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汉语词义的变化.ppt
《古代汉语词义的变化.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代汉语词义的变化.ppt(6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词汇的发展,一、古词的消亡的新词的产生,古代一些事物在当时的社会生活中很重要,有自己的名称,后来这些事物不存在了,随着这些事物的消失,这些词就消失了。珽:天子用的玉笏,一种大圭,长三尺。天子与群臣相见时手上拿的狭长的玉板,上可记事。璋:古代贵族们举行祭祀、朝聘、丧葬时用的一种礼器,形状象珪。珪:上圆下方,天子诸侯在行隆重仪式时用。同“圭”珑:古人求雨时使用的玉器,上面刻有龙。这些玉,作为当时的礼器,各有名称,随着事物的消失已不再单独使用了。,古代有些事物虽然还存在,但不重要,有的变了称呼,有的概括用一个词,因此有些词不存在了。沐:洗头。沬:洗面。浴:洗身。盥、澡:洗手。洗:洗脚。现在用“洗”为
2、动词,后加被洗的事物名,不再细分。,新词的产生,主要是由于新事物的出现或者是人们认识的深化。春秋以前没有“楼”这个词,战国时出现了两层的房子,因而也就有了“楼”这个词。先秦时期没有“茶”这个词,因为那时的人们没有饮茶的习惯,到汉代才出现“茶”这个词。汉代张骞出使西域和六朝以来佛经的翻译,给汉语带来了大量的外来词。骆驼、葡萄、石榴、胭脂,两汉时已经产生。六朝后,佛教用语袈裟(法衣)、比丘(和尚)、比丘尼(尼姑)、佛、浮屠(塔、佛)、和尚等佛教用语也进入了汉语词汇中。唐代的长安是当时亚洲的文化、贸易、金融中心,在那里首次开展了汇兑这种便于交换的金融业务活动,于是产生了“便换、飞券、飞钱”这些类似今
3、天汇票的词语。,1279年忽必烈统一中国,1644年清人入关,汉语受蒙语、满语的影响,产生了许多新词。歹:蒙语音译,意即“不好,坏”窦娥冤:“地也,你不知好歹何为地!”蘑菇:蒙语音译,今仍用,指食用菌。站:蒙语,指驿站、车站。阿马,又作“阿妈”,女真语音译,指父亲。阿哥:满语音译,父母对儿子的称呼。萨其玛:满语音译,(今用“洒琪玛”),汉代以前,表示瞎子的词很多。“瞍”没有瞳人(“瞳人”也叫“瞳仁”,瞳孔中有人像。瞽:眼睛闭着,只有一条缝。但没有今天的“瞎”。“瞎”产生于六朝,说文中无,梁顾野王玉篇收,“瞎,一目合也。”仅一只眼。现在“瞎”可指所有的瞎子,这是由于认识发展了抓住瞎子的共同点:眼
4、看不清,丧失视力。词汇的发展,不仅表现在词的数量的增加或减少上,还表现在词义的演变上。,二、词义的演变,义位:一个词的每一个意义称为一个义位。一个词可以只有一个意义,但多数情况下有多种意义。一个词有多少个意义就有多少个义位。如“树”,在先秦时有三个主要义位,一是动词,种植、栽种。孟子梁上:“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二是名词,树木。左传昭二年:“有嘉树焉,宣子誉之。”三是动词,抽象意义,树立、建立。战国策秦策:“内自虚而外怨于诸侯。”,义位与义项有联系也有区别:“义项”是属于辞书学的范畴,是辞典中同一条目内按意义列举的项目。传统的语义学把义项作为意义的基本单位。这种认识有问题。义项和义位并不相同。
5、辞书学中完整的义项是由释文、书证、用例三部分组成。在某种程度上说,其中释文部分所反映的就是词的义位的内容,而书证、用例都不能直接反映义位,只起间接地帮助反映义位的作用。由于辞书划分义项时很难做到准确,有时把一个义位分为两个义项,或一个义项含有两个以上义位。因此这种义项和义位不是相对应的。另外,义位是指同一词有联系的意义,而辞书中往往把同音词互不相干的意义划分为并列的义项,而这些义项更不能笼统地看作一个词的义位的。当然,一个词义位的确定肯定要继承辞书中义项的成果,因为义位的确定、建立实际也是人为的。词义的演变包括义项增加、义项减少、义项改变。,1.义项的增加,实际指一个旧词产生了新义。新义产生后
