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子世界与纳米技术.ppt
《原子世界与纳米技术.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原子世界与纳米技术.ppt(7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原子世界与纳米技术II,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大连大学,目录,引言天梯碳纳米管绳梯一、纳米与纳米技术1纳米-1米的十亿分之一2纳米技术(Nanotechnology)3纳米技术的提出4纳米技术的实现与发展5扫描隧道显微镜(STM)6纳米操纵技术 纳米级微加工后的表面 移动氙原子 移动硅原子 移动硫原子 移动铁原子 移动一氧化碳分子 铁基FeCO分子形成过程 2002年纳米操纵成像获重大突破,二、纳米材料的奇异特性1.各种纳米材料的特性 不用洗涤剂的纳米服装 具有易洁纳米涂层的陶瓷 摔不碎的纳米陶瓷 强度比常规铜高5倍纳米铜 纳米医药和医学2.纳米材料的奇异特性3.纳米材料的应用与展望4.纳米材料的
2、制造三、微型机器人四、碳纳米管1 碳60和巴基球2 碳纳米管五、纳米技术发展的五个阶段,引言,天梯碳纳米管绳梯,傲立宇宙间,顶天立地的“第二巴别塔”太空电梯横空出世,莽昆仑,阅尽人间春色。,引言,1982年科普作家朱毅麟认为天梯的高度至少是天上的地球同步卫星那么高。从地面修造天梯达到几万千米高的卫星,底部必须是直径358千米粗的柱子,才能支撑得住,不被自己的重量压弯。其底座相当于江苏省的面积。,古人幻想,顺着天梯就可以上天。认为沿着昆仑山顶峰上的大树向上爬,爬到树顶就能进入天庭,这棵树就是上天的天梯。,天梯碳纳米管绳梯,建设天梯(20世纪90年代提出):同步卫星放下由碳纳米管制作的绳缆到地球,
3、升降机将沿着绳缆爬上爬下。,天梯碳纳米管绳梯,一、纳米与纳米技术,集成电路,一块用来制作大规模集成电路的芯片,上面有许多的沟槽,这张图片能够清晰的显示出沟槽的深浅和走向。,CPU,SRAM,视频:肖克莱与硅谷,激光唱片,肉眼看激光唱片(Compact Disk,CD),表面十分光滑。从微观上看,光盘上面有凹凸不平的凹痕和突起。,上图:Millipede-第一个应用于数据存储的纳米技术下图:Millipede存储芯片的实验室原型。,纳米技术存储器,激光技术加工合成树脂,日本科学家使用激光技术,用合成树脂制成了迄今为止世界上最小的牛。,1纳米-1米的十亿分之一,纳米(nanometer)长度单位
4、nano是十亿分之一的意思 1纳米是1米的十亿分之一,记作nm 1纳米:10个氢原子一个挨一个排成一列 20纳米:1根头发丝的三千分之一,1 nm=1 10-9 m,视频:晶体管与集成电路,2.纳米技术(Nanotechnology),诞生:20世纪80年代随着新型显微镜(STM)的出现,人们能看清1纳米大小的物质,于是出现了纳米技术即毫微米技术。纳米结构:指尺寸在100纳米以下的微小结构。,纳米技术是指在纳米尺度(100纳米到0.1纳米)的范围内研究物质所具有的特异现象和特异功能,通过直接操纵和安排原子、分子来创造新物质材料的技术。,3.纳米技术概念的提出,40年前,诺贝尔物理奖得主、量子物
5、理学家费曼所作的题为底部还有很大空间的演讲,被公认为是纳米技术思想的来源,提出纳米技术概念的科学家费曼(1918 1988),人物介绍费曼,很多物理学家把费曼称为“新的”物理学之父,可见他对物理学的贡献之大,而爱因斯坦是“早先的”物理学之父。1965年,费曼和朱利安薛温格、朝永振一郎共同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奖。主要贡献在于对量子电动力学的理解。该学科研究光和带电粒子之间的相互作用,特别是光和电子之间的相互作用。他在弱核反应和超导研究方面也作出巨大的贡献。,视频:纳米概念的提出,4.纳米技术的实现与发展,放大倍率达千万倍的扫描隧道显微镜(STM)发明后,纳米技术真正成为一门科学技术。从20世纪90年
6、代初起,纳米科技得到迅速发展,像纳米电子学、纳米材料学、纳米机械学、纳米生物学等新名词、新概念不断涌现。专家预测:未来全球技术发展的9大关键技术之一就是纳米科技的研究与应用。,5扫描隧道显微镜(STM),1981年,美国IBM公司在瑞士苏黎世的实验室里,物理学家葛宾尼(G.Binnig)和罗海雷尔(H.Rohrer)发明了新式显微镜,称为“扫描隧道显微镜(Scanning Tunneling Microscope)”,简称STM。应用这台显微镜人们可以看到原子大小的东西。,视频:STM,STM的出现,使人类第一次能够实时地观察单个原子物质表面的排列状态和与表面电子行为有关的物理、化学性质,被国
