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儿歌、儿童.ppt
《第三章儿歌、儿童.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三章儿歌、儿童.ppt(5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四章 儿歌、儿童诗,第一节 儿歌 儿歌(nursery rhyme),是以低幼儿童为主要接受对象,以口语化的韵语来叙事表情的一种短歌。它是儿童文学最古老也是最基本的体裁形式之一,是人生最早接触的一种文学样式。一、中国历史上的儿歌观念 在封建社会里,儿歌的性质往往被扭曲,政治家利用儿歌作为改朝换代的舆论工具,反映乱世社会生活的儿歌多于盛世。同时,古代儿歌的迷信色彩也很浓重,在相当长的一段历史时期里,阴阳五行说把“儿歌”当作“诗妖”现象,儿歌与儿童的生活与情感无关联。儿童被政治家利用,“不假思索、信口而唱、模仿能力强”。,明代,儿歌观念发生大的变化,突破五行迷信的束缚,重视儿歌对儿童的教育意义。
2、1593年出现了由吕坤从各地民间搜集并加以改编的演小儿语,是我国古代第一部儿歌集。清代,儿歌观念趋向多元。其中也有神秘主义倾向的出现,把儿歌说成是“天地之妙文”,“纯乎天籁”。但与明代以前的政治色彩和迷信特征有本质区别,而与“童心说”相承连。清人编成了天籁集等优秀儿歌集。(“童子者,人之初也;童心者,心之初也。”李贽(明)童心说),真正从儿童文学意义上形成的儿歌观念则是上世纪的事,有新文化思想的关照,有传统儿歌观念的批判继承,有西方儿歌理论的借鉴,儿歌观念更切近于儿歌实际,且具有科学、民主的现代精神。,从创作主体看,儿歌的作者有两种人,一是母亲或其他成年人,二是孩子自己。“地下儿歌”“走进光明
3、小学阳光灿烂,走近一看一堆破烂,15个老师14个笨蛋,加上一个国际通缉犯。”“春眠不觉晓,处处蚊子咬。洒上敌敌畏,不知死多少。”“学习日当午,汗滴脚下土。谁知作业本,字字皆辛苦。”是孩子们对课业负担过重的一种反抗;“窗前太阳光,照得头发烫。举头望老师,低头心发慌。”是对教师授课方式古板、常常体罚学生的一种委婉批评“一年级小偷二年级贼,三年级女孩没人追,四年级帅哥一大堆,五年级情书满天飞,六年级鸳鸯一对对。”“地下儿歌”的出现,起码说明二点:一是学校没有及时开展教育,校园风气不正;二是好儿歌贫乏,孩子们唱儿歌时饥不择食。,二、特点;1.自然合节的音乐性 儿歌的语言的音韵美和节奏感(反映在诗句的停
4、顿而构成的节拍上),使儿歌的语言具有了鲜明的音乐性特征。婴幼儿听觉发展较快,对声音异常敏感,对音乐性强的韵语特别敏感喜爱。而儿歌音乐一样满足低幼儿童听觉上的需要,在各种儿童文体中最早对低幼儿童产生文学影响。如传统儿歌排排坐 排排坐/吃果果/你一个/我一个/弟弟睡了留一个,2.天真活泼的稚拙美 一首儿歌往往包含着浅显的、为幼儿能理解的内容,或单纯集中地描摹或叙述一件事物,一种现象,或于简洁有趣的韵语中表明某一普遍道理。优秀的儿歌在浅显单纯之中蕴含着高妙悠远的神韵。如北京传统儿歌丫头丫 丫头丫/打蚂蚱/蚂蚱跳/丫头笑/蚂蚱飞/丫头追 唱出一副小女孩追逐蚂蚱的嬉戏图,“打”、“跳”、“笑”、“飞”、