6、,原有的意义并未消亡。信:从先秦到两汉,经常用作形容词、动词、副词。信言不美,美言不信。老子 听其言而信其行。论语 子皙信美矣。左传.昭公元年 从汉代开始,“信”指信使,使者,送信的人(取其守信用之意)。自可断来信,徐徐更谓之。孔雀东南飞六朝时,“信”有了“书信”义。王羲之杂帖:“朱处仁今何在?往得其书信,遂不取答。”,输:在上古有“输送、转运”义和“缴纳、献纳”义。秦於是乎输粟於晋。左传僖三十年 往者郡国诸侯各以其物贡输。盐铁论本议中古以后产生“失败”义。此局全输矣。杜光庭虬髯客传 不信君看弈棋者,输赢须待局终时。白居易放言 桓宣武少家贫,戏大输,债主敦求甚切。世说新语任诞,快:上古表“喜悦
7、、快乐”义,或“舒畅、畅快”义。文信侯去而不快。战国策秦策五 快哉,此风!宋玉风赋中古产生新义:迅速:世说新语汰侈:“彭城王有快牛,甚爱惜之。”锋利:齐民要术杂说:“调习器械,务令快利。”,义项的减少,一个词原来有几个意义,其中的一个或几个意义在历史的发展中消失了。坟:古义有:水边高地、土堆。登大坟以远望兮。九章哀郢有“大”义,如:纵禁财,发坟仓。韩非子八 有“典籍”义:三年业毕,博通坟籍。后汉书郭太传有“坟墓”义。驻马别孤坟。杜甫别房太尉墓现代只有“坟墓”义。,舅:上古有两个主要义项:母亲的弟弟。我送舅氏,曰至渭阳。诗秦风渭阳夫之父,公公。昔者吾舅死於虎。礼记檀弓 后一义消失了。爱:古有两个
8、义项。喜爱。丈夫亦爱怜其少子乎?战国策赵策吝惜,舍不得。齐国虽褊小,吾何爱一牛?孟子.梁惠王上成语“甚爱则大费”现今只有一个义项。,义项的改变,义项的改变在这里专指一个词的某一个意义发生了质的变化。如“走”的古义是“跑”,今义是“行走”,“去”的古义是“离开”,“孟子去齐”;今义是“到去”义位的改变,导致了词的古今意义的差异,这是学习的重点,下面专项讨论。,第六章古今词义的异同,理性意义:字典里面的解释。文化意义:书面、口头。情感意义:褒义、贬义。义项:词的理性意义的分项说明。例如:把戏 1.魔术杂耍等技艺。2.手段、诡计国人 指本国的人指口语色彩,后面的1、2是对其理性意义两个义项的解释。指
9、书面色彩。,古今词义的演变,是指一个词的意义从古到今的发展变化。这跟“词义的引申”不完全相同。“词义的引申”着重讨论一个词的各种各样的意义是怎样演变出来的。“古今词义的演变”则着重于讨论一个词由古到今词义上有无变化或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一、词义变化的大小看,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认识的深化,绝大多数词的意义都发生了程度不同的变化。这种词义的演变,仍然属于古今词汇的继承和发展这个大的范围。古今词义的异同,从词义变化的大小看,大致有以下三种情况:,1古今词义基本相同古今词义基本没有变化,现代汉语还在继续使用。如:名词:天、地、草、木、山、川、人、手、刀、马、牛、羊动词:出、入、起、坐、笑、骂、学、
10、问、变、牧等。形容词:大、小、长、短、轻、重、方、圆、白、黑、数词:一、二、三、四、,这种词属于基本词汇。正是由于这些词的意义在长时间的历史过程中基本没有发生变化,才保证了汉语的继承性和稳定性。基本词汇的词义基本不变,但并不意味着没有一点变化。,客观事物本身发生了变化。坐:古人席地而坐,两膝着地,臀部压在脚跟上,所以“坐”与“跪”同义。左传.昭公二十六年:“坐行而入”(坐行,膝行)。南北朝时有了坐具“椅、凳”,“坐”的姿势发生了变化,词义发生了变化。了解这一点,就能明白鸿门宴中樊哙闯帐时,项羽为什么有“按剑而跽”的动作。这“跽”就是顺坐之势把臀部抬起来,两腿直跪着的警戒动作。,人们认识的变化:
