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动机构造第四章-汽油机供给系.ppt
《发动机构造第四章-汽油机供给系.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发动机构造第四章-汽油机供给系.ppt(12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四章 汽油机供给系第一节 概述,(3)可燃混合气形成装置:传统汽车指化油器。.,一、汽油机供给系的组成:确切地分,应分为燃料供给系和进、排气系两大部分。.,1、供给系的作用:根据发动机各工况的不同要求,配制出一定 浓度和数量的可燃混合气,供入气缸,最后 将燃烧作功后的废气排入大气。.,2、分类:传统化油器式燃料供给系和现代汽油喷射式燃料供给 系。.,(1)燃油供给装置:油箱、油管、液位指示器、汽油滤清器、油水分离器及汽油泵等。.,(2)空气供给装置:空气滤清器、进气消声器、进气预热设备、进气管等。.,(4)废气排出装置:排气管及排气消声器、废气净化装置等。.,3、组成:,进油管7,汽油的牌号
2、根据汽油的辛烷值确定,我国现用研究法辛烷值(RON),如RON-80号汽油指用研究法测定的辛烷值不小于80。选择汽油牌号的主要根据是发动机压缩比的高低,显然,压缩比愈高,相应选择的汽油牌号愈高。,汽油的使用性能指标主要是蒸发性、热值和抗爆性。.,二:汽油:,1、蒸发性:直接影响可燃混合气质量的好坏,可用蒸馏试验来测 定。蒸发性过强夏天会产生气阻现象,冬天会导致 化油器喉口结冰。,2、热值:指1kg燃料完全燃烧后所产生的热量。汽油的热值约 为44000kJ/kg。,3、抗爆性:指汽油在发动机气缸中燃烧时,避免产生爆燃的能力,亦即抗自燃能力。一般用辛烷值表示。辛烷值愈高,抗爆性愈好。,测定辛烷值的
3、方法有马达法和研究法,相对应的辛烷值分别叫马达法辛烷值(MON)和研究法辛烷值(RON)。,第二节 简单化油器及可燃混合气的形成,喉管5制成缩放管,最窄处称为喉部。主喷管4插入其中,并高出浮子室油面2-5mm,因此,发动机静止时,汽油不可能自动吸出。,一、简单化油器的结构:,由浮子室部分和喉管部分组成。.,浮子室9内装有浮子3、进油针阀2、主量孔8,浮子室上方连接进油管,并开设大气孔。.,喉管部分装有喉管5、主喷管4、节气门6,喉管上方称为进气室,喉管下方称为混合室。.,节气门位于混合室之后、进气歧管7之前,其作用是改变进入气缸中的可燃混合气的数量以调节发动机的输出功率大小,因而属“量”的调节
4、。.,由于颗粒较大的油滴沉积在进气管底部壁面上,被气流缓慢带动流向气缸内,对多缸机容易造成各缸进气不均匀(指浓度),各缸发出功率差异较大,发动机转速波动较大,因此,化油器式汽油机的进气管一般布置在同侧的排气管上方,加热进气管壁面,促使壁面油膜尽可能多地蒸发,但造成发动机的充气效率下降。,二、简单化油器工作原理:,当活塞下移时,进气门打开,空气高速流经化油器喉部,产生压降,造成对浮子室内汽油的真空吸力,汽油经浮子室底部的主量孔、主喷管吸出,被高速气流粉碎成无数细小的油滴,大大增加了蒸发表面积,在喉部下方的混合室内得到良好雾化,与空气混合成成分较均匀的可燃混合气,由混合室下方的节气门控制流入气缸的
5、可燃混合气数量。因此,汽油机是气缸外部均匀混合气形成过程。,总之,化油器的工作原理是利用吸入空气的动能实现汽油的雾化,显然,发动机高速工况时汽油雾化质量较好,低速时汽油雾化质量较差。,(1)节气门开度:节气门开度增大,整个进气管内进气阻力 减小,流过化油器喉部的气体流速增加,喉部真空度增大,吸出的汽油流量和流 经喉部的空气流量均增加,发动机功率 增大。,影响化油器喉部真空度的因素:,(2)发动机转速:发动机转速愈高,流过化油器喉部的气体 流速愈高,喉部真空度愈大。,(2)汽油流量:当化油器喉部真空度一定时(假定浮子室中气体压力和油面高度一定),汽油流量便决定于浮子室底部主量孔的几何形状和尺寸。
