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素及其化合物复习专题.ppt
《元素及其化合物复习专题.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元素及其化合物复习专题.ppt(3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浅谈无机推断题的复习方法 宁波二中 于淑儿,无机元素推断题是高考的热点题型,它学科特点明显,是以元素化合物性质和相互转化为载体,集基本概念、基础理论为一体的综合性题目。不仅能全面检查学生对元素及其化合物、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等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检查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而且能考查学生抽象、求异、发散、收敛、逻辑推理、知识迁移、信息处理等方面的能力,也能很好地与化学实验、计算、基本化学用语,化学基础理论、元素及化合物,有机知识等学科内综合考查,对考生有很好的区分度,正是由于无机元素化合物推断题具有思考容量大、思维方式灵活、判断推理能力要求高等特点,预计在今后的理科综合能力考查中,它将依然是
2、化学学科的一种重要题型。,结合考纲、回顾考题、分析命题趋势结合典型例题,分析解题思路无机推断题复习方法和策略。无机推断题的教学体验,1、回顾考题以元素周期律为基础的元素推断以元素化合物为基础的无机框图推断阴、阳离子组合推断题三大类题型。,前者以原子结构的组成及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元素周期律、元素周期表的知识为依据,以常见的短周期元素为载体,注重学生对掌握的内容融会贯通。将知识横向和纵向统摄整理,整体思维能力要求高。这类题不仅能够考查学生对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知识的掌握情况,而且能够考查学生以基本理论为指导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006全国卷27题、北京卷28题、全国卷26题、27题、重庆卷29题
3、2007北京理综26题、四川理综27题、江苏化学20题,“物质转化框图推断题”作为高考考查元素化合物知识的热点题型,以常见元素化合物的性质为依据以常见元素化合物之间的转化为载体,它的主要特点是:结构紧凑,文字表述少;包含信息多,综合性强,思维能力要求高;具有很高的区分度和很好的选拔功能。这类题不仅能够考查学生对元素化合物知识的掌握情况(如特征颜色、特征反应现象、特殊反应条件、特殊数据等。)而且能够考查学生分析、推理、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2006全国卷28题、四川卷27题、北京卷26题、天津卷26题、江苏卷26题2007北京理综26题、四川理综27题、江苏化学20题,阴、阳离子组合推断题这类题型
4、重点考察了离子反应,通过离子反应现象以及物质性质来进行判断。综合考查了常见物质的溶解性、离子共存,强弱电解质的表示形式及离子反应等化学用语。同时考察了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及心理素质。2007全国理综()27题、全国理综()27题、江苏化学19题,2、分析命题趋势 05、06、07年全国卷无机推断题无疑是整卷中最精彩试题之一。从试题提供信息的主要方式来看,有阴、阳离子组合推断题、物质转化框图推断题、物质结构推断题等,从能力要求上看,无机物推断已经逐渐从过去的单一考查推理能力转化为对学生的综合能力的考查。命题将会逐步与课程改革接轨,开放性和学科内综合是化学学科高考命题的一个重要特点。在少题量的情况下
5、,无机推断题可考查多个知识点,多方面的能力,更好地突出学科内综合。结构周期推断以原子结构、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元素性质及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为基础进行设问。无机化学框图推断多以常见元素及化合物为基础,以常见元素化合物之间的转化为载体,向信息型、抽象型、综合型转变。文字信息量少,但隐含条件多。另外,置换反应、重要的化工反应及计算型无机推断题正成为高考热点之一。如,放出气体的体积或生成沉淀的量;化合物中各元素的含量;气体的相对密度;相对分子质量;离子化合物中离子个数比;反应物之间的物质的量之比;电子总数;质子总数等。但推断的物质不会超出高中所学的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基础知识和主干知识,所以离不开大纲
6、和考纲。要学生书写的内容也不过是常用的化学用语。当然在框图题中也出现了一些陌生的元素化合物,而这些物质的推导是建立在学生所熟悉的元素化合物的知识背景中,主要考查的是学生的心理素质及自信心。,(2007上海市高考)今有一混合物的水溶液,只可能含有以下离子中的若干种:K、NH4、Cl、Mg2、Ba2、CO32、SO42,现取三份100mL溶液进行如下实验:(1)第一份加入AgNO3溶液有沉淀产生(2)第二份加足量NaOH溶液加热后,收集到气体0.04mol(3)第三份加足量BaCl2溶液后,得干燥沉淀6.27g,经足量盐酸洗涤、干燥后,沉淀质量为2.33g。根据上述实验,以下推测正确的是A、K一定
