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影像诊断学(全)第6章颌面骨炎症.ppt
《口腔影像诊断学(全)第6章颌面骨炎症.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口腔影像诊断学(全)第6章颌面骨炎症.ppt(7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六章、颌面骨炎症,Oral radiology,常用投照体位,1、下颌骨侧位2、下颌骨升支切线位3、华特位(鼻颏位、瓦氏位)4、全景片5、颌片6、CT或核素显像,Oral radiology,Oral radiology,Oral radiology,Oral radiology,Oral radiology,Oral radiology,Oral radiology,Oral radiology,根据病因和临床病理特点分类:1、化脓性颌骨骨髓炎2、特异性颌骨骨髓炎(结核、放线菌和 梅毒)3、物理性颌骨骨髓炎(放射性、电凝、冷冻等)4、化学性颌骨骨髓炎(砷、磷等中毒),Oral radiol
2、ogy,第一节、化脓性颌骨骨髓炎,1、化脓性颌骨骨髓炎主要是由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的,但也可是溶血性链球菌等其他细菌感染。2、化脓性颌骨骨髓炎的感染途径:1、牙源性:临床上最常见,约占化脓性颌骨骨髓炎的90%。2、损伤性:3、血源性,Oral radiology,易感因素:全身因素 营养不良、糖尿病、白血病、贫血、药物滥用等。局部因素 影响血循环的因素、骨纤、放疗、骨疾病的栓塞治疗等。,Oral radiology,第一节、牙源性化脓性颌骨骨髓炎,根据其感染的途径和病理特点分类:1、牙源性中央性颌骨骨髓炎2、牙源性边缘性颌骨骨髓炎,Oral radiology,一、牙源性中央性颌骨骨髓炎,牙源性
3、化脓性颌骨骨髓炎是由病原牙首先引起根尖周或根周组织感染,没能得到及时而合理治疗,炎症由颌骨内向周围扩散,再累及密质骨和骨膜。炎症较局限,称为局限性骨髓炎。炎症弥散者,称为弥散性骨髓炎。,Oral radiology,病因病理致病菌通过病原牙牙髓腔或牙周至根尖周引起感染-骨内局部骨质破坏形成脓肿-脓液向外扩散穿破颌骨颊舌侧密质骨,炎症局限,而形成局限性骨髓炎-脓液沿骨髓腔扩散,而形成弥散性骨髓炎-脓液扩散至骨膜下-骨膜下脓肿扩大穿破骨膜-同时颌骨骨组织坏死,形成死骨-死骨分离、排出-骨组织修复,并形成新骨。,Oral radiology,临床表现1、青壮年多见,男性多于女性。2、下颌骨远多于上颌
4、骨,上颌即使发生也多为局限性者。原因:这是与局部解剖有关,上颌骨多孔疏松,周围无强大肌群,炎症易得到引流,且血运丰富。下颌骨则相反,颊舌侧有致密骨板,周围有强大的咀嚼肌群,再加上血运差,智齿阻生及其并发症较多。,Oral radiology,3、患牙疼痛,可迅速波及邻牙,疼痛明显。4、多个牙不同程度松动,叩诊剧痛,牙周溢脓,口臭。5、下唇麻木,开口受限,龈颊沟及颌面部肿胀,颌下淋巴结肿大。6、进入慢性期,表现为经久不愈的瘘管,有脓液溢出,可见死骨,较大死骨形成时,可致病理性骨折。7、全身症状 发热、头痛等8、发生上颌者可并发上颌窦炎。,Oral radiology,影像学表现,颌骨骨髓炎初期,
5、骨质虽发生变化,但因脱钙还较少,X线片表现不出来。通常在发病后2周,脱钙达到30%以上时,才能显示出骨质病理变化。根据骨质的变化分为四期,Oral radiology,一、弥散破坏期1、骨小梁模糊2、骨质弥散性点状、斑片状破坏3、骨膜反应 多见于升支后缘、乙状切迹或下颌下缘。4、越近病原牙骨质破坏越严重,病变的边界不清。,Oral radiology,Oral radiology,二、病变开始局限期在本期,病灶的边缘与正常骨质的分界逐渐清晰,周围开始有新生骨增生。X线片上有两种表现:1、病变周围界限逐渐清晰,破坏灶处形成较大的密度减低区,无肉眼可见的死骨形成,以后即有新骨生成而痊愈。2、有大量
6、的骨质破坏及死骨形成,但病灶有一定的边缘,死骨在X线片上呈高密度。在本期,大量的骨质破坏及死骨形成可导致病理性骨折。,Oral radiology,Oral radiology,Oral radiology,三、新骨形成期病灶明显局限,边界清楚,病灶周围的骨小梁变粗,数目增多,形成致密影像。死骨已完全分离或已有移位。,Oral radiology,四、痊愈期骨质破坏区域被修复,修复后的原病灶区骨小梁变粗,数目增多,排列与正常骨纹理不同,呈较致密影象。颌骨多见畸形。发生畸形的原因:1、骨质破坏,死骨形成,脱落后引起骨质缺损而成畸形。2、病理性骨折后,未及时治疗,骨段错位愈合后而致畸形3、新骨的增