6、主量孔油道的几何形状一般设计成长径比在2:1以上,流量系数较高。主量孔一般不在浮子室底部直接钻出,而是开在一个铜制的螺塞中,加工精度较高,可以更换不同尺寸大小的主量孔螺塞,改变可燃混合气浓度,也可以匹配不同功率大小的发动机。,如何精确控制空气流量和汽油流量?,(1)空气流量:当气缸内真空度一定时,流经化油器喉部的空气流量决定于化油器喉部形状和喉口尺寸。喉部形状一般设计成文氏管形状,流量系数较高;发动机功率较大者喉口尺寸较大,发动机最高转速较高者喉口尺寸较大。,化油器的浮子室浮子机构:其作用是发动机工作时维持浮子室油面高度大致不变,这样流经主量孔的汽油流量便唯一决定于化油器喉部的真空度(浮子室上
7、方通大气)。.,发动机工作时要消耗燃油,因此,进油阀始终开启,但不同节气门开度时,进油阀开启的升程不一样,进油量就不一样,显然,浮子的质量要轻,上下移动要灵活。经常的故障是进油阀升程不能随节气门开度的变化而及时变化,造成发动机油门响应性不好,加大油门有时转速下降甚至熄火。,浮子室油面下降时,浮子绕浮子支承轴转动而下落,进油阀打开,汽油经细滤网进入浮子室,直至油面高度恢复,进油阀关闭。.,简单化油器特性曲线:当节气门开度一定时,发动机转速的变化引起的化油器喉部真空度的变化,相对于发动机转速一定时,节气门开度的变化引起的化油器喉部真空度的变化要小的多,因此,决定化油器喉部真空度的变化的影响因素一般
8、只讨论节气门开度变化的影响。.,解释:发动机怠速时,节气门开度最小,进气阻力损失很大,即进气管内真空度很大,但节气门前的化油器喉部真空度很小,根本吸不出汽油来,因此化油器供给的仅是空气,过量空气系数。随着节气门开度的增大,混合气浓度逐渐变浓,并趋于稳定。,定义:发动机转速一定时,简单化油器所供给的可燃混合气成分随节气门开度,亦即喉部真空度()而变化的关系,称为简单化油器的特性曲线。.,第三节 可燃混合气成分与汽油机性能的关系,可燃混合气成分即可燃混合气浓度,一般用空燃比或过量空气系数来表示:空燃比A/F=空气质量流量/燃料质量流量(欧美国家),过量空气系数=,燃烧1kg燃料所实际供给的空气质量
9、,完全燃烧1kg燃料所需的理论空气质量,一、可燃混合气成分对发动机性能的影响:试验确定:发动机转速一定,节气门全开的条件下(空气流量自然一定),改变混合气浓度的方法是更换不同尺寸大小的主量孔铜螺塞,分别测出对应的发动机功率和燃油消耗率的大小,如图所示。,1kg汽油完全燃烧需要空气14.7kg,因此理论混合气的空燃比=14.7,理论混合气的过量空气系数=1。A/F14.7或 1时的可燃混合气称为稀混合气,A/F14.7或 1时的可燃混合气称为浓混合气。.,经济混合气成分一般在1.051.15之间,过稀的混合气虽然可使燃料完全燃烧,但燃烧速度慢,后燃现象严重,一则有效膨胀比降低,二则散热损失增加,
10、导致循环热效率降低,发动机燃油经济性恶化,严重者会引起进气管内回火现象(化油器回火)。,(一)经济混合气成分:,由于时间(燃烧速度有限)和空间(不可能气缸内绝对混合均匀)的限制,理论混合气不可能完全燃烧。要想达到完全燃烧,必须是稀混合气。从图中可以看出,=1.1左右,燃料消耗率最低。,(二)功率混合气:从图中可以看出,=0.88左右时,发动机输出功率最大,此时,燃烧速度最快,一则热效率最高,二则单位体积可燃混合气燃烧时放出的热量最大,因而功率最高。过浓混合气由于燃烧速度反而下降,输出功率降低,而且,由于燃烧不完全,燃料经济性恶化,严重者,由于气缸中产生大量的CO和游离的碳粒,造成排气门、火花塞