5、“追”五个动词的运用,使得画面充满稚趣的动感。,如何酿造儿歌活泼的稚拙美?首先是儿歌内容上,描绘低幼儿童所熟悉的生活,并且与他们的接受能力相一致;其次体现在文学表现上的技巧,譬如说连锁、重迭、反复等手法,使儿歌充满节奏感,此外比兴、夸张、拟人、对话、问答等手段则对儿歌描述情景,刻画人物,表现情趣尤为有效。,3.歌戏互补的可操作性 对于低幼儿童来说,儿歌不仅是愉悦的,而且是实用的。儿歌的形式往往具有组织游戏的作用,合唱儿歌又能培养儿童自我控制和与他人合作的习惯。如常见的拍手谣、跳绳歌、踢毽歌等等。如跳皮筋时的儿歌:“马兰花,马兰花,风吹雨打都不怕,勤劳的人儿在说话,请你马上就开花。”儿歌如果不能
6、提供音乐性很强的游戏形式,势必会导致儿歌的变质(如诗化倾向,过于注重审美性),甚至导致儿歌本质上的衰落。举例柯岩的坐火车,坐 火 车小板凳,摆一排,/小朋友们坐上来,/我们的火车跑得快,/我当司机把车开./(轰隆隆隆,轰隆隆隆,呜!呜!)抱娃娃的靠窗坐,/牵小熊的往后挪,/皮球积木都摆好,/大家坐稳就开车./(轰隆隆隆,轰隆隆隆,呜!呜!)穿大山,过大河,/火车跑遍全中国./大站小站我都停,/注意车站别下错./(轰隆隆隆,轰隆隆隆,呜!呜!)哎呀呀,怎么啦,你们一个也不下 收票啦,下去啦,快让别人坐坐吧./(轰隆隆隆,轰隆隆隆,呜!呜!)柯 岩,三、几种主要的艺术形式 1.摇篮歌(从内容上分)
7、又称摇篮曲、催眠曲。表达的感情较为朴素,内容一般有母亲对孩子的爱抚和安慰,对孩子命运前途的祝福等。在艺术传达上,具有内容通俗浅显、节奏柔和舒缓、语言柔美流畅等特点,对幼儿所起的作用在“声”而不在“义”,通过柔和舒缓的吟唱给孩子们最早的美的熏陶。2.问答歌 以设问作答的方式,引导孩子认识事物或一定道理的传统儿歌形式。孩子唱诵问答歌,能引起他们的思考、联想,从而得到知识的启迪和美的享受。,如广西传统儿歌谁会飞 谁会飞?/鸟会飞。/鸟儿怎样飞?/扑扑翅膀去又回。谁会跑?/马会跑。/马儿怎样跑?/四脚离地身不摇。谁会游?/鱼会游。/鱼儿怎样游?/摇摇尾巴调调头。谁会爬?/虫会爬。/虫儿怎样爬?/许多脚
8、儿慢慢爬。3.连锁歌“顶针续麻”是连锁调的修辞特征,即前一诗句尾词作为后一诗句的首词。上下句在内容上没有关联,而靠韵把它们“粘”在一起,同时“中途换韵”是连锁调的韵脚特征,“无意味之意味”是连锁调主题表现的特征,一般不表现一个突出的中心思想,而重于作品形式的特殊性或内容的诙谐幽默。,“三岁的小孩去上学,老师说他年纪小,背起书包往回跑,跑跑跑不了,了了了不起,起起起不来,来来来上学,学学学文化,画画画图画,图图图书馆,管管管理员,原原原子弹,蛋蛋炸死鬼子王八蛋。”如西南地区流传的三国刘备打草鞋便是最能体现连锁调上述特征的作品。,来来来,/三国刘备打草鞋,/草鞋打给苏妲妃。/苏妲妃的脸又红,/一打
9、打到赵子龙。/赵子龙的本领高,/一打打到高老幺。/高老幺的镰刀快,/一杀杀到猪八戒。/猪八戒的嘴嘴长,/揪起两个耳朵晒太阳。作品充盈着游戏精神和喜剧色彩,有很强的幽默意味,在内容表现上显示出明显的跳跃性特点。4.颠倒歌 也称稀奇歌、滑稽歌、古怪歌、反唱歌,是一种使用夸张、颠倒的手法来描述大自然和社会生活中某些事物和现象,达到以表面的荒诞揭示事物本相和实质的目的的传统儿歌形式。如河南传统儿歌小槐树。,小槐树,/结樱桃,/杨柳树上结辣椒,/吹着鼓,/打着号,/拉着大车抬着轿。/绳子踢死驴,/蚂蚁踩踏桥。/木头沉了底,/石头水中漂。/小鸡叼个饿老雕,/小老鼠拉个大狸猫。/你说好笑不好笑?5.数数歌
