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和地球上的水体.ppt
《土壤和地球上的水体.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土壤和地球上的水体.ppt(5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45讲土壤和地球上的水体,考点扫描,知识结构,要点梳理,一、土壤1土壤的主要组成(1)生物:植物、动物、微生物(2)非生命物质:固体:矿物质(最多)、有机物(即腐殖质)液体:水分 气体:空气2土壤的形成 岩石变成土壤的途径:风吹雨打、水流冲刷、冷热交 替、生物作用等。岩石在上述物理、化学、生物的作用下,逐渐变成了 石砾和砂粒,最后形成了含有石砾、砂粒、有机物、水和空气等物质的土壤。,3土壤的结构、类型和性状(1)矿物质颗粒的分类:土壤主要是由矿物质颗粒构成的。矿物质颗粒按其直径大小可分为:,(2)土壤的分类、性状与植物生长,壤土类土壤适宜大部分植物生长。其固体部分(矿物质颗粒和有机质)占土壤
2、总体积的50%,其中有机质占固体部分的1%5%,水和空气占约25%,既通气、透水、又保水、保肥,又能为植物生长提供充足的水分、空气和有机质。,4土壤的污染和保护(1)土壤是重要的资源 土壤资源是有限的,地球上陆地面积占地表总面积的 29%,其中只有11%的土地适于耕种。我国陆地面积占 国土面积的91.39%,而耕地、林地、草地只占其中的 50%左右。土壤资源的最大威胁来自过度开发和土壤 污染。(2)土壤破坏与保护 土壤污染的原因:a工业“三废”的大量排放废气、废水、废渣(排放一些有毒、有害物质);b农业生产中大量使用农药和化肥(破坏土壤结构和 污染土壤);c垃圾的随意丢弃白色污染(塑料、橡胶等
3、不能 被微生物分解,破坏土壤结构),过度开发的后果:耕地被蚕食,水土流失,土地沙漠 化和盐渍化。土壤保护:a控制“三废”排放;b提倡生物防治病虫害,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c生活垃圾回收再利用,生活污水无害化处理。,二、水体的分类1水的分布,(1)全球各大洲水资源分布不均,亚洲最多,大洋州最 少,从国家来看,巴西最多,我国水资源居世界第 六位。(2)我国的水资源 我国水资源总量位居世界第六,但人均水资源只 有世界水平的四分之一。空间分配上,东多西少,南多北少。时间分配上,夏季丰富,冬季欠缺,年际变化大。南水北调工程从根本上改变我国水资源空间分 布不均衡的跨流域调水措施,对缺水的西北、华北 地区意
4、义十分重大。,(3)自然界中的水循环 海陆间大循环的5个环节:a.蒸发;b.水汽输送;c.降水;d地表径流;e.下渗(地下径流)海陆间大循环的意义:a使地球上的水、大气、岩石和生物发生密切的联系;b使海洋源源不断地向陆地供应淡水,使水资源得到再 生。每年的3月22日为“世界水日”,水的,(4)列举合理开发和利用水资源的措施 首先,要树立惜水意识,开展水资源警示教育;其次,必须合理开发水资源,避免水资源破坏;第三,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减少水资源浪费;第四、进行水资源污染防治,实现水资源综合利用。水是地球生物赖以存在的物质基础,水资源是维系地生 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首要条件,因此,保护水资源是人 类最
5、伟大、最神圣的天职。,热点聚焦,热点一土壤的结构模型,要点提示:壤土类土壤适宜大部分植物生长。其固体部分(矿物质颗粒和有机质)占土壤总体积的50%,其中有机质占固体部分的1%5%,水和空气占约25%,既通气、透水、又保水、保肥,又能为植物生长提供充足的水分、空气和有机质。而沙土类土壤中砂粒多,黏粒少,土壤颗粒较粗。,典例分析1:小宇建立了一个砂土类土壤构成的体积分数模型,如下图所示:,(1)你觉得他建立的这个模型合理吗?试说明理由。(2)你能建立一个壤土类土壤构成的体积分数模型吗?并 根据你所建立的模型,对土壤的各部分构成的比例进 行描述。,答案见解析,答案见解析,解析砂土类土壤的模型的形式是