11、雷:古人认为是天神驱车而过发出的轰鸣,由于科学的发展,人们揭开了“雷”的秘密,知道雷声是由阴电、阳电相击而发出的轰鸣,其内涵发生了变化。,2迥异 有些词,从形式上看,古今相同;从意义上看,古今毫无关系或差异很大。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左传.僖公年 今“行李”指出门时携带的东西。苦山有木,服之不字。山海经.中山经“字”古指“生孩子”,今指文字。,折琼枝以为羞兮。离骚 可荐于鬼神,可羞于王公。左传隐三年“羞”的今义为“害羞、不好意思”,古今义完全不同。素锦绸杠。尔雅释天“缠”古义“缠绕”,今义指“丝绸”的“绸”,惟夫党人之偷乐兮,路幽昧以险隘.离骚 善为国者,仓廪虽满
12、,不偷于农商君书农战 故旧不遗,则民不偷。论语泰伯“偷”由“苟且、苟安、偷安”引申为“轻视、忽视”,还引申为“刻薄、不厚道”。“偷”的今义是“偷窃”、“偷东西的人”与古义差异很大。这类词是学习的一大障碍,不过只要勤查工具书,易于避免出差错。,3微殊 同:古今词义有联系的一面;异,古今词义有区别的一面。这说明:这类词古今义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这类词数量多。是学习的难点,也是重点。劝:古义指鼓励、劝勉,荀子“劝学”,不是劝止人们学习,而是鼓励学习,又如“劝农”“劝蚕”是鼓励农耕和养蚕。鞌之战:“赦之,以劝事君者。”是赦免逢丑父鼓励对君尽忠,而不是劝止人们事奉君主。古义是从积极方面的鼓励,而不是
13、消极的劝止。成语“劝善惩恶”,访:古义是咨询。尚书洪范:“王访于箕子。”左传僖32年:“穆公访诸蹇叔。”两个“访”都是“咨询”义。说文:“讯谋曰访。”讯谋:问主意,广泛发地找人商议,向人征求意见。大约在中古才有“探访”“访问”义。杜甫赠卫八处士:“访旧半为鬼,惊呼热中肠。”“访”的今义是拜访、探访。“访”的古义对象是事,今义对象是人。,睡:说文:“坐寐也。”古义是坐着打瞌睡,史记.商君列传:“孝公既见卫鞅,语事良久,孝公时时睡,弗听。”后来不管姿势如何,只要把眼睛闭上,都可叫“睡”“步”指脚跨出去的距离,古今用法相同,但“步”所反映的具体内容不同。“一举足为跬,再举足为步。”今所言“步”指一只
14、脚向前挪动的距离,与“跬”同,古言“步”等于今天两步。,二古今词义完全不同,这类词,在字形上古今是相同的,但意义上却看不出任何联系。它们或者原来就是两个不同的词;但也可能原来是同一个词,由于意义几经辗转,我们现在还没有发现它们在词义上的联系。因此,暂时作为同一个词处理。,“抢”这个词在元明以前,都只有“碰”、“撞”的意思,战国策魏策:“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庄子逍遥游:“我决起而飞,抢榆枋。”元明之交,才有了“抢夺”的意思。“绸”这个词古代是“缠绕”的意思,尔雅释天:“素绵绸杠。”郭璞注:“以白地绵韬旗之杆。”郭氏的意思是说,所谓有“绸杠”,就是用白底子的绵把旗杆缠裹起来。今义则
15、指“绸缎”。,三古今词义同中有异,古今词义演变的结果,绝大多数词古今意义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发展;既有某些相同之点,又有某些不同之处。有些时候,用今义去理解,好象能够讲通,其实并不准确,甚至把意思全弄反了。例如:()穆公访诸蹇叔。(左传僖公三十二年)()孟子去齐。(孟子公孙丑),(3)古今词义既有联系又有差别 售,古今都有卖东西的意思,但古代强调卖的结果,即把东西卖出去,卖掉,如晏子春秋:“而酒酸不售。”。今则指指卖的行为。睡,古今都有睡的意思,但是它在古代专指打瞌睡。如战国策苏秦连横约从:“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今则泛指所有的睡觉。,二、词义的变化结果看古今词义的差异,词义由古及今所产生的差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古代汉语 词义 变化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9436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