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安全管理知识培训.ppt
《企业安全管理知识培训.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企业安全管理知识培训.ppt(11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企业安全管理知识培训,2010年3月,开课前言,安全现状,安管项目,危险辨识,管理体系,风险评价,事故处理,安全理论,应急响应,风险控制,目 录,请勿在教室内吸烟上课时间请勿:-接、打电话-交谈其他事宜-随意进出教室上课时间欢迎:-提问题和积极回答问题-随时指出授课内容的不当之处,谢谢合作,参加培训须知,世界安全管理理论发展简介,安全管理理论工作的四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事故学理论1、时间:从工业社会到20世纪50年代,工业社会发展初期;2、方法模式:建立在事故致因分析理论基础上的经验型管理。管理的程式是事故发生现场调查分析原因找出主要原因理出整改措施实施整改效果评价和反馈;3、缺陷:事后整改
2、、成本高,不符合预防的原则;4、特征:感性、生理本能。,安全管理理论工作的四个发展阶段,第二阶段:危险理论1、时间:从20世纪50年代到90年代,电气化时代;2、方法模式:建立在危险分析理论基础上,具有超前预防型的管理特征。管理的程式是查找隐患分析成因关键问题提出整改方案实施整改效果评价;3、缺陷:系统全面有限、被动式、实时性差、从上而下缺乏现场参与,无合理分级、复杂动态风险失控等;4、特征:责任制,规范化、标准化。,安全管理理论工作的四个发展阶段,第三阶段:风险理论1、时间:进入21世纪到目前,信息化时代;2、方法模式:建立在风险控制理论基础上,具有系统化管理的特征。管理的程式是风险全面辨识
3、风险科学分级评价制订风险防范方案风险实时预报风险适时预警风险及时预防风险消除或消减风险控制在可接受水平;3、缺陷:专业化程度高、应用难度大、需要不断改进;4、特征:理性,系统化科学化。,安全管理理论工作的四个发展阶段,第四阶段:安全目标理论1、时间:21世纪20年代以后,本质安全时代;2、方法模式:以本质安全为管理目标,推进兴文化的人本安全和强科技的物本安全,实现安全管理的理想境界。管理的程式是制订安全目标分解目标管理方案设计管理方案实施适时评审管理目标实现管理目标优化;3、缺陷:成本高、技术性强、还处于探索阶段;4、特征:文化力,人本、物本原则。,安全工作现状,一、我国生产安全事故现实,一、
4、事故总量大。近10年平均每年发生各类安全生产事故近百万起,事故频率高;二、恶性事故多,2001-2008年,全国共发生一次死亡30人以上特别重大事故100多起,平均每年12起;一次死亡10-29人特大事故近900起,平均每年发生100余起,每年近70万人因为各种事故而致残、致伤,相当于每分钟中有2人遭遇事故的痛苦;,我国生产安全事故现实,三、职业危害严重。每年新发尘肺病超过1万例。实际接触粉尘、毒物和噪声等职业危害的职工高达2500万人以上;四、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大;五、生产安全事故引发的生态环境问题突出;,二、我国企业安全生产风险的特点,一、产业结构不平衡,高危产业占经济总量比例较高。二、中
5、小企业多,安全生产问题突出;三、劳动力水平较低,高危行业从业人员安全素质不高;四、劳动力密集、技术水平低;五、市场竞争激烈。,三、我国企业安全管理模式,一、安全体系管理;1、OHSMS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2、HSE 健康、安全、环境管理体系;3、安全标准化化体系。二、前苏联制度模式;三、企业个性化模式,如马鞍山钢铁公司的“三不伤害”模式,浦钢“安全人”模式,鞍钢“0123”模式,扬子石化的“0457”模式等;,四、我国企业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一、对安全生产工作认识不足;二、部分企业主要负责人思想上不重视安全生产;三、安全管理机构、人员力量薄弱;四、安全生产投入不足,缺乏安全生产保障;五、职工
