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期间全国主要污染物 排放总量过程控制计划.docx
《十四五”期间全国主要污染物 排放总量过程控制计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十四五”期间全国主要污染物 排放总量过程控制计划.docx(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十四五期间全国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计划近年来,全国空气质量明显改善,相较于2015年,2019年PM2.5、PMlO和SO2浓度明显下降,Co和No2浓度基本持平,但03浓度上升了22%,且作为首要污染物的占比不断提高,已成为空气质量达标和持续改善的重要制约因素。03具有非常明显的区域性污染特征,须采取分区分类的科学管控策略。闫慧等基于338个地级及以上城市03超标状况与光化学反应活跃状况将我国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成渝地区划分为重度控制区,内蒙古自治区、湖南省、辽宁省和宁夏回族自治区为中度控制区,其他地区为一般控制区。其中,一般控制区为达标区;重度及中度控制区为超标区,其环境空气质量改善
2、需求较大。03由挥发性有机物(VoCS)和氮氧化物(NOX)通过光化学反应生成,大幅削减VOCs的排放量是现阶段03污染防治的关键。然而我国VOCs治理工作依然为大气环境管理的短板,排放控制形势十分严峻。研究表明,2011-2019年,我国人为源VOCs产生量呈现上升的趋势,2019年相较于2011年增长21.75%;而我国人为源VOCs排放量呈先增后降的趋势,2018年首次出现下降趋势,2019年VOCs排放量约为2342.41万t,仍处于高位。若维持现有控制水平不变,由于经济水平的发展,预计我国2025年人为源VOCs排放总量相较于2019年将增长22.91%;若继续实行VOCs排放控制,
3、参考已出台的政策中提到的控制要求,2025年较2019年排放总量将下降12.62%。因此,十四五时期应深入推进VoCS治理攻坚工作,实施区域差别化总量控制,落实减排主体责任,有效改善空气质量。本文基于“十四五时期VoCS排放的预测结果,探讨了我国“十四五时期VOCS排放总量控制的思路,设计了“十四五时期VOCS总量控制方案,研究并提出了总量分配方法,确定了总量分配因子,将总量指标分配至各省(区、市),明确地方总量控制预期目标,并对“十四五时期VOCS排放总量控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01十四五VOCS排放总量控制思路1.1 总体思路以区域总量控制为主,结合重点行业、重点企业集群实行总量控制。关注
4、石化等重点行业和重点企业集群,实行“计划单列式管理,落实减排责任。对于石化、汽车制造等核算基础较好的行业采用全口径核算,以基准年和目标年VOCS排放量之差作为考核依据,量化减排效果。核算基础较差的行业可采取宏观核算和全口径核算相结合的方法。1.2 控制范围挥发性有机物总量控制范围包含工业源、交通源和生活源。其中,工业源包含石化、化工、工业涂装、包装印刷等行业,约占全国人为源VOCS排放总量的56.8%;交通源包含油品储运销、道路机动车等,约占22.3%;生活源包含干洗、建筑装饰、生物质露天焚烧、生物质燃料燃烧、农药使用等,约占20.9%o1.3 技术路线挥发性有机物总量控制技术路线包括以下步骤
5、(见图1):首先,国家层面要求各省(区、市)组织开展辖区十四五减排形势分析工作,依据排放量、治理现状等因素确定总量控制规划的对象、范围,通过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结合的方式掌握基础数据,确定基准年(2019年)污染物排放基数。同时,结合国民经济规划和各类相关专项规划,预测十四五VoCS排放新增量,并基于减排途径分析,量化减排潜力,提出国家层面总量控制目标及初步分配方案。其次,各省(区、市)需综合考虑当地污染物排放强度、环境容量、产业结构、经济水平及中长期发展要求等因素,科学测算污染物新增量;分析VOCS排放全过程治理适用技术和理论削减率,结合排放标准及相关政策要求,考虑经济合理性和技术可行性,定
6、量评估减排潜力;结合空气质量改善需求,确定各省(区、市)总量控制初步目标,制定初步的VOCS减排方案,明确重点污染源和重点工程项目,确保总量控制目标的可行性。最后,国家统筹考虑各地经济社会发展和环境质量改善要求,与各省(区、市)协调确定地方最终减排目标,签订责任书。各省(区、市)基于减排目标,确定重点任务和各地重点减排工作,制定减排方案和排放计划,落实到重点污染源和重点工程项目,明确企业责任。与此同时,每年开展地方VOCS排放量核查核算,对总量控制实施效果进行评估,动态调整总量控制目标和实施方案。对于石化行业和涉VOCs排放重点企业集群实行计划单列式管理,与相关负责单位签订责任书,落实减排任务
7、。图1十四五VC)CS排放总量控制技术路线02十四五VOCS排放总量控制方案设计2.1 技术路线和研究方法本文以我国人为源VOCs排放为对象,运用情景分析法,综合考虑国家中长期发展规划的经济、人口和能源等指标,确定十四五新增排放量,结合对各行业减排途径和减排潜力的分析,确定总量控制目标。选取合适的分配指标构建指标集,并运用信息学方法,确定所选取指标之间的权重,将总量分配至各省(区、市),见图2。图2十四五VOCS排放总量控制方案设计路线图本研究拟使用信息学中的信息燧理论确定各指标的分配权重,再用改进的等比例分配方法对VOCs排放总量公平合理地进行分配。2.2 VOCs排放总量分配总量分配指标的
8、确定在全面掌握人为源VOCs排放特征后,选定大气环境现状、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移动源主要影响因素、生活源主要影响因素以及工业源主要影响因素作为全国VOCs排放总量的分配指标,各指标的含义如下:大气环境现状:以各省(区、市)空气质量达标天数占全年天数比例和VOCs环境容量利用率(VOCS排放量/国土面积)2个指标表征大气环境现状。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经济社会因素是正向驱动要素,经济的增长会导致污染物产生量的增加,本研究用人均GDP、单位GDP污染物排放强度来表征经济社会因素的影响。移动源主要影响因素油于飞机、船舶、火车基本是跨区域运输,难以衡量其在某个地区的具体影响,且机动车VOCS排放量在移动源中
9、占比最大,因此选择以各省(区、市)的汽车保有量体现移动源VOCs排放量对排放总量的贡献。生活源主要影响因素:生活源的VOCS排放主要来自居民烹饪以及日常使用含Ve)CS的溶剂2个方面,与居民生活方式与人口数量相关,而居民人均消费支出是居民生活方式改变的重要表现,因此本研究选择用各省(区、市)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和人口数量表征生活源对VOCs排放总量的影响。工业源主要影响因素:工业源VOCS的排放主要来自含VOCS原料的生产过程、含VOCs原料的加工过程以及含VOCs溶剂的使用。从数据的可获得性和科学性出发,本研究选用工业总产值表征工业源VOCs排放对总量的影响。(2)总量分配指标权重确定根据蜡值法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十四五”期间全国主要污染物 排放总量过程控制计划 十四 期间 全国 主要 污染物 排放 总量 过程 控制 计划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9389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