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经济学的演变.ppt
《古典经济学的演变.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典经济学的演变.ppt(5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1,古典经济学的演变,2,边沁的功利主义,utilitarianism 以超阶级的功利作为人们行为标准的资产阶级哲学思想。18世纪末英国哲学家、经济学家J.边沁创立,对西方经济学研究产生过重大影响。,3,1、边沁,J.生平和著作,Bianqin,Jeremy Bentham(17481832)18世纪末19世纪初英国哲学家、经济学家,功利主义的创立人。出生于伦敦一个律师家庭。1760年进牛津大学攻读法律,1763年获学士学位,1766年获硕士学位。由于不喜欢律师业务,不久便专心致力于学术研究。他最初的一本著作政府论断片于1776年出版,批评英国法律传统观念。1789年出版道德和立法原理导论,阐
2、释功利主义原理。他晚年过着隐居式的生活。1832年6月6日逝世。他的著作和书简由他的学生J.鲍令(17921872)编成耶利米边沁著作集于18381843年间出版。,4,2、边沁的功利主义原理,一是功利原理或最大幸福原理;一是自利选择原理。所谓最大幸福原理,即认为一切行为要给予肯定或给予否定,就看这种行为对人们的幸福是增加还是减少。边沁认为,追求幸福是出于人的天性,幸福就是获得快乐和避免痛苦。社会是由个人组成,它只是一个假想团体,社会幸福只能是个人幸福的总和。所以社会的利益只能以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为标准。边沁把这个原理应用于伦理学、法律学、政治学、经济学领域中。他认为,个人行为和政府的各种措
3、施都应以功利原理作为判断准则。所谓自利选择原理,按照边沁解释,每个人对于什么是快乐和痛苦,他自己知道得最清楚,因此,他是自身幸福最好的判断者。为着自己而去谋取最大的幸福,这是每个有理性的人的目的。这种“自利选择”是人性中的某种倾向;人类在进行一切行动时,如果认为对于自己的幸福能有最大的贡献,那么,不管对于其他的人的全体幸福有什么样的结果,他都会朝着这种行动方向去努力。,5,3、自由放任主义,边沁以所谓功利原理和自利选择原理为依据,在经济方面鼓吹自由放任主义。国家应依据功利原则来行使权力,国家权力的行使应限于最小限度,即只限于保护自由和财产安全。除此之外,不应再作任何干涉,在经济上实行自由放任政
4、策,这不但会使生产达到最大,而且会使分配愈趋于平等。按照边沁的解释,在经济上实行自由放任,生产上将会得到最大量,分配上将越趋于平等,从而使幸福也达到最大量。如果安全与平等不能两立,就必须放弃平等,而维护私有财产的安全。,6,4、影响,边沁之前,A.斯密在启蒙学派的“自然秩序”和“理性观念”的基础上,把人性归结为个人利己主义,认为个人追求一己利益,便会自然而然地促进全社会的利益。边沁的功利主义思想深深影响当时和以后英国及欧洲大陆上许多经济学家如J.-B.萨伊、D.李嘉图、J.穆勒、J.S.穆勒、A.L.C.德斯蒂德特拉西(17541836)、W.S.杰文斯、A.C.庇古等。19世纪70年代西方经
5、济学中出现的边际效用学派仍以边沁功利主义作为其理论的出发点。英国边际效用学派代表杰文斯认为经济学的目的是求以最小痛苦的代价来购买快乐,而使幸福增至最高度;要求对快乐和痛苦进行计算,因而把经济学叫作“快乐与痛苦的微积分学”。由英国庇古奠定的福利经济学,就认为一个人的福利是他所感到的满足的总和,社会福利则是各个人的福利的总和,各个人总是力图使自己的满足成为最大量。,7,一、对价值的分析,1、价值的庸俗化用效用价值论、生产费用论、供求论来代替劳动价值论。抛弃掉古典政治经济学中包含的科学因素,而只论述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外部的、表面的现象的经济学体系。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庸俗化,开始于18世纪末19世纪初。
6、英国从18世纪60年代开始了工业革命,1789年法国爆发了资产阶级革命,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间的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开始尖锐化,这就促使一些经济学家逐步把古典政治经济学理论庸俗化以适应新的阶级斗争的需要。,8,2、人物,从18世纪末到1830年这一段期间,主要代表人物是法国的J.-B.萨伊,英国的T.R.马尔萨斯、J.穆勒和J.R.麦克库洛赫等。他们分别以“注释”或“通俗化”A.斯密、D.李嘉图著作的形式,把古典政治经济学经济理论庸俗化。1830年之后,法国和英国资产阶级夺得了政权。在这个时期,主要代表人物是英国的N.W.西尼尔(17901864)、J.S.穆勒,法国的F.巴师夏等。他们直接采用“
7、修正”或“补充”古典政治经济学某一理论观点的形式而使其进一步庸俗化。他们仍然自称是斯密、李嘉图的继承者,但对古典经济学进行根本性的修正。,9,J.S.穆勒的理论体系却是19世纪上半叶各派庸俗经济学的大调和大综合。他在1848年出版的政治经济学原理,及其在社会哲学中的若干应用一书,是19世纪中叶以后的几十年间西方最流行、最有权威的经济学教科书。他的体系在某种意义上是宣告古典学派时代的终结。,10,二、萨伊,萨伊(17671832)法国庸俗政治经济学的创始者和奠基人。萨伊的经济理论对以后的经济理论有很大影响。,11,1、生平和著作,萨伊生于法国里昂一个商人家庭,少年时代就开始学习商业。随后往英国伦