6、参与程度不够;六、安全生产责任制不落实,安全规章制度形同虚设;七、机械地应用安全管理方法,缺乏创新。,企业安全管理的项目,企业安全管理的项目,一、基础安全管理部分1、机构设置:安全管理机构和安全组织机构2、人力资源:注册安全工程师配备率、专职安全管理人员的学历与职称、工龄;3、安全投入:费用提取与使用管理;4、安全规划:制定与执行;5、法规标准:收集、跟进与学习;6、规章制度:制度、规程、责任制的制定与落实,企业安全管理的项目,二、科学管理部分1、管理体系:体系建设、运行、评审与外审、认证;2、教育培训:负责人、安管人员、特殊工种、从业人员的安全培训;3、风险管理:重大危险源管理、非重大危险源
7、管理、职业危害管理;4、现场管理:人员、设备、环境的管理;5、绩效管理:制度、办法的制定与落实;,企业安全管理的项目,6、激励机制:措施的制定与落实;7、应急管理:预案的制定、资源的配备、应急演练;8、事故管理:事故报告、调查、原因分析与经验吸取;9、未遂事件管理:事件报告、调查、处理;,企业安全管理的项目,三、文化管理部分1、组织文化:组织安全理念、学习型组织的建设、警觉型组织的建设、安全文化环境建设;2、员工文化:员工安全意识及态度、员工安全行为。,危险辨识,危 害 辨 识,识别危害的存在并确定危害性质的过程,有助于危害辩识的三个问题:是否存在危险源?谁(什么)会受到伤害?伤害如何发生?对
8、于所具有的伤害潜能明显可以忽略的危害,必须用文件记录或进一步考虑。,一、概述 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是导致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是管理缺乏、控制不力、缺乏知识、对存在的危险估计错误或其他个人因素等的基本原因的征兆。,(一)能量意外释放论 能量在生产过程中是不可缺少的。如果由于某种原因能量失去控制,超越了人们设置的约束或限制而意外地逸出或释放,表明发生了事故。导致人员伤害的能量形式有机械能、电能、热能、化学能、电离及非电离辐射、声能和生物能等。在伤害事故中,机械能造成的伤害的情况最为常见,其次是电能、热能及化学能。预防伤害事故就是防止能量或危险物质的意外释放,防止人体与过量的能量或危险物质
9、接触。能量意外释放论提醒人们要经常注意生产过程中能量的流动、转换以及不同形式能量的相互作用,防止能量的意外逸出或释放,两类危险源:危险源是可能导致事故的潜在的不安全因素,现实的各种系统不可避免的会存在某些种类的危险源。根据危险源在事故本身发展中的作用可分为两类:第一类危险源系统中存在的、可能发生意外释放的能量或危险物质(包括各种能量源和能量载体);第二类危险源导致约束、限制能量措施失效破坏的各种不安全因素(包括人物环境),危险源与事故的关系:事故的发生是两类危险源共同作用的结果。第一类危险源在事故时放出的能量是导致人员伤害或财物损坏的能量主体,决定事故后果的严重程度,是事故发生的前提;第二类危
10、险源的出现破坏了对第一类危险源的控制,使能量或危险物质意外释放,是第一类危险源导致事故的必要条件。第二类危险源的出现的难易程度决定事故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第二类危险源是围绕第一类危险源随机出现的人物环境方面的问题,其辨识、评价和控制应在第一类危险源辨识、评价和控制的基础上进行;第二类危险源的辨识、评价和控制比第一类危险源辨识、评价和控制更为困难。,人的不安全行为1、操作错误、忽视安全、忽视警告;(16类)2、造成安全装置失效;(4类)3、使用不安全设备;(3类)4、手代替工具操作;(3类)5、物体(成品、半成品、材料、工具、切屑和生产用品等)存放不当;(1类)6、冒险进入危险场所;(11类)7
