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课程与教材分析.ppt
《历史课程与教材分析.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历史课程与教材分析.ppt(3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历史课程与教材分析,第一讲 课程的基本概念,(一)涵义溯源1.唐代:孔颖达、颜师古、贾公彦五经正义为诗经小雅巧言“奕奕寝庙,君子作之”注疏为“维护课程,必君子监之,乃以法制。”“课程”指“寝庙”或社会治理大业,不包含现代课程涵义。2.南宋:朱熹语“宽着期限,紧着课程”、“小立课程,大做功夫”等主要指功课及其学习进程,与现代涵义接近。,(二)近代西方课程概念,英语单词CURRICULUM,英国哲学家、教育家斯宾塞1589年什么知识最有价值率先作为“课程”概念,定义为“教学内容的系统组织”。一般解释为:“课”指课业,即教学内容;“程”指程度、程序、进程。课程指教学的内容及其进程安排。,(三)当代课
2、程涵义的新发展,20世纪在世界性的课程改革大潮中,人们对课程的研究日益深入,形成三种不同见解:1、课程就是学科内容2、课程是教学的目标或计划3.课程就是学习者的经验和体验(历史教学论P2-4),(四)20世纪70年代后的主要趋势,1、从过分强调学科内容到强调学习者的经 验和体验2、从强调目标计划到重视学习过程本身的 价值3、从单一强调教材重要性到重视教师、学 生、教材、环境诸因素的整合4、从只强调显性课程到显性课程与隐性课 程并重5、注意“实际课程”与“空无课程”并重6、注重校内课程与校外课程的整合,课程的定义,一、几种观点:1、1974年,美国课程学者塞勒、亚历山大归纳为四类:课程是学科和教
3、材;课程是经验;课程是目标;课程是计划。,2、奥利弗从十三点归纳课程本质观:,课程是在学校中所传授的东西;课程是一系列的学科;课程是教材内容;课程是学习计划;课程是一系列的教材;课程是科目顺序;课程是一系列的行为目标;课程是学习进程;课程是在学校中所进行的各种活动,包括课外活动、辅导及人际交往;课程是在学校指导下,在校内外所传授的东西;课程是学校全体职工所设计的任何事情;课程是个体学习者在学校教育中所获得的一系列经验;课程是学习者在学校所经历的经验。,3、中国课程论专家施良方,施良方认为:课程编制是完成一项课程计划的整个过程,其具体阶段包括课程目标、课程内容的选择与组织、课程实施、课程评价和课
4、程设计。六类:课程即教学科目;课程即有计划的教学活动;课程即预期的学习结果;课程即学习经验;课程即社会文化的再生产;课程即社会改造。课程观(中学历史课程与课程标准P20-23),课程内容的组成和类型,一、课程的含义:课程就是课堂教学、课外学习以及自学活动的内容纲要和目标体系、是教学和学生各种学习活动的总体规划及其进程。二、课程结构的要素是在一定社会条件下人们为促进学生的发展选择的构成课程所必需的经验因素。,三、我国现代课程的要素与成分,认知经验要素:是新生一代需要掌握的人类科学文化中的基本知识以及人类有关的基本技能与基本能力的经验。道德经验要素:是年轻一代需要继承的社会主义道德中最基本的观点、
5、品质和行为习惯。审美经验要素:是社会主义新公民需要学习的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关于审美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观点。健身经验要素:是儿童和青少年需要获取的前人关于健身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良好的习惯。,课程的三种基本成分: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学习活动的方式,四、课程的结构,课程结构是指学校课程体系中各种课程类型及具体科目的组织、搭配所形成的合理关系和恰当比例,是由各类课程构成的、有机的、完整的统一体。横向维度:指各种课程类型的有机组合。如(1)工具类、知识类、技艺类;(2)必修课、选修课、活动课、社会活动纵向维度:指课程内容的不同质量在纵向上的结构。,五、课程类型,课程类型指课程的种类或方式。按
6、照不同的分类标准则有不同的类型。按照知识体系的分类方式分为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按照课程组织的重心分为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按照课程管理和设置的要求分为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按照课程的表现形式分为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课程现代化的基本特点,重视课程内容的理论化、综合化强调知识的系统化结构化重视智力开发与学习能力培养和个性发展重视个别(个性)差异加强课程与社会生活、生产实际的联系,实施综合技术教育重视课程的文化内涵,本民族文化传统的传承加强对国际化的了解与交流,我国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作为课程目标的基本价值取向可从设计与编制结构化课程形式的多样化、个性化和综合化课程内容上科学教育与人文
7、教育的结合,第二讲 典型课程论流派(一),课程理论流派是课程研究者在某种程度上对课程论认识的某些趋同反映。它主要有四个方面的规定:一是有独特的课程思想和理论体系;二是有创始人或代表人物以及代表作;三是有产生的社会根源以及发展、演变的过程;四是有实际成效和思想影响。,典型课程论流派(二),据此,可将主要课程理论流派分为实用主义课程理论、要素主义课程理论、永恒主义课程理论、改造主义课程理论、结构主义课程理论、人本主义课程理论。按照核心制约要素的不同,课程又可以“知识、儿童、社会”三个维度进行划分,这两种不同的分类存在着以下关联(如图)。即“学科中心课程论”、“学生中心课程论”和“社会中心课程论”,
8、一、学科中心课程论(之一),概念:学科课程就是根据学校教育目标,分别从各门科学中精心选择部分内容,组成各种不同学科,彼此独立地安排它的顺序、学习时数和期限。学科课程的特点在于:它是依据知识的门类分科设置的;它是将人类活动经验加以抽象、概括、分类整理的结果;它往往是相对独立的、自成体系的;它通常按特定知识领域内在的逻辑体系来加以组织。逻辑性、系统性和简约性是学科课程最大的特点。,一、学科中心课程论(之二),20世纪60年代以来关于学科课程的理论主要有: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Bruner,J.S.)的结构主义课程论德国教育学家瓦根舍因(Wagenschein,M.)的范例方式课程论前苏联教育家赞
9、科夫(Bahkob,J.B.)的发展主义课程论。,布鲁纳的结构主义课程论,基本观点:(1)课程内容以各门学科的基本结构为中心,学科的基本结构是由科学知识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所构成的。(2)在课程设计上,主张根据儿童智力发展阶段的特点安排学科的基本结构。(3)提倡发提现法学习。布鲁纳很多思想体现了很强的时代精神,对当前学校教育仍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不足:如片面强调内容的学术性,致使教学内容过于抽象;将学生定位太高,好像要把每一个学生都培养成这门学科的专家;同时在处理知识、技能和智力的关系上也不很成功。,瓦根舍因的范例方式课程论,强调课程的基本性、基础性、范例性,主张应教给学生基本知识、概念和基本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历史 课程 教材 分析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9410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