8、敦附近一商业学校求学,得以目睹英国产业革命的情况,并接触到A.斯密的经济学说。,12,1789年法国爆发大革命时,他正在一家人寿保险公司任职,拥护当时大资产阶级的执政,积极参加政治活动并一度从军。雅各宾派上台后,他感到不满转而反对革命。17941799年,萨伊任哲学、文艺和政治旬刊的主编,于该刊发表经济文章,批评国民大会活动,得到拿破仑(17691821)的常识,被委任为法官,又临时派往财政委员会工作。,13,1803年,他出版论政治经济学,或略论财富是怎样产生、分配和消费的(简称政治经济学概论)一书,宣扬斯密的贸易自由放任思想,由于拒绝拿破仑要他彻底修改全书的要求而被降职,最后被迫辞去公职。
9、,14,1805年他与人合伙开办机器纺纱厂,至1813年停办。1815年波旁王朝复辟,他又受到重视,被派往英国考察工业。1816年起先后在法国阿森尼大学和工艺学院讲授政治经济学,他把讲稿整理为实用政治经济学全教程(共 6卷)在18281829年间出版。1830年萨伊还担任过法兰西学院政治经济学教授,1832年11月15日逝于巴黎。,15,他的主要著作除上述二书外,尚有政治经济学入门(1815)、关于政治经济学各方面的问题,特别是商业普遍萧条的原因给马尔萨斯先生的信(1820)、政治经济学杂录和通讯(1833)。,16,2、“三分法”,萨伊将政治经济学划分为三个部分,即财富的生产、财富的分配、财
10、富的消费,这就是著名的政治经济学“三分法”。他把物品满足人类需要的“内在力量”叫做“效用”,认为生产不创造物质,只是创造效用。物品的效用是物品价值的基础。,17,3、三要素论,萨伊认为生产是由生产三要素:劳动、资本、土地共同协力进行的,价值不全由劳动决定。生产三要素分别提供“生产服务”,从而创造了效用,创造了价值。这就是以生产三要素论为基础的庸俗效用价值论。对这三种生产要素的使用,要支付代价,也就是对它们各自提供的生产性服务要给予报酬,劳动得工资、资本得利润、土地得地租。它们组成商品的生产费用,然后,用生产费用来决定价值。他还把生产费用和供求论结合起来,借助于供求关系,以随供给和需求的变动而变
11、动的价格作为测量物品价值的尺度。,18,4、分配“三位一体”公式,萨伊利用他的生产三要素论来说明工资、利润(利息)、地租的来源。他认为劳动、资本和土地各自提供“生产服务”,创造了效用、创造价值,因而也创造了自己的收入,即劳动工资、资本利润、土地地租,这就是“三位一体”公式。,19,5、销售论萨伊定律,萨伊认为购买效用或价值的手段也同样是由劳动、资本和土地所创造的其他产品所组成的,于是,生产就给产品创造需求。他认为货币并非一切交易的目的,只不过是媒介而已,在交换中,它只起“一瞬间”的作用。如果一种产品难于脱售而产生过剩,并非由于缺乏货币,而是由于某些产品生产过少所致。,20,他由此得出几个结论:
12、生产愈多,销路会愈广;一企业的成功,有助于其他企业,全体利害与共;进口会给本国产品开辟销路;鼓励消费无益,重要在于激励生产。萨伊这一理论被称为“萨伊定律”,即“供给创造自己的需求”的市场法则,它被用来论证资本主义普遍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是不可能存在的,根本否认资本主义存在供求脱节和普遍生产过剩的可能性。,21,6、高级工资论,萨伊把利润即资本收入划分为互相独立的两个部分:利息和企业主收入。认为利息是对资本的效用或使用所支付的租金,企业主的收入则是他从事冒险、监督和管理企业的“智能和才能”的报酬,归结为企业主高度熟练劳动的报酬即高级工资。他认为企业家的“智力和才能”应得到高的报酬。甚至认为工人的技
13、能也是一种“资本积累”,也会获得象企业家那样的报酬,他称其为“劳动利润”。,22,三、马尔萨斯,马尔萨斯,T.R.ThomasRobert Malthus(17661834)马尔萨斯出生于英格兰的一个土地贵族家庭。1784年进入剑桥大学耶稣学院。大学毕业后一度在家闲居,继又到剑桥大学继续研究。1798年加入英国教会的僧籍,在英国萨里郡的奥尔伯里教区任牧师。,23,1、生平和著作,18世纪末19世纪初是欧洲社会变革的年代。产业革命使英国经济取得了很大发展,人口也迅速增加,但资本主义机器工业的发展,又使广大劳动人民的生活状况恶化,失业和贫困成为英国严重的社会问题。1789年发生的法国资产阶级民主革
14、命使英国劳动群众反对失业和贫困的斗争日趋高涨。在英国出现了W.葛德文(17561836)等人主张社会改革的著作。他们的社会改革思想十分吸引人心。,24,1798年,马尔萨斯因同他的父亲对葛德文著作的评价不一,匿名发表发表了论影响社会改良前途的人口原理,以及对葛德文先生、孔多塞先生和其他作家推测的评论即人口原理,An Essay on the Principle of Population,阐述自己反对社会改革的理由。,25,随后,马尔萨斯到欧洲各地搜集资料,回国之后将原先的小册子加以改写,并于1803年出版了该书的第2版,对原先的某些观点作了修正。原先只有5万多字的小册子被扩大为20万多字的一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古典 经济学 演变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9438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