11、、攀、坐不安全位置(如平台护栏、汽车挡板、吊车吊钩);8、在起吊物下作业、停留;9、机器运转时加油、修理、检修、调整、焊接、清扫等工作;10、有分散注意力行为;11、在必须使用个人防护用品用具的作业场所或场合中,忽视其使用;(8类)12、不安全装束;(3类)13、对易燃、易爆等危险物品处理错误(1类),物的不安全状态(包括环境)1、防护、保险、信号等装置缺乏或有缺陷;(19类)其中:无防护;(11类)防护不当;(8类)2、设备、设施、工具、附件有缺陷;(18类)其中:设计不当,结构不合理;(7类)强度不够;(4类)设备在非正常状态下运行;(3类)维修、调整不良;(4类)3、个人防护用品用具(防
12、护服、手套、护目镜及面罩、呼吸器官护具、听力护具、安全带、安全帽、安全鞋)等缺少或有缺陷;(2类),4、生产(施工)场地环境不良(22类)其中:照明光线不良;(3类)通风不良;(7类)作业场所狭窄;(1类)作业场地杂乱;(4类)交通线路的配置不安全;(1类)操作工序设计或配置不安全;(1类)地面滑;(3类)贮存方法不安全;(1类)环境温度、湿度不当;(1类)参考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GB64411986)环境因素还包括企业及社会的软环境,企业的管理制度、人际关系或社会环境影响人的心理,可能引起人的失误,(二)危害、危险因素的分类 危害因素强调在一定时间范围内的积累作用 危险因素强调突发性和瞬间
13、作用 不加区别时二者统称危险因素,物理性危害、危险因素,1.按导致事故和职业危害的直接原因进行分类,化学性危害、危险因素,生物性危害、危险因素,心理、生理性危害、危险因素,行为性危害、危险因素,其他危害、危险因素,物理性危害、危险因素,设备、设施缺陷 防护缺陷 电危害 噪声危害 振动危害 电磁辐射 运动物危害 明火,能造成灼伤的高温物质 能造成冻伤的低温物质 粉尘与气溶胶 作业环境不良 信号缺陷 标志缺陷 其他物理性危险和危害因素,化学性危害、危险因素,易燃易爆性物质 自燃性物质 有毒物质 腐蚀性物质 其他化学性危害、危险因素,生物性危害、危 险因素,致病微生物 传染病媒介物 致害动物 致害植
14、物 其他生物性危害、危险因素,心理、生理性危害、危险因素,负荷超限 健康状况异常 从事禁忌作业 心理异常 辨识功能缺陷 其他心理、生理性危害危险因素,指挥错误 操作失误 监护失误 其他错误 其他行为性危害和危险因素,行为性危害、危险因素,其他危害、危险因素,物体打击 车辆伤害 机械伤害 起重伤害 触电 淹溺 灼烫 火灾,参照GB6441-86企业伤亡事故分类,将危害、危险因素分为16类,2.参照事故类别和职业病类别进行分类,高处坠落 坍塌 放炮 火药爆炸 化学性爆炸 物理性爆炸 中毒和窒息 其他伤害,参照卫生部、原劳动部、总工会等颁发的职业病范围和职业病患者处理办法的规定,将危害因素分为生产性
15、粉尘、毒物、噪声与振动、高温、低温、辐射(电离辐射、非电离辐射)、其他危害因素等七类。,1.危害辨识的主要内容,厂址 厂区平面布局 建(构)筑物 生产工艺过程 生产设备、装置 粉尘、毒物、噪声、振动、辐射、高温、低温等有害作业部位 工时制度、女职工劳动保护、体力劳动强度 管理设施、事故应急抢救设施和辅助生产、生活卫生设施,(三)危害辨识,2.危害辨识的技术 目前,常用于危害辨识的实用技术大致可分为5类,统计图表分析法,事故比重图 事故趋势图 主次图 控制图 事故时间、空间分布图,文字表格法,安全检查表(Safety Check List)因果分析图(鱼刺图)(Causal Relation A