10、将数字和形象结合,通过吟唱式的数数,帮助儿童认识数的儿歌。如郭明志的数数歌。“1”像铅笔细长条,/“2”像鸭子水上漂,/“3”像耳朵听声音,/“4”像小旗随风漂,/“5”像杆钩来卖菜,/“6”像豆芽咧嘴笑,/“7”像镰刀割青菜,/“8”像麻花拧一遭,/“9”像勺子能吃饭,/“0”像鸡蛋做蛋糕。,数数歌的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有的仅以简单的序列数字排列,有的则有明显的情节性。(如任溶溶的我给小鸡取名字,有的以介绍知识为特征(如赵术华十条腿),有的反映倍数概念(如四川传统儿歌数蛤蟆),或者是加减计算。我给小鸡起名字一、二、三、四、五、六、七妈妈买了七只鸡。我给小鸡起名字;小一,小二,小三,小四,小五
11、,小六,小七。,小鸡一下都走散,一只东来一只西。这下再也认不出:谁是小七,小六,小五,小四,小三,小二,小一,6.物象歌(从内容上分)又称咏物儿歌,是描摹天然物象的儿歌。描摹对象一般是动物、植物和其他自然物。如传统的物象歌小白兔 小白兔,长得好,红眼睛,白皮袄;后腿长,前腿短,走起路来轻轻跳。爱干净,不胡闹,青菜萝卜吃个饱。小猴滚楼梯 薛卫民 猴,猴,借描写猴子形象来反映孩子 生活的物象歌,上高楼,一落脚,踩着球,叽里咕噜滚下楼!小猴爬起嘻嘻笑,它说练练翻跟头。,第二节 儿童诗一、含义 儿童诗是指为儿童和少年创作、切合适合他们的心理特点,适合他们阅读欣赏的诗歌。儿童诗是儿童文学中文学性最强的种
12、类之一。儿童诗是指以儿童为对象的,符合儿童的心理和审美特点,使用最富于感情、最凝练、有韵律、分行的语言来表情达意的一种艺术形式,也包括儿童为抒怀而创作的诗。,儿童诗首先是诗,它是诗的王国中的一员,具有一般诗歌的共性,同时又具有独特的个性。茅盾:“儿童诗是最难写好的,它不是儿歌,而是儿童诗。”两者之间关系密切,是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两种儿童文学体裁样式。,区别:1.儿歌在词语运用上讲究顺口自然,且有“俗味”,而儿童诗造词谴句多一些“稚趣”,注重情感的纯度。2.儿歌讲究韵律节奏,注重语音外在表现形式上的音乐感,而儿童诗可以更少拘束,音乐美体现于诗意之中。3.儿歌追求幽默、机警的谐趣,而儿童诗更关注情
13、感的抒发和意境的创造。,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二年级上册一株紫丁香,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二年级上册假如,二、儿童诗的艺术 特征 儿童诗表现儿童的情感、性灵和体验,是以儿童为本位的、体现着儿童心理与意识的诗。同时,儿童诗所透出的儿童活泼的天性、不受束缚的幻想及其成长过程中的各种情绪,与成人诗复杂、深沉、隐藏、朦胧的特点有着明显的区别。其艺术特征有:1.高度凝练地表现儿童的生活和内心世界。在儿童诗中,没有复杂的社会生活和世态人生,也没有朦胧晦涩的内心情感,只有单纯而富有灵性的儿童生活,有儿童对世界的希望和想象。,2.体现儿童特有的趣味和情调 儿童往往用不同于成人的视角和态度看待他们生存的世界,这决定了他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三 儿歌 儿童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9482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