速度 第5章 地震资料解释的理论基础 第6章 地震资料构造解释,第一节 野外工作概述 第二节 野外观测系统 第三节 地震波的激发和接收 第四节 低(降)速带测定和静校正 第五节 地震组合法 第六节 共反射点叠加法,第3章 地震资料采集方法与技术,第三节 地震波的激发和接收,一、地震波的激发 1、对激发的基本要求 2、炸药震源 3、非炸药震源 二、地震波的接收 1、对接收的基本要求 2、动圈式地震检波器 3、压电式水听器 4、数字检波器
2、5、采集站 6、数字地震记录仪 7、野外采集参数的确定,第三节 地震波的激发和接收,一、地震波的激发(shooting)1、对激发的基本要求激发的地震波要有足够的能量,以利于反射波法查明地下数千米深度范围内的一整套地层的构造形态。激发产生的有效波与干扰波之间在能量、频谱特性等方面要有明显的差异,有利于记录有效波。激发的地震波要有较高的分辨能力,适应于精细地震勘探和开发地震的要求。在同一工区内要求使用的震源类型、激发参数(激发岩性、激发井深、药量等)、记录特征等应该保持基本一致,即记录面貌的一致性和稳定性。,第三节 地震波的激发和接收,2、炸药震源,山地钻机,沙漠钻机,钻激发井所用的各种钻机,砾
3、石钻机,第三节 地震波的激发和接收,2、炸药震源 炸药量的大小、爆炸介质的岩性、激发井深、药包形状及其与爆炸介质的耦合等因素,对地震波的形状、振幅、频率等特点有重要的影响。地震波的振幅A与炸药量Q的关系遵循以下规律:式中:当炸药量较小时,m1为11.5;当炸药量较大时,m1为0.50.2。,第三节 地震波的激发和接收,振幅A与炸药量Q的关系 主频f*与炸药量Q的关系,地震脉冲波的视周期T*或主频f*与炸药量Q的关系是:,式中C为比例系数,Q为药量。表明药量越大,波的视周期越大,主频越低。,第三节 地震波的激发和接收,实践表明:炸药包的形状为球状效果最佳,长柱状药包的效果差一些。如果把炸药包制成
4、下图形式,可使炸药能量下传的能量大为加强。,实验表明:爆炸机制的性质对所激发的地震脉冲波亦有影响,如在低速疏松岩石中激发时产生的振动频率低;在坚硬岩石中激发所得到的振动频率偏高;在胶泥、泥岩中或潜水面以下激发得到的振动频率比较适中。,第三节 地震波的激发和接收,实验还表明:爆炸能量与介质之间的耦合关系影响波的能量,爆炸能量与介质存在几何耦合和阻抗耦合的关系。当炸药包的直径与爆炸井的直径接近时,几何耦合为100%。炸药的特性阻抗(炸药密度炸药起爆速度)与介质的特性阻抗(岩石密度岩石中纵波的波速)之比称为阻抗耦合。当该比值等于1时,激发地震波的能量最大。,第三节 地震波的激发和接收,3、非炸药震源
5、地震勘探使用的非炸药震源有气动震源、重锤以及可控震源等,可控震源的使用最为广泛。,第三节 地震波的激发和接收,为了说明可控震源的工作原理及优点,先讨论关于增强地震波能量的问题。根据脉冲信号总能量的计算公式可知,一个延续时间为 的地震脉冲S(t)的能量ES是:,显然,ES的大小与信号的振幅有关,也与信号的延续时间有关。因此,要增大有效波的能量有两个途径:增大振幅,如适当加大药量,但受到一定限制;增大信号的延续时间t,但信号的延续时间过长又降低了地震勘探的分辨能力。,第三节 地震波的激发和接收,基于相关分析原理的脉冲压缩记录方法,即连续振动法(Vibroseis):向地下输入一延续时间很长的脉冲信
