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财政支出概述.ppt
《第三章财政支出概述.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三章财政支出概述.ppt(7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1,第三章 财政支出概述,1.财政支出的分类 2.财政支出的结构 3.财政支出规模及其增长4.财政支出效益分析及控制,2,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职能范围必须限定在市场失灵领域,从而决定了财政支出的范围也只限于市场失灵领域。,1.财政支出范围及分类,3,1.1 按费用类别分类按费用类别划分,实际上就是按照国家职能的不同,将财政支出区分为经济建设费、社会文教费、国防费、行政管理费和其他支出五大类。这种分类的优点在于可以将财政支出与国家职能直接联系起来,使得政府的财政支出责任明确,也便于公众了解国家政治、经济生活的各个方面。,4,1.2 按经济性质分类(1)分类,5,购买性支出 购买性支出,也称消耗
2、性支出,是指政府的支出本身将形成对产品和劳务的需求。它既包括政府购买开展行政事业活动所需要的物质资料,以及相应支付的工资费用,也包括政府投资性活动对物质资料的购买和工资性支出.这类支出主要包括各种经济建设支出、文教科卫支出以及行政国防支出等。,6,转移性支出 转移性支出是指政府的支出本身不直接形成对产品和劳务的需求,而仅仅是对企业或个人的单方面的货币或实物的授予的这类财政支出,主要包括社会保险支出、抚恤和社会福利救济支出。,7,(2)经济性质分类的经济意义 A.政府购买性支出是通过政府掌握的资金,在市场上与微观经济主体提供的商品和劳务相交换,因而对社会的生产和就业有着直接而重要的影响。政府的转
3、移性支出则是资金使用权的转移,即从政府转移到领受者手中,尽管它对财力分配产生直接影响,却只能对生产与就业发生间接的影响作用。,8,B.政府在进行购买性支出时必须遵循等价交换原则,因此,通过购买性支出体现出的财政分配活动对政府形成较强的效益约束。在安排转移性支出时,政府并没有十分明确和一贯坚持的原则,而且,财政支出的效益也极难换算。显然,通过转移性支出体现出的财政分配活动对政府的效益约束是软的。,9,C.购买性支出对微观经济主体的预算约束也是硬的。因为双方是等价交换。微观经济主体在同政府的转移性支出发生联系时,并无交换发生,它们的收入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同政府讨价还价的能力。显然,转移性支出
4、对微观经济主体的预算约束是软的。,10,总结:就财政的职能来看,以购买性支出占较大比重的支出结构的财政活动,执行配置资源的职能较强;以转移性支出占较大比重的支出结构的财政活动,则具有较强的收入再分配职能。,11,2.财政支出的结构,2.1从经济性质考察的财政支出结构,12,购买性支出从建国以后一直到“五五”时期占了90以上,而转移性支出仅占很小的比重。经济体制改革以来,转移性支出由“五五”时期的6左右,提高了10个多百分点。但80年代中期之后,随着各项补贴支出的控制,转移性支出比重又有所下降,90年代中期之后债务支出的比重的增长,而导致转移性支出的比重从1996年又开始回升。今后随着改革的深化
5、,我国的社会保障支出将纳入政府预算,以及随着财政逐步减少以至退出一般竞争性和经营性投资,消耗性支出和转移性支出两者的相对比重还会发生变化。总的趋势是转移性支出的比重逐步提高,达到一定程度相对稳定下来。,13,2.2 我国财政支出按费用类别的比重 单位:,14,2.3 财政支出结构优化1.加大科技和教育投入,提高科学教育支出的比重。2.增加基础设施和农业的投入。3增加财政的社会保障性支出。4清理和减少财政补贴支出。5整顿压缩行政管理费支出。,15,3.财政支出的规模,3.1 财政支出规模的度量 3.2 中国财政支出的规模3.3 财政支出规模的国际比较 3.4 财政支出增长的原因分析,16,3.1