7、存在 B、100mL溶液中含0.01mol CO32C、Cl可能存在 D、Ba2一定不存在,Mg2可能存在,二、结合典型例题,分析解题思路,1、基本思路 推断题融元素化合物、基本概念和理论于一体,侧重考查学生思维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在解无机推断题时,读题、审题相当重要,在读题审题过程中,要认真辩析题干中有关信息,抓住突破口,分析无机推断中的转化关系,仔细推敲,挖掘出隐含条件。读题(大致了解题意)审题(寻找明显条件、挖掘隐含条件)解题(抓突破口)推断(紧扣特征与特殊)得出结论正向求证检验读题:读题的主要任务是先了解题目大意,寻找关键词、句,获取表象信息。切勿看到一点熟悉的背景资料就匆匆答题,轻易
8、下结论,这样很容易落入高考试题中所设的陷阱。审题:对读题所获信息提炼、加工,寻找明显的或潜在的突破口,更要注意挖掘隐含信息“题眼”。“题眼”常是一些特殊的结构、状态、颜色,性质,特殊的反应、反应现象、反应条件和用途等等。审题最关键的就是找出“题眼”。解题:找到“题眼”后,就是选择合适的解题方法。解无机推断题常用的方法有:顺推法、逆推法、综合推理法、假设法、计算法、实验法等。通常的思维模式是根据信息,大胆猜想,然后通过试探,验证猜想;试探受阻,重新调整思路,作出新的假设,进行验证。一般来说,先考虑常见的规律性的知识,再考虑不常见的特殊性的知识,二者缺一不可。验证:不论用哪种方法推出结论,都应把推
9、出的物质代入验证。如果与题设完全吻合,则说明我们的结论是正确的。最后得到正确结论时还要注意按题目要求规范书写,如要求写名称还是写化学式、电子式还是结构式。要求写化学方程式还是离子方程式等。,2、典型例题分析,例1、(2005全国高考化学试题27)已知A、B、C、D为气体,E、F为固体,G是氯化钙,它们之间的转换关系如下图(1)D的化学式(分子式)是,E的化学式(分子 式)是。(2)A和B反应生成C的化学方程式是。(3)E和F反应生成D、H和G的化学方程式是。,【评析】此题只已知物质的状态及G的名称,试题信息量较少,考生感到无从着手。解本题的突破口在物质的状态以及G为已知物CaCl2。室温下气(
10、D)+气(C)固(E)在中学化学中常见的只有HCl+NH3NH4Cl,再结合反应式固(E)+固(F)D+G(CaCl2)+H,由此关系式,很容易能推出实验室用Ca(OH)2+2NH4Cl=CaCl2+2NH3+2H2O,该试题要求考生具备扎实的基础知识,对教材中的化学反应方程式必须熟练掌握,才能进行正确的推断。这种起源于课本而又跃出课本的试题是高考的一大亮点。,例2(2005全国高考化学试题28)甲、乙、丙、丁为前三周期元素形成的微粒,它们的电子总数相等。已知甲、乙、丙为双原子分子或负二价双原子阴离子,丁为原子。(1)丙与钙离子组成的离子化合物跟水反应产生一种可燃性气体,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_
11、(2)乙在高温时是一种还原剂,请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它在工业上的一种重要用途:_(3)在一定条件下,甲与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4)丁的元素符号是 _,它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_(5)丁的氧化物的晶体结构与 _的晶体结构相似。,【评析】本题为一道无机推断题,属中等难度题。解推断题的关键是寻找突破口,而本题的突破口不是在主干题目中,而是在(1)丙与钙组成的离子化合物跟水反应产生可燃性气体,推出微粒电子数为14。解本题的关键点是推出微粒电子数为14。而部分学生受到甲、乙、丙、丁它们的电子总数相等,把思维停留在10电子、18电子上,从而思路受阻。该类型的题能很好考查学生推理能力,是高考常考点。,【反思】在
12、平时复习中,特别进入第二轮复习主题还是“回归课本、夯实“双基”在此基础上帮助学生构建知识网络(系统的整体性、联系的多维性、网络的开放性),关注知识的整理和内化,培养学生思维的变异性和灵活性,解题是能克服思维定势。,例3(2006年全国卷一27.)置换反应的通式可以表示为:单质(1)化合物(1)化合物(2)单质请写出满足以下要求的3个转换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所涉及的元素的原子序数都小于20;6种单质分属6个不同的主族。,【评析】从内容上看考查了元素化合物和单质之间的转化关系,置换反应是化学反应中最常见的基本反应类型之一,学生对此并不陌生,且题目文字描述简练,不拖泥带水。初看试题难度不大,但设置“门
13、槛”高“原子序数都小于20,6种单质分属6个不同的主族”使试题的难度大大增加。在明确置换反应的基础上,有的同学想到铝热反应、氯的单质与溴离子或碘离子的反应,这就超出了原子序数都小于 20 的限制条件;同时题目有较大的开放性,即满足条件的反应不止三种。从思维形式上看,该试题考查了考生运用发散思维和收敛思维解决化学问题的能力。发散思维是指考生要熟悉中学阶段常见的置换反应,收敛思维是指在所有的置换反应中要找出符合“所涉及的元素的原子序数都小于20;6种单质分属6个不同的主族。”这两个条件。其中思维的有序性在解此题中显得有为重要(反思4)。从考查非智力因素上看,该试题能教好地考查了考生的心理素质。由于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元素 及其 化合物 复习 专题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936013.html