7、生,常不能完全恢复原有形态,或新骨过度增生。,Oral radiology,上颌骨骨髓炎骨质破坏大多局限,多位于上颌后部一部分,有时也可波及患侧上颌窦,呈上颌窦炎症表现。,Oral radiology,核素显像 起病3天后就可有阳性发现,片上显示为病变处局部血流丰富,放射性药物浓集。,Oral radiology,鉴别诊断1、与溶骨型骨肉瘤鉴别:1、病原牙 骨髓炎常能看到病原牙,早期骨破坏以病原牙为中心;而骨肉瘤则无病原牙。2、骨破坏 骨髓炎晚期骨破坏边界清楚,周围骨密度高,可有死骨形成;而骨肉瘤骨破坏边缘模糊,同时在骨破坏区内可见密度高的瘤骨,但无死骨形成。3、骨膜反应 骨髓炎多为线状骨膜反
8、应;而骨肉瘤可见放射性瘤骨或袖口状骨膜反应(Codman三角)。,Oral radiology,2、与骨纤维异常增殖症鉴别 鉴别点:主要是密质骨的连续性和新生骨的形成部位3、与朗格汉斯组织细胞增生症鉴别有无骨质硬化反应和死骨形成,Oral radiology,二、牙源性边缘性颌骨骨髓炎,病理病因感染主要起源于下颌第三磨牙冠周炎,也可由其他病灶牙引起。感染传播途径是经过颌周软组织到达下颌骨的边缘。一般先发生颌周间隙感染,尤其是咬肌下间隙感染占绝大多数-脓液渗出物刺激骨膜,引起骨膜下成骨-脓液积聚使局部骨膜溶解破坏-骨质破坏呈凹陷性缺损,骨密质和骨小梁破坏消失。因此边缘性的骨质损害可表现轻微,病变
9、过程缓慢,破坏性比中央性的要轻。,Oral radiology,临床表现,1、边缘性颌骨骨髓炎多发生于下颌骨,尤其是下颌升支及下颌角部,且常波及乙状切迹和髁状突颈部。2、多见青少年,常有冠周炎或其他牙痛病史。3、腮腺咬肌区或颌周肿胀、开口受限及局部压痛。4、有时在病变部位可见瘘管,并有脓液分泌。5、病变多较局限,感染破坏较轻,一般全身症状不明显。,Oral radiology,影像学表现,X线片检查可选用下颌升支侧位片(或全景片)和升支切线位片检查。X线片上表现为骨质增生,骨质破坏少。新生骨质一般在骨密质外。下颌升支侧位片可见弥散性的骨密度增高,其内夹杂局限性骨质破坏灶,有骨膜反应。下颌升支切
10、线位片可见密质骨外有成堆的骨质增生,外侧密质骨无明显破坏。绝大多数病变表现为骨质破坏轻微,无死骨形成,Oral radiology,Oral radiology,CT检查:CT横断面图像能清楚地显示骨膜下成骨情况,以及升支密质骨和松质骨有无明显的病理性改变。,Oral radiology,鉴别诊断,主要与成骨型骨肉瘤相鉴别:1、病原牙 边缘性颌骨骨髓炎有病原牙,而骨肉瘤则无。2、密质骨 边缘性颌骨骨髓炎的密质骨多无明显破坏,而骨肉瘤则有明显骨质破坏3、新骨 边缘性颌骨骨髓炎的骨膜成骨边缘光整。骨肉瘤则缺乏整齐的外缘,有时放射状瘤骨可穿入软组织肿块。,Oral radiology,第二节、婴幼儿
11、颌骨骨髓炎,病因病理婴幼儿颌骨骨髓炎不是牙源性化脓性炎症,血源性感染是主要致病原因,病原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途径主要是由远处化脓性病灶经过血行播散所致,或为接触感染及直接损伤所致。,Oral radiology,临床表现,1、婴幼儿颌骨骨髓炎多发生于上颌骨。2、全身症状常较轻微,但也有的患儿起病急,全身症状明显。3、病变处黏膜充血发红,龈颊沟肿胀,可形成瘘管。4、患侧眶下区及内眦区红肿,患侧鼻腔有脓性分泌物。,Oral radiology,影像学表现早期X线片检查对诊断意义不大。晚期X线片上可见骨质破坏及死骨形成,但此时依临床表现常能做出正确诊断。,Oral radiology,第三节、G
12、arr骨髓炎,Garr骨髓炎是一种少见的、非化脓性骨髓炎。特点是骨膜成骨,不形成脓肿,无骨坏死发生。【病因病理】最常见的病因是根尖周感染。病理是密质骨板内侧骨膜下新骨形成及轻度炎症细胞浸润【临床表现】好发于儿童和年轻人。表现为单侧下颌角下缘及升支,不累及前牙。,Oral radiology,【影像学表现】,1、特点为致密性骨硬化伴骨膜新骨形成早期:骨质膨出,位于密质骨外,密质骨与膨出骨质之间有低密度影像中期:骨膜新骨与低密度影像交替出现,呈葱皮样改变后期:原密质骨板消失,下颌骨体及升支区出现均匀性硬化CT表现:密质骨增厚,骨膜新骨形成,边缘光整,髓质骨硬化。软组织肿胀。,Oral radiol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口腔 影像 诊断 章颌面骨 炎症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9434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