6、多种多样的,可以是实物模型,也可以是图表模型或数字模型。但是任何模型都应体现事物的本质特征。在砂土类土壤中,空气比例应显著大于水分比例,所以小宇所建立的模型不合理。壤土类土壤是适合大多数植物生长的土壤,这类土壤中固体部分占总体积的50%,其中有机质约占固体部分的1%5%;水和空气各占25%左右。这样的土壤既通气、透水,又保水保肥,能为植物 生长提供充足的水分、空气和 有机质。壤土类土壤构成的体 积分数模型如下图所示:,拓展练习1:花生俗称落花生,是因为他开花受精后子房柄会迅速伸长并钻入土中,然后子房在土中发育成荚果。因此,适于花生栽种并能提高产量的土壤类型应是()A黏土类土壤 B砂土类土壤 C
7、壤土类土壤 D都可以,B,热点二关注世界及我国淡水资源的严重危机,要点提示:世界及我国淡水资源基本不足,而且时空分布不均匀。,典例分析2:关于陆地水及水资源的叙述,正确的是()A通常所说的水资源是指陆地上所有的水体,开发利 用后,都能很快地恢复如新 B冰川分布在两极和高山地区,直接利用很少,不属 于水资源 C目前冰川作为淡水资源直接利用不多,深层地下水 也利用率极低 D世界和中国陆地水资源分布,一般说来都是比较均 匀的,C,解析本题考查水资源的概念判断、冰川水资源分布与利用、全球水资源和中国水资源的分布的总体特点和水资源的利用特点等。由于水资源包含一个广义的范围,因而冰川应属于水资源的一个组成
8、部分,但由于各种客观的原因,人类对冰川、深沉地下水的利用程度很低,从而判断B错误、C正确;世界和中国的水资源分布均存在较大差异,判断选项D错误:人类对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一旦超越自然环境的极限,就会形成对自然资源的破坏,是极难恢复原来的状态的,所以选项A也是错误的。,拓展练习2:我国水资源的时间分布规律是()A东南多,西北少 B东南少,西北多 C夏秋多,冬春少 D夏秋少,冬春多,D,热点三水循环,要点提示:海陆间大循环的5个环节:a.蒸发;b.水汽输送;c.降水;d地表径流;e下渗(地下径流),典例分析3:将下面关于“水资源问题”的备选答案中,选择有关内容填入相关空格。,备选答案:植树种草;平整
9、土地;修建水库;降水量增多;径流量增多;洪水减少;绿岛效应;湖泊效应,答案:,解析本题是综合题中的一种类型,可以叫做网络选择填空,具有动脑多、动手少的特点。通过水资源问题,重点考查地理思维能力,要将备选答案逐一分析,既要比较、综合,又要推理、判断,最后选出正确答案。解题思路可以分为几步:植树造林、平整土地、修建水库都能使潜水增多,绿岛效应和湖泊效应则是植树种草和修建水库的必然结果。绿岛效应、湖泊效应又促进水循环活跃,随之而来的是降水量增多,径流量增多。植树造林、平整土地、修建水库使地表径流平稳,因此洪水减少。由于径流量增多,洪水减少,所以可供利用的水资源增多。,拓展练习3:水资源是可再生资源,
10、在水循环中,不断地在大气和地表之间运动,如图表示水循环的一部分,图中标着X、Y和Z的地方表示水循环中的三个阶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X阶段是蒸发,Y阶段是凝结,Z阶段是降水BX阶段是蒸腾,Y阶段是凝结,Z阶段是降水CX阶段是凝结,Y阶段是蒸发,Z阶段是凝固DX阶段是降水,Y阶段是蒸腾,Z阶段是凝结,A,热点四实验探究,典例分析4:小雨想知道土壤性状和植物生长的关系。她分别取等体积的砂土类土壤、黏土类土壤、壤土类土壤装在三只同样大小的花盆内,并分别标记为A、B、C。下表所示是她的实验方案:,(1)请指出此设计方案的不合理之处:_。(2)根据你修正后的方案进行实验,你预计种在_盆 中的植物生长
11、情况最好。,条件控制在植物种类、浇水量、浇水次数上都存在缺陷,C,解析在用三类土壤培育植物,观察土壤性状和植物生长的关系的实验中,应当注意变量控制,防止干扰因素的干扰。因此,在实验过程中,应当“分别种植一株大小相近”、“同一类植物”、“浇等量的水一次”、“放在窗台上”、“不能被雨水淋到”。这样做基本上能排除来自于因为植物种类不同、生长起始状态不同,环境温度不同、从环境中获取水分量不同,从而使植物生长状况不同而带来的干扰,进行这样的变量控制,基本上可以认为植物生长状况的不同是因为土壤的不同性状而造成的。由此可知,题中的条件控制在植物种类、浇水量、浇水次数上都存在着缺陷。此外,在实验过程中,还应当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土壤 地球 水体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9500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