6、 财政支出规模的度量,衡量指标绝对指标:某一年度财政支出总量相对指标:当年财政支出/当年GDP,17,绝对指标用于考察财政支出的绝对数额;其特点是能够较直观地反映财政支出的现状和变化情况;缺陷:难以反映影响财政支出的各种复杂因素。,18,相对指标指财政支出总额与其他相关经济指标,如GDP、个人可支配收入等的比值。将财政支出加以分类,通过主要支出项目与GDP之间的比值,考察财政支出增长的结构性特点。,19,3.2 中国财政支出的规模,政府总支出的计算绝对指标:相对指标:,20,中国的政府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重(1978-2000),21,22,年份 财政支出 GDP 比重2001 1
7、8902.6 97314.8 19.422002 22053.2 105172.3 20.972003 24649.9 117390.2 21.002004 28486.9 136875.9 20.812005 33930.28 182321 18.6%2006 40422.73 209407 19.3%-31%2007 49565.40 246619 20.1%,23,1978年以来中国政府规模变化的趋势 由1978年的30.96%逐步下降到1995年的11.87%,之后回升至2007年的20%;由1978年的30.96%逐步下降到1995年的18.54%,之后回升至2006年的31%。上述
8、趋势表明在市场化进程中,传统的在国家财政范围内履行的政府职能逐步削弱;在原有的国家财政范围之外的新的政府职能,如社会保障职能、社区建设职能等得到很大加强。,24,3.3 财政支出规模的国际比较,若干发达国家政府支出占GDP的比重(%),注:*1990年数据,*1999年数据,25,不同发展程度国家政府支出占GNP的比重(%),26,尽管有些国家在有的时期出现政府支出负增长的情况,但从长期和整体看,政府支出的不断增长构成了发展的总趋势。,27,3.4 财政支出增长的原因分析,解释财政支出增长的若干理论政府活动扩张论偶然事件论非均衡增长论收入再分配论,28,政府活动扩张论由19世纪德国经济学家瓦格
9、纳(Wagner,A.)提出,故称“瓦格纳法则”。瓦格纳断言,工业化经济的发展必然伴随政府活动规模的不断扩张,原因:劳动分工和生产的专业化经济交往复杂化经济主体间的摩擦增加要求更多的政府保护、调节和管理活动。收入提高和社会进步对分配问题的关心加强对教育、文化、保健、福利等服务的需求增加要求政府以更大的比例提高这些方面的支出。政府需直接介入某些大规模的投资生产领域,29,小结上述每一理论都有其合理性,但它们一般都只强调单一或少数几个因素对财政支出的独立影响,没有一种理论能够单独解释整个现象。即使将这些理论放在一起,也仍有解释不清的地方。影响财政支出的因素经济因素:如人均收入增长、技术变化、公共服
10、务相对成本提升、城市化等;政治和社会因素:如政局稳定、人口状态、观念变化等。,30,4.1.公共项目评价的特点及其标准,1.公共项目评价的特点2.现值3.净现值标准,31,1.公共项目评价的特点,与私人项目相比,公共项目的成本收益分析更加复杂。主要原因在于:第一,私人项目的决策以私人净收益为标准,而公共项目的决策则以社会净收益为标准。私人净收益=私人收益-私人成本=内在收益-内在成本 社会净收益=社会收益-社会成本=(内在收益+外在收益)-(内在成本+外在成本),32,第二,与私人项目相区别,公共项目的成本和收益一般无法直接采用市场价格加以评估。市场价格不存在,像清新的空气、优美的风景等。市场
11、价格不能真实反映项目的社会边际成本或收益,如垄断价格等。,33,此外,政府部门在考虑项目的成本和收益时,还要受到各种所在级次的影响。中央政府通常要根据公共项目对全社会产生的影响权衡该项目的可行性。地方政府一般只考虑公共项目对本辖区的影响。,34,2.现值,现值(present value,PV)未来一笔钱的现值指的是,你为将来有权获得这笔钱而在今天所愿意支付的最高数额的货币。公式表示:为年利率,习惯上被称为贴现率(discount rate),为 年后的所得。,35,从直观上说,上式表明了以下两点:未来的一元钱和现在的一元钱是不相等的,因此,不能轻易将未来的一笔钱和现在的一笔钱进行简单加总;在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三 财政支出 概述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9435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