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汉语通论:汉字的构造.ppt
《古代汉语通论:汉字的构造.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代汉语通论:汉字的构造.ppt(4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古漢語通論(五),漢字的構造,一、學習重點與難點,把握漢字結構的規律,根據字形分析字義。,二、引論,中國的文字學家主要是憑字形來辨別字的本義的,這是因爲漢字是屬於表意體系的文字,字形和意義有密切的關係,分析字形有助於對本義的瞭解。我們學習古代漢語,有必要瞭解漢字形體的構造。,三、六書,關於漢字的形體構造,傳統有六書的說法。周禮地官保氏:“保氏(官名,掌教育)掌諫王惡,而養國子(公卿大夫的子弟)以道。乃教之六藝,一曰五禮,二曰六樂,三曰五射,四曰五馭,五曰六書,六曰九數。”這是最早提出“六書”這一概念的文獻,然而這裏並沒有解釋“六書”的具體內容,只認爲它是六藝之一。鄭眾的注卻指出了六書的具體內容
2、:“六書,象形、會意、轉注、處事、假借、諧聲也。”,班固漢書藝文志說:“古者八歲入小學。故周官保氏掌養國子,教之六書,謂象形、象事、象意、象聲、轉注、假借。造字之本也。”許慎說文解字敘:“倉頡之初作書,蓋依類象形,故謂之文。其後形聲相益,即謂之字。字者,言孳乳而浸多也。著於竹帛謂之書。書者,如也。以迄五帝三王之世,改易殊體。封於泰山者,七十有二代,靡有同焉。周禮八歲入小學,保氏教國子,先以六書,一曰指事,指事者,視而可識,察而可見,上下是也;二曰象形,象形者,畫成其物,隨體詰詘,日月是也;三曰形聲,形聲者,以事爲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四曰會意,會意者,比類合誼,以見指撝,武信是也;五曰轉注,
3、轉注者,建類一首,同意相受,考老是也;六曰假借,假借者,本無其字,依聲託事,令長是也。”,由此看來,漢代三家對於六書的解說基本上是相同的。清代以後,一般人於六書的名稱大致採用許慎的(只有形聲有時也稱諧聲),於次序則採用班固的。這樣,六書的名稱和次序如下所示:(1)象形(2)指事(3)會意(4)形聲(5)轉注(6)假借下面分別舉例闡述六書的造字之由。,3.1象形,象形者,畫成其物,隨體詰詘(jiq,彎曲),日月是也。就是描摹事物的形狀,把事物的輪廓或特徵描繪出來。日:甲骨文作,金文作,說文古文作,小篆作。字形皆象太陽之形。月:甲骨文作,金文作,小篆作,皆象月亮之形。月圓時少,缺時多,所以畫上下弦
4、月時的半月形(上弦農曆每月初八九,下弦農曆每月二十二和二十三)。,雨:甲骨文,金文,說文古文作,小篆作。說文:“水從雲下之也。象天,冂象雲,水霝(lng,降雨)其間也。”雨大成直線,雨小成點滴,均象下雨之狀。泉:甲骨文作 或,小篆作,均象水流出成川形,其義爲泉水,水源。魚:甲文作,金文作,小篆作,皆象魚之形。且魚尾與燕尾相似。“燕”的小篆作。,牛:甲文作,小篆作,象牛頭角形。羊:甲文作,小篆作,象羊頭角尾之形。馬:甲文作,小篆作,說文:“馬,怒也,武也。象馬頭髦尾四足之形。”鹿:甲文作,小篆作,說文:“鹿,獸也。象頭角四足之形。鳥、鹿足相似,從匕。”鳥:甲文作,小篆作,象鳥有喙、頭、羽、尾、足