16、nalysis)预先危险分析(Preliminary Hazard Analysis)事故类型影响和致命度分析(Failure Model Effects&Critical Analysis),逻辑分析法,事件树(Event Tree Analysis)事故树(Fault Tree Analysis)管理失误和风险树分析(Management Omission&Risk Tree),抽样判别法危险预知法行为分析法,统计分析法,调查实验法,数学分解法,危害辩识方法还可按使用方法的特点分为两大类:1、直观经验法 与有关的标准、规范、规程或经验(包括常用的安全检查表)相对照进行危险源识别。适用于有以
17、往经验可供借鉴的情况;不能用在没有可供参考先例的新系统中。(1)对照、经验法 对照有关标准、法规、检查表或依靠分析人员的观察分析能力,借助于经验和判断能力直观地评价对象危险性和危害性的方法。简便易行,但可能出现 遗漏。常采用专家会议的方式相互启迪、交换意见、集思广益,使危害辩识更加细致,具体。,(2)类比方法 利用相同或相似系统、作业条件的经验和安全生产事故的统计资料类推、分析评价对象的危险、危害因素。多用于危害因素和作业条件危险因素的辩识过程。2、系统安全分析法 应用系统工程的方法,通过分析(复杂)系统中可能导致系统故障或事故的各种因素及其相互关系进行系统的危险源辨识。既可用于辨识可能带来严
18、重后果的复杂危险源,也可用于辨识没有事故经验可供借鉴的新开发系统的危险源。,第一类危险源辨识:第一类危险源辨识的工作应与危险源的危险性评价工作结合起来,根据以往事故经验弄清导致各种事故发生的主要危险源类型,然后到所要辨识的系统中去寻找和发现这些类型的危险源。危险性评价的着眼点应是危险源可能导致的后果的严重程度是否达到或超过某种限度。第二类危险源辨识:第二类危险源辨识是在第一类危险源辨识的基础上,主要通过系统安全分析来寻找和发现可能使对第一类危险源进行控制的措施失效的不安全因素。目前,常用的系统安全分析方法有:预先危害分析(PHE);事件树分析(ETA);事故树分析(FTA);故障类型和影响分析
19、(FMEA);,等等。,2.1 安全检查表,为了系统地找出系统中的不安全因素,把系统加以剖析,查出各层次的不安全因素,然后确定检查项目,以提问的方式把检查项目按系统的组成顺序编制成表,以便进行检查或评审。,有关标准、规程、规范及规定 国内外事故案例、本单位的经验 系统分析确定的危险部位及防范措施 研究成果,编制的主要依据,安全检查表编制的程序,安全检查表举例(气柜安全评价检查表),2.2 预先危险分析(PHA),预先危险分析也称初始危险分析,是在每项生产活动之前,特别是在设计的开始阶段,对系统存在危险类别、出现条件、事故后果等进行概略地分析,尽可能评价出潜在的危险性。,识别危险,确定安全性关键
20、部位 评价各种危险的程度 确定安全性设计准则,提出消除或控制危险的措施,预先危险分析的主要目的,预先危险分析内容 1、识别危险的设备、零部件,并分析其发生的可能性条件;2、分析系统中各子系统、各元件的交接面及其相互关系与影响;3、分析原材料、产品、特别是有害物质的性能与贮运;4、分析工艺过程及其工艺参数或状态参数;5、人、机关系(操作、维修等);6、环境条件;7、用于保证安全的设备、防护装置等。,预先危险分析程序,6.危害辩识注意事项,危害、危险因素的分布,伤害(危害)方式 伤害(危害)途径和范围,伤害(危害)方式和途径,主要危害、危险因素,重大危害、危险因素,风险评价,风险评价也叫安全评价,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企业 安全管理 知识 培训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9504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