11、裙部、活塞顶、气缸盖底部积碳,排气管冒黑烟,废气中的CO还可能在排气管中被高温废气点燃,发生排气管“放炮”现象。,(三)火焰传播界限:当混合气加浓到1.4时,燃料分子之间的距离将增大到火焰不能传播的程度,此值称为火焰传播下限。混合气成分必须在火焰传播界限内(=0.41.4),否则,发动机运转不稳定,直至熄火。,(四)有利的可燃混合气成分随发动机负荷(节气门开度)变化的关系(发动机转速一定):,对应于最大功率的可燃混合气成分随着节气门开度的变化而变化,如右图所示曲线1。.,对应于最低燃料消耗率的可燃混合气成分随着节气门开度的变化而变化,如右图所示曲线2。.,因此,前述功率混合气成分(=0.88)
12、及经济混合气成分(=1.1)均指节气门全开的条件下试验结果,包括火焰传播界限(0.40.51.31.4)。,稳定工况的定义:发动机已完成预热,一定时间内没有转速和负荷的突然变化。可分成怠速和小负荷、中等负荷、大负荷和全负荷三个范围。,出的情况下以最低稳定转速运转。怠速时节气门开度最小,进气阻力损失最大,流经化油器喉管的气体流速很低,即使吸出汽油来汽油雾化质量很差,而且,由于进气管内真空度较高,气门叠开期间废气极易倒流入进气管内,并在下一循环的进气行程期间吸入气缸内,即怠速时废气稀释现象严重。因此要求化油器在怠速时供给较浓的混合气(0.60.8)(注:非气缸内的混合气成分)。,1、怠速和小负荷工
13、况怠速是指发动机在对外无功率输,二、车用汽油机各种工况对可燃 混合气成分的要求:,(一)稳定工况对可燃混合气成 分的要求:,节气门中等开度,废气稀释现象可以略去不记,汽油雾化较好,发动机大部分时间处于中等负荷工况,因此,要求化油器应供给较稀的经济混合气成分(0.91.1),与曲线2贴近。.,当汽车爬坡或追求高速时,需发动机发出最大功率,此时,节气门全开,发动机处于全负荷工况,因此,大负荷和全负荷工况时要求化油器供给浓混合气成分(0.850.95)(气缸内雾化良好,此即气缸内混合气成分),从中等负荷工况到大负荷和全负荷工况,化油器供给的混合气成分从贴近曲线2转换到与曲线1重合。,随着节气门略开大
14、而转入小负荷工况时,废气对混合气的稀释作用逐渐减弱,混合气浓度减小至0.70.9。.,2、中等负荷工况,3、大负荷和全负荷工况,总之,发动机稳定工况变化要求化油器供给由浓变稀由稀变浓的混合气成分。这与简单化油器特性曲线相反。,2、暖机:发动机冷起动后开始自动继续运转,直至稳定的怠速运转。这段过渡期间,由于发动机温度、转速上升,汽油雾化条件改善,要求化油器供给的混合气成分由极浓逐渐变换到怠速工况的较浓混合气成分。,1、冷起动:发动机在外力推动下起动时,转速极低,汽油雾化质量很差,要求化油器供给极浓混合气成分(0.20.6)(注:非气缸内混合气成分)。,(二)过渡工况,3、加速:加速时,节气门开度
15、骤然加大,由于燃料惯性大于空气,气缸内混合气成分出现瞬间过稀,发动机功率下降,转速降低,甚至会出现熄火现象,因此,要求化油器供给加浓混合气成分(额外供给一部分燃料)。,显然,简单化油器无法满足发动机过度工况的混合气成分要求。传统化油器在简单化油器的基础上采用了一系列自动调配混合气浓度的装置,如主供油系统、怠速系统、加浓系统、起动系统、加速系统等。现代轿车化油器还加了一系列对过渡工况的自动配剂装置,以提高发动机油门响应性和减少排放。.,第四节 化油器的各工作系统,工作原理:采用空气节制法,即降低主量孔出口处的真空度,抑制汽油流量随节气门开大的增长速率。.,一、主供油系统,作用:保证发动机由小负荷