5、之形。,象形是一種最簡單的造字法,很難用於表示意義抽象的或沒有具體形象的概念,顯示出很大的局限性,但它爲指事,會意,形聲字的構造創造了基礎,因爲指事、會意和形聲字很多都是在象形的基礎上造出來的。,3.2指事,指事者,視而可識,察而可見,上下是也。“視而可識”是指一眼看去就可以認識大體;“察而可見(一作察而見意)”,是指仔細觀察就能發現這個字的意義所在。它與象形字的區別在於:象形字是具體形象的描繪,而指示字卻包含了抽象的指示事物的符號,甚至全由抽象符號構成。,上:甲文作,金文作 或,小篆作,意思爲“高也。”表示水平線,表示出於水平線之上,故爲指事。“下”的寫法與此正好相反,表示低於水平線,故意思
6、爲底下,下方。立:甲文,金文,小篆,均象人立於地上之形,因此指事。(大)就是人,表示地。甘:甲文作,小篆,說文:“甘,美也。從口含一,一,道也。”“道”是一個抽象的概念,但既然含於人口中,即是甘美之物,由此指事。,天:甲骨文作,金文作,小篆作,說文:“天,顛也。至高無上,從一、大。”王國維觀堂集林:“古文天字本象人形。本謂人顛頂,故象人形。所以獨墳其首者,正特著其所象之處也。”“天”的本義就是指人的頭頂,故下面爲人,突出其頭,由此指事。,,木下曰本,從木,一在其下。,木上曰末,從木,一在其上。未,甲文作,小篆作,說文:“未,味也,六月滋味也。五行,木老於未,象木重枝葉也。”亦,甲文作,小篆作,
7、說文:“亦,人之臂亦也。從大,象兩亦之形。”即人的腋窩。果,金文作,小篆作,說文:“木實也,象果形在木之上。”徐鍇繫傳:“樹生曰果,故在上也,指事。”,朱,甲文作,金文作 或,小篆作,說文:“朱,赤心木,松柏屬。從木,一在其中。”郭沫若金文叢考:“朱乃株之初文。與本、末同意金文於木中作圓點以示其處,乃指事字之一佳例。其作一橫者乃圓點之演變。作二橫者謂截去上下端而存其中段也。”,3.3會意,會意者,比類合誼,以見指撝,武信是也。所謂會意字,其實就是兩個象形字的結合,取其結合之義。武:甲文,金文,小篆,說文:“武,楚莊王曰:夫武,定功戢兵。故止戈爲武。”于省吾釋武:“武從戈、止,本義爲征伐示威。征
8、伐者必有行。止即示行也。征伐者必以武器,戈即武器也。”,信:金文作 或,說文古文,小篆,說文:“信,誠也。從人從言。會意。”即人說出的話就應該誠實,不欺騙。初:甲骨文,金文,小篆,說文:“初,始也。從刀,從衣。裁衣之始也。”吳其昌金文銘象疏證:“初民無衣,大抵皆獸皮以刀割裁而成,衣之新出於刀,是初義也,故初確系從刀。”秉:甲骨文,金文,小篆,說文:“禾束也。從又持禾。”朱駿聲說文通訓定聲:“從又持禾,會意。手持一禾爲秉,手持兩禾爲兼。”兼:,會意與指事有的時候不易分清,它們的區別在於:會意一般是兩個獨體字結合在一起,其意義也爲二者的結合,而指事則一般是在象形字的基礎上加上一些標誌性的符號而成。
9、,3.4形聲,形聲者,以事爲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形聲字是由意符和聲符兩部分組成的。意符表示形聲字本義所屬的意義範疇,聲符表示形聲字的聲音。,意符相同的形聲字,在意義上大都和意符所標示的事物或行爲有關,例如:以貝爲意符的形聲字:財貨賄資齎贈賞賜貸責貿賒貪費貴賤等等,均與財物有關;以言爲意符的形聲字:語談請謁謀訪許諾諷讀訓誨譬諭論議諫諍誅討誹謗誣讒等等,均與言語有關;謹謙誠諒等字雖然是關於人的品德的,但也都與語言有關。,不管是在古代還是現代,形聲都是一種非常能產的造字法,形聲字的數量也最多。但是意義範疇是一個比較寬泛廣闊的範圍,意義範疇並不等於詞義的本身。因此意符相同並不就意味著詞義相同。同樣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古代汉语 通论 汉字 构造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9436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