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实验室的生物安全防护.ppt
《医学实验室的生物安全防护.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医学实验室的生物安全防护.ppt(7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医学实验室的生物安全与防护,兰州大学基础医学院医学实验中心,BIOHAZARD生物危害标识,实验室生物安全法规,2003年12月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通过了专家审定,并很快申报国家标准2003年SARS期间,有关部门制订了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病毒研究实验室暂行管理办法2004年11月12日我国发布了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严重生物安全事故案例,2003年9月新加坡实验室人员感染SARS病毒2003年9月台湾实验室人员感染SARS病毒2004年4月我国国家CDC的SARS实验室研究生感染SARS病毒并传染给别人,动物实验中的生物安全事故,动物约有200种传染病、80种寄生虫病,其中半数可以
2、感染给人动物感染实验,有病原体随尿粪、唾液排出,有感染性气溶胶扩散的危险剖检动物时,有接触病原体的危险,还可能被动物咬伤或注射器、手术刀的创伤等肿瘤病毒引起的潜在致癌性等生物危害,国内外曾多次发生因饲养野鼠或大白鼠而发生肾综合征出血热流行1999年广州中医药大学博士后张某从事“九五”国家攻关课题“补肾法治疗老年性痴呆”的实验时接触大鼠,3个月后感染流行性出血热,2003年被诊断为肾功能衰竭,2006年进行肾移植手术2002年,湖北省药检学校的一名毕业生在某药厂从事动物实验工作,由于接触了带出血热病毒的实验动物而感染流行性出血热不治死亡,2001年6月,北京发生了因使用质量不合格实验动物和动物实
3、验不规范致使鼠源性人兽共患病流行性出血热感染:一名院士死亡和700多师生紧急预防接种2006年,东北三省由于个体户养殖、贩运不合格实验动物,导致几十名教学科研人员感染流行性出血热广东省,1990年和1997年分别出现因使用不合格实验动物而感染人畜共患病的严重生物安全事故,2010年12月,东北农业大学学生在进行“羊活体解剖学实验”时,28名师生感染布鲁氏菌病(乙类传染病)不合格的动物(养殖场购买、未检疫)不合格的实验室(普通实验室、脏乱差、无保护)不遵守操作规程(有制度规程,教师不要求)无有效防护(口罩、手套)学生感叹:十数年寒窗苦,一病全作废,SARS病毒蛋白模型,HIV病毒,生物安全,防范
4、处理微生物及其毒素对人体危害的综合性措施危害的来源:生物实验室 生物恐怖活动,实验室生物安全防护,实验室工作人员所处理的实验对象含有致病的微生物及其毒素时,通过在实验室设计建造、使用个体防护装置、严格遵从标准化的工作及操作程序和规程等方面采取综合措施,确保实验室工作人员不受实验对象侵染,确保周围环境不受其污染,生物安全的重要性,应对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的需要防止外来生物危险因子侵入的需要实验室工作的需要防止医院感染的需要防止人畜共患病的需要反生物恐怖的需要,生物安全的内容,生物危险度的分级生物安全分级生物安全实验室实验室设备生物安全管理和操作技术个人生物安全防护装备卫生保健和医学监测,生物危险(r
5、isk)的分级,I级:个体和群体低危险II级:中等个体危险,有限群体危险III级:高个体危险,低群体危险IV级:高度的个体和群体危险,当实验室使用传染性或有潜在传染性材料前,必须进行微生物危害评估。应依据传染性微生物致病能力的程度、传播途径、稳定性、感染剂量、操作时的浓度和规模、实验对象的来源、是否有动物实验数据、是否有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方法等诸因素进行微生物危害评估通过微生物危害评估确定对象微生物应在哪一级的生物安全防护实验室中进行操作根据危害评估结果,制定相应的操作规程、实验室管理制度和紧急事故处理办法,形成书面文件并严格遵守执行,微生物危害评估,第一级:不引起健康成年人疾病第二级:可通过破
6、损皮肤、消化道及粘膜暴露等方式引起人类疾病第三级:本土或外来的微生物,通过吸入途径暴露时可以造成严重或潜在致死性疾病第四级:可以引起严重且威胁生命的人类疾病,可通过气溶胶传播,或相关的传播危险性不明的微生物生物安全防护实验室根据不同的微生物和防护要求分为四个生物安全防护级别,美国CDC/NIH对微生物指导性分级,我国对病原微生物的分类,第一类:能够引起人类或者动物非常严重疾病的微生物,以及我国尚未发现或者已经宣布消灭的微生物第二类:能够引起人类或者动物严重疾病,比较容易直接或者间接在人与人、动物与人、动物与动物间传播的微生物第三类:能够引起人类或者动物疾病;不构成严重危害,传播风险有限;具备有