16、到中负荷时,化油器供给的混合气成分由浓逐渐变稀,直至经济混合气成分。.,与简单化油器结构区别:,主量孔出口端与主喷管入口端串联一只空气管,上有一个很小的空气量孔。,发动机不工作时,浮子室油面、空气管内油面、主喷管内油面三者相等。发动机工作时,空气管内油面下降,对应一定节气门开度空气管内油面有一定的高度;当节气门开度很小时,空气管内油面没有降到使主喷管入口露出,来自空气量孔2的空气流速很慢,空气管内压力 等于,此时化油器仍是简单化油器,决定主量孔流量的压差是:,当节气门开度开大到使空气管内油面降到使主喷管入口露出时,来自空气管内空气量孔的空气进入主喷管,与汽油混合成泡末状混合油液喷出,由于节流损
17、失,空气管内压力 小于,但大于,决定主量孔流量的压差,从而抑制汽油流量随节气门开大的增长速率,使混合气成分逐渐变稀。,3,EBl0,Bl0,分层次降低主量孔处真空度的工作过程见右图(多排孔泡末管)。,简单化油器因怠速时节气门近于全闭,发动机转速低,节气门前的喉管处真空度很低,主喷管吸不出汽油来。但节气门后面的真空度却很高(约为0.040.06MPa),故可另设怠速油道(与主喷管并联),其喷孔设在节气门后。为限制怠速喷孔处过高的真空度(虹吸现象),需在怠速油道中设怠速空气量孔6。,怠速装置由怠速喷孔3、怠速过渡喷孔5、怠速油道7、怠速空气量孔6、怠速油量调整螺钉4、节气门最小开度限止螺钉2组成。
18、.,二、怠速系统,节气门处于最小开度时,怠速喷孔3恰好在节气门后方附近,汽油自主量孔-怠速油道-与来自空气量孔的空气混合成泡末状混合油液-再次与节气门前过渡喷孔5进入的空气混合,进一步泡末化-怠速喷孔3吸出-被节气门边缘流入的高速气流冲击、雾化,并在节气门后的混合室内混合成可燃混合气。,怠速系统工作原理:,由于壁面附着的作用,怠速时燃油雾化质量较差。,当节气门开度增大使怠速喷孔愈来愈离开节气门边缘时,怠速真空度减小,出油量减少,但怠速过渡喷孔5部分露出在节气门之后,真空度很高,参与出油,使总出油量随节气门开度增大而增加,因此怠速-小负荷工况过渡圆滑。,为使怠速向小负荷工况圆滑过渡,设置怠速过渡
19、喷孔5,呈狭缝状。,发动机怠速高低以及排气污染尽可能低。调整依靠调整节气门最小开度限止螺钉2以及调整怠速油量调整螺钉4。两者调整一起进行,相互影响,反复调整,最终怠速的高低以怠速稳定而不易熄火、怠速时的混合气浓度以怠速的排气烟色最小为最佳调整依据。,注意:节气门最小开度的调整应使怠速喷孔在节气门后方、怠速过渡喷孔在节气门之前。,怠速工况的调整应兼顾两方面因素:,三、加浓系统 主供油系统采用空气节制法使化油器供给由浓变稀的可燃混合气,发动机在大负荷及全负荷时需要化油器供给由稀变浓的可燃混合气,这是借助于加浓系统实现的。.,机械式加浓装置起作用时刻仅与节气门开度有关,当节气门开大到80%85%时,
20、推杆下移,推开加浓阀,于是,额外汽油经过加浓量孔与来自主量孔的汽油一起从主喷孔喷出,混合气得到加浓。,置,有时,两者皆有。,汽车化油器加浓系统分机械加浓装置和真空加浓装置两种装,1、机械式加浓装置:,加浓量孔1与主量孔2并联,加浓阀3上有推杆4,与拉杆5固连为一体,拉杆又通过摇臂6与节气门轴相连。,因此,作用在活塞10上向上的压差就是进气管内的真空度,迫使推杆向上移动。当进气管内的真空度小于弹簧力时,推杆下移,推开加浓阀3,加浓混合气。,2、真空加浓系统:,右图是常见的活塞式真空加浓系统。.,推杆4与位于空气缸中的活塞10相连,在推杆上装有弹簧7,弹簧力迫使推杆向下移动。.,空气缸上部有一气道
