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工大供热工程第三章热水供暖系统.ppt
《哈工大供热工程第三章热水供暖系统.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哈工大供热工程第三章热水供暖系统.ppt(4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三章 热水供暖系统,定义:以热水作为热媒的供暖系统,称为热水供暖系统。适用范围:民用建筑、公共建筑、工业企业的辅助建筑。分类 1.按循环动力分:自然循环热水供暖系统 机械循环热水供暖系统 2.按散热器供、回水方式分:单管热水供暖系统 双管热水供暖系统 3.按管道敷设方式:垂直式热水供暖系统 水平式热水供暖系统 4.按热媒温度分:高温水热水供暖系统(t100)低温水热水供暖系统(t100)世界其他国家高温水标准()低温水 中温水 高温水 美国 120 120-176 176 日本 110 110-150 150 德国 110 110 原苏联 115 115,3-1 重力(自然)循环热水供暖系统
2、,一、工作原理及作用压力分析1.工作原理 假设整个系统只有一个放热中心l(散热器)和 一个加热中心2(锅炉),用供水管3和回水管4 把炉与散热器相连接。在系统的最高处连接一 个膨胀水箱5,用以容纳受热后膨胀的水体积。在系统工作之前,先将系统中充满冷水。当水 在锅炉内被加热后,密度减小,同时受散热器 流回来密度较大的回水的驱动,使热水沿供水 干管上升,流入散热器。在散热器内水被冷却,再沿回水干管流回锅炉。这样形成如图3-l箭 头所示的方向循环流动。图31 重力循环热水供暖 系统工作原理图1一散热器;2一热水锅炉;3一供水管路 4回水管路;5一膨胀水箱,2.作用压力分析,忽略管道散热,认为系统只有
3、一个加热中心和一个冷却中心在底部断面两侧作用压力分别为P左和P右,依据流体静力学的原理,则有 P左=h1+h+h0h P右=h1+h h+h0hP=P右-P左=h h-h=h(h-)Pa(3-1)结论:供暖系统作用压头P与锅炉和散热器的高差h、供回水温度对应的供回水密度、h有关。当h=1m时,对于95/70的自然循环热水供暖系统,其作用压头P=1x9.81x()=156Pa,二、系统主要图示,1.双管系统图3-2中(a)2.单管系统图3-2中(b)特点:坡度()较大,便于空气排除。坡向,供水用于排气;回水用于排水。为了顺利排除空气,水平供水干管标高应沿水流方向下降,因为重力循环系统中水流速度较
4、小,可以采用气水逆向流动,使空气从管道高点所连膨胀水箱排除。区别:双管系统每一支管设一阀门;单管系统只在立管上下各设一个阀门,而支管上则不设阀门,图32重力循环供暖系统(a)双管上供下回武系统,(b)单管顾流式系统1-总立管;2-供水千管,3-供水立管,4-散热器供水支管5-数热器器回水支管,6-回水立管,7-回水干管,8-膨胀水箱连接管,9-充水管(接上水)10-泄水管(接下水)11一止回阅,2、单管系统推导过程略,作用压力计算公式如下:写成通式:图3-4 作用压力计算图 Pa(3-2),H1,式中 N-循环环路中冷却中心总数(楼层数)-冷却中心(楼层)顺序数;g-重力加速度 m/s2,取值
5、为9.81;-供水的密度,Kg/m3;-回水的密度,Kg/m3;-计算冷却中心(楼层)流出水的密度,Kg/m3;-计算冷却中心(楼层)上一层流出水的密度,Kg/m3。-计算冷却中心(楼层)到下加热中心(锅炉)的距离,m-计算冷却中心(楼层)到下一个中心(楼层)的距离,m,3.综合作用压力公式,考虑管道散热冷却影响引入附加后的公式:Z=+f Pa(3-3)式中 由公式(3-3)计算得出得的作用压力,Pa;f-考虑管道冷却的附加压力,Pa。4.特殊情况下的作用压力 计算仍采用公式(3-2),但注意用 下半部分高度以H表示的公式。其中 H3 在锅炉以下部分H值应取负值 H2 H1 图3-5 作用压力
6、计算图,单管系统温度计算,双管系统,双管系统的上层散热器环路较底层散热器环路大。计算时必须考虑。如果在设计时选择不同管径仍然无法平衡该部分差值将出现上热下冷的现象。竖向方将出现冷热不均的现象成为垂直失调。双管系统楼层越多失调就会月严重。,垂直失调:建筑物竖向房间出现冷热不均的现象。双管系统:各层作用压力不同导致,楼层越多失调就会越严重。单管系统:各层散热器表面温度不一致导致。,重力循环系统特点:不需要外来动力,运行时无噪声,调节方便,管理简单。由于作用压头小,所需管径大,只宜用于没有集中供热热源、对供热质量有特殊要求的小型建筑物中。供热半径不大于50m。,单管系统计算例题,3-2 机械循环热水
7、供暖系统,由水泵提供热水循环动力一、系统特点1.作用半径大,供暖范围大;2.管径d较小,管内流速较大;3.检修量大,耗电多.该系统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一种供暖系统,3-2 机械循环热水供暖系统,垂直式系统、水平式系统垂直系统:1.上供下回(单、双管)2.下供下回双管;3.中供式系统;4.下供上回系统;5.混合式系统,二、系统型式,1.双管上供下回式左侧立管只适用于较低层数的建筑,对高层建筑易产生垂直失调右侧立管为单管上供下回式,详见图3-8,3.单管上供下回式(单管顺流式),优点结构简单、施工方便造价低,排气通畅、系统本身没有双管系统的垂直失调。目前应用非常广泛缺点系统无法局部调节,由于其他原因
8、影响,仍存在垂直失调。不适应分户控制、分户计量的要求。,图3-8 单管上供下回式(单管顺流式),4.单管跨越式,图3-9 单管跨越式,下供下回式,图37机械循环下供下同式系统,1一热水锅炉;2一循环水泵;3一集气罐,4一膨胀水箱;5一空气管;6一冷风阀,下供下回式系统供回水干管均位于系统最下面。与上供下回式相比:1)供水干管无效热损失小、可减轻上供下回式双管系统的竖向失调。(因为上层散热器环路重力作用压头大,但管路亦长,阻力损失大,有利于水力平衡。)2)天棚下无干管比较美观,可以分层施工,分期投入使用。3)底层需要设管沟或有地下室以便于布置两根干管,要在顶层散热器设放气阀或设空气管排除空气。(
9、排气比较困难,手动排气、水箱排气和集气罐排 气相结合),下供下回式,集气装置连接位置应比水平空气管低h米以上,即大于ab两点的运行压差,否则空气管内的空气不能起到隔绝作用,水会通过空气管串联。,图37机械循环下供下同式系统,1一热水锅炉;2一循环水泵;3一集气罐,4一膨胀水箱;5一空气管;6一冷风阀,5.单管下供上回式(单管倒流式),(1)与空气流动方向相同,便于排气;(2)供水在下,可以有 限度地减小垂直失调,而且 可以减少低层散热器的面积,方便布置;(3)对于高温水系统,可以减小静压线高度;(4)受连接方式影响,散热器传热系数较低,相同 条件下散热器面积大 图3-8 单管下供上回式(单管倒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哈工大 供热 工程 第三 热水 供暖 系统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9461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