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金融学ppt课件(第五章).ppt
《国际金融学ppt课件(第五章).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际金融学ppt课件(第五章).ppt(8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前四章知识综合运用:关于课堂教学秩序的一般平衡性分析,分析目的:学以致用。找出创建和谐课堂教学秩序的方法分析假定:分析中的经济主体为上课学生全体和教师。学生和教师都具备比较好的分析和思考问题的能力,尽管大家思维方式和处事方法可能存在差异,但都通情达理,愿意协调。学生全体形成课堂教学中的一方,老师双位 一体:平和的教师和严肃的教师。,一、课堂教学秩序的含义及其一般平衡性质(一)课堂教学秩序的含义 课堂教学秩序是指在教师对学生的行为期望(期望学生遵守课堂纪律、上课集中注意力、努力学习等)与学生对教师的角色期望(期望教师制止课堂混乱、保持课堂井然有序、和蔼可亲、耐心指导等)达成一致的情况下形成的有序
2、状态。,(二)课堂教学秩序的一般平衡性质 局部平衡:学生全体平衡、教师平衡学生全体平衡:学生学习态度、思想和行为积极方面的相对一致性。(影响因素?)教师平衡:教师备课、讲授、责任感积极方面的相对一致性。(影响因素?),一般平衡:学生全体和教师的同时平衡(1)课堂教学秩序的定义中已经暗含一般均衡的概念。(2)由于学生全体平衡除了与学生自身的学习态度、思想状态、学生能力和基础等因素有关外,还与教师的任课态度、讲课方法和水平、感情发挥等因素密切相关;同理,教师平衡除了与自身态度、专业素养和能力、感情积累等因素有关外,还与学生的学习态度、思想状态、课堂纪律等因素密切相关。,(3)由(1)、(2)可知,
3、学生全体和教师平衡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联想宏观经济中的商品市场与货币市场的平衡),学生全体和教师中的任何一个重要因素都会对平衡产生重大影响,因此,和谐的课堂教学秩序要求学生全体和教师的同时平衡。为了直观,我们可以在态度教学效果坐标平面上做图如下:,态度(A),教学效果(E),O,SU,rencikelu,A*,E*,课堂教学秩序的一般平衡分析的SURencikelu模型,二、课堂教学秩序的自动平衡机制(假定条件)实际上,课堂教学秩序的一般平衡是很难实现的,但是我相信存在如下的自动平衡机制:,有部分学生纪律差,教师调整状态后认真讲解,“杀气”,教师讲课状态差,激情不够,学生渴望知识的眼神
4、,无形的力量,纪律改善,状态和激情回升,三、政府干预(严肃的老师)(暂缺),重点知识小问答(一),判断LIBOR是国际金融市场的中长期利率资本和金融帐户可以无限制地为经常帐户提供融资外汇是以外国货币表示的支付手段在间接标价法下,当外国货币数量减少时,称外国货币汇率贬值升水和贴水在直接和间接标价法下含义相反固定汇率制下国际收支逆差影响货币供给,填空国际收支平衡表中的所有帐户可分为三大类,即、和在条件成立的情况下,贬值对贸易收支改善的时滞效应,被称为根据资金在国际间流动方式的不同,国际金融市场可划分为、和货币论认为,国际收支问题实际上反映的是对的调整过程,其主要贡献之一是从开放经济角度把货币供给来
5、源分为和,第五章 汇率决定理论(上),前文对开放经济运行的分析中,回避了汇率的决定问题。汇率是开放经济运行中居于核心地位的变量,汇率的变动会对其它经济变量带来重要影响。为了完整认识开放经济的运行特点,必须理解汇率与其他经济变量的相互关系,尤其是其他变量(价格水平、利率、国际收支、资产组合等)对 汇率的影响。,汇率决定理论演变发展(了解),汇率决定理论研究的着眼点:是一国货币的汇率水平受什么因素决定和影响。本章讨论汇率决定的背景:实行货币自由兑换,汇率由市场来决定的国家。汇率决定理论是国际金融理论的核心之一,随着经济背景和经济学基础理论的演变经历了不同的发展,主要经历了国际借贷说、购买力平价说、
6、汇兑心理说、国际收支说和资产市场说等几个阶段。,早在18世纪,就有学者开始对汇率问题进行探讨。最著名的例子是19世纪上半叶英国历史上以李嘉图为代表的“通货学派”与“银行学派”之间持续的激烈论争。焦点问题就是围绕英镑汇率究竟是由英镑的对内价值还是由外汇市场供求来决定的,国际借贷说:1861年,英国学者戈逊出版了外汇理论一书,以其为代表的这类观点被称为“国际借贷说“国际借贷说的基本观点是,一国汇率的变动取决于外汇市场的供给和需求对比。,购买力平价说:瑞典学者卡塞尔(G.Cassel)于1922年出版了1914年后的货币和外汇一书,提出“购买力平价说”。购买力平价说的思想:一国汇率水平和变化是由本国
7、货币与外国货币的购买力对比决定的。,汇兑心理说:1927年,法国学者阿夫塔里昂(A.Aftalion)运用奥国学派的边际效用理论提出了“汇兑心理说”(Psychological Theory of Exchange)。他认为,外国货币的价值不依从任何规则,而是决定于外汇供求双方对外币边际效用所作的主观评价。,利率平价说:凯恩斯于1923年在货币改革论一书中首次系统提出远期差价决定的利率平价说(Theory of Interest Parity)套利性的短期资本流动会驱使高利率货币在远期外汇市场上贴水,低利率货币在远期外汇市场上升水,并且升贴水率等于利率差异。英国学者艾因齐格(Paul Einz