21、11与节气门后方的进气管通,因此称为真空气道;空气缸下部与喉管前方的进气室相同。.,显然,真空加浓装置开始起作用的时刻与节气门后(进气管内)的真空度有关(较小时起作用),即与发动机转速和节气门开度有关。这里,进气管内的真空度大小与化油器喉管处真空度大小恰好反方向变化(较大时起作用)。在低转速时,与高速时相比,较小的节气门开度就能使节气门后方进气管内的真空度降低到使真空加浓装置起作用,从而使汽车在低转速工况下就能提到高速,缩短了油门踏空的行程。,假定节气门开度相同,转速降低时,气流速度降低,进气过程中的阻力损失减小,进气歧管中的真空度减小。因此,低转速下真空加浓装置起作用的节气门开度一定比高转速
22、下真空加浓装置起作用的节气门开度小。但是,这里注意到由于气流速度降低,化油器喉管处的真空度也降低了,容易产生误解。,解释:,节气门开度减小或缓慢开大时,进油阀11在自身重力作用下,关闭不严,进油或泵腔内的汽油流回浮子室,出油阀5在重力作用下保持关闭。当节气门急剧开大时,泵腔内油压迅速增大,进油阀关闭,出油阀打开,泵腔内的汽油便自加速量孔7喷出。.,通气道6的作用是降低加速油道中的真空度,防止发动机转速升高后加速喷管处真空度增大,可能吸开出油阀而使加速装置不适时地喷油。,四、加速装置,其作用是节气门急剧开大时,额外加浓混合气,防止发动机失速甚至熄火的现象。常用的是活塞式机械加速泵。.,弹簧4的作
23、用有二:一是延长加速,装置喷油时间,使节气门停止运动后还能喷油一段时间;二是缓冲作用,以免节气门开大过急时损坏驱动机件。,起动时发动机转速极低,虽然喉管处真空度很低,但如在喉管前的进气室内设置一阻风门,起动时让其关闭,则在阻风门后的喉管处造成很大的真空度,使主供油系统和怠速系统都参与工作,化油器供给极浓的混合气。由于起动时发动机克服静止的阻力损失较大,因此,起动时的节气门开度较怠速时的开度略大。.,为防止起动后期混合气成分因发动机转速升高而过浓熄火,在阻风门上设置自动阀2,如喉管处真空度过高,阻风门前后的压力差克服弹簧3的预紧力而使自动阀2开启。,五、起动系统 其作用是保证冷起动时化油器供给极
24、浓的混合气成分(=0.20.6)(非气缸内)。.,起动完毕,发动机转入自行运转,暖机使发动机水温正常后应将节气门关小到怠速位置,同时将阻风门开度逐渐加大,两者动作要协调好,否则极易熄火,一般靠机械联动机构使之自动配合。,第五节 化油器构造,一、化油器分类1、按喉管处空气流动方向分为上吸式、下吸式、平吸式三种。,汽车发动机用下吸式,原因是进气阻力小,化油器安装在进气管上方,便于调整;摩托车发动机因座垫在上方,一般采用平吸式;上吸式因进气阻力大、容易着火、低速响应差等遭淘汰。,因此,将两个或三个直径不同的喉管按上小下大的次序重叠套置组合。主喷管位于最小的喉管中,可保证汽油的良好雾化质量,有利于提高
25、燃料经济性;大喉管与小喉管之间的环形通道则保证了气缸内有足够的充气量,以满足高速动力性的要求。喉管数目愈多,化油器与发动机的匹配愈复杂。,2、按重叠的喉管数目分为单喉管式、多喉管式。设置多重喉管的目的是为了解决高低速时气缸内充气量与汽油雾化质量之间的矛盾。则高速时可保证足够的充气量,但低速时汽油雾化质量差;喉管细则低速时汽油雾化质量好了,但高速时气缸内的充气量严重不足。,双腔并动式化油器是为了解决气缸数较多(四缸以上)的高速汽油机容易产生的各缸吸入混合气数量和浓度不一致的问题(使用单腔化油器和单一进气管时,化油器到各缸距离相差较大,很难保证自化油器到各缸的进气管阻力和温度情况近于一致;缸数一多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发动机 构造 第四 汽油机 供给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9430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