7、际公认为20世纪80年代世界十大科技成就之一。,宾尼希博士(Gerd K.Binnig)和罗雷尔博士(Heinrich Rohrer)由于扫瞄隧道显微镜(ScanningTunneling Microscopy)的发明,共同获得 1986 年诺贝尔物理奖。宾尼希于 1978 年进入 IBM 公司苏黎士研究实验室(Zurich Research Laboratory)的一个物理研究组。19851986 年就职于 IBM 公司在加州圣荷西市的 Almaden 研究中心。1987 年被提名为 IBM 公司的杰出研究人员(IBM Fellow),目前仍任 IBM 苏黎士研究实验室的研究员。,罗雷尔博士
8、(Heinrich Rohrer)罗雷尔于1960 年完成博士后研究,随即加入 IBM 新成立的苏黎士研究实验室(Zurich ResearchLaboratory),从事 Kondo 材料、反铁磁体(antiferromagnets)及其它方面的研究,接着把研究重心转向扫瞄式穿隧显微镜。1986 年被提名为 IBM 公司的杰出研究人员(IBM Fellow),并且在 19861988 年间担任 IBM 公司苏黎士研究实验室的物理科学部门经理。1997 年 7 月从 IBM 公司退休。,我国的纳米先锋,自2080年代中期以来,纳米科学和纳米技术越来越受到重视。为期十年的“纳米科学攀登计划”和一
9、系列先进材料的研究计划是核心活动。已投入经费约数千万元人民币。有实力的领域是纳米探针和运用纳米管的生产工艺的开发方面。,中科院纳米科技项目首席科学家白春礼院士,5.1.1.势垒,在两块导电物体之间夹一层绝缘体,若在两个导体之间加上一定的电压,通常是不会有电流从一个导体穿过绝缘层流向另一导体的,即:,两个导体之间存在着势垒,像隔着一座山一样,5.1.2.隧道效应,假如这层势垒的厚度很窄只有几个纳米,由于电子在空间的运动呈现波动性,根据量子力学的计算,电子将穿过而不是越过这层势垒,从而形成电流。如同在山腰部打通了一条隧道而火车通过隧道那样,这种现象称为隧道效应。,5.2.STM的工作原理,将针尖和
10、样品表面作为两个电极,当其间距离足够小时,在电场的作用下,电子会穿过电极间的绝缘层,形成“隧道电流”隧道效应。STM工作时的特点利用针尖扫描样品表面,通过隧道电流获取图像。STM工作方式恒电流扫描恒高度扫描,视频:STM原理,5.3 STM的结构,主要由STM主体、电子反馈系统、计算机控制系统及高分辨图象显示终端组成。核心部件是探头。电子反馈系统用于产生隧道电流并维持隧道电流的恒定,控制针尖在样品表面进行扫描。计算机系统控制全部系统的运转,收集和存贮所获得的图像,并对原始图象进行处理,最后对在图象显示终端显示出的图象拍摄照片。,CSTM-9000,5.3 STM的原理示意图,纳米操纵技术,6.
11、1 纳米级微加工后的表面,应用隧道效应,用STM可以人为操作表面利用计算机控制STM的针尖作有规律的移动,在某些部位加大隧道电流的强度或使针尖顶端直接接触到样品的表面,在某些样品如石墨的平坦表面上刻出有规律的痕迹,形成某些有意义的图形和文字中科院化学所用自制的扫描隧道显微镜,在石墨晶体表面刻写出一幅中国地图,并写出“中国”两个字。两幅图像和文字的线条宽度只有10纳米。,中科院化学所的科技人员利用纳米技术在石墨表面通过搬迁碳原子绘制出世界上最小的中国地图,6.2 移动氙原子,1990年4月,美国IBM公司的两位科学家在用STM观测金属镍表面的氙原子时,由探针和氙原子的运动受到启示,尝试用STM针
12、尖移动吸附在金属镍表面上的氙原子,得到下图所示的情况。并在液氦的低温下,将35个氙(Xe)原子在镍(Ni)表面上移动排列出5个原子高的“IBM”的构图。,视频:IBM,6.3 移动硅原子,美国IBM公司的科学家将STM的针尖放到选择的硅原子表面,加一电压脉冲,可以把硅原子移走,然后把移走的硅原子放回来,得到一系列的图象。中科院北京真空物理实验室的科研人员通过STM在硅单晶表面上直接提取硅原子,形成平均宽度为2纳米(3至4个硅原子)的线条。,6.4 移动硫原子,1991年6月初,日本日立中心研究室的科技人员利用STM从二硫化钼晶体表面上把硫原子有规律的轰击出来,留下的空位组成了英文“PEACE9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原子 世界 纳米技术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9418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