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二首(登飞来峰).ppt
《古诗二首(登飞来峰).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诗二首(登飞来峰).ppt(2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古诗二首,1、知诗人2、解诗题3、明诗意4、悟诗情,1、知诗人2、解诗题3、明诗意4、悟诗情,王安石元日泊船瓜洲书湖阴先生壁泊船瓜洲 苏轼,诗:饮湖上初晴后雨 惠崇春江晓景词:念奴娇.赤壁怀古,唐宋八大家是唐宋时期八大散文作家的合称,即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苏轼、苏洵、苏辙(苏轼,苏洵,苏辙三人称为三苏)、欧阳修、王安石、曾巩(曾拜欧阳修为师)。,下列作品及作者、朝代搭配不正确的一项是:A 宋 王安石 泊船瓜洲 B 宋 苏轼 惠崇春江晓景 C 宋 王安石 饮湖上初晴后雨 D宋 苏轼 念奴娇赤壁怀古,下列选项中属于唐宋八大家的是:A 韩愈、辛庆疾、苏轼、苏洵、苏辙、欧阳修、王安石、曾巩B 韩
2、愈、柳宗元、苏轼、苏洵、苏辙、陆游、王安石、曾巩C 韩愈、刘禹锡、苏轼、苏洵、苏辙、欧阳修、王安石、白居易D韩愈、柳宗、苏轼、苏洵、苏辙、欧阳修、王安石、曾巩,1、知诗人2、解诗题3、明诗意4、悟诗情,登飞来峰的作者是北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诗人王安石,这首诗是他在做知县,路过杭州所写。飞来峰是指浙江绍兴城外的宝林山,传说是“不知何时飞来的山”,此时王安石年少气盛,抱负远大,借登飞来峰抒发胸臆,寄托情怀,同时也蕴含了一个哲理: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题西林壁是苏轼游览江西庐山题在西林壁墙上的一首诗,庐山雄伟秀丽,苏轼没有描写具体景物,而是概括写了庐山千姿百态的总印象,同时蕴含了人生哲理:对事物
3、要有全面的认识,必须站在不同的角度去观察和思考。,1、知诗人2、解诗题3、明诗意4、悟诗情,明诗意,读通顺有节奏理解诗句含义,小组合作提示:1、每人读一行诗句2、解释这句诗的意思3、提示重点字的解释,登飞来峰(宋)王安石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题西林壁(宋)苏轼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登飞来峰(宋)王安石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题西林壁(宋)苏轼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登飞来峰(宋)王安石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题西林壁(宋)苏轼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移步换景:,从远处望,庐山()从近处看,庐山()从高处俯视,庐山()从低处仰望,庐山(),移步换景:,从远处望,庐山(连绵起伏)从近处看,庐山(高耸入云)从高处俯视,庐山(烟雾缭绕)从低处仰望,庐山(高大巍峨),1、知诗人2、解诗题3、明诗意4、悟诗情,登飞来峰“只缘身在最高层”说明诗人站得高,看得远,抒发了诗人远大的抱负和志向。题西林壁只缘身在此山中说明诗人因为身处此山,看不清庐山的全貌,启示我们:因为所处地位不同,看问题的角度不同,所以观点不同,所以要全面综合地看事物的全貌。,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古诗 飞来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9440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