6、号,记录的地震响应在资料处理阶段将其压缩成短脉冲,从而达到既增强信号能量,又不降低分辨能力的目的。,可控震源使用液压驱动的震动器装置,将不同的压力作用在底盘钢板上,钢板是利用车辆自身的重量与地面紧密耦合,压力P的变化过程满足下式:,适用于多波勘探的可控震源,第三节 地震波的激发和接收,式中df/dt可正(升频扫描)可负(降频扫描),如果是线性扫描则为常数。A(t)为振幅,f1是起始频率。频率f=f1+(df/dt)t的变化范围在1260Hz之间,扫描长度一般为735秒。可控震源的工作原理右图所示。,第三节 地震波的激发和接收,可控震源往地下发射的是一个延续时间较长、频率随时间变化的“简谐信号”
7、。目前用于地震勘探的线性扫描信号为:,式中,f是t 时刻的扫描频率;a是扫描速率,即扫描频率每秒变化多少赫芝。式中的正号表示扫描频率随时间逐渐增高升频扫描。负号表示扫描频率随时间逐渐降低降频扫描。,第三节 地震波的激发和接收,可控震源地震勘探的记录过程如下图所示。,第三节 地震波的激发和接收,实际的可控震源记录,第三节 地震波的激发和接收,利用线性扫描和非线性扫描的可控震源所得的地震剖面见右图,图中左半部分是非线性扫描,频率为1090 Hz,右半部分是线性扫描,频率为1350 Hz。,第三节 地震波的激发和接收,与炸药震源相比,可控震源的突出优点:不产生地层不传播的振动频率,从而节约能量。炸药
8、震源记录到的地震波是带限频率,而可控震源则可以根据地层特性选择损耗最少、最适合于地层传播的频带作为扫描频带。不破坏岩石,不消耗能量于岩石的破碎上。可控震源冲击地面的力量一般是515吨,对岩石的破坏较小。抗干扰能力强。可控震源引起地面损害小,特别适宜于居民稠密的工区工作,但缺点是结构庞大复杂,对地表复杂的地区,使用不便。,第三节 地震波的激发和接收,二、地震波的接收 1、对接收的基本要求 具备强大的信号放大功能对微米数量级的地面位移进行可变倍数放大。记录的原始地震资料要有良好的信噪比地震仪器必须有频率选择功能。具备足够大的动态范围地震波在地层内传播过程中,由于波前的扩散、界面的透过损失、介质的吸
9、收等原因,其能量浅层很强,深层很弱。在地震勘探中,把地震波振幅强弱差别的变化范围称为地震波的动态范围。,第三节 地震波的激发和接收,记录的原始地震信息具有良好的分辨能力是指在地震记录上区分某地层顶底反射波的能力。在仪器设计方面应该合理选取仪器参数,使仪器的固有振动延续时间不要太长,具有较好的分辨能力。对记录仪器的一些技术要求要求仪器是多道的,且各道间应是高度一致的;原始记录长度应是任意的,但必须大于5秒长度;把记录数据准确地传输到计算机处理中心,便于各种分析与处理;具有精确的计时装置,便于地震资料的地质解释;地震勘探野外作业的自然环境千变万化,要求地震仪器在结构上具备轻便、稳定、耗电少、操作简
10、单、维修方便等特点,还能经得起颠簸和恶劣的气候变化等。,第三节 地震波的激发和接收,2、动圈式地震检波器(geophone,seismometer,detector)检波器是安置在地面、水中或井下以拾取大地振动的地震探测器或接收器,其实质是将机械振动转换为电信号的一种传感器。目前地震检波器几乎都是动圈式(用于陆地工作)和压电式(用于海洋和沼泽)的。动圈式电磁检波器其机电转换通过线圈相对磁铁往复运动而实现。,第三节 地震波的激发和接收,涡流地震检波器这是美国OYO公司1984年研制成的一种检波器,其结构见下图。它是利用惯性部件和固定在机壳里永久磁场作相对运动产生涡流,涡流又使固定在机壳里的线圈感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地球物理 勘探 王永刚 08 三节 地震波 激发 接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9505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