7、效治疗和预防措施第四类:通常情况下不会引起人类或者动物疾病的微生物第一类和第二类病原微生物统称为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防护的基本原则,实验室生物安全防护的内容包括安全设备、个体防护装置和措施(一级屏障);实验室的特殊设计和建设(分区、单向气流)要求(二级屏障);严格的管理制度和标准化的操作程序及规程(三级屏障)应将每一特定实验室从立项、建设到使用维护的全过程中有关生物安全防护综合措施的内容编入各实验室的生物安全手册中。必须设有专职的生物安全负责人生物安全防护实验室根据不同的微生物和防护要求分为四个生物安全防护级别,管理制度,实验室内设置和准入在主实验室内应合理设置清洁区、半污染区和
8、污染区非实验有关人员和物品不得进入实验室实验室工作人员、外来合作者、进修和学习人员在进入实验室及其岗位之前必须经过实验室的批准,实验室工作人员资格和培训实验室的工作人员必须是受过专业教育的技术人员。在独立工作前须在中高级实验技术人员指导下进行上岗培训,达到合格标准,方可开始工作实验室的工作人员必须被告知实验室工作的潜在危险并接受实验室安全教育,自愿从事实验室工作实验室的工作人员必须遵守实验室的所有制度、规定和操作规程,实验室特殊管理对可能的危险因素,制订保证安全的SOP事前进行有效的培训和模拟训练对于意外事故要能够提供包括紧急救助或专业性保健治疗的措施,足以应付紧急情况实验室事故处理及上报,安
9、全设备和个体防护是确保实验室工作人员不与致病微生物及其毒素直接接触的一级屏障生物安全柜是最重要的安全设备,形成最主要的防护屏障。实验室应按要求分别配备、级生物安全柜。所有可能使致病微生物及其毒素溅出或产生气溶胶的操作,除实际上不可实施外,都必须在生物安全柜内进行不得用超净工作台代替生物安全柜,安全设备和个体防护(一级屏障),必要时实验室应配备其它安全设备,如设置配有排风净化装置的排气罩等,或采用其它不使致病微生物逸出确保安全的设备实验室所配备的离心机应在生物安全柜或其它安全设备中使用,否则必须使用安全密封的专用离心头(杯)必须给实验室工作人员配备必要的个体防护用品,如个人防护服、防毒面具、安全
10、眼镜或眼罩,生物安全柜(biosafety cabinet)是处理危险性微生物时所用的箱型空气净化安全装置,生物安全柜,I级生物安全柜(class I biosafety cabinet),至少装置一个高效空气过滤器对排气进行净化,外部空气由操作窗吸进,而不可能由操作窗口逸出;100%由密接排气导管排到室外(类似于通风厨)工作状态时保证工作人员不受侵害,但不保证实验对象不受污染。现已很少使用,至少装置一个高效空气过滤器对排气进行净化,工作空间为经高效过滤器净化的无涡流的单向流空气。工作时柜正面玻璃推拉窗打开一半,上部为观察窗,下部为操作窗口。外部空气由操作窗吸进,而不可能由操作窗口逸出 工作状
11、态下遵守操作规程时既保证工作人员不受侵害,又保证实验对象及环境不受污染,级生物安全柜(class biosafety cabinet),II 级生物安全柜根据结构以及气流分配不同主要是外排气流不同分为:A1型:(0.38m/s,30%排在室内)A2型:(0.5m/s,30%外排,原B3 型)B1型:(0.5m/s,70%接管道外排)B2型:(0.5m/s,100%接管道外排),级生物安全柜(class biosafety cabinet),至少装置一个高效空气过滤器对排气进行净化,工作空间为经高效过滤器净化的无涡流的单向流空气。正面上部为观察窗,下部手套箱式操作口 箱内对外界保持负压可确保人体
12、与柜内物品完全隔绝,全封闭的、气密结构的通风柜 通过与柜体联结的橡胶手套进行操作;柜内保持至少120Pa的负压(0.50wg);供气通过HEPA抽入内;外排的气流经过双层HEPA过滤或经HEPA后再经燃烧处理。,隔离器,I,II,III,个人生物安全防护装备,实验室防护服面部防护手套呼吸防护,微生物和生物安全实验室,生物安全实验室不同于其它普通实验室,是从事对人可能产生危害的生物实验场所 尤其是三级和四级生物安全实验室主要用于对人、畜有高度传染性的烈性传染病的研究(如反恐)和检测(如SARS)的工作,实验室设施结构和通风设计实验室分区:清洁区 半污染区 污染区单向气流(负压):外界 HEPA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医学 实验室 生物 安全 防护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9364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