8、ig)在其1931年出版的远期外汇理论和1937年出版的外汇史中进一步提出动态利率平价的“互交原理”(Theory of the Riciprocity),70年代后新发展的汇率决定理论主要包括国际收支说(第五章第四节)、货币说(第六章第一节)和资产市场说(第六章第三节),第一节 汇率决定问题概述,一、货币制度的演变(了解)1货币制度史的发展是一个纸币不断取代金 属铸币的过程。2货币四大职能中最主要是价值尺度和流通 手段。纸币取代黄金的过程是从流动手段 职能的扩大开始,逐步实现的。3纸币相对于金币具有天然优越性。,表5-1 各阶段货币制度的特征,二、不同货币制度下的汇率决定问题(理解)在不同货
9、币制度下,汇率的决定基础不同,下面分三种情况介绍如下:1金币本位制度下汇率的决定 以铸币平价为基础,因供求关系而围绕其上下波动,波动幅度受黄金输送点的限制。汇价铸币平价()黄金运送费,2金块本位和金汇兑本位制度下汇率的决定 以法定平价(纸币所代表的金量之比)为基础,因供求关系而围绕其上下波动。汇率稳定程度下降,政府通过设立外汇平准基金维护汇率稳定。3纸币本位制度下汇率的决定 以纸币所代表的价值量为基础,第二节 汇率与价格水平的关系:购买力平价说(PPP)1922年瑞典学者卡塞尔(Cassel)系统表述了PPP。基本思想:货币的价值在于其具有的购买力,因此不同货币之间的兑换比率取决于他们各自具有
10、的购买力的对比,也就是说汇率与各国的价格水平之间具有直接的联系。,一、开放经济下的一价定律(理解)1某一商品在一国内部不同地区的价格之间 的关系 前提:(1)位于不同地区的该商品是同质的。(2)价格可灵活调整,不存在价格粘性。,例1:某品牌电视机,甲地价3000元,乙地价2500 元,交易成本100元例2:住宅,甲地价每平米4000元,乙地价每平米 2000元例3:理发,甲地价10元,乙地价5元可贸易商品不可贸易商品(不动产、个人劳务),一价定律:对于可贸易商品,套利活动将使其地区间价格差异保持在较小范围内。如果不考虑交易成本等因素,则同种可贸易商品在各地的价格都是一致的。,2可贸易商品在不同
11、国家的价格间的关系 区别:(1)商品价格必须折算成统一的货币。(2)进行商品买卖的同时,还须进行不同货币 间的买卖。(产生外汇交易)(3)跨国间的套利活动存在许多特殊障碍,交 易成本更高。,开放经济下的一价定律:如果不考虑交易成本等因素,则以同一货币衡量的不同国家的某种可贸易商品的价格应是一致的。PiePi*(),二、购买力平价的基本形式(掌握)(一)绝对购买力平价 假设前提:(1)对于任何一种可贸易商品,一价定律都成 立。(2)物价指数中各种可贸易商品所占的权重相 同。,基本形式由假设()有,两国由可贸易商品构成的物价水平之间存在以下关系:()()上式表明:不同国家的可贸易商品的物价水平以同
12、一种货币计量时是相等的。,将式子()变形后得到:()因此,我们知道:汇率取决于不同货币衡量的可贸易商品的价格水平之比,即取决于不同货币对可贸易商品的购买力之比。,(二)相对/弱购买力平价 假定的放松交易成本存在;各国一般价格水平的计算中商品及其相应的权重存在差异,因此,各国一般价格水平以同一种货币计算时并不完全相等,而是存在一定的较为稳定的偏差:(),将式子()动态化有:两边同时取自然对数有:两边同时对时间t求导有:,()含义 相对购买力平价意味着汇率的升值与贬值是由两国的通货膨胀率的差异决定的:如果本国通货膨胀率超过外国,本币将贬值;如果本国通货膨胀率低于外国,本币将升值。,(三)对购买力评
13、价理论的几点说明(理解)与绝对购买力平价相比,相对购买力平价更具应用价值,因其放松了假设,且通胀数据更易于得到。购买力平价的理论基础是货币数量说。货币数量决定货币购买力和物价水平,从而决定汇率,所以汇率完全是一种货币现象。购买力平价认为物价的变动会带来名义汇率的反方向等量的调整,因此名义汇率在剔除货币因素后所得的实际汇率是始终不变的。,1购买力平价理论存在的问题(了解)(1)技术上的困难:物价指数的选择问题;商品分类的主观性;计算相对购买力平价时基期年的选择。(2)短期内汇率会因为各种原因而暂时偏离购买力平价,如价格粘性的存在等。(3)长期内实际经济因素的变动会使名义汇率与购买力平价产生永久性
14、的偏离。如生产率的变动、消费偏好的变动、自然资源的发现、本国对外国资产的积累、对国际贸易管制措施的变动等。,战后尤其是70年代以来工业化国家的汇率分析表明:(1)短期内,高于或低于正常的购买力平价的偏差经常发生,且偏差幅度很大。(2)长期看,无明显迹象表明购买力平价的成立。(3)汇率变动非常剧烈,幅度远远超过价格变动幅度。,对购买力平价理论的分析和评价(掌握)()购买力平价的理论基础是货币数量说:货币供应量决定单位货币的购买力,货币购买力的倒数是物价水平,因此,PPP认为,货币数量决定货币购买力和物价水平,从而决定汇率。PPP是从货币层面因素分析汇率问题的代表。,(2)购买力平价是最有影响力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国际 金融学 ppt